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文以汉语单字作为实验语音材料,采用语音软件对中亚留学生汉语单字调的发音特点进行声学描述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亚留学生单字调容易出现的偏误现象为去声误读成阳平或上声,阴平误读成阳平,阳平误读成阴平。此外,它们的偏误特点为阴平不能趋于直线,阳平升不到位,上声不能够先降后升,去声降不到底。从时长特征来看,中亚留学生汉语单字调发音的时长比对照组短。本研究的结论对对外汉语教学中汉语声调的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对法汉语声调教学的效率,项目组利用实验语音学的手段和方法,采用南开大学自主研发的语音分析软件——Mini-Speech-Lab(桌上语音实验室),对法国留学生的汉语单字声调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出了在法国留学生汉语单字声调中,"阴平掌握得最好""调型偏误最为严重的是阳平""调域偏误最为严重的是去声""阳平和上声混淆成为声调习得的难点"等结论。  相似文献   

3.
波兰留学生和多数无声调母语的学习者一样,在习得汉语声调时,对阴平和去声的掌握好于对阳平和上声的掌握,主要偏误集中在阳平的起点频率偏低和阳平与上声调型的混淆上。要把握阳平和上声教学的声调特征,对阳平的教学要在定位起点后果断上升,在终点达到调域顶部;对上声的教学要把握折点的时间,在上声起始段要体现充分的低平特征。  相似文献   

4.
刘磊 《文教资料》2013,(32):148-151
本文通过实验方法对日本学生汉语双音节词的声调进行声学分析.考察了其在调型、调域、时长三方面的偏误问题。实验发现,日本留学生的各声调及声调组合均有产出不到位现象,该平不平,不该平的却偏平;阴平、去声习得效果明显好于阳平、上声;阴平+阴平、去声+阳平组合习得效果最好,阳平、上声组合习得效果最差,且容易混淆;后字声调产出效果好于前字;各声调及声调组合时长上全部过短。  相似文献   

5.
文章用实验方法对20名维吾尔族中小学教师普通话声调习得情况进行观察分析。实验结果统计分析表明:维吾尔族中小学教师习得普通话声调中的调型与普通话四个声调的调型相似,但调值偏低,调域跨度较小,其中阴平、去声的习得水平较好,上声和阳平容易混同。维吾尔族中小学教师汉语水平由较低阶段到较高阶段的发展过程中,声调习得水平逐渐提升但存在各调发展不均衡的趋势:中水平组和低水平组的阴平、阳平差异明显。在性别表现上,女性和男性阴平、阳平、上声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6.
庄浪方言属于北方方言,指在庄浪县范围内人们生产生活中沟通和交流的通用语言。庄浪方言在调类上和普通话调类相同,也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在调值上和普通话略有不同,普通话上声调值为214,而庄浪方言上声调值为213。庄浪方言里阴平调对应普通话里去声调;阳平调对应普通话里阳平调;上声调大多数对应普通话里阴平调,极少数对应普通话里去声调;去声调对应普通话里上声调。研究和掌握方言与普通话对应规律对于方言区人们推广和使用普通话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7.
文章采用实验的方法对俄罗斯留学生汉语声调的偏误进行研究,分析偏误产生原因,总结偏误规律,发现俄罗斯留学生汉语声调存在着整体调域偏低、偏窄,阳平调发音弯头过长,个体差异较大等偏误特点,并就此提出针对俄罗斯留学生的汉语声调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对阿拉伯留学生汉语声调的听辨实验,指出母语为阿拉伯语的学习者在感知汉语声调时存在较大困难,其难度顺序为:阳平〉阴平〉去声〉上声。阳平和上声、阴平和阳平、阴平和去声是阿拉伯学生最容易产生双向混淆的3组声调。对阿拉伯留学生进行声调教学时应加强听辨训练,在感知系统中强化各调类的调型特征,才有利于汉语声调的正确输出。  相似文献   

