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如果说人生是一个多彩的舞台,那么婚礼就是人生舞台上最绚丽动人的一幕。听说咱们中国也有了空中婚礼、水下婚礼,就没听说有什么大堤上的婚礼,然而就在那场史无前例的长江抗洪斗争中,真的举行了一场同样是史无前例的“大堤上的婚礼”。新娘是绍兴邮政局职工,新郎是当地驻军的雷达站站长,新郎随部队开赴江西九江抗洪,为了让  相似文献   

2.
柯云  明祥 《档案时空》2014,(11):48-48
慈利沅水支流的龙潭河地区,一些土家族聚居区,其婚俗十分古老而奇异,尤以送房和送灯更是其乐无穷。送房送房,即送新郎入洞房,与新娘喝“圆房酒”。送房的仪式是婚礼中的高潮,待宴罢宾客之后,有两个手持红烛的人在前面引路,送房人(多为司仪先生)手捧果盘在前,新郎居中,众人跟随,缓缓前行,每到一处,送房人都要唱“送房歌”,每唱一句,众人一齐喝彩贺“好”!这样一呼百应,热闹异常。整个送房过程,其实就是一次群众性的文化娱乐活动。  相似文献   

3.
裴庚辛 《档案》2012,(2):32-34
清末民初,由于受新思想新、文化、新潮流的影响和冲击,传统的旧婚俗也相应出现诸多新变化,尤其是一些就读于新式学堂的青年学生,带头提出“摒除一切旧俗,参用文明规则”.于是在婚姻方面,首先反对父母包办,提倡男女社交公开、自由结合.在大城市,举办婚礼时,新郎弃长衫马褂而改穿燕尾礼服,新娘废凤冠霞帖、红衫裙红盖头,而改着白色婿纱礼服.新娘出嫁不坐花轿,而改坐马车,接着又坐汽车.  相似文献   

4.
新奇婚礼     
西方国家不少人喜欢寻求刺激,挖空心思搞出一些标奇立异的玩意,就是作为人生大事的婚礼,也不例外。26岁的新郎泰赫逊和22岁的新娘希嘉,原是马戏班“空中飞人”的搭挡,他俩决定在结婚那一天,一显身手,举行“空中”婚礼。  相似文献   

5.
世界上竟有如此儿戏的婚姻:一对在教堂举行婚礼的新婚夫妇,在主持仪式的牧师前正准备要说“我愿意”时,新郎忽然与眉来眼去的主礼牧师热情拥抱,然后携手冲出教堂,双双“私奔”去了。此举令新娘悲伤欲绝,也令观礼的众亲友惊愕得目瞪口呆。这是发生在美国圣地亚哥市郊区一家教堂里的事。新郎是24岁的森姆,新娘是22岁的莎莉,二人相恋三载,终于共结鸳盟。婚前新娘的父亲曾表示不喜欢这个未来女婿,  相似文献   

6.
黄金周期间,某晚报一则奢华新闻几乎占去了一个版面。该新闻详细报道了香港女星陈慧琳与男友刘建浩的婚礼盛况,文章配发了新郎与新娘甜蜜热吻的大幅照片,还列出豪华排场、豪华阵容、娇艳新娘、羞涩新郎、  相似文献   

7.
卓舒  阿民 《新闻天地》2005,(9):22-24
2005年6月20日,辽宁省宽甸县城的一座教堂里,一个特殊而别致的婚礼在那里举行。新郎是被诗刊社誉为“国内诗歌界的中坚力量”的中国作协会员“中国第一盲诗人”姜庆乙,新娘是来自葫芦岛市的沈阳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生明秀清。  相似文献   

8.
冰上婚礼中的台湾新人(二等奖)1990年1月8日台湾青年陈继宗(右一),金悠玫(中)成为哈尔滨市冰上婚礼参加者中第一对来自台湾的新郎、新娘。至此,在一至六届哈尔滨冰雪节中,已有250对来自大陆以外的青年参加这个别致的、具有北国情调的冰上婚礼。  相似文献   

9.
义务服务即为婚礼(二等奖) 90年代第一天,武汉市第一砖瓦厂工人,肢残青年陈汉君和修理钟表个体户、健全姑娘周平移风易俗办婚事,他俩在汉口水塔下举行的“义务服务结婚典礼”,受到围观群众的称赞。图为新郎陈汉君,新娘周平正为群众修理自行车、钟表的场面。  相似文献   

10.
何山保 《新闻天地》2009,(12):57-58
2009年11月10日上午,在郑州市殡仪馆进行了一场特殊的婚礼。新郎余亮与躺在"水晶棺"内的新娘在牧师的主持下完成结婚典礼。  相似文献   

