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4 毫秒
1.
批评话语分析是通过对大众语篇的语篇分析,揭示语言、权力和意识形态的关系.本文以批评话语分析理论为基础,从及物性、分类、情态、消息来源等几方面对<华盛顿邮报>的一篇新闻报道进行分析,旨在揭示新闻语篇里的语言如何被意识形态影响,又如何传播和固化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2.
批评性语篇分析用来揭示语言、权利和意识形态3者之间的复杂关系。转述言语是新闻语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常以各种方式介入并影响读者对引语的理解,从而达到对意识形态的操控。通过对比分析中西方英文报刊中评述中国 GDP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报道,发现中国的报道比西方媒体的报道更加客观,报道者通过运用“预先调整的直接引语”和“非明确的消息来源”以影响读者并传播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3.
批评性语篇以大众语篇为其主要分析对象,试图揭示语篇背后的意识形态意义。从分类、及物性、转换等方面对同一事件的两则不同新闻报道进行分析,有助于揭示两家媒体是如何操纵语言资源来引导人们对于事件的不同解读,从而树立读者解读新闻语篇的批评意识。  相似文献   

4.
英语政治新闻篇的批语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批评语言学认为,语篇的各个层次和各种结构在特定的语境下都有可能具有意识形态意义.本文以批评语篇分析理论为基础,以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及物性为工具,对西方报纸的政治新闻进行分析,揭示了意识形态对语篇的影响以及这一过程背后反映出来的权力结构和关系.  相似文献   

5.
批评语言学认为,语篇的各个层次和各种结构在特定的语境下都有可能具有意识形态意义。本文以批评语篇分析理论为基础,以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的及物性为工具,对西方报纸的政治新闻进行分析,揭示了意识形态对语篇的影响以及这一过程背后反映出来的权力结构和关系。  相似文献   

6.
中日钓鱼岛争端问题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新闻媒体对其进行了大量报道。本文概述了批评性语篇分析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然后用该理论对《美国之声》(VOA)中关于中国海军在钓鱼岛海域巡航的新闻语篇,从及物性、分类、情态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美国媒体背后的立场和意识形态,旨在揭示媒体操纵语言资源引导人们对于同一事件进行不同解读的方式,从而引导读者树立理性、客观地解读新闻语篇的批评意识,并加强对权势、意识形态的敏感性和对新闻语篇的反控意识。  相似文献   

7.
批评话语分析作为一种语言分析方法,已为许多社会科学如社会学、政治学、传播学、社会语言学所采用,正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它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大众语篇的分析来揭示语篇中权利和地位的不平等及意识形态。作为批评话语分析的一种有效工具,功能语法可以更有效地分析西方媒体的新闻报道,有助于增强读者对语篇的反控制意识。本文首先介绍一下功能语法与批评性话语分析之间的关系,接着,从及物性、语态和情态三个方面揭示新闻语篇所体现的意识形态,从而可以揭示报道者的意图和动机。  相似文献   

8.
批评性语篇分析认为,语篇是具体化的社会实践.语言为权力服务,语篇体现意识形态.英语报刊阅读课程教材均选自美英报纸杂志.他们所采用的语篇形式和意识形态相伴而行,共同服务于权力.本文以《纽约时报》一则新闻为例,具体论述在英语报刊阅读教学中引入批评性语篇分析,对于帮助学生树立批判性思维,灵活运用语篇分析工具,提高判断和鉴赏能力,直接透视媒体背后所隐藏的动机,从更深的层次解读西方媒体语篇有着重要的作用,并防止被西方媒体潜移默化.  相似文献   

9.
批评性语篇分析旨在通过分析大众语篇来展示语言与社会的复杂关系,尤其是揭示语篇中字里行间所隐含的社会意识形态意义。自从日本悍然单方面宣布钓鱼岛国有化以来,中日钓鱼岛争端一直是国际社会的热点话题。文章选择《英国卫报》和新华社对钓鱼岛争端的两篇报道。借助“及物性”概念,对比分析两篇报道的语言结构特点,以此探讨不同新闻语篇背后深藏的语言、权力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各种差异。  相似文献   

