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一个中国的年轻人,从小就十分优秀。他来到日本留学,在名校里一路过关斩将,是尖端科学界前途无量的尖子生。在今年,他遇到些挫折,随之轻生了。他的亲人不同意写进报道里,因为,在他的家乡,没有人知道他是自杀。  相似文献   

2.
叶圣陶和编辑工作叶至善我的父亲叶圣陶生于1894年,1988年逝世。他在晚年说:如果有人问他的职业,他就回答说,他的职业是编辑。在一生中,他做编辑工作的时间最长,超过了60年。他进商务印书馆正式当编辑,是1923年年初。在这之前一年,他和朋友们一同编...  相似文献   

3.
这是列侬在回忆列侬,不是我们在回忆列侬——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在听到他的歌声时,他已遇刺而死去多年。我们也不可能像他那样回忆,我们的六七十年代与他的迥然不同。他死后,我们只能在客厅里听他的歌,只听得到他的文艺,而不见他的愤怒;只感受到他的经典,却不了解他为什么现代。  相似文献   

4.
叶圣陶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出版家,但他自己在晚年说:如果有人问他的职业,他就回答说,他的职业是编辑。在长长的一生中,他做编辑工作的时间最长,超过了60年。[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初识吴鸿业,是在一位画家的作品研讨会上。当时,他是以主办单位《中国文化报》的代表和评论家的双重身份出现的。只见他身着便装却透出一股军人的气质,尤其是他独到、中肯的发言,给我的印象,他是个精明强干的人。也许是我身着戎装的缘故,相互间很快就亲近起来。他告诉我,他曾经也是军人。他1968年入伍。之前,曾在复旦大学新闻系就读。大学二、三年级时曾连续在《解放日报》和《新华日报》上发表通讯,如5俯首甘为孺子牛》和《在为人民服务的广阔天地里》等。当时,新闻系的学生能在省报发表长篇通讯,实属凤毛额角,他由此成了“高…  相似文献   

6.
乐观人生     
前些日子,我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故事:一位即将退休的老人,突然感到胸口发闷,他的老伴一再劝说让他到医院检查一下,可他总是推来推去,直到迫不得已,他才向老伴保证:等小儿子结完婚,一定去检查。在他小儿子结婚的那一段日子里,他的脸上每天都堆满了笑容。后来,他终于在儿子的陪同下做了检查。当检查结果出来时,他的家人惊呆了———老人患肝癌,癌细胞已经开始扩散。他的儿女们决定瞒着他,让他走好生命的最后一程。大家对老人照顾得无微不至,却只字不提有关癌症的事,只说是肝部发炎。老人看上去是相信了,因为他依旧整日笑呵呵地…  相似文献   

7.
《大观周刊》2006,(36):10-11
作为云南外企珠宝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张荣跃所走的路和很多云南珠宝业的老板都不太一样。他的店开在北京路173号,乍一看,真以为这是一个普通的大排挡珠宝店,可当你越往里走就会发觉,原来这里竟是藏龙卧虎之地,好东西比比皆是;张荣跃没有多少野心,虽说外企珠宝在省内外翡翠圈里名声响当当,可他却最想呆在快乐老家。与其说他是一个老板。更不如说他是一个玉痴,因为他常常会为曾经从他手上卖出去的好东西而感到后悔。张荣跃说他注定是干这一行的,不为钱不为名,因为他天生就与玉石有缘,天天和他的挚爱呆在一起,人生已经很满足。[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男人花     
忽然发现,男人也是花,还都在水边。最著名的,当然是水仙。神话里的纳西索斯,是全希腊最俊美的人,无人不爱,他却冷漠地不爱任何人——让他如何爱呢?他是云,他们不过是泥。一次他到池边,俯身掬水,看见水中有一个无比俊美的形象,比他原来见过的所有人都美丽。他就这样,爱上了水中的自己。他终于决定追随爱情而去,于是落水而死,化作水仙花。  相似文献   

9.
这是我第二次见到陆地,第一次是他去我们学校讲课,这次是在他的家中。但是听到并开始关注陆地这个名字是很早以前的事情了,听说他,是因为他是我国大陆第一位新闻传播学博士后,关注他,是因为他在我国电视产业化研究中的建树。陆地1985年毕业于安徽大学中文系,先后供职于蚌埠市建委、蚌埠日报社。1990年9月进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攻读第二学位,1992年7月毕业后进入《中国青年报》,在当时大名鼎鼎的“辣椒”版担任了近两年的编辑。应该说,陆地的这段经历与当时大多数人相比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按他自己的话说,“当…  相似文献   

10.
郭沫若原来是尊孔的。“五四”时代,“打倒孔家店”是一个响亮的口号,对此,郭沫若却有不同看法。他在给宗白华的信中说:“孔子这位大天才要说他是政治家,他也有他的‘大同’底主义;要说他是哲学家,他也有他的‘泛神论’底思想;要说他是教育家,他也有他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底动态的教育原则;要说他是科学家,他本是个博物学者,数理的通人;要说他是艺术家,他本是精通音乐的;要说他是文学家,便单就他文学上的功绩而言,孔子的存在,便是难推倒的:他删《诗》、《书》,笔削《春秋》,使我国古代文化有系统的存在,我看他这种事业,非是有绝伦的精力,审美的情操,艺术批评的妙腕,那是不能企冀得到的……要说孔子是个‘宗教家’、‘大教主’,定要说孔子是个中国的‘罪魁’、‘盗丘’,那是未免太厚诬古人而欺示来者。”  相似文献   

