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潘伟 《编辑学报》2009,21(6):549-550
人生中无论是学习还是实践,无论是成长还是成熟,积累的都是经验.每个人都以生命为代价,沉淀出属于自己的生活阅历和人生经验,这便是任何人都无法夺走、非你莫属的财富!这些财富,为你创造世界、改变命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冯二芳 《大观周刊》2012,(51):474-474
在整个语文学习的过程当中.提高读写能力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学生在进入初中阶段以后,除课内多读多写多练外,还有必要抓好课外阅渎.养成写凑书笔记的良好习惯。这不仅能丌阔视野,丰富知识,活跃思想,还是积累课外资料,锻炼思考能力,提高语文水平的捷径。  相似文献   

3.
余荣 《大观周刊》2013,(12):154-154
高中学生的语文积累工作,应该有不同于小学、初中阶段积累的特点。多数学生在小学、初中阶段还没有比较明确的发展方向,他们的语文积累有课程和教材所规定的,也有自己学习过程中随机获得的。学生进入高中,一般都会产生大致明确的学习需求,因此一些相关知识和素材的积累就要围绕自己选择的方向来展开。因此,语文梳理目的就是要在纷繁复杂的语言材料和其他语文因素的积累中理出有规律的线索,形成便于提取和吸纳、易于激活和联接的秩序,强化语文积累“储存库”与输入输出的反应机制。  相似文献   

4.
高强 《大观周刊》2012,(35):237-237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仅仅依赖课堂的45分钟是无法完成有效的语文学习任务的。所以,老师应该注重加强小学语文互动探究性学习,以便于学生能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逐步加深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和积累。  相似文献   

5.
王芬 《大观周刊》2011,(36):98-98
藏族地区的普通类小学中,藏族学生是重要的教学对象。从小受母语的影响,他们在学习汉语文时无论是思维方式还是表达习惯都跟汉族学生有很大不同。从语言教学和文字教学两个方面探索适合藏族学生的教学方法,是提高藏族小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江丽 《大观周刊》2012,(3):208-208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这种能力必须在丰富的语文实践中培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学习,来培养学生素质,教会创造思维、自主学习,学生体会到快乐,积累知识,提高能力。  相似文献   

7.
皮艳艳 《大观周刊》2011,(45):107-107
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中,口语表达是我们经常运用到的_种技能,每个人都具备,但是表达的效果却因人而异。民族本科预科阶段是少数民族学生学习积累知识,提高汉语综合应用能力,从而顺利步入本科院校的重要阶段。大部分学生因为语言习惯和语言环境等问题,口语表达能力不能得到充分的提高。因此,汉语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采用适当的方式,锻炼少数民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8.
王永红 《大观周刊》2012,(18):113-113
一、前言 目前我国无论是公路、铁路还是城市立交桥梁。多采用“后张预应力箱梁结构”,在设计,施工及验收质量标准方面,都积累了匆当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语文学习是一个逐渐积累,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课内与课外并进的过程。而我们很多人往往是重课内而轻课外,是无法有效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的。  相似文献   

10.
陈海莲  陈永辉 《大观周刊》2012,(50):272-272
小学语文必须走出课堂,走进生活。我们要透过生活这面大棱镜,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时间与空间,实现语文课程的多元化和立体化。走出课堂,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体验和感悟语文,积累语文素材,提高语文运用能力,帮助学生打造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炼就一颗善于思考的心灵,为小学语文构造一个理想的学习与实践的环境。走出课堂,走向生活,语文教学才能充满灵气、充满活力,焕发出新课改的青春活力,从而实现语文学科的自我超越。  相似文献   

11.
胡景朴 《大观周刊》2011,(52):129-129
语文学习无捷径可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还是要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中心,向45分钟要质量。可是仅凭课堂45分钟远远不能满足教学需要。所以,在教学中采用“延伸学习”策略扩大学生的语文学习范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十分重要。那么,如何进行语文教学中的延伸学习呢?具体来说.我认为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无论是新闻工作者还是业余通讯员,要想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是没有捷径可走的,惟有勤奋学习、注重积累、经常思考、勇于实践、善于总结,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相似文献   

13.
和岩 《大观周刊》2012,(44):142-142
叶圣陶先生说:“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渐能驾驭文字。”《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就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在总目标中又要求在阅读方面注意“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可见语感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语文的学习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语感的形成是很难做到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没有积累,就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绝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当然也就学不好语文。因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切实加强语感训练。  相似文献   

14.
王佳 《大观周刊》2011,(28):8-9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一个人的语文素养至少包括他的语文能力、语言积累、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认知能力、人文素养等。  相似文献   

15.
蒋丛星 《大观周刊》2010,(46):64-64
语感是一切文字的基础。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强化学生的语感训练的方法是:积累生活,领悟语感;加强朗读训练,培养语感;创设教学情境,深化语感。  相似文献   

16.
陶冶儿童美感,培养审美感受力是小学语文教学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小学语文教材中.无论是语言文字的表述.还是从内涵意义的阐明都充满了美的因素。面对这样的教材,作为语文教师,其本身具有双重任务:不仅自己需要从教材中领悟美.而且还得教会学生从课本中学到美。  相似文献   

17.
祁淑芳 《大观周刊》2011,(44):176-176
《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目标中十分强调语言的积累,并且对此进行了量化的规定。苟子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可见,积累对于引导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平时成绩的语文教学中,我从以下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  相似文献   

18.
李蓉华 《大观周刊》2012,(51):297-297
作为教师,特别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应该注重学生的语言积累。当然了,积累语言看起来是一件较容易的事儿,多听、多看、多读、多写不就完了吗?但真要做起来.而且还要行之有效.那可是一项复杂而巨大的工程。况且。重视语言的积累.既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又是提高读写能力的有效手段,应该引起重视。那么.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该如何引导学生去积累语言呢?下面就我在实践中的体会粗浅地谈几点.  相似文献   

19.
两会期间.无论是在代表委员驻地,还是在新闻发布会现场;无论是万人大礼堂灿若星空的穹顶下,还是在大会堂的39级台阶上,到处都能闻到新闻大战的硝烟。作为军报记者。我已是第三次参加两会报道。从会前的关注两会系列报道到闭幕前的解放军代表团学习胡主席重要讲话综述.从头忙到尾,那份激情还如同初次上会。  相似文献   

20.
单玉兰 《大观周刊》2012,(24):238-239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以后,开始系统地学习语文,无论从时间还是形式上都会有很大的变化,学生是否能接受,是否愿意学,这就要求我们要努力培养和提高低年级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消除陌生感和恐惧感,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摸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