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盂献来 《大观周刊》2012,(51):455-455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开始变得更自南、更灵活.学生也始终在愉快的状态下积极地学习数学.这的确是我们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可喜变化。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就数学本身来说,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人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利用数学课堂,把它创设成充满活力、魅力无穷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地感受数学美.去追求数学美。如何上好数学课.使数学课灵动起来呢?  相似文献   

2.
李娟娟 《大观周刊》2012,(36):168-168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就数学本身来说,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八胜的……”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孔子日:知之者禾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开始变得更自由、更灵活,学生也始终在愉快的状态下积极地学习数学,这的确是我们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可喜变化。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利用数学课堂,把它创设成充满活力、魅力无穷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地感受数学芙,去追求数学轰。如何上好数学课,使数学课灵动起来呢?  相似文献   

3.
李龙芹 《大观周刊》2012,(15):206-206
中国的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就数学本身来说.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人胜的……”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利用数学课堂,把它创设成充满活力、魅力无穷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地感受数学美.去追求数学美。如何上好数学课.使数学课灵动起来呢?  相似文献   

4.
李海燕 《大观周刊》2012,(15):204-204
“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我说:“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它比智力更能促进学生勤奋学习。”数学是一门魅力与枯燥同时存在的学科.如何使我们的学生消除数学枯燥、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相似文献   

5.
黄迎春 《大观周刊》2011,(47):113-113
学生要获得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既要靠学生对学习目标有理性认识,更要靠学习兴趣的驱使。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职业学校学生普遍存在重视技能训练而轻视文化学习的现象,尤其对于语文学科的学习,更是认为是可有可无的。于是,语文课堂教学常常出现教师敷衍地教,照本宣科;学生被动地学,得过且过的尴尬局面。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值得每一个语文教学工作者认真思考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周晓燕 《大观周刊》2012,(22):239-239
“兴趣”是学好所有东西的前提.它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迫切的求知欲。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是:对任何事,求知的人不如喜爱的人,喜爱的人不如自得其乐的人。同样.在我们的英语教学工作中要想使学生积极主动.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生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也是学习好英语的前提和保证。  相似文献   

7.
陈晓欢 《大观周刊》2013,(6):146-146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日本教育家佐藤正夫说过:“唤起学习兴趣、诱发认知兴趣、活跃智力积极性,对于教学过程中发展知识、技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可见快乐学习是多么重要!但是有些语文教师走人了误区.他们认为在课堂上最大容量地让学生记住知识.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所以自己拼命的讲、学生拼命地记,使自己很累,学生更累。  相似文献   

8.
叶阳召 《大观周刊》2012,(51):336-336
数学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主要学科,但冈为部分学生有畏难心理.加上陔学科内容比较枯燥无味,所以学生学习数学兴趣鞍低.学习中缺乏主动。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数学的巨大动机推动力。“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这说明了兴趣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9.
朱小红 《大观周刊》2011,(14):266-266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只能来源于自身的学习活动。打破上述僵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他们自主发展,是培养学生具备各方面能力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白永亮 《大观周刊》2012,(51):454-454,448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之一。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信息技术(包括各种应朋软件、多媒体、网络等)在社会上的广泛传播已经不可避免地对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形成了强烈的冲击。  相似文献   

11.
杨恒林 《大观周刊》2010,(46):93-93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动机中最积极最活跃的成分。学习兴趣是和情感相联系的,它是学生学习活动中最现实、  相似文献   

12.
吕希玲 《大观周刊》2011,(23):234-234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说:“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初中的学生好奇心强,而好奇心又是激励人们探索知识的起点,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时时注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学习。  相似文献   

13.
乔志杰 《大观周刊》2012,(45):349-349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有必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以实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下面谈谈本人在教学中的几点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4.
雷华明 《大观周刊》2013,(2):191-192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杨振宁博士也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从而刷好物理。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吴浩娟 《大观周刊》2012,(21):213-213
数学学习活动基本上是数学思维活动.而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工具.所以掌握数学语言是顺利地、有成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我们应当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和数学知识的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将它看成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才能更好地锻炼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王明秀 《大观周刊》2011,(51):187-187
数学学习活动基本上是数学思维活动.而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工具.所以掌握数学语言是顺利地、有成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我们应当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和数学知识的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将它看成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才能更好地锻炼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王学敏 《大观周刊》2012,(52):167-167
1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从而积极参与创造性的学习活动 爱因斯坦有旬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和发展创新能力的非常重要的因素。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兴趣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去努力:  相似文献   

18.
王庆杰 《大观周刊》2012,(52):207-207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孔子 所谓乐知,自然是对某一学科的兴趣。故而,我认为:兴趣是学好语文的先决条件。因为在我从事语文教学的实践中总结出:学生有兴趣,才能高高兴兴地学习语文。变“老师要我学”为“我想学,我喜欢学。”即使遇到困难,学生也会千方百计克服,并把学习语文当成乐事来做。也就是说,学生对语文学科感兴趣,他就会自然而然地去爱语文学科,从而带动其他学习科目。对语文学科不感兴趣的学生,其阅读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较差,成绩自然也差。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促进各科学习,提高学习水平的重要因素。在教学实践中,我探索性地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石慧 《大观周刊》2011,(35):164-164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已经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知之甚祥的一句话了。让学生也能够在愉快的状态下积极地学习数学,这是我们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尽然发展趋势。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就数学本身来说,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人胜的……”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利用数学课堂,把它创设成充满活力、魅力无穷的空间。  相似文献   

20.
王红喜 《大观周刊》2012,(16):280-281
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浓厚的兴趣将是人们刻苦钻研、勇于探索的强大动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只有学生对物理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学好物理。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