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是新闻网站的核心,也是其的强项,因此坚持内容为王新闻立网成为新闻网站发展的圣经,但作为新闻资源相对匮乏的地级市网站又该怎样独立办网,又如何解开内容与广告、新闻与宣传、资源与发展等各种方程式呢?绍兴网无疑是一个典型,用新闻这把钥匙解开了发展道路中的各道难题。为此,《网络传播》专访了绍兴网总编辑赵宇。  相似文献   

2.
在日常的工作中,新闻网站编辑深陷困惑之中——自己辛辛苦苦做的新闻,被商业门户网站轻而易举地拿走,而新闻网站又给了网络编辑一个重要的考核指标——访问量。这让网络编辑百思不得其解,新闻网站到底与商业网站是什么关系,是竞争关系还是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3.
网络被称作“第四媒体”。建立和发展新闻网站,已成为众多地市级党报的共识。但怎样才能更快发展新闻网站?如何更好发挥新闻网站的作用?对此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现阶段,党报的传统优势依然明显,而很多新闻网站才刚刚起步。实行报网互动,借助党报的优势宣传新闻网站,反过来借助新闻网站的优势提升党报的影响力是一个双赢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朱清 《网络传播》2007,(9):12-13
今年五月,福建省重点新闻网站——“厦门网”正式开通,此前福建省内已成立的重点新闻网站有“东南新闻网”、“泉州网”和“福州新闻网”。至今,福建省经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批准的重点新闻网站数量在全国各省份中居前列。“厦门网”由中共厦门市委主办、该市委宣传部主管,是我国经济特区和祖国大陆对台交流前沿地带的门户网站,它的开通,标志着福建网络新闻工作迈向一个成规模、上水平、扩影响和发展快的新阶段,这也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全方位推进的必然。  相似文献   

5.
当前,互联网竞争日益白热化.重大主题的网络新闻宣传,因其内容的同质性很容易造成“千网一面”。做好重大主题网络新闻报道,对地市新闻网站而言,既是考验,也是机会。如何打好重大主题宣传战役,让地市新闻网站在多媒体竞争的纷繁态势中脱颖而出,不至于被淹没在茫茫的网络海洋中?  相似文献   

6.
在网络视频成为互联网新一轮发展热点的背景下,我们在思考:作为省级重点新闻网站,其视频发展之路究竟该如何起步?又如何能在竞争激烈的视频网站中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7.
如今,地方新闻网站已经成为网络宣传中的一支主力部队,但一个难以回避的事实是:地方新闻网站一路走来,却始终处在中央级新闻网站和众多商业网站的夹缝中,发展的速度远不及中央级新闻网站,更不能与知名商业网站相提并论。除了网络媒体本身的残酷竞争,传统媒体也开始向网络宣战,使得地方新闻网站陷入了各种力量的围追堵截,处境越来越艰难。那么,地方新闻网站如何从中央级网络媒体、商业网站以及传统媒体中突出重围,在互联网上牢牢占据自己的一席之地?一个无法回避的路径是:牢牢植根本土,发挥区域优势,以本地为依托,  相似文献   

8.
1995年 ,我国只有一家新闻媒体上网。5年过去了 ,新闻网站的数量已达700余个 ,其中既有传统新闻媒体办的新闻网站 ,也有发布新闻的商业网站。新闻网站的迅猛发展既为新闻传播创造了新的形式 ,又带来了诸如虚假新闻、侵犯著作权等种种问题。它向人们提出了一个问题 ,网络新闻应该如何进行规范和管理?网络新闻的概念与特点网络新闻是新闻与互联网这一世界最新的信息传播手段相结合的产物。网络的诞生 ,适应了人类渴望加强沟通与交流的要求 ,大容量、交互性、多媒体等技术优势使网络新闻成为最具魅力的第四媒体。笔者认为 ,真实仍然是…  相似文献   

9.
面对网络问政,网络媒体能做什么?该做什么?如何去做?海口晚报社旗下的海口网积极探索,在运行网络问政平台“问政海口”的过程中大胆创新。“问政海口”自2012年7月1日开通以来,已收到有效来信近4000封,其中网民建言献策“金点子”600多个,民生诉求1800多件,办结率达95%。“问政海口”影响力与日俱增,2012年在第九届中国城市新闻网站联盟年会上荣获“中国城市新闻网站品牌栏目精品奖”,2013年在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品牌大奖评选中荣获“全国网络问政突出贡献品牌奖”、在第23届海南新闻奖评选中荣获一等奖。  相似文献   

10.
信息时代给网络评论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网络评论如何走出困境,是重点新闻网站面临的重大课题。要弄清楚网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弄明白广大网友对网评工作的期待和需求,通过学习和创新,增强网络评论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努力打造网评品牌,建设有力的网评团队,抢占网络舆论阵地,打造清朗网络空间,同时完善和提升新闻网站的综合素质,提高新闻网站的"四力"。  相似文献   