11.
论扬雄     
翻开《汉书》扬雄的传记,再看扬雄的文集,扬雄特异的形象从烟尘仆仆的史卷里由模糊渐至清晰。他理应是清瘦的,单薄的身躯常年蜷缩在书堆里,呈露着岁月古旧的色调,仿佛还能闻到那里散射出来的书卷气息。他在物质上必然也是匮乏的,因为他什么都没有,只有精神。他所有的财富都用在锻造那眉宇间隐约逼出的清气,那满屋子铺天盖地的书籍呈示着他精神的富足。不看书的时候,他就喝酒。门庭荒芜了,很少有人光顾他的房屋,他原有的口吃使他更不懂得说话,他也无须多言。他的灵魂只叩间先哲的心扉,在静寂的书斋,他拥有许多可堪与谈的朋友。…  相似文献   

12.
《天天饮食》是中央电视台的一档轻松、实用、充满烹妊乐趣和饮食文化的节目。主持人刘仪伟就像一位天天见面的朋友,在10分钟的时间里,生动、活泼地介绍一道简单易做的家常菜。刘仪伟是学古文出身,没学过播音主持,他也不是专业厨师,但他把《天天饮食》办得如此活泼生动,雅俗共赏,自然有他独特的功力。 1.临场发挥 随心所欲 刘仪伟在节目中运用的语言,是十分通俗化的口语,事先不写稿子,也没作其他任何准备,完全是当场发挥,想到什么说什么。比如,在海边,他就说他做饭时能听到海浪的声音,在武夷山时,他告诉大家,他听得到…  相似文献   

13.
甘远志走了。为了党的新闻事业,他倒在了工作岗位上,奉献出了自己年轻宝贵的生命。他,是我们全国三十万新闻记者当中的一个。读着他的感人事迹,我感觉到他仍然活在我们的中间。甘远志是新闻工作者学习的楷模。  相似文献   

14.
我有一位亲戚。位居某名牌大学校长,但他的朋友有很多是平民百姓。对工作。他是一位好领导,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在空闲的时候,他更愿和朋友在一起,谈谈诗画,聊天打牌,打牌输了,一样钻桌子,一样贴纸条。他常说的口头禅:“人生本来就短暂,没有必要成天把自己包装起来。”他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15.
老李     
老李 《出版参考》2005,(9):12-12
老李刚来组织部时,人们不叫他老李,而是叫他小李。这小李一叫十多年,到四十多岁了,同事们就改口,开始叫他老李。刚来组织部时,小李是一个很有才华的青年,经常在报纸上发表文章,部长也对他很器重,所有部里的总结、打算和领导讲话,都让他执笔来写。在部内部外,领导提起小李,就夸他是“我们部里的笔杆子”。  相似文献   

16.
有人叫他老姚,他答应。因为在市广播电视局里,他的工龄最长,资格最老。即使是在全省的广播电视系统中,他也是属于最老的那一批广播电视工作者了。1990年广播电影电视部向全国广播电视战线连续工作三十年以上的人员颁发荣誉证书,萍乡仅有老姚获此殊荣。有人叫他姚科长,他答应。因为他长时间在局里事业技术科当科长。即使以前局里还没有这个科时,他就开始干这个活,当时叫农管组。有人叫他姚台长,他也答应。因为1992年萍乡有线电视刚建网不久他就从事业技术科抽调出来,负责筹建工作一直到现在。凭着二十万元贷款起步,短短几…  相似文献   

17.
《采.写.编》2006,(6):6-6
在出席这次会议的领导中,89岁的山西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刘江是年龄最大的一位,他也是新闻界的老前辈,可谓是“老新闻”了。虽已年近九旬,但他仍时刻关注着他曾经战斗过的太行山,关注着他向往的红旋渠。于是,他不顾年事已高,赶到了红旗渠,赶到了他心目中的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圣地”。  相似文献   

18.
访李普     
我第一次见到李普同志。在“文革”后期,他回到新华社,任北京分社社长不久。他和甘憎分是老朋友,我们和老甘一道,曾去拜访他,听他谈新闻业务方面的问题。那时他50多岁,可白发已经不少,比我想象的要苍老。第二次见到李普,是1983年3月,他应邀到我们新闻系作报告,谈记者修养问题。他讲了“德、识、学、才”几个字,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感到,他既有记者的敏锐,又有学者的睿智。这时,他已从总社副社长的岗位退下,离休。第三次见到李普,是1984年8月,在乌鲁木齐。他作为中国记协书记处的书记,出席全国晚报第二次经验交流会,并…  相似文献   

19.
刘永成的名字读者并不陌生,刘荔的名字也很响亮,不知道的人以为前者是男子,后者是女郎。其实就是一支“笔杆子”,只不过一个是写新闻的真名,另一个是写文学作品用的笔名。刘永成不是新闻干事,然而看了他发表的作品会让人大吃一惊,五六个大档案袋里装的全是他心血的结晶,要是拿出来张贴展览,肯定要从他家里贴到走廊上去。他发表的新闻作品从国内报刊到海外报刊,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还经常能听到他的录音专访。刘永成在机关分管群联工作,平时可谓是个大忙人,领导没有赋予他写稿任务,而他结合工作发奋写稿。他见诸于报端和电台的每…  相似文献   

20.
这就是沙龙     
《新闻世界》2006,(2):47-49
他是追随口中的“埃里克王”,以色列的未冕之王;也是仇敌齿间的阿里埃尔,黎巴嫩难民营血案的屠夫。无论他在以色列甚至全世界代表哪个身份,他们都已在历史的长河中随风而逝。 在这个犹太王国中,他永远是个性鲜明的风云人物。他那穿梭在武士、农民、政客间的多重形象,不仅标识着以色列的现代历史,同时在以色列社会激起截然相反的评价:人们对他的感情可以是狂热的爱慕,抑或是尖锐的仇恨,但永远不会是漠然![编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