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7 毫秒
1.
赵晓博 《大观周刊》2012,(38):39-39
中国传统“装饰吉祥图案”的形成受到民族崇拜、民族文化心理和民俗习惯的影响。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我国现代设计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中国传统图形的转化是一个较复杂的过程,需要对传统文化的再认识,而不仅仅是一简单的模仿。中国传统“装饰吉祥图案”以自身的独特风貌为自己在世界艺坛q-开辟出一个崭新的空间.它将引起当代人们弘扬与开发民族文化的新思考。  相似文献   

2.
云纹样是我国传统纹样中常见的一种装饰纹样,其常见性取决于云纹样本身的特色。本文尝试探究云纹样的起源、发展及在当时的运用,并联系我国传统纹样、吉祥图案予以分析,以探寻我国现代设计中对于传统元素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阅读欣赏”作为一种传统的学习模式,是一个人学习和成长的必要过程,无疑具有颇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应用好现代数字媒介版式设计不可忽视科技元素和审美元素,研究全面合作创新的规范、机制,意味着“阅读欣赏”这一传统优质学习范式将在赋予新的特质后强势复归,对推动我国数字媒介版式设计发展和提高全民精神文化修养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4.
书籍设计追求美的境界。我国目前的书籍设计现状令人深感忧虑,存在过度装饰而缺乏内涵,过于简陋而缺乏美感,形式空泛而脱离内容等问题和走向。今后,书籍设计应向传统取经,善用汉字、绘画、书法、篆刻等传统元素。同时,书籍设计需要克服浮躁之风,将传统设计文化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善用电脑,并跳出电脑;善用新材料、新工艺,与国际对接;从平面设计走向立体设计,创造真正符合美的书籍。  相似文献   

5.
周威 《大观周刊》2012,(23):48-49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岁月承载着历史的脚步;大地积淀了文明的精华;当代的设计师们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及设计理念融入到现代设计中,有利于展现出现代与传统相结合的室内设计风格。室内设计中的民族传统元素与现代文化并不是孤立和对立的,而是一个随着社会的需要而不断发展和互动的过程;使得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互相融会和整合,从而使得我国的现代室内设计更加趋于完善。  相似文献   

6.
陆南 《新闻界》2012,(6):42-45
本文从朱仙镇木版年画谈起,论述了我国传统木版年画装饰图形中吉祥观念的表现形式及其寓意的本质,从一个方面反映了装饰图形是一种善和美的行为和意志,传承与发扬它,把其精神元素融入现代设计之中,必定会使设计更具文化性与社会性.  相似文献   

7.
“传统-现代”的接续是复杂渐进的,民众通过不断保持传统,吸收、接纳、选用新事物,而创造属于自己的“中国式”现代生活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体现在社会发展、文化交融、资本运作等多种因素的刺激下,不断将地方生活文化转型为公共大众文化。同时,它又借助资本的力量形成一种国家文化发展要素,成为“文化资本”并发生作用,它参与到国家文化产业/事业和社区、个体发展当中去,逐渐演变为国家政策保护和社会生活需要下的文化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资本”的生成,助力了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连接,将传统文化赋予了在现代生活存在的意义。我们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文化资本”的特性,并认为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文化资本”,它符合现代“文化消费”的审美特征,体现了时代价值,并对社区居民在追求文化自由、提高文化产权意识与明晰文化产权归属上具有实践意义。最后讨论资本介入非物质文化遗产走上文化产业之路所要遵循的必要原则。  相似文献   

8.
“图案”一词最早从日本引入,是一个外来词汇,而中国传统文化中称“图案”为“藻饰”或“纹样”.植物纹样渗透到人类生活发展的方方面面,它的观赏特性、象征意义和审美情趣也随人类生活的发展不断被革新,与一般的绘画相比,“图案”更加抽象,它重形而不重实.一些纹样经过设计者的主观想象,使得图案来源于现实,却又远远高于了现实,因此装饰性和抽象性是其主要特点.本文旨在对我国典型传统植物纹样的寓意与发展进行研究分析,以期为现代图案设计与装饰提供更好的借鉴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温斌 《今传媒》2016,(9):122-123
陕西外宣出版物是向域外推介本省文化优势、经济优势、科技优势、区位优势的宣传品。传统文化元素是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的“根”与“脉”,与时代共舞的时代性文化元素是外宣出版物创意的突破口,创新基因是外宣出版物策划、设计的“创意”、“创新”的火种。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要在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先进文化元素交结这一独特的文化“语境”中寻求设计的创新,从而诱发和引导潜在的读者——消费者对所推广内容的了解、兴趣与进一步的关注和参与,提高陕西在地域竞争中的实力。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传统图形重塑与材质、工艺的创新应用角度来思考传统视觉元素在现代书籍设计中的继承与发展,并寻找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最佳契合点,进而创造出民族性与时代性相统一的书籍设计,提高书籍设计的内涵。  相似文献   

