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4年的中东地区形势是国际舆论关注的焦点。美国作为在该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域外大国,其过去一年的中东战略也是看点多多,值得关注。美国应对中东主要问题的特点首先,过去一年奥巴马政府在军事上十分克制,力求将军事干预的风险降到最低,其根本原因是在实力不济的情况下,美国干预中东事务的能力和意愿均呈现出明显下降的态势。面对"伊斯兰国"的威胁,美国的反应显然相对迟缓而且有限。从2014年6月"伊斯兰国"宣布建立后的  相似文献   

2.
美国希望通过改变巴格达的政治制度,从而改变伊拉克在中东的地缘战略地位,推动其周边国家内部的政治变革,迫使阿拉伯世界重新洗牌,构筑一个崭新的“美国的中东”。  相似文献   

3.
美国无法靠单枪匹马来稳定中东,它需要各行动方加入进来以实现这一目标。只有受地区和全球行动方指引的平衡的谈判进程,才能够让中东形成稳定的实力平衡.  相似文献   

4.
伊拉克战后乱局,拖住了美国“整合”中东的既定步伐,故此,美国亟需打破外交僵局,使战争、占领、政权更迭、移植“民主”及全面“整合”中东合法化  相似文献   

5.
美国一味偏以压巴,国际介入乏力,致使双方无法实现有效停火.美国是以色列的战略盟友,也把以色列当作其中东地缘政治的一个桥头堡,因此,长期支持、偏袒和纵容以色列.  相似文献   

6.
美国帝王     
未来10年的世界暗潮涌动:中东乱局,俄德联合,中国崛起,美国伊朗大和解……这是一个塑造未来世界格局的大变革时代:美国将如何在错综复杂的世界局势中,维持各种势力的均衡,维护霸权利益?大国政治板块又将如何碰撞?本书是关于未来十年的短线分析:要想掀开未来大幕的一角,就请听"影子中情局局长"讲那未来的故事。  相似文献   

7.
8月2日凌晨,伊拉克10万大军以闪电般的速度袭击科威特,一场空前严重的政治、军事危机在海湾地区随之爆发。作为新华社驻中东记者,我有幸直接参加了这次危机的新闻报道工作,同时也有机缘从近距离对美国同行的工作进行观察和研究。全力以赴海湾危机爆发后,美国新闻界全力以赴投入报道,驻开罗的美国各新闻单位当然也是忙得不可开交。过去,美国之音每天对中东广播13个小时,从8月15日起改为昼夜24小时广播。一个多月中,美联社每日播发的新闻中有关海湾危机的内容至少占1/3,最  相似文献   

8.
9·11后,为配合打击恐怖主义,美国国际广播管理委员会(BBG)将美国之音的阿拉伯语广播电视部剥离出来,单独创办了针对中东地区的反恐广播--中东广播网.  相似文献   

9.
人们对驻伊美军的伤亡不断的消息已经习以为常,但近日来中东的连续爆炸案却不再仅仅针对美军,恐怖分子和伊拉克前政权势力改变了游戏——通过打击美国的盟友来间接打击美国  相似文献   

10.
章田 《新闻世界》2005,(3):26-27
美国已经拿下伊拉克,对中东宿敌——伊朗实施军事打击的条件更加成熟。布什政府今年会不会拿伊朗开刀,成为国际观察家们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  相似文献   

11.
人才之本在于教育 美国人才的强大实力首先归功于它的人才培养与教育。美国是公认的教育大国与教育强国。根据2004年美国政府人口普查局公布的数字,2002年,在美国全体就业者中大约有180万名博士,占劳动力总数的1%左右。  相似文献   

12.
新书推荐     
《出版参考》2013,(18):49
《美国在中东的厄运》【美】傅立民/著周琪杨悦/译定价:39.00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2月本书系美国著名外交家历年有关美国中东战略思考的结晶,作者从海湾战争到阿富汗、伊拉克战争,美国对伊拉克的占领,美国中东政策的后果,美国解决国际问题的外交和情报手段,以及美国与沙特阿拉伯的关系等几个方面,对美国总体的中东政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指出了美国应该吸取的一些教训。作者是美国资深  相似文献   

13.
这种组织的出现有两个诱因,其一是美国以反恐名义发动的伊拉克战争,释放并激化了教派矛盾;第二个诱因是中东地区的动荡不安,刺激极端武装的扩张壮大。和拉登时代的基地组织相比,如今的IS已成当地和世界的安全大患  相似文献   

14.
美国国务卿赖斯在今年7月23日前往中东调解以色列和黎巴嫩之间的武装冲突之前表示,她此行的目的不是寻求黎以立即停火,而是创造条件,以“长久、持续地”结束暴力局面。以后的进程表明,赖斯的表态是美国在黎以冲突中的代表性立场。  相似文献   

15.
陈来平 《大观周刊》2011,(41):7-7,16
2001年“9·11事件”之后,美国打响了反恐战争,先后发动了阿富汗和伊拉克两场不对称战争,采取了先发制人、单边主义和建立联盟的三项略策,以实现美国控制中东、挺进中亚、遏制俄罗斯和威慑中国的四大目标,根本目的在于维护美国的全球霸权地位。美国十年反恐投入巨大,取得不少成果,但反恐事业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6.
新军事战略中,美国面向亚太的"华丽转身",明显受到了"新美国安全中心"的影响借着新军事战略的发布,奥巴马终于将自己从战争的泥潭中拖了出来,并且,在这份名为《维持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二十一世纪的国防优先任务》的报告中打上了自己的烙印:更灵巧、更敏捷、更注重亚太和中东。当然,对于这份战略的公布,奥巴马  相似文献   

17.
能源独立对于奥巴马之前的每一位美国总统而言,都是痴心妄想,唯独奥巴马幸运地拥有了可以付诸实施的机遇。美国这个现今能源消耗第一大国正在向能源产销第一大国转变,而北美更有望成为中东之后的新能源中心4月至6月是美国大学生的毕业季。由于美国经济仍未走出低迷,"一毕业就失业",是很多大学毕业生不得不面对的残酷现实。"石油工程"专业的毕业生是近几年来为数不多的例外,他们早早就被各家能  相似文献   

18.
《陕西档案》2002,(3):45-45
中东问题历来是个“火药桶”。这一年多来,打开电视,翻看报纸,几乎每天的新闻都离不开巴以冲突。在这场冤冤相报的冲突中,美国偏袒以色列,是连美国人也不否认的事实。早在以色列建国之初,美以关系就很不一般。1948年5月14日午夜,以色列国宣布成立。11分钟后,美国即给予承认。15日,也即以建国的第二天,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后又是在美国的大力支持下,以色列才最终打赢了这场战争,占领了巴勒斯坦的大片土地。  相似文献   

19.
随着伊拉克堕入内战的边缘,美国依靠自身力量平定伊拉克乱局的希望日渐渺茫,而伊朗和叙利亚插手伊拉克问题的趋势日益显现,中东政治格局正在经历新的一轮编排[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媒体外交在美国的表现和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鸿燕  林媛 《现代传播》2008,(2):148-149
美国1948年的<史密斯-蒙特法案>规定:"禁止专门为外国公众而筹划的节目在国内散播."由此,美国的媒体外交一直与公共事务分离,合法地位也遭到公众的置疑.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美国介入国际事务的能力日益增强,媒体外交的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比较典型的是1977年美国CBS电视节目主持人通过对埃及总统萨达特和以色列总理贝京的分别采访,促成了两人历史性的会面,而这次会面又通过电视直播直接影响了3,000万美国观众,从而推动了美国对中东和平进程的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