10.
系统功能语法中的及物性系统在早期的批评性话语分析著作中被视为揭示新闻中隐藏的意识形态的有效工具。从及物性和批评性分析的角度对英语新闻语篇进行分析,这将有助于我们提高对新闻中隐含意识形态的敏感程度,并且引导我们透过语言本身实现对新闻更深一层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孙琦 《德州学院学报》2014,(1):53-56,67
在及物性系统下,对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和中国日报(ChinaDaily)4篇关于钓鱼岛的新闻标题、词汇选择和语篇中的物质过程、言语过程及关系过程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不同媒体对同一事件进行报道,其语言选择、表达方式受其代表的立场观点和意识形态的影响。读者在阅读新闻报道时,应意识到语言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培养批评阅读意识。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理论为基础,从英语语篇的词汇分类、预设、及物性等角度对《纽约时报》中一则关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新闻报道进行了批评性的语篇分析,试图揭示新闻语篇背后所隐含的不同社会性质的意识形态意义,突显文化对新闻语篇的重要影响,以提高学习者辨析语言形态的批评意识.  相似文献   

13.
采用FairElough的批评话语分析框架和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分析工具,对“9.11”事件后《中国日报》的6篇新闻报道进行了新闻标题的及物性分析、文本小句的主位结构分析和新闻媒体及背景的解读,揭示了如何通过批评阅读把握新闻报道隐含的意识形态意义、培养读者的批判眼光。  相似文献   

14.
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三大纯理功能中的经验功能为理论基础,选取中美主要新闻网站关于“香港回归十周年”这一重大事件英文新闻报道为研究对象,旨在对比分析两类新闻标题中的语言选择并探讨其因素,从而进一步证明系统功能语言学“选择就是意义”的观点,并验证将经验功能理论应用于网络新闻语篇分析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5.
胡勇  邱晴 《宜春学院学报》2011,33(7):108-110
批评话语分析主要目的是通过表面的语言形式,揭露语篇、意识形态和权势之间的关系。在国内某知名公司致广大用户的一封信中,及物性、人称代词和语篇的选择与运用,发挥着为其公司意识形态服务并且试图统治读者思想的作用。从批评话语分析角度对这封信的解读,能够促使读者对大众语篇进行批评性阅读,提高读者的批评语言意识与反控制意识。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唐慧案"中唐慧女性形象前后逆转的媒介镜像分析,发现民粹主义思潮已触及新闻媒体。媒体报道的民粹化倾向,离不开当今各阶层差距悬殊的大背景,以及强势群体的话语缺失、草根群体的舆论施压、传统新闻框架的影响。作为舆论引发和引导的主力,媒体民粹化的报道倾向助推了民粹主义思潮的勃兴,严重威胁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7.
以系统功能语法为理论依托,借助评价理论为分析工具,分析西方报刊网络媒体对弱势群体(乞丐、无家可归者、穷人、失业流浪者、非法移民、灾难受害者、难民等)报道中的话语特征,通过对比西方都市媒体对弱势群体消极与积极的话语表征,从积极话语分析角度建构处理弱势群体新闻的语言学模型。这种模型为当今中国政府、媒体处理复杂的群体身份、建构和谐都市、维护社会稳定提供一种决策思路。  相似文献   

18.
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experiential function in systemic functional grammar proposed by M.A.K Halliday,transitivity is a major tool of describing and analyzing clause or discourse.The paper will mainly make a detailed analysis to news discourse based on transitivity.By discussing the features of new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ransitivity in news discourse,the paper aims to reveal the regularity and characteristics of news discourse on the distribution of process types and provide a new functional perspective for analysis of news discourse.  相似文献   

19.
批评话语分析(CDA)的方法论主要建立在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三大元功能理论基础上。从词汇选择、及物性、情态、图象使用等方面对两则在线新闻进行的对比性分析上看,新闻语篇中作者使用的不同话语形式隐含着不同的意识形态,从而影响读者对新闻的判断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