11.
去年12月29日,河北省无极县七汲镇举行了一个仪式简朴的婚礼。新娘刘荣棉(中专毕业,现任庄里多妇联主任)破除世俗观念,与新郎默破锅(曾  相似文献   

12.
会海探珠录     
一次婚礼,客人陆续光临入席,但新郎却心神不定:明明写信告诉过父母,为什么他们不来?他左思右虑,恰恰没有想到乱子出在他写的那封信上。他忙中出错,竟然写错了他最熟悉的父母家的地址,以致投递员无法把信送到。婚礼后,他来到宁波父母家,父母对他“不告而娶”大有意见,他说确实写信了,父母则说信根本没有收到。最后他们一起到邮电局查  相似文献   

13.
2月24日,“东方神鹿”王军霞的婚礼在沈阳举行,众多新闻媒体前往采访报道。 然而,笔者读了哈尔滨某报的报道《幸福的新娘王军霞》后,心里很不是滋味。在此文中,既看不见婚礼的热烈,更看不到新娘的幸福。通篇是主观臆度、挑拔离间的文字。笔者不禁要问,记者在写这篇稿子时,是怀着怎样的一种心态? 纵观全文,记者除了在导语中把婚礼场面称之为“倒似某个娱乐艺人的新闻发布会”外,其余  相似文献   

14.
1936年夏天,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一对中国青年男女在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的西公园里举行了隆重的婚礼。新郎是苏联派到新疆工作的中共党员兼苏共党员俞秀松,时年三十七岁,新娘则是新疆军阀盛世才的小妹盛世同,年仅十六岁。  相似文献   

15.
最近,北京某报刊载了近一个版的摄影报道《生死婚礼》,说的是重庆有一对相恋4年的男女青年,就在两人山盟海誓、相互承诺终身的时候,女青年因心肌炎猝发而死,男青年一往情深,随即宣布同女青年“结婚”。在一家婚庆公司的主持下,活着的“新郎”同死去的“新娘”举行了别开生面的“生死婚礼”:捧相册、撒花、戴戒指、接吻,向双方老人行礼、献茶,应邀而来的伴郎伴娘和亲朋好友也认认真真地按照各自的角色演绎了这场罕见的“生死婚礼”。 这篇报道,笔者最初读着、看着也是颇受感动的:相亲相恋的一对好青年,可惜命运不佳,一方因病夭…  相似文献   

16.
阿平 《新闻天地》2007,(8):29-31
2007年5月10日,长沙市著名的五星级酒店——华天大酒店举行了一场十分隆重的婚礼。新娘是本市一家知名企业老总的千金,新郎是《××晨报》的一线记者,他们是怎么相识并结为夫妻的呢?  相似文献   

17.
搬家之后,我找出自己的结婚照底片,送到照相馆冲洗放大,又精心装裱,镶入铝合金镜框,挂在卧室里.新郎西装革履,新娘身披婚纱--这样的结婚照,俯拾即是,各家照相馆的橱窗里随处可见.  相似文献   

18.
美国著名影星伊莉莎白·泰勒于1991年10月6日第八次披嫁衣,事前大斗传媒,拒绝接见记者,不让记者拍照,目的是将婚照善价而沽,以得款现场捐赠防爱滋病机构。但报社不喜欢买呆板的官式照片,仍然千方百计拍摄结婚照,最少出动十架直升机抢拍米高积逊牧场上的婚礼实况,泰勒此次是从该牧场出阁,牧场主人米高积逊亲执玉手,把新娘子交给新郎。有“玉婆”之称的泰勒五十九岁,四十年前第一次做新娘,今回  相似文献   

19.
2010年11月11日,在深圳南澳中国杯帆船赛的现场,深圳广电集团和华帝股份联手举办了盛大的公益集体婚礼,让碧海白帆见证这些眷侣的爱情。低碳婚礼挥洒浪漫这天上午,蓝天白云,暖阳微照,和风轻拂,集体婚礼如期举行。这场新颖的婚礼秉持低碳环保的理念,采用最节能的方式,所以开场时我们看到新郎脚蹬双人自行车护送新娘入场。  相似文献   

20.
一场婚礼“进行曲” 漂亮新娘彩礼多 农历12月10号,零点的钟声刚刚敲响,毫州市蒙城县小张庄村张国强和陈香梅就忙呼开了:“小虎,赶快把唢呐班叫醒,随车去接新娘。”“黑子,赶快把酒肉菜都搬上车。”“摄像师呢?不是说好12点准时到吗,怎么到现在还没来?”“多拿几条烟和糖果,免得让人拦车不让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