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李洱对知识分子在当今社会话语权的剥夺和主体性的丧失表示了同情,对知识分子的种种表现表示出了更多的失望、不满和批判,对知识分子面对困境所表现出的卖弄知识,把知识转化成情调资产充满了讽刺,对少数能坚守信念的知识分子给予了最高的敬意。  相似文献   

2.
有学者专门对“文化大革命”期间作家的精神世界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察,认为“文化大革命”期间,为思想改造运动驱使和政治斗争需要。知识分子从身份到思想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根据其精神形态可以区分为虔诚型知识分子:无论受到怎样的批判和打击,从来都没有动摇对党、对毛主席、对文化革命的崇敬和信任;苦闷型知识分子:面对政治风暴,表现出难以排遣的哀怨与愁闷;中间型知识分子:对党的忠心依旧,但面对迫害,不满与无奈之情时有表露;抗争型知识分子:在批判声里,为捍卫真理、坚守人格,选择宁折不弯的抗争。“文化大革命”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剥夺了知识分子的话语权,加快了推行集体创作方式的步伐,文学创作变成只需要技巧,而不需要思考。“如果说‘思想改造’是从思想上消泯知识分子的自由精神和主体意识,‘深入生活’是从创作源头上取消知识分子的个体活动空间,那么‘集体创作’则是从创作方法上切断知识分子的诗意继承,完全将文学纳入政治宣传的传声筒行列,甚至有点半军事化的色彩。”  相似文献   

3.
延安时期,大批知识分子为中国革命事业和边区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这主要是缘于中国共产党与知识分子在价值互认的基础上构建并形成了理论互动和实践互助的良性关系。价值互认是中国共产党与知识分子构建良性关系的基本前提;理论互动与实践互助是中国共产党与知识分子良性关系业已形成的具体表征。通过理论互动,中国共产党完成了对知识分子理论立场和研究旨趣的重塑,知识分子则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通过实践互助,中国共产党帮助知识分子融入了延安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知识分子则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并帮助中国共产党夺取了革命话语权。  相似文献   

4.
魏娟 《考试周刊》2008,(9):228-229
在历史语境中,知识分子的社会角色在不断地寻找定位.当下中国,重新把握话语权,避免失语与疯狂两种困境,更好地继承和发展知识分子的批判性是当代知识分子的使命.  相似文献   

5.
实现均衡阶层话语权是促进社会和谐与公平正义的重要保证。处于转型期的当代中国,阶层话语权却出现了严重失衡。在后现代社会专业化、体制化、有机化、商业化、媒体化浪潮中,公共知识分子消退了,无法有效地承担起社会话语批判的责任,这是影响当代中国社会阶层话语权失衡的重要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6.
《故事新编》是鲁迅以远古神话和历史传说为题材写就的短篇小说集,包括了他前前后后在不同时期所写的八部作品。通过对《采薇》和《出关》中知识分子的形象分析,旧式封建知识分子的言行乖离、道德观念和学说的矛盾悖论以及话语权和生存空间的缺失都得以展现,并反映出当代知识分子的话语环境与之存在的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7.
《中国教工》2008,(7):47-47
《南风窗》发表文章指出,随着改革的推进,知识分子在取得一定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后,也取得了对改革路径的话语权。经济学家、法学家等各领域的知识精英越来越多地参与政治,许多政府决策的背后,都有专家智囊团的专业知识在支撑。如何面对权力,又如何面对资本,知识分子在政治本能和经济理性中间如何获得平衡,考验着知识分子的良心。  相似文献   

8.
萨义德在《知识分子论》中阐述了“流亡的知识分子”的角色:放逐者与边缘人。文章以此从“流亡者”的视野、立场、行动、品质四个方面来观照比较教育研究,认为比较教育研究者应该履行自己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职责,那就是以双重视角和批判的眼光看待和质疑教育决策和措施,“对权势说真话”,代表弱者、没有话语权、被遗忘的人群,追求知识创造和学术自由。  相似文献   

9.
阶级斗争人生哲学的迅速崛起与全面普及,是马克思主义革命思想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必然结果;而了早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去对国人进行无产阶级政治革命的启蒙,无疑又是率先自我思想革命化了的知识分子社会阶层。从“五四”时期所倡导的西方现代人精神的化启蒙,一直到“左联”时期所倡导的无产阶级政治革命的思想启蒙,知识分子作家群体几乎都是以其时代引路人的社会精英身份,牢牢掌握着他们主宰现代中国历史命运的绝对话语权。但是,随着无产阶级政治革命运动的逐渐走向深入,知识分子与平民大众之间的社会关系却发生了根本性的位置变异:原先的思想启蒙(知识分子群体)变成了被启蒙,而被启蒙(平民大众群体)则变成了启蒙。这种社会角色的历史互换现象,对于中国现代学的发展运行过程,产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内在影响。  相似文献   

