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日科苑》2015,(12):17-18
国际永久编号第31230号的小行星,如今有了新的名字——"屠呦呦星"。4日下午,五位科学家的小行星命名仪式在京举行,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和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谢家麟、吴良铺、郑哲敏、张存浩的名字,被写上了浩渺星空。屠呦呦因身体原因并未出席命名仪式。谢家麟、吴良镛、郑哲敏、  相似文献   

2.
日前,科技部与中国科学院联合举行了“武衡星”命名仪式,以此褒奖和纪念我国这位已故科技战线杰出的领导者与组织者。至此,由国家天文台发现的,以我国著名科学家、文学家的名字命名的小行星已有1 4颗。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院士向武衡的家属颁发了“武衡星”命名证书,周光召院士颁发“武衡星”轨道图。经中科院地学部建议、中科院批准,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行星提名委员会已于2 0 0 4年3月6日正式批准,决定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1 999年1月1 4日发现的,国际编号为560 88的小行星正式命名为“武衡星”。武衡院士(1 91…  相似文献   

3.
腾讯科学讯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成功测试了小行星狩猎传感器,这款红外传感器可探测对地球构成威胁的小行星。美国宇航局希望将小行星狩猎传感器部署在地球和太阳的轨道之间,大约为四倍地球到月亮之间的距离上,可发现4500万公里外可能撞击地球的小行星。小行星狩猎传感器被命名为近地天体照相机(NEOCam),根据NASA局长查尔斯·博登介绍:“目前全球有多家机构试图观测并跟踪对地球构成威胁的小行星,NASA就是其中之一,担负起绝大多数危险级近地天体的观测任务。”  相似文献   

4.
2011年5月,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以4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黄昆、吴孟超、李振声和闵恩泽的名字,命名了4颗小行星。获得这一特殊荣耀的4位大科学家,有着共同的身份:既是院士,又是中国共产党党员。  相似文献   

5.
“周光召星”命名大会暨蔡冠深行星科学奖励基金成立仪式,3月30日在南京举行。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国际编号为3462号小行星,最近经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审议批准,正式命名为“周光召星”。从此,满载中国科学家荣誉的“周光召星”,将遨游太空,与日月同辉。  相似文献   

6.
2011年5月,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以4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黄昆、吴孟超、李振声和闵恩泽的名字,命名了4颗小行星。获得这一特殊荣耀的4位大科学家,有着共同的身份:既是院士,又是中国共产党党员。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的科技发展,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可以用日新月异这个成语来形容。有人说,现在的科学家的睿智让科普作家的想象黯然失色。这可不是调侃科普作家的才华,只因为科技的发展,真的是超乎我们的想象。著名科普作家和传记作家叶永烈先生在2001年3月2日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就感慨不已。  相似文献   

8.
正4月25日,浩瀚宇宙星空中又一颗小行星被刻上中国人的名字: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总医院副院长黎介寿院士,从南京军区司令员蔡英挺、政委郑卫平以及中国科学院领导手中接过小行星命名证书、照片和纪念铜匾,正式获得永久性小行星命名。今年年初,国际小行星中心发布公告,经中国科学院推荐并报该中心批准,由紫金山天文台2007年3月发现的国际编号为(192178)小行星,被命名为"黎介寿星",并刊入《国际小行星历表》,成为永久星名,为世界各国所公认。"黎介寿星"位于狮子星座,距离地球约2.21亿公里,沿着一个偏心率为0.168的椭圆轨道绕日运行,它的轨道半长径为2.60天文单位,即3.9亿公里,属于永远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运行的主带小行星。该星平均每日以160万公里的速度,在轨道上奔腾前进,绕太阳  相似文献   

9.
《科学中国人》2022,(15):32-32
7月18日,在希腊雅典举办的第44届世界空间科学大会上,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吴季被授予国际空间研究委员会(COSPAR)国际合作奖。COSPAR国际合作奖自1984年设立,是国际空间研究委员会单独设立的奖项之一,旨在表彰为空间科学国际合作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吴季是目前第一位获此奖项的中国籍科学家。从2018年开始,COSPAR国际合作奖的获奖者还会获得一颗小行星的命名。2022年7月5日,经国际天文联合会(I A U)批准,编号为10118的小行星被命名为“吴季星”。  相似文献   

10.
小行星是太阳系中体积比八大行星小、形状不太规则的天体,它们大多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里,数量成千上万。人们每发现一颗小行星,先给它一个小行星编号,然后对它进行命名。在小行星命名的早期,  相似文献   