11.
在新疆文化多元、宗教多样的地区建构中华文化认同,有两种方法:一是将中华传统文化向少数民族文化渗透,以文化中的艺术融合作为重构中华民族文化的内容;二是以少数民族文化的现代化变迁,将现代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元素重构入少数民族文化中;而电视节目成为建构中华文化认同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优秀传统表演艺术不仅是满足人民群众审美需求和开展社会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丰富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重要手段。起源于1950年代的安康“新民歌剧”是在汲取紫阳民歌、汉调二黄和西方歌剧元素而形成的地方剧种。经过经济社会转型期近30年沉寂之后,新民歌剧在国家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安康示范区创建的推动下,成为丰富乡村文化服务供给、开展乡村社会教育、凝聚乡村脱贫攻坚精神动力的积极力量。其从“遗留”到“传承”的艺术创新实践为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了借鉴,为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公共文化融合发展、用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3.
索昕煜 《出版广角》2013,(21):64-65
现代图书的装帧设计要获得较为长远的发展,并且立于不败之地,就应当注重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创新,并将其应用到现代社会的发展中。我国的传统文化符号具有丰富的图像资源,对于我国现代设计的发展来说,是一种非常巨大的话语资源和文化资本。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研究,并将其应用到现代图书装帧设计中,对于我国图书装帧设计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卢岩  王雪飞 《出版广角》2013,(23):60-61
书籍设计象征着一种民族文化,它具有一定的中华民族的创造力与影响力。在我们进行书籍设计时用到的每一个传统元素都并不简单,他们都象征着一种文化、一种思想,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思想文化象征与文化积淀。书籍的出版设计是一门艺术,某种程度上来说,书籍设计的好坏会体现出一个国家的文化和工艺水平的高低。如今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都日趋国际化,要想在我国现代书籍出版和设计当中体现出来自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和  相似文献   

15.
闪波 《大观周刊》2013,(6):320-320
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住宅行业的发展,近年来人们的住宅追求个性化的装饰,在室内装饰中把软装饰做为一个重要的方向。因此“软装饰”逐渐成为现代居家装饰中不可缺少的装饰手段,并且开始成为室内装饰设计中的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冯笑晨  黄新芳 《大观周刊》2011,(28):230-230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传统图案种类繁多,内涵丰富、文化底蕴雄厚,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代表,也是世界文明艺术宝库中的巨大财富。中国悠久的历史孕育出绚丽夺目的这些图案,经过历史的积淀形成了我国传统的图案,如何合理、有效地将中国传统图案融会于艺术设计的实践中,一直是设计师们努力思考的问题。从中国的设计中可以了解到,对传统图案或是中国元素的应用,出现了一种传统图案与现代生活之间嚼密关联的趋势,使中国传统图案在现代生活中凸显出来。  相似文献   

17.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历史传统影响深远,民族文化元素早已经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之中.书籍是记录人们思想和文化的主要载体,随着民族传统文化的全面复苏,我国传统文化元素对书籍装帧形态的影响与日俱增.如何更好地认识、继承和发展我国传统文化,开创现代书籍装帧设计的新面貌,是现代书籍装帧设计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在21世纪的今天,市场竞争非常残酷,尤其是设计的竞争更为激烈。在设计竞争的背后是民族文化的较量。实际上,现代视觉传播设计正在从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吸取丰富的营养,以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强大艺术魅力,创造出新的艺术形式。现代视觉传播设计对传统艺术元素的继承与创新,建立了既有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的艺术样式,还将传统艺术元素赋予了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9.
赵元刚 《大观周刊》2012,(10):19-19
传统文化是一个社会的灵魂,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国现代设计的发展必然应建立在对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基础之上。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韵味,出现具有深刻象征意义的各种元素。中国平面设计应对传统文化作深入而系统的研究,重视对民族本土性的开发,运用有意味的元素,创造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作品。把握传统文化的精神,把它融入设计中,在设计中创造出具有民族精神和美感的优秀设计,是每个中国设计师所追求的。  相似文献   

20.
现代博物馆学和传统博物馆学是有区别的。相应地对于陈列设计的界定亦是不同的。传统博物馆学认为陈列艺术设计只限于对陈列品的装饰和美化,把从事这一“工作的人称为“美工”。现代博物馆学则以系统与整体设计为出发点,要求设计师进行既是形象的、又是抽象的思维创作。文章拟以设计师的理性思考为题,重点是提请人们重视设计的双重思维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