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如何珍视学生的个性,构建充满个性的数学课堂?如何在学生共同发展的基础上,更好地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如何体现新课程所倡导的"人人学不同的数学,人人学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呢?下面我就结合平时实际教学的探索,谈谈我的想法。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实施和发展,初中语文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改革,而阅读又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不但可以使学生增长知识,拓宽视野,而且对学生综合水平的提高有着很重要的促进作用,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呢?很显然构建高效课堂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就"初中语文阅读高效课堂构建策略"这个话题和大家共同探讨一下。  相似文献   

3.
常闻同行及家长们抱怨孩子刚刚培养起来的一点阅读兴趣禁不住现代媒体特别是电视的诱惑,我就想:怎样才能让孩子们兴趣盎然地徜徉在书的海洋中呢?为此,我从二年级开始尝试"逼"孩子们去阅读。  相似文献   

4.
王珍  黄汗青 《快乐阅读》2011,(16):129-129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那如何以发展学生个性为归宿,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独立发挥出个性来呢?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要让学生个性在课堂上显现、绽放,可以从珍视学生体验入手。  相似文献   

5.
<正>"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这一新课程理念已经走进我们普通课堂,在师生阅读对话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尊重,个性得到了解放,个人体验得到了深入。怎样让阅读更为自主,更加有效,让学生读出"本我",读出"超我"呢?读了毕闫学老师的《冬阳·童年·骆驼队》的课堂教学实录,我颇受启发,现在写下来和大家分享。一、在观察学生的"本我"中扩充内容案例描述课程伊始,闫老师从跟学生聊童年趣事入手,一下子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学生眉飞色舞地交流着童年发生的  相似文献   

6.
<正>家长在沟通中发现,一些孩子几乎是"谈学习色变",和教师在交流中也感觉到学生除了课堂教学外的任何地方都是那么可爱,为什么唯独在课堂上了无生趣,目光呆滞呢?通过观察和问卷调查,我发现,其实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完全是一种无目的的学习,根本没有任何动力,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呢?让学生在一种渴望获得的状态中高效的完成课堂学习任务呢?  相似文献   

7.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教师如何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建立阅读场呢?我做了以下尝试:鼓励思维的碰撞,让学生荡起阅读的双桨;引导情感的注入,为学生推开阅读的波浪;倡导交际的课堂,使学生感悟阅读的魅力。  相似文献   

8.
<正>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阅读课堂存在诸多弊端。教师讲解无形地排挤了学生阅读的时间,使学生失去阅读主体地位,阅读感受、体验被抑制,阅读能力得不到训练,阅读兴趣尽失。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做才能唤醒学生的阅读期待,彰显阅读课堂的活力呢?我认为语文教师必须让学生养成"想读——会读——乐读"的习惯,品读出文章的音趣(音乐美),情趣理趣(境界美),文趣(手法美),生趣(生活美)。从而  相似文献   

9.
正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心"这一因素,尤其是我工作一段时间后,我更感到了语文教学的"心"这一因素的重要性。学生是坐到了课堂里,可学生的"心"在课堂吗?即使"心"在课堂,学生的心有没有用到学习上呢?学生的心是用到了学习上,可他(她)是不是在专心地听授课教师的讲授呢?如果他(她)没用心的话,授课教师讲的再好也是徒劳。为此,我再次强调语文教学"心"因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在教学实践中,我做了以下一些尝试。一、让家长为学生营造读书氛围要实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就要整合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班会上,我让作文写得好的学生的家长上台交流经验,他们  相似文献   

11.
共享视域下家育共同体以班级共同体建设为契机,邀请家长参与班级建设,并以家委会为核心开发家庭教育资源,借助阅读推荐与分享、爸妈课堂和家庭联谊等活动,创设家长、亲子互动平台,共享家庭教育资源。由此,从家长与班主任的单向互动转向家长与家长、家长与学生和学校的互动共享,从而更好地发挥家校合力,促进师生、家长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12.
如何引导学生热爱阅读,从小培养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谈谈我为培养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点亮的"三盏灯". 第一盏:亲子阅读——小夜灯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就像一盏天天相伴的"小夜灯",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读书的态度上看,孩子深受大人的影响.我们深谙的"孟母三迁"、"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都体现了这个道理.那么,家长如何为孩子们点亮一盏温馨愉悦的"小夜灯"呢?  相似文献   