11.
科技情报站     
<正>科学家还原6500万年前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当天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的科学家研究了引起恐龙灭绝的小行星撞击的陨石坑,进一步确认了小行星撞击地球当天的情形。科学家在陨石坑发现了一些碳屑以及各种混合的碎石,推测这些碎石被小行星击碎后,被撞击引发的海啸倒灌混合在一起。科学家还在陨石坑周边区域发现了许多含硫矿物,可在陨石坑中却没有任何硫的踪迹。这是因为小行星撞击地球之后,陨石坑中  相似文献   

12.
《科协论坛》2011,(11):16-16
9月20日,"山东科协星"命名大会在济南召开。为褒奖山东省科协在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贡献,山东大学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决定将其发现的小行星命名为"山东科协星",并向国际天文联合会小行星中心提出申请并获得通过。  相似文献   

13.
与星星同名     
<正>前段时间,两颗小行星的命名引起了公众关注。一颗叫"林元培星",以著名桥梁设计专家林元培院士命名;另一颗叫"姚贝娜星",以英年早逝的歌手姚贝娜命名。遥望星空,若有一颗行星以自己的名字来命名,何等气派。那么,如何才能与星星同名?Step 1:寻找小行星小行星是太阳系中像行星那样环绕太阳运动,但体积和质量比行星小得多的天体。小行星的形状很不规则,有的像土豆,有的像石板。可将它们看作一块块岩石,而非星球。  相似文献   

14.
广闻博见     
小行星撞地球带来稀有金属德国科学家的一项研究报告说,地壳中的稀有金属可能是数十亿年前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时候带来的。德国美因茨大学的研究人员用了12年的时间,对陨石撞击地球的遗迹进行研究,分析了土壤  相似文献   

15.
多国科学家6日在权威期刊上首次公布了有关今年2月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陨石坠落的详细数据,并警告说直径在10到50米、可能与地球相撞的小行星数量或是科学家先前预测的10倍。尽管这类小行星不会给地球带来毁灭性灾难.但各国应尽早建立小行星应急防御机制。  相似文献   

16.
我们的地球经常被小行星们骚扰,那是因为在距离地球较近的地方,在火星和木星之间存在几十万颗小行星组成的小行星带。后来我们还发现,在太阳系的外缘也有千万颗小行星组成的小行星带。这些小行星带是如何形成的?别的地方是否还有小行星带?科学家们推测小行星带绝对不是太阳系的专利,它们在宇宙的其他角落也存在。  相似文献   

17.
云帆 《百科知识》2001,(6):19-20
木星轨道上的两群小行星1906年,德国天文学家马克思·沃尔夫发现了另一颗奇异的小行星,这颗小行星后来被命名为阿基里斯。阿基里斯的轨道与木星相同,因此,它也不在通常所说的小行星带里。最奇妙的是,从太阳看去,阿基里斯恰好在木星之前60度左右,它跟木星若即若离,在60度左右的位置上来回摆动,却不与木星贴近。它的绕日运动周期与木星很相近。在一般人看来,一颗小行星与木星在同一轨道上绕太阳旋  相似文献   

18.
随着近地小行星的频频发现,人类也面临着一次次的虚惊,科学家们设计出了各种避免小行星闯入地球轨道的方法,包括如好莱坞电影<世界末日>中用装满核弹的飞船将慧星炸成碎片等.然而,这些方法要么被证明并不科学,要么被证明极浪费时间,它们也许可以阻止那些提早十来年就发现的近地小行星,但却根本来不及阻止另一些到地球眼皮底下才被发现的致命危险物.日前,一位美国科学家提出了一项新的设想:人类可以用一个膨胀的巨型空气袋将"太空杀手"推离地球轨道.他称该方法弥补了以前各种方法的不足.  相似文献   

19.
谈家桢:1909年生,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曾担任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会长、中国遗传学会理事长。为表彰谈家桢在遗传学方面的贡献,中国紫金山天文台将国际编号3542的小行星命名为“谈家桢星”。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  1 999年 1 0月 1 4日 ,“中国科学院星”命名典礼在北京举行。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在会上致词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观测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艾国祥代表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 ,向中国科学院颁发“中国科学院星”命名证书。这是为庆祝中国科学院成立 5 0周年而命名的。这颗星是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 CCD小行星项目组 1 996年 3月 1 1日在国家天文观测中心兴隆基地进行小行星天区观测中发现的。 1 998年 1 0月 2 3日 ,该项目组以 ( 780 0 )号小行星发现者的身份向国际小行星中心申报 ,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