11.
路张鑫 《新闻前哨》2013,(8):108-109
网络已深入到人们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网络的即时性、开放性、信息量丰富、检索便捷,深受网民的喜爱。中国现有网站数以百万计,现有新闻资讯网站也数以百计。怎样使网络媒体吸引眼球,跳出"千网一面",呈现多姿多彩的面貌,使之更具有强劲的表现力和传播力?如何有效地为网民提供丰富便捷的新闻信息服务?一直是新闻网站探索的方向。一、新颖的首页是网站的眼睛首页是网站的眼睛,是网站办网成果的集中体现。首页的表现力既反映网站综合实力,也直接影响网站的传播力。怎样抓住网民的眼球,在网民心中留下深深的印迹,提升网站的  相似文献   

12.
各地新时代"主流媒体"的地方重点新闻网站,肩负着集广播电视报纸和互联网为一体的全媒体传播任务。网络视频在各地方新闻网站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但是各地方新闻网站的视频内容现状究竟如何?笔者选取了作为全国首批地方重点新闻网站之一——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旗下的"川网视频"为例,试图据此分析目前地方新闻网站的视频内容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13.
总体来看,福建区域门户网站主要分五大类:第一类是宣传部门的网站,主要由报社主办,如《福建日报》主办的东南网、《福州日报》的福州新闻网、《厦门日报》的厦门网等;第二类是都市类媒体网站,如《海峡都市报》的海都网、《东南快报》的东快网、《福州晚报》的东街口在线等;第三类是商业网站的区域门户,如新浪福建、腾讯大闽、凤凰厦门等网站;第四类是垂直性行业网站,如售房、汽车等大型网站渗透到地方;第五类是地方论坛,如厦门的小鱼网,以社区新闻为依托,运营成本低,力量也比较强大.这五类网站构成了福建网站竞争的整体格局.报纸网站的影响力较小,规模不大.  相似文献   

14.
徐蕾  罗杰 《新闻前哨》2009,(6):60-61
新闻网站被卡在商业门户网站和各个行业网站的中间,之所以集体没有走出这个“怪圈”,是因为没有对新闻网站自身有一个清晰的、准确的定位。在新一轮的竞争中.要准确定位网络新媒体在与传统媒体共存共荣的矛盾中的位置,定位与商业网站的竞争关系。强化内容与技术并重的发展理念,充分有效地整合传统媒体既有的优势资源,以谋求一个既适应新的需要、又适用于自身的“品牌共享、报网共赢”之道。  相似文献   

15.
一个全新改造不到两年时间的新闻网站,在一个经济总量全国排最后几名的省份立足,在全球金融危机大背景下通过铁腕改革变成拥有三网一报、视频、电视频道,2009年自营收入达1300多万元的该省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门户网站,经营收入总额和盈利额连年翻番。是什么力量造就这一切?为此《网络传播》杂志专访了南海网开拓创新、“杀出血路”的领路人——海南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南海网CEO吴清雄。  相似文献   

16.
姜程甦 《新闻窗》2014,(2):77-77
电视台新闻网站是新闻媒体在网络上的延伸和扩展,如何才能更快更好地发展电视新闻类网站,满足广大网民的需要呢?有以下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究竟如何看待新闻网站上市这个问题?这需要我们抛弃一些主观臆测,从互联网公司走过的上市之路、新闻网站当前的业务结构和盈利模式、网站的用户群等现状加以客观研究,分析,才能更清楚新闻网站上市的价值及其对网络传播格局的影响。从新闻网站当前的发展现状看,尽管有强烈的外部力量在推动新闻网站的转企改制和上市,但新闻网站的业务结构、用户状况和经营模式却引发各界质疑,新闻网站具备上市条件吗?  相似文献   

18.
2013年4月19日,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等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和新浪网、搜狐网、网易网等主流商业网站均在首页显著位置设置网络举报监督专区,鼓励广大网民依法如实举报违纪违法行为。这既是对网络反腐热潮的回应,也为群众举报创造了一个规范便利的平台。今后,民众如果要是举报某个官员、某个政府部门的腐败行为,不必再去搜索登录各个相关部门的网站,  相似文献   

19.
蓝云 《中国记者》2013,(7):22-23
奥一网是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旗下的新闻互动社区网站,是广东网络问政核心互动平台。本文是作者有关奥一网网络问政的探索历程,如何理解网络问政内涵,以及关于网络问政和"两个舆论场"的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20.
网络问政一直有两条发展脉络,一条是各地政府网站,一条是各地新闻网站搭建平台。新闻网站凭借着媒体的权威性、公信力、传播力以及巨大的网络流量,搭建的问政平台不但早于而且取得的效果总体上要高于政府网站,在城市社会治理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地方新闻网站在网络问政的发展中涌现出了胶东在线"网上民声"、红网"百姓呼声"、大河网"焦点民声"、奥一网"网络问政"、宁波网"对话"等一批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网络问政栏目,2017年红网"问政湖南"再次问鼎中国新闻奖一等奖,标志着网络问政的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高度、新的境界。本文是地方新闻网站网络问政历程及发展的回顾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