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意外的感动     
前不久我去做一个消防官兵救火牺牲的报道,怎么才能做到感人呢?虽然采访到了两位烈士生前的战友和家属,可是没有寻找到可以感人的点。一个战士无意中告诉了我其中一位烈士的QQ空间。晚上我打开了他的QQ空间,看得出他从小就有做军人的志向,蓝色的背景、穿军装的照片,就连QQ秀也是穿着军装的卡通人物……就在准备关掉这个页面时,一则留言板里的日期吸引了我:10月19日,正是采访的当天!而烈士是在两天前牺牲的,也就是说,在烈士牺牲后还有人在这里留言?再往下看——“天堂也在失火吗?”这个留言把烈士的形象又活生生地推到了我面前。他们这一…  相似文献   

2.
古木 《湖北档案》2000,(3):44-46
1952年,为了纪念那些为建立新中国而英勇牺牲的烈士,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给烈士家属颁发烈士证书,在第1号烈士证书的姓名栏上,赫然写着三个大字--段德昌.  相似文献   

3.
<正>流火的七月,我走访了革命老区洪湖。洪湖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著名的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中心,这片红色土地涌现了不少革命烈士。在洪湖革命历史博物馆,有三件革命文物令我印象深刻:党和政府颁发给段德昌烈士的共和国“第一号烈士”光荣纪念证,追述着革命先驱的无上荣耀;熊传藻烈士家书虽然仅剩一页,但字里行间流露出奋不顾身的革命信仰,  相似文献   

4.
刚进90年代,新闻媒介相继报道了著名作家魏巍笔下的一位“烈士”仍然健在的消息。这位活着的“烈士”,就是《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中记述的战斗英雄李玉安。 1991年秋,湖北省竹溪县税务局一位干部向我们提供了魏巍笔下另一名“烈士”仍健在的重要新闻线索。这位干部告诉我们:他在竹溪县兵营乡搞社教时,碰到了一位老人,是抗美援朝时的志愿军战士。在交谈中,这位干部问老人知不知道李玉安,老人回答说:“怎么不知道?李玉安是我同班的战友。”接着,老人向他讲述了同李玉安一起参加松骨峰战斗的经过。这位老人现年63岁,现名张德礼,原名张贵生,与《谁是最可爱的人》文中记述的烈士张贵生同名同姓,一字不差。在向我们提供上述情况时,热心的税务干部还带来了老人的复员军人证,证件上姓名与所讲的情况完全相符。好一条新闻“大鱼”!县委宣传部新闻科、县电台、电视台几位同志都准备前去采访。这一情况立即  相似文献   

5.
5月8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我驻南联盟使馆发动野蛮的空袭,邵云环、许杏虎、朱颖三位烈士为国捐躯。三位烈士的精神不死。与三位烈士一起出生入死的,还有人民日报驻南联盟记者吕岩松。他为了和平,为了正义,为了祖国,为了党的新闻事业,公而忘私,置个人安危于度外...  相似文献   

6.
爸爸     
许久以来,略知我家世的好多朋友总对我说:“你应该写一写你的爸爸。他们从各种渠道知道我爸爸杜子孚(有时也写为子甫)是位抗日烈士,曾做过地委书记,牺牲在战场上,很悲壮,特别是二零零二年爸爸牺牲六十周年的时候,我有一种冲动;要写点什么纪念他,在自己心中,在家人心中,为爸爸建一座碑。  相似文献   

7.
我的"家庭档案"里有一件父亲珍藏了八十六年的报纸,它伴随父亲度过了近八十六年的风雨,成为我们一家人刻骨铭心的记忆。这是一张《湖南通俗日报》,它刊发于中华民国十七年(1928年)闰二月初九日。如今,它已陈旧发黄,破烂不堪,但被国民党反动派屠杀的八位英烈的名字仍依稀可见。这八位烈士中有一位就是我的爷爷——刘洪顺。爷爷从小就胸怀大志,立志要让劳苦大众脱  相似文献   

8.
在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的英烈碑上镌刻着4296名在抗战中牺牲的中外航空烈士,其中F碑中有一位名叫梁国璋的烈士.碑上如是刻着:"梁国璋少校广东万宁1912.9.27-1941.2.13".2014年11月1日,梁国璋烈士儿子梁世伟、女儿梁安丽(皆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共同向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捐赠了珍藏多年的5枚徽章及4本相册共500多张老照片.  相似文献   

9.
李晓波 《出版参考》2005,(26):27-28
在巍巍太行山上,有一座纪念碑,正面是杨尚昆的题字:"太行新闻烈士永垂不朽",背面镌刻着在太行山战斗过的57位新闻界烈士的名字,第一个是何云,第二个是李竹如.  相似文献   

10.
今年是新中国诞生50周年。为了缅怀为共和国诞生,在三晋大地抛头颅洒热血的120多位新闻英烈的光辉业绩和爱国主义精神,我们特约20多位曾经同新闻烈士朝夕相处和熟悉烈士生平的老同志。撰写了大量感人肺腑的悼念文章,征集了许多烈士的战地遗作、遗照和一座座烈士纪念碑的照片。老同志们在来信、来稿中,对新闻英烈表达的仰慕、崇敬与怀念之情,使我们深受感动。面对先烈以鲜血和生命谱写的光辉业绩,仔细端详一座座新闻烈士纪念碑和一位位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英勇献身的革命者的遗像,沉浸在一桩桩、一件件悲壮的往事之中时,不禁心潮汹涌澎湃,激动不已! 三晋大地处处埋忠骨。在这里,三晋大地主要指山西,也包括山西周边的革命根据地,即晋绥、晋  相似文献   

