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尚群 《软科学》2001,15(2):71-73
森林过伐,草地过牧,土地过度垦殖,是导致四川生态脆弱地区形成和农民贫困的直接因素。本文提出了要解决生态脆弱区恢复生态与人口生存之间的矛盾,只有对农业人口和农业产业布局做根本性调整。  相似文献   

2.
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甘肃省陇西县是黄土高原生态脆弱贫困区的典型代表,她的发展面临两对基本矛盾和两难选择.一是农业社会发展阶段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矛盾,二是社会经济贫困与生态环境脆弱的矛盾,与之相对应必然存在两难选择(既要发展经济,同时又要保护环境).以生态经济为核心的循环经济是解决这两大矛盾,实现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从分析陇西县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入手,研究了切合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典型区--陇西县实际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旅游业是西藏自治区的支柱性产业,对于西藏的经济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给西藏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对西藏脆弱的生态环境和民族文化带来压力和挑战,这就需要我们能够正确的认识西藏旅游资源的优势,从资源优势出发对其进行开发并坚持其可持续发展。文章旨在分析西藏旅游资源的特征,指出西藏旅游资源的优势所在,据此提出能够充分开发当前西藏旅游资源的可行性建议和减少对西藏脆弱生态环境的破坏的办法,以此来坚持西藏旅游产品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西藏牧区作为"新贫困"时代、"少、边、穷"地区脱贫攻坚的重点区域之一,其贫困程度和贫困深度依然很大。文章以西藏色尼区为样本,对贫困特征及类型、贫困精准治理的现状及贫困精准治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色尼区贫困呈现出贫困家庭人口规模大,子女文盲率高,孤寡老人家庭数量较多,各乡镇贫困人口分布不均,且贫困家庭劳动力人口较少等特征,属于区域发展障碍型贫困、能力型贫困、群体型贫困、脆弱型贫困、精神型贫困混合类型。西藏牧区贫困精准治理中存在牧区贫困劳动力低素质与产业结构升级不匹配、脱贫致富内在驱动力不足、精准治理机制尚未完善、基层扶贫工作难度大、脱贫成本高等一系列问题。基于此,文章提出了"公司+产业基地+合作社+贫困村(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在实施的过程中贫困群众开展"扶志+扶智+扶质","分片区"精准治理,降低脱贫成本,发挥基层政权的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力量并举的路径实施西藏农牧区的贫困精准治理,对于少数民族牧区贫困治理和乡村振兴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环渤海地区生态脆弱性评价及其空间自相关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卢亚灵  颜磊  许学工 《资源科学》2010,32(2):303-308
基于生态敏感性-生态恢复力-生态压力度概念框架,建立了环渤海地区五省市生态脆弱性评价的指标体系。考虑到指标体系中各评价因子之间可能存在相关性,所以首先在ArcGIS9.2平台上,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剔除各因子的相关性,并对该区的生态脆弱性进行了评价,然后对脆弱性进行了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生态环境好的、相对不脆弱区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等植被状况好、人类活动少的地区;重脆弱区主要分布在农牧交错带、海陆过渡带和城市周围等生态系统不稳定、人类活动剧烈的地区;脆弱区的空间聚集程度呈现出较高的正相关;不同地区之间脆弱性高相关区域主要分布在南部的低脆弱地区,脆弱性低相关区域主要分布在西北部的重脆弱区。  相似文献   

6.
裴伟征  李嘉  王欢  李永 《软科学》2012,26(4):44-47
在综合分析川西北地区自然、经济、生态特征的基础上,针对川西北生态脆弱区在四川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主体功能定位,提出了该区域产业发展、人口布局、生态恢复与保护等发展战略,从构建开放式生态保护机制、进一步完善生态补偿政策、建立绿色GDP制度等方面探讨了配套环境政策选择,对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实施机遇,促进四川各区域协调发展,保障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安全具有积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基于和谐发展机理的西部生态脆弱贫困区优势产业测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部生态脆弱贫困区的和谐发展是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界定了西部生态脆弱贫困区的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西部生态脆弱贫困区的特点,并针对生态脆弱贫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探讨西部生态脆弱贫困区和谐发展的机理,结合发展机理探讨该区域优势产业培育的测评模型,提出了测评其优势产业发展状况的四级测评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相应的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8.
西北地区生态贫困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于法稳 《中国软科学》2004,(11):27-30,56
西北地区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区,本文从生态景观、自然资源、需要解决饮水问题的人畜数量、自然灾害(主要是旱灾)、土壤侵蚀情况等几个方面分析了西北地区生态贫困的特征,探讨了缓解西北地区生态贫困的切入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缓解该地区生态贫困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典型脆弱生态区生态退化趋势与治理技术需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百年来,全球典型脆弱生态区生态退化日趋严峻,针对这一问题,国内外在生态治理和修复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积累了数量众多的生态技术,对遏制和缓解生态退化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然而,生态技术常常由于缺乏对具体治理需求的考量而影响了其效果的发挥。本文旨在刻画全球典型生态脆弱区生态退化趋势的基础上,基于利益相关者问卷调查和权威国际组织评估报告,梳理和分析针对主要退化问题和区域的生态技术需求。分析表明,脆弱生态区生态退化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荒漠化、石漠化与生态系统退化,2000—2014年间,全球和中国大部分退化区退化趋势出现持衡或逆转,但仍然有约22%(全球)和11%(中国)的退化区退化程度加重。在不同的退化区,生态技术需求的类型和数量各具特点,主要表现为对复合技术或技术模式需求的增加。生态技术的甄选和应用应当针对具体的退化问题、退化阶段和机理、以及当地的社会经济和政策体制,因此,技术需求评估是选择适宜的治理技术的重要方面,有助于找出技术的输出和引进的区域,促进中国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0.
我国西部地区12个省、市、区的面积在660万平方千米以上,人口近4亿,分别占全国陆地面积的近70%和总人口的28%。同时,西部地区是我国自然生态的极端脆弱区。西部地区生态状况及其不断恶化的现实,长期阻碍着西部地区潜在优势的发挥,不仅成为严重制约西部地区区域发展的主导性障碍之一,而且由于西部地区地处我国的江河源区及其上游地区,对其他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有着极大的跨区域性负面外部性影响。  相似文献   

