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公司治理对财务困境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检验了公司治理因素对中国上市公司财务困境的解释力与预测力.实证结果显示大股东持股比例、国家股比例及独立董事的比例与公司发生财务困境的可能性呈显著负相关,违规行为和管理者代理成本与公司财务困境的危险性呈显著正相关.但是,股权制衡度、国家控股地位、高管持股比例、董事会规模和CEO的两职合一对困境发生概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影响高级管理人员年度薪金报酬水平的两大要素——公司绩效和董事会结构的分析,探讨董事会结构以及公司绩效对高管薪酬的影响。基于2010-2014年上证A股上市公司数据,建立静态面板模型。实证分析发现:净资产收益率与高管薪酬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董事会结构的衡量中,独立董事占比与高管薪酬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董事会规模跟其成反比,在两职分离的公司,高管层对自身薪酬的影响力较两职合一的公司较小。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研究2016-2020年的全部A股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持股情况和盈余管理程度,借助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管理层持股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并检验董事会治理在管理层持股与盈余管理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研究显示管理层持股对盈余管理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董事会治理与盈余管理负相关,具体表现为独立董事会规模以及董事长任期与盈余管理负相关。同时,独立董事会规模以及董事长任期在管理层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关系中的调节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4.
以上海证券交易所793家上市公司2005-2008年间的3172个观察值为样本,对控制权结构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大小呈倒U型关系;同时,董事会人数、独立董事的比例及监事会人数与盈余管理负相关,而提高流通股比例、增加监事持股比例及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对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
将公司按成长性不同分为两组,提出假设,建立模型,得出结论.两职合一、独董比例与公司成长性显著正相关;董事会专业委员会的设置、持股比例与公司成长性均显著负相关;董事会规模与会议次数分别与公司成长性表现为不显著的正相关和负相关关系.针对实证结果和我国国情,提出政策和建议,以期为进一步优化董事会治理结构,促进公司成长尽点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6.
以2007~2010年已披露研发支出信息的制造业、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董事会特征对研发投入的影响。研究发现,董事会规模的扩大有利于企业的研发投资决策;董事会成员年龄、独立董事比例与研发投入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当董事长、总经理两职分任时,独立董事比例的增加会明显降低企业的研发投入。  相似文献   

7.
董事会在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中居于承上启下的地位,如何建立一个独立、有效的董事会对公司治理至关重要。文章对河南省38家境内A股上市公司的董事会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发现董事会普遍缺乏独立性,独立董事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提出应实行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完全分离;完善董事会的选举制度,防止大股东控制董事会;完善董事会议事机制,规范董事会议事制度;充分发挥独立董事的作用;强化董事的义务与责任。  相似文献   

8.
董事会是公司治理的核心,是公司重要的决策和治理机构.董事会的特征影响着董事会作用的发挥,进而影响公司经营绩效,本文从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两职分离”状况、董事激励、董事会会议次数等五个方面分析了董事会特征和公司绩效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从董事会规模、董事会结构、董事长总经理任职情况等方面分析我国董事会特征,在理论分析基础上选取相关指标对公司业绩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董事会人数、独立董事占比与公司业绩呈正相关关系,董事长总经理分离,有助于提升公司业绩。完善董事会制度,应当着重优化公司股权结构,强化董事会核心作用,完善独立董事制度,保证董事长与总经理分离,提高董事会运营效率。  相似文献   

10.
分析2013—2016年房地产行业102家上市公司的平衡面板数据,从宏观、微观两个层面,研究企业绩效受房地产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利用STATA软件对各特征相关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从微观方面得出以下结论:在股权结构方面,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有正向的影响,实际控制人性质与公司绩效有着显著的负影响;在董事会治理方面,实际控制人性质、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和股东大会会议次数与公司绩效有着明显的负向关系;在高管激励方面,董事及高管前三名薪酬对公司绩效有正向影响。从宏观层面来看,公司治理结构与公司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关系。  相似文献   

