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学生的健康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的管理最终是为了达到学生的健康状态。本文以淮安体育运动学校为例,从身体、心理和道德三方面研究体育运动学校的健康管理的方式,旨在丰富体育运动学校学生健康管理模式的理论及实践,为以后的进一步研究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德育教育是我国体育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内容.也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国内外都非常重视在体育运动中对学生进行体育道德、行为规范、合作精神方面的教育.德育在体育运动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出来.从四个方面对体育运动中德育心理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在体育运动中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心理策略,以及体育运动中品德心理研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经过体育运动的锻炼,体校学生的生理发展迅速走向成熟,但心理的发展却相对落后,他们在理智、情感、道德和社交等方面,都还未达到成熟的指标,还处在人格化的过程中.班级管理在帮助他们缓解压力、塑造健康心理、培养完整人格中发行挥着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现代体育已发展成为以体育运动为载体和核心的体育运动、体育科学、体育产业和体育文化四位一体的社会现象.体育运动是人类的特殊育化方式,以竞技体育运动为其成熟或高级形态.体育伦理学的任务,不但应揭示体育运动的功能和真义,还应解读奥运会、NBA、意甲等国内外重大典型赛事折射出的体育理念、体育制度及体育的演进趋势,回答兴奋剂、黑哨、假球等现象带给体育的诸多困境,最终确立体育的道德原则与规范.严格地讲,体育伦理学作为应用伦理学的一脉,是关于竞技体育运动道德矛盾与冲突、道德原则和规范的学说.  相似文献   

5.
浅谈职业院校体育运动训练中的疲劳类型及其解决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勇 《职业技术》2016,(4):77-78
职业院校体育运动训练竞赛中经常会出现运动性疲劳,严重影响着运动员能力水平的发挥。因此,正确把握体育运动训练竞赛中的疲劳类型及其解决对策,成为体育训练者急需解决的一项任务。文章基于运动性疲劳的性质,从生理性疲劳、心理性疲劳、病理性疲劳三方面分析了体育运动训练竞赛中的疲劳类型,在此基础上,从调整好作息时间、饮食、心理恢复等方面来探索了体育运动训练性疲劳恢复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在阐述注重道德接受心理研究的理论及现实依据的基础上,提出了注重道德接受心理研究才能有效提高学校道德教育效果的新思路,并提出了道德接受心理研究的3个主要研究方向:即注重接受主体“前在性”的道德接受心理倾向、道德接受心理障碍以及道德接受心理优化研究。  相似文献   

7.
在高速发展的21世纪,对于大学生,社会的要求高、家长的期望高、个人的成才欲望强烈,但大学生目前普遍心理比较脆弱、适应能力较差、情绪不稳定,常常发生心理失衡。要改变这种现状,应转变传统体育运动功能观念,将体育运动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体育运动使大学生达到身体与心理的健康。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法、分析法、逻辑论证法、系统科学等研究方法,对排球运动在高校体育运动中的价值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排球在高校体育运动中的地位,从而对排球运动的推广和发展奠定一定的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高校排球运动的价值可以分为生理运动价值和心理运动价值两个方面,与高校体育运动的价值观不谋而合,在体育运动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从高校学生的心理和生理角度发育程度来看,排球运动更适合其锻炼意志品质,增强体质健康.  相似文献   

9.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求提高教师道德心理一体化教育水平,呼唤教师道德心理一体化发展。当前,教师道德和心理问题在社会认识上、伦理认知上还存在一定的偏差,制约着教师道德和心理发展,教师道德心理一体化发展本身在教育层次上、教育阶段上也存在一些不足。在道德心理对立统一的理论指引下,重塑教师道德心理一体化发展的对立统一关系,从而探索建构教师道德心理一体化发展在职前、职中、职后三阶段的培训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0.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求提高教师道德心理一体化教育水平,呼唤教师道德心理一体化发展。当前,教师道德和心理问题在社会认识上、伦理认知上还存在一定的偏差,制约着教师道德和心理发展,教师道德心理一体化发展本身在教育层次、教育阶段上也存在一些不足。在道德心理对立统一的理论指引下,重塑教师道德心理一体化发展的对立统一关系,从而探索建构教师道德心理一体化发展在职前、职中、职后三阶段的培训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1.
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因场地、器械、项目特点、练习环境等种种因素出现一些不良的心理反应,从而产生心理障碍。这种心理障碍是学生在体育运动中自我感应无法克服困难而产生的一种焦虑、抑郁、烦躁的心理状态,这些负面情绪进而会影响正常的体育运动。高校体育老师应采取一些有策略性的教学方法,解决学生运动时产生的各种心理障碍,如采取预见性心理疏导和心理暗示相结合的策略、期待和激励的策略、辅助教学的策略等教学方法。这就需要通过一些  相似文献   

12.
体育运动实践中目标设置的心理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标设置是运动心理学领域的一个新课题.通过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对体育运动实践中的目标设置进行探析,提出了在体育运动实践中目标设置的心理策略问题,旨在通过目标设置心理策略的运用帮助体育教师或教练员提高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概述了国内有关心理负荷的研究,提出运动心理负荷假设定义、模式和研究方法,评价了个体在体育运动课业中心理的变化,为科学地进行体育运动课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中学生的体育欣赏能力是中学生在体育欣赏活动中应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 ,是体育运动素养、体育心理—道德素养和体育文化素养的有机结合 ,是多种能力的有机统一 ,是中学生综合体育素质的具体表现 .它具有兴趣指向性、身心投入性、群体互动性等特点 .培养中学生的体育欣赏能力 ,有利于学生体育素质的提高 ,有利于“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 .  相似文献   

15.
黄赤 《许昌学院学报》2002,21(2):124-125
心理训练是一种科学的训练方法与手段 .本文论述了心理训练在体育运动训练、体育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  相似文献   

16.
和谐道德心理是道德人格健全的具体体现.研究分析大学生道德心理不和谐的成因,探索建构大学生和谐道德心理的路径,即吸收中国传统德育理念的精华、在生活的实践中建构大学生和谐道德心理,对于完善大学生道德人格,促进大学生道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运动员在运动损伤后心理康复的治疗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杰 《宜宾学院学报》2004,4(3):150-152
运动损伤是参加体育运动不可消除的一部分。本文就运动损伤后的心理表现、心理变化过程进行了分析 ,并在对运动员进行认知教育、目标设置等心理疗法的基础上 ,提出了让运动员掌握一定的心理应付技能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重体轻文在体育运动学校是普遍现象,在体校,学生每天要进行专项训练,文化成绩普遍较差,如何改进课堂教学,适应学生的发展,适合体校学生的特点,是提高体校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想、文化、能力、道德、心理等各个方面.素质教育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几个方面.体校数学教师的主要教学活动就是课堂教学,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素质能力.  相似文献   

19.
体育运动的心理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体育运动能调节情绪,增进心理健康,预防心理疾病。本文论述了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其生理机制和运动处方的四大要素与锻炼心理效应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李丽军 《考试周刊》2009,(23):127-128
本文从理论分析出发,运用体育运动心理学的有关知识,简要分析了在体育运动竞赛中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提出了克服心理障碍的心理训练方法和手段,对提高运动竞赛水平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