11.
高寒地区是指高海拔、低气温、冻土常年不化的地区。然而高寒地区的生态是极其脆弱的,一旦破坏将很难恢复。西藏自治区西部地区作为高寒地区的典型代表地区,在该地区进行生态修复工程是比较困难的。近2013年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对西藏生态修复的力度也是在逐年加强。在人为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下,使得水土流失成为西藏最大的环境问题。文章以西藏自治区西部地区某流域生态修复工程为例,对高寒地区某流域内的退化和沙化草场区域进行生态修复设计探讨,为今后类似的生态修复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构建特色资源植物的三产融合模式,是破解自然保护地和生态脆弱区的生态、生产、生活“三生”矛盾的重要途径。充分挖掘和利用我国特色资源植物油用牡丹、酿酒葡萄和芳香植物的优异性状,进行品种筛选、种植、采收加工、产品研发等技术集成。在自然保护地和生态脆弱区开展产业化示范,通过其产生的经济效益,使自然保护地和生态脆弱区人民的生活不再依赖于野生资源,实现生物多样性的有效保护和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13.
陕北沙漠区煤炭资源富集,生态环境脆弱,区内唯一具有供水意义和重要生态价值的含水层位于煤层之上,沙漠区表生生态对萨拉乌苏组地下水位埋深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合理生态地下水位埋深为1.5-5.0m,控制地下水位是生态脆弱矿区科学开采的核心。以控制地下水位为目标,以地质基础研究为基础,分区分类进行开发,是生态脆弱矿区煤炭资源科学开采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生态监测是环境监测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在介绍生态监测的定义、对象及其监测的主要内容基础上,分析了在西藏开展全面生态监测对促进可持续发展,保护雪域高原碧水蓝天,维护国家甚至全球生态安全的重要意义,阐述了西藏各行业部门及相关科研机构在西藏开展生态监测的现状,指出了目前西藏生态监测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了西藏开展长期的、系统的生态监测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阿拉善地区处于内蒙西部,与新疆、甘肃和宁夏接壤,地域广阔,人口稀少,干旱缺水,自然环境脆弱,人为和自然因素共同作用加剧了生态退化程度,已发展成为我国最主要的沙尘源区,也是我国抵御风沙侵袭的第一道重要生态屏障。虽然国家和地方采取了一系列以生态扶贫转移为核心的生态建设工程,并取得一定成效。但如何巩固已有生态建设成果,保障居民享受基本均等的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6.
西藏的贫困、生态与发展探讨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贫困、生态与发展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脱贫致富、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社会的重要任务。由于历史的、社会的和自然的原因,西藏的贫困问题仍较为严重,扶贫开发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与气侯条件,西藏的生态问题将影响到全国、东亚甚至全球的生态安全。因此,西藏的发展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文章分析了西藏的贫困与生态环境现状,并在此基础上,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讨论了西藏扶贫开发和生态建设和基本思路与途径。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318国道项目概况,由于西藏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具体介绍了318国道米拉山至墨竹工卡段路基改造工程的生态边坡防护,从生态防护设计到施工注意事项,再到防护材料参数的选用,可为后续西藏类似工程边坡的生态防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城乡交错带是生态敏感和脆弱的地区,是直接影响城市和乡村景观格局的重要区域。运用景观生态学和城市规划相关原理对城市和乡村交错带生态脆弱区的形成、演化进行剖析,初步提出城乡交错带的规划可以参考的相关原理和基本格局。  相似文献   

19.
王新明 《西藏科技》2007,(10):28-28
长期以来,西藏农牧民用薪柴和畜粪作生活燃料,耗费了大量的劳动力,砍伐植被对青藏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西藏传统能源的弊病已经显现,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迫在眉睫。沼气生态家园的成功利用示范,对我区开发利用新能源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文章从西藏地区特殊的供电状况进行分析,从解决西藏居民用电困境的角度出发,阐述了西藏供电的困境,分析了光伏微电网在藏区推广的优势所在,并介绍了几种微电网模式。西藏属于高原地区,地域广袤,自然生态环境较为丰富,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但却十分脆弱。水电和火电是当前西藏重点发展的发电方式,但是水电具备很明显的季节荣枯性,生态环境的改造以及其他国家的水资源利益;火电污染高、西藏当地煤炭资源稀缺,只能远距离输送点,建设难度大、成本高。而西藏当地太阳能资源极其丰富,土地资源也充足,可以大量用于建设光伏发电站,建造光伏微电网,因地制宜解决当地用电需求,具有显著的先天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