11.
董事会特征与公司绩效关系的行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的行业特征条件下,董事会特征对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有一定差异: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等董事会特征要素与被解释变量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和托宾Q值等公司经营绩效要素之间,在竞争性行业中两者表现出较为一致的弱正向相关性,在垄断性行业中两者表现出较为一致的弱负向相关性;在竞争性行业的上市公司中,独立董事比例与被解释变量Tobin Q值、总资产收益率和净资产收益率呈三次曲线关系.这一结论对于科学确定董事会规模、强化对独立董事的认识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上市公司应依据其所处的竞争环境及其他各方面因素,科学确定董事会规模,同时要进一步从思想上重视,从制度上、措施上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强化独立董事在提高公司治理效率、提升公司经营绩效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因子分析法对上市公司绩效进行综合评价,为公司绩效评价方法提供有益的借鉴。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考察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小板上市公司的董事会结构与绩效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股权结构指标与绩效之间呈现出较为显著的相关性;公司总资产规模和负债程度和对公司的绩效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危机前后生物医药行业股权结构,董事会独立性与企业绩效情况,认为股权制衡与股权集中对企业绩效的增长均具有促进作用,但是相对于危机之前的环境来说,在危机发生后股权制衡对企业绩效促进作用的显著性增大,作用力度也增强;而股权集中对企业绩效促进作用的显著性降低,作用力度也减弱。独立董事比例与企业绩效呈负相关,但在危机之前该作用不显著,在危机发生后,该负向作用才变得显著。  相似文献   

14.
检视过去多起发生财务危机的公司,不难发现这些公司的共通点都与“公司治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良好及有效的公司治理是制约和平衡的机制,不仅可以顾及到股东的利益,也不会过度限制管理阶层的权力。而公司治理的最终目标是将公司的长期价值发挥到极致,保障投资者(即股东)的权益,让他们获得因承担风险所应得的报酬。经检验,公司治理的程度与财务的绩效存有因果的关系。是否设立独立董事会影响公司的财务绩效;董事规模与财务绩效呈现负向显著相关;董事持股比例与财务绩效为正向显著相关;监察人持股比例与财务绩效为负向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195家企业的实证研究发现,不同维度的公司企业家精神对企业绩效并非具有一致的影响,其中公司创新精神和积极主动精神是正向影响企业绩效,而冒险精神则是负向影响企业绩效。并且,企业营销能力与公司企业家精神具有正向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达到最佳的资本结构 ,是公司理财中需要面对的首要问题 .以上市公司为样本 ,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和岭回归方法对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 ,企业规模、获利能力、营运风险与总负债比例成正相关 ;成长机会、非负债类避税与总负债比例成负相关 ;抵押价值与长期负债比例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究公司特征视角下各前因条件对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综合影响,采取基于模糊集的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将公司规模、行业性质、媒体关注、财务表现和董事会规模5个因素纳入分析框架,采集2018年250家上市公司数据样本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若上市公司处于高污染行业内,且财务表现较好,则其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情况直接反映其社会责任承担水平的高低,此时信息更具透明化,对应着公司具有更高的社会责任感;拥有较高产品获利水平以及媒体频繁报道的公司在具有相当公司"体量"情况下,若决策机构拥有较广泛的经营人员构成,披露水平会明显提升;行业性质、财务表现是影响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高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民办高校法人治理结构是民办高校现代大学制度之核心,直接关系到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然而,我国的民办高校法人治理结构并未完善。本文在对当前我国民办高校法人治理结构的缺陷进行分析后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完善建议,即完善董事会的成员结构、建立和完善监督机制、理顺校长与董事长关系并明确校长职责、完善董事的任职资格制度、完善校长的任职资格制度。  相似文献   

19.
公司治理对并购绩效存在着必然的影响,但公司治理要素对并购整合的微观影响机制仍处于黑箱认识状态.基于我国旅游上市公司并购的样本数据,借助于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实证性的研究检验了公司治理要素对并购绩效的影响路径,发现独立董事人数和董事会次数对并购绩效存在着正向的影响,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和管理层收购的积极性对并购绩效存在着负向影响,而监事会人数对公司并购不存在影响.本检验结果为旅游上市公司并购机制的优化提供了现实性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20.
内部控制作为董事会、经理层和其他员工共同实施的,为实现企业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存在其固有的缺陷。为了解决公司最高管理当局的控制、约束问题,必须将内部控制建立于有效的公司治理契机之上,并从规范法人治理结构、发挥董事会核心作用、尽快培育经理人市场、寻求法律法规保证等方面完善内部控制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