13.
我孩子很喜欢看书,小学三年级就把《西游记》读完了,课外的书、名著也读了不少,但是怎么语文成绩就不长进?不是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吗?我孩子读的书也不少,作文水平怎么就"华"不起来呢?我家的孩子从小就不爱看书,上语文课就提不起精神来,写起作文更是头疼的要命!以上是家长最常在老师面前表达的"无奈",产生这些无奈的原因何在呢?在课改的新环境下如何改变着一种无奈呢?首先,让我们看看新的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目标是如何界定的:"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可见新课标对学生的阅读不仅有"量"的要求,同时,也做出了较高的"质"的要求:"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但是在具体的实施中,学生不  相似文献   

14.
学习英语离不开阅读,阅读是帮助学生了解英语、认知英语,以及深入英语的关键。特别是在现阶段,英语阅读环节已然占据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不过,该如何借助英语阅读来带动整体课堂呢?如何让"reading"绽放出英语的魅力呢?这是一项值得我们深入探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黄晓雁 《上海教育》2016,(Z1):84-85
学校的教育形式是丰富的,在不同的情境下,如何科学合理地用活、用好家长资源呢?本文对此作一个初步探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家长资源利用家长是一种宝贵的课程资源。不同的学生家长有着不同的职业背景、兴趣爱好和生活阅历,这都能成为学生学习的宝贵财富。把家长请进课堂,不仅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视野,还可以优化学校课程体系,弥补师资不足以及促进家校共育。家长资源在学校课程建设中的优势至少表现在以下两  相似文献   

16.
石晶 《中国教师》2012,(21):50-51
<正>课堂阅读,谁是主人?在新课程理念引领下,当然是学生。那教师呢?就我来说,通常的角色就像跟在主公身边的幕僚,时刻察言观色,及时出谋献策,自觉功成身退。得出这样的结论,也许跟我在课堂上对学生一贯的"放纵"有关。这种状态的形成,追根究底,大约是因为孩子们一年级的第一节语文课上我用讲故事来开篇。那时还没来得及确立任何课堂"规矩",讲故事的话音刚落,孩子们已经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我仔细  相似文献   

17.
张丽花 《教师》2013,(16):31-31
一般而言,语文课的着力点在阅读教学上。既然如此,如何打造一堂高效的阅读课堂呢?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不能越俎代庖地以"喋喋分析式"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理想的阅读课堂中,教师要努力创设学生乐学、乐思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与质疑并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在舒适情境的熏陶和师生积极的互动对话中,点燃学生智慧  相似文献   

18.
<正>在一节面向家长的开放课后,一位听过课的家长与笔者聊天。笔者很自信地请家长对那节课提建议,谁知家长毫不客气地说:"你的课也就是急着完成任务而已,这样的课平淡而无味,缺乏智慧。"这位家长的一席话令笔者深思:我的课堂为什么让人感到"平淡而无味"?我的课堂缺了些什么?于是笔者开始了创建智慧课堂的探索,并采取了一些具体的改进课堂教学的措施。一、精心预设学生学情,保障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环节,那么,要想让阅读课堂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选择怎样的阅读方式呢?我有以下几点看法。一、默读,思考感悟的源泉  相似文献   

20.
郑碧莲 《教学随笔》2015,(6):153-154
"没有坚实的塔基,就没有金字塔最后的塔尖"。阅读是一个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不能靠捷径一步登天的,是要扎扎实实地深入做到。那在时间上,内容上如何保证呢?韩兴娥老师的"课内海量阅读"给我的语文教学提供了一个特好的范例。我们语文的教与学应该怎样将阅读进行有机地结合呢?在二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我让我的学生按照课内+课外"海量阅读"的模式同步进行,为提高学生的情感水平与人文素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