10.
现今,我国部分大学教师忘却了自身的角色,忽视本职工作,或一心求权或一味谋利,严重贬损了知识分子的形象。作为知识分子的大学教师,重新提出并认识自己的职责规定与角色意识,对教育事业和社会文化建设有着积极的意义。大学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他们一般拥有较深厚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社会话语权力。因此,他们只有秉持自身"知识分子"的定位,通过加强专业探求、培育师德情操和怀抱普世情怀,清晰地认识到自身角色要求,才能重新回归其本身所应有的"知识分子"角色,切实发挥出知识分子所具有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现在文学思想史上,鲁迅先生以其独立、反思、否定的精神成为现代知识分子的代表,但先生提出的“遵命文学”却成了特殊时期被利用的对象,不少评论以此断定先生失掉了知识分子的“独立性”。本文结合概念提出的初衷与背景,分析了“前驱者”、“主将”、“将令”、“猛士”、“战士”等词语,试图重新思考“遵命文学”以及与鲁迅整体追求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王小波走出沉默挤入话语圈的努力,其实就是退居边缘选择写作。对自身知识分子身份的确认和对知识分子的思考贯穿于他的杂文随笔创作中,他的杂文随笔是知识分子话语的表达,他在表达时实施的策略是发现“有趣”。  相似文献   

13.
但凡论及何其芳,总要涉及他的"延安道路"。在否思革命的"八十年代"话语共同体中,革命与知识分子改造之间的压抑与反抗,建构了一个分裂的何其芳形象。知识分子的自主性及文学的独立性被强调,而对特定时代政治语境中的个人选择及其合理性则较少"了解之同情"。即使力求呈现何其芳延安转向背后的多重纠葛,但在推崇文学的审美独立价值时,却不能意识到其在"八十年代"的"去政治化的政治"功能,故也难以弥合何其芳"延安道路"阐释中的分裂。  相似文献   

14.
九十年代的知识分子,精神面临全面的解体和崩溃,他们在社会上,失去了曾为大众精神导师的荣耀;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面临言说的困境,就连自己的情感生活,也处一种悬浮状态。在李洱的笔下,这一时期成为知识分子的主体性遭遇"黄昏"厄运的时代。  相似文献   

15.
在《我们夫妇之间》多声部的话语合奏中,明显包含了以张同志为代表的政治权威话语、李克为代表的人文知识分子的启蒙话语、小娟和张同志等为代表的民间话语。在当时特定的语境下为取得时代共鸣的接纳,只能采取极力突出强化政治权威话语、压抑遮蔽知识分子话语和民间话语的叙事策略。为此作者不惜采用政治高压、遮蔽扭曲、冷淡躲避、丑化改造等方法以期达到对话语资源的有效整合,但由于张同志身兼宏大话语和民间话语的双重符码、政治权威话语的威力还不够强大、民间话语和知识分子话语联手对宏大话语的颠覆消解等原因,肖也牧在多重话语的张力冲突中也留下了难以有效整合的话语叙事裂缝。  相似文献   

16.
《红旗谱》的受宠绝非偶然,作品中蕴含着多元话语资源,包括民间话语、国家话语、知识分子话语、男权话语,这些话语资源分别迎合了人民大众、主流意识形态、知识分子和整个社会无意识的口味。  相似文献   

17.
章从立言态度与立言方式两个方面探讨了庄子的语言整体上谬悠荒唐、调侃夸张的原因。庄子的是非观决定了他不强立是非的超然态度,是《庄子》立言的基础。而出于对语言本身的局限性和对受众因素的考虑.《庄子》的章往往不从正面立论,而是利用谬悠荒唐的无端涯之辞,借助形象、故事来寄寓他想要传达的道理。  相似文献   

18.
知识分子身份意识是指在身份定位上具有知识分子角色的自我认知,即对自己的角色行为、角色使命、角色追求和角色生存方式等具有知识分子的自我体认。大学教师具有知识分子的外在形态和成为知识分子的无限可能性。但是,大学教师在教学中的实然表现与知识分子所追求的价值旨趣是根本悖离的,而根源就在于大学教师知识分子身份意识的缺失。为此,应该通过践行"以人为本"的价值理想、建构"课堂共同体"、提升理性批判意识等策略,唤醒大学教师的知识分子身份意识。  相似文献   

19.
大学具有以批判精神为核心价值的权利性格,知识分子作为大学权利性格的承载者和践行者,其批判精神内发于求真向善的道德认知,外化为维护公共权利的道德实践。知识分子敢于向权力言说真理,关涉社会价值秩序和人类生存样式的重构,以“牛虻”般的批判精神促使个人和社会不断地自我省察。当下,人文知识的衰落、专业和体制的规训造成了知识分子批判精神的式微,象牙塔内的纯粹理论者逐渐遗失了知识分子原初的意向性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六、外部的问题 跳出葛兰西的文化思想,受意大利20世纪20、30年代法西斯主义兴起的制约,葛兰西把对"反经济主义"[1][2](P165)的持续关注作为理解马克思文本的方式之一.他在开展这项工作时提出了五个问题,现今这些问题还能激发人们对于批判性的有机知识分子的寻求吗?这一问题对于马克思主义者和受马克思主义解释方式影响的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