11.
陈亚洲是一位烈士的后代,他的父亲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光荣牺牲,是党把他培养成人。1987年,他从部队转业到郑州晚报社,从此,他就默默地奋斗在新闻战线上。  相似文献   

12.
十多年前,我从扬州一位旧书商手中高价购得一张抗日将领陈中柱烈士写于抗战期间的手迹,珍藏至今。近日在藏友的建议下,撰文予以介绍,供抗战史料和民国档案爱好者研究。陈中柱烈士手迹是他用钢笔竖写在他的名片背后的:"兹有总部第一总队水上游击大队部队东去请予通过。"正  相似文献   

13.
在巍巍太行山上,有一座纪念碑,正面是杨尚昆的题字:“太行新闻烈士永垂不朽”,背面镌刻着在太行山战斗过的57位新闻界烈士的名字,第一个是何云,第二个是李竹如。  相似文献   

14.
在华北烈士陵园的翠柏中,有一位在此默默长眠了60多年的烈士,他叫雷烨.雷烨曾经是抗日战争时期一位著名的战地记者.在炮火纷飞的战场上,他曾用心爱的照相机记录了许多很有价值的战争场景.1942年,26岁的他在一场战斗中牺牲在河北省平山县.由于受当时的条件限制,没有人知道他的籍贯、家庭,甚至真实的姓名,于是便有了"烈士长眠沙场,亲人追寻60年"的动人故事.  相似文献   

15.
一九八五年九月廿二日,著名新闻记者华山在广州逝世。十月六日,华山同志的子女遵照父亲的遗愿,将他的骨灰撒在流经山西省左权县麻田乡的清漳河里。一小部分骨灰,一支钢笔和一副眼镜,安放在麻田乡“太行新闻烈士纪念塔”南侧。华山,这位党抚育成长的名记者,同《新华日报》(华北版)社长兼总编辑何云同志,以及四十多位在一九四二年夏反“扫荡”斗争中牺牲的新闻烈士一起,安息在太行山上。面对着满山遍野的红叶,滔滔不绝的清漳河水从烈士身旁流过。他们的英名,将与巍巍太行永存。 (一) 一九三八年十月,华山是党领导的木刻工作团的  相似文献   

16.
邵云环、许杏虎、朱颖三位新闻工作者不幸以身殉职,壮烈牺牲后,党和政府对三位烈士给予了高度评价,共和国以最高规格悼念英烈。·5月12日,烈士骨灰归国之日,天安门广场下半旗为三位死难烈士致哀,国家副主席胡锦涛亲往机场迎接烈士骨灰。江泽民、李鹏、朱镕基、胡锦涛、尉健行、李岚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往新华社、光明日报社,沉痛悼念邵云环、许杏虎、朱颖烈士。·5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隆重召开大会,热烈欢迎我驻南工作人员。会上,朱镕基总理宣布,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邵云环、许杏虎、朱颖为革命烈士。江泽民总书记在讲话…  相似文献   

17.
《声屏世界》2007,(1):41-41
前不久我去做一个消防官兵救火牺牲的报道.怎么才能做到感人呢?虽然采访到了两住烈士生前的战友和家属,可是没有寻找到可以感人的点。一个战士无意中告诉了我其中一位烈士的QQ空间。晚上我打开了他的QQ空间,看得出他从小就有做军人的志向,蓝色的背景、穿军装的照片。就连QQ秀也是穿着军装的卡通人物……就在准备关掉这个页面时,一则留言板里的日期吸引了我:10月19日,正是采访的当天!  相似文献   

18.
第21届中国新闻奖作品名单公布,《沈阳日报》的系列报道《寻找抗美援朝烈士亲人》荣获二等奖。对于沈阳日报的新闻工作者而言,这次获奖是春天耕耘,秋天收获,是祖国人民和新闻界同行对他们寻找抗美援朝烈士亲人的行动给予的充分肯定。为了寻找53位烈士的亲人,他们在3年半的时间里不仅《在沈阳日报》设立专栏,在网上挂起英雄帖,在十余个省份50多家兄弟媒  相似文献   

19.
1983年大年初一上午9点,一辆乳白色的中型面包车驶进中南海的大门,车上坐着瞿秋白烈士的女儿瞿独伊、蔡和森烈士的女儿蔡妮与儿子蔡博、罗亦农烈士的儿子罗西北等9位烈士子女,已年过半百的他们心情十分的激动,因为要去看望可敬可爱的陈云伯伯。  相似文献   

20.
今天人民日报社隆重召开学习邵云环、许杏虎、朱颖三位烈士,表彰吕岩松同志大会,我代表丁关根同志和中央宣传部向三位烈士表示沉痛哀悼,向吕岩松等仍然在南联盟战火中履行神圣职责的我国新闻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南联盟期间,邵云环、许杏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