9.
一种只有两个声调的汉语方言──兰州红古话的声韵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方言的声调系统各不相同。兰州红古话只有两个单字调,即“平去声调”和“上声调”。两个单字调的汉语方言,此前未见到过。红古话有25个声母,有31个韵母。“平去声调”相当于北京话的阴平、阳平、去声,“上声调”相当于北京话的上声。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17,(62):96-97
为了探究日本留学生对汉语双音节声调感知格局,本文利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以及感知语音学的相关理论,采用E-prime软件设计了可视化感知实验。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得出:1.上声对于日本留学生来说仍然最难掌握,其次是阳平、阴平、去声。2.后位音节的感知错误率比前位音节高。3.日本留学生对前位音节声调判断需要更长的反应时间等结论。同时,我们还针对得出的结论,从各个方面分析了偏误原因,并对此制定了汉语声调难度等级大纲以及给出了一些教学建议和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11.
在维吾尔学生汉语声调听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了可理解度实验。实验考察不同汉语水平的维吾尔学生汉语声调的可理解度。实验发音人为中级和高级汉语水平的维吾尔学生以及汉族播音员。实验听音人为不同汉语水平的维吾尔学生90名(高级,中级及初级各30名)以及实验对照组汉族学生30名。可理解度实验表明带有维吾尔口音的汉语对维吾尔学生来说并不一定就更容易理解,对第二语言的熟悉程度也会影响他们的感知;在维吾尔学生汉语四声声调的发音中,二声与三声的错误率高于一声和四声。  相似文献   

12.
对初级汉语水平留学生的汉语第三声听辨测试的结果分析 ,认为调型对声调听辨影响较大 ;母语有无声调对误听走向有明显影响 ;无论母语有无声调 ,外国学生双音节中的第三声误听率大大高于单音节第三声的误听率 ,且大多误听成第二声 ;良好的汉语发音定势在听辨中显示出较强的正确判断优势。在此调查分析基础上 ,对第三声的听力教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声调是绝大多数汉语学习者掌握汉语语音的最大障碍。母语为声调语言的汉语学习者的声调偏误受其母语声调负迁移的影响表现不尽相同;母语为非声调语言的汉语学习者的声调偏误类型则大同小异。针对偏误和成因,本文还探讨了在对外汉语声调教学中纠正声调偏误的六种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4.
普通话二字组词语不同的声调组合方式 ,使前后位声调产生不同的动态变化形式。前位声调的动态变化明显表现在上声调变为低降调和中升调上 ;后位声调的动态变化则表现在调值的明显改变上。后位声调的动态变化更为普遍 ,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南京方言声调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京方言的两字组有五种常见的连读变调现象 ;上声字儿化以后声调读如阳平 ,“菊花脑”读如“菊花劳”之类现象可能是儿化变调的残迹 ;修饰亲属称谓名词的单数人称代词定语有读如阳平的变调情况 ;轻声与有些连读变调、声调组合会出现较多的交叉音位现象 ;南京话的入声的特色是“高”和“紧” ,南京话在稳定地保持着入声这一调类的同时也具有向普通话靠拢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6.
对外汉语声调教学研究回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声调是汉语语音最重要的外显特征。汉语声调教学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对外汉语声调教学经验丰富,成果丰硕,但同时也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文章指出,今后汉语声调偏误描写的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对外汉语声调教学和语调教学将和谐发展,对外汉语声调教学研究的跨学科性将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17.
土耳其留学生的汉语语音具有一些偏误,需要在教学中予以纠正。土耳其学生在学习汉语语音时遇到的困难,一般来说首先是声调,其次是声母,最后是韵母。声调掌握的难度从易到难依次是阴平、去声、阳平和上声。土耳其留学生在语流音变、语调等方面也存在一些偏误,这可以从母语的负迁移、《汉语拼音方案》等几个方面分析其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改进土耳其汉语学习者的语音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8.
宋代江浙诗人用韵四声分押格局占绝对优势,这说明中古四声格局在宋代江浙基本未变.不过上声与去声之间有较多通押.宋代江浙地区全浊上声字正处在向去声演变的过程中.宋代江浙吴语中全浊上声调类可能存在,大概读成阳上.  相似文献   

19.
宋代江浙诗人用韵四声分押格局占绝对优势,这说明中古四声格局在宋代江浙基本未变。不过上声与去声之间有较多通押。宋代江浙地区全浊上声字正处在向去声演变的过程中。宋代江浙昊语中全浊上声调类可能存在,大概读成阳上。  相似文献   

20.
汉语成语的声调搭配形式具有其自身的特点,根据现代汉语语音划分平仄的理论可予以分类统计。分类统计表明:平平仄仄式、平平平仄式和仄仄平平式是最重要的声调组合形式,根据一、三位上的声调可以不论的原则,可以得出汉语成语平仄搭配具有对称性特点。同时,在并列式成语中,以第二字是平声字、第四字是仄声字的居多,即先"平"后"仄"的形式居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