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马歇尔使华被看作是二战后美国巩固国民党政权的地位,以维护美国在远东地区利益的重要举措。《中央日报》作为国民党机关报,其在马歇尔使华一年中的报道宣传,折射出马歇尔与国民党的矛盾分歧。通过梳理《中央日报》对马歇尔使华的报道,可以透视国民党对马歇尔调处国共矛盾的真实态度。  相似文献   

2.
海峡两岸在意识形态方面有很大分歧,报纸作为统治阶级最有效的舆论工具之一,其新闻报道不可避免地受到各自意识形态、集团利益等影响。本文通过对《人民日报》(包括海外版)及台湾《中央日报》对"陈江会"的不同报道,运用文本分析的方法,从报道量、报道形式、报道内容等方面入手,试图找出两岸报纸的异同,为两岸间的信息传播进步作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3.
孟娜 《东南传播》2011,(1):90-92
1928年创刊于上海的《中央日报》是国民党的机关报,是当时国民党统治时期的主流媒体之一,曾经被称为"党国"第一大报。由于意识形态和内容的片面性等问题,长期得不到学者们重视。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大媒体,在历史上的抗战宣传等方面还是有一定的传播史学研究价值。本文拟就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重庆版的《中央日报》为研究对象,对其抗战期间的宣传特点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4.
刘泱育 《今传媒》2014,(12):8-10
论文以《中央日报》和《大公报》1943年"管制物价宣传周"报道为例,聚焦媒介在面对"动员"问题时如何发挥自身独特的功能?由此重思"政治家办报",将"政治家办报"划分为"创新型政治家办报"和"学习型政治家办报",提出"历史的经验"乃是最聪明的人当年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经验,"历史"因之并不是一个时间论域的概念。  相似文献   

5.
在国民党报刊史上,上海曾出版过两次《中央日报》。第一次是在1928年2月,原在汉口创刊的《中央日报》迁沪复刊,由当时国民党中宣部长丁惟汾兼任社长。1929年春,该报迁至南京出版,即南京《中央日报》。第二次是在1945年8月底,原创刊于屯溪的安徽《中央日报》迁沪出版,社长冯有真。本文所介绍的仅指后者而已。  相似文献   

6.
美国特使马歇尔使华消息传到中国,国共谈判面临新机遇。《中央日报》担负着宣传国民党政治主张的责任,在马歇尔抵华前后,积极为国民党宣传造势,诋毁中共政权及中共军队,片面解读美国政策,为国民党一党独裁政府辩护,从而争取马歇尔特使的支持,以巩固国民党既得利益。  相似文献   

7.
在全面抗战初中期,《新华日报》《中央日报》响应政府号召,动员工厂、学校以及广大难民向内迁移。在内迁动员中,两家报纸所生成的难民动员文本,分别将难民自身和党国/政府作为其主要受惠对象,体现了不同的主体性策略:《新华日报》着眼于难民个体和群体,注重为其遭遇解困,体现了一贯的团结普通民众抗战的立场;《中央日报》基于党国号令,劝诫、批评难民以及各种受动主体的行为,呈现了内迁过程中的复杂面相,也表征了其应时应势的动员策略与技巧上的诸种缺憾。  相似文献   

8.
以"九一八"事变为起点的辽宁抗战,不仅是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构成。对"九一八"新史料的深入研究,凸显了辽宁抗战所独具的典型性、完整性和国际性的特点,进一步弘扬了具有丰富内涵的辽宁抗战精神。"九一八"新史料为辽宁抗战研究提供理论论证的同时,也为建设新辽宁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极具现实意义与影响。  相似文献   

9.
作者附言:在国民党报刊史上,上海曾出版过两次《中吹日报》。第一次是在1928年2月,原在汉口创刊的《中央日报》迁沪复刊,由当时国民党中宣部长丁惟汾兼任社长。1929年春,该报迁至南京出版,即南京《中央日报》。第二次是在1945年8月底,原创刊于屯溪的安徽《中央日报》迁沪出版,社长冯有真。本文所介绍的仅指后者而已。  相似文献   

10.
今年立秋过后,一个周末的早晨,南京清凉山公园扫叶楼上,迎来了十几位原国民党《中央日报》的员工。聚会的主持人是解放前打入《中央日报》的地下党员李廉同志(现任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他们一边品茶,一边回忆当年在地下党的领导下,在《中央日报》开  相似文献   

11.
王亚隽 《今传媒》2016,(5):62-63
中国近代辛亥革命一举捣毁了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建立了资本主义性质的中华民国,中国长期以来以农业为主导的经济逐渐瓦解.为了达成“建设新中国”的共识,统一建设目标,《新华日报》《大公报》《中央日报》从不同的阶级利益、经济关系角度出发,提出了各自改造中国的方案.  相似文献   

12.
《中央日报》是国民党中央的机关报,1938年9月由长沙迁来重庆时,正值抗战初期,在团结抗日的旗帜下,国共两党尚能合作。随着抗战的深入开展,国民党一味制造摩擦,《中央日报》与中国共产党在重庆发行的机关报《新华口报》之间的斗争,愈演愈烈。从1939年到1943年的四年期间,《中  相似文献   

13.
创刊79年的《中央日报》,2006年6月1日正式暂时停刊,只余下网络电子报继续运作。《中央日报》经营管理分三个阶段:叶楚伦主持时期是传统型体制、程沧波主持时期到抗战胜利的社长负责制、抗战胜利后社长马星野提出实施股份制企业化体制,自动停领津贴。1947年5月底“,中央日报社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宣布成立,选举了董事长,成立了董事会和监察会。党报企业化经营是大胆尝试和改革《,中央日报》开了先例。企业化经营成为改革动力,淡化党报色彩,增加了社会公众接受程度。可是,背负着为党宣传的使命而无法以市场为导向去善尽媒体之职,令《中央日报…  相似文献   

14.
王慧 《东南传播》2012,(9):32-35
文章运用框架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选取《人民日报》与韩国《中央日报》金正日逝世新闻报道为样本,从主题设置、关键词和基调、新闻来源、照片或图表的使用、评论五个方面比较分析这两家报纸的新闻构架。通过分析他们对此事件新闻构架的差异,理性探讨了媒体与政府、外交政策、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外交政策是媒体在国际新闻报道的方向标,国家利益是决定政府制定外交政策、媒体新闻构架的至关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台迅 《青年记者》2006,(23):49-49
据台媒报道,有28年历史的台湾《民生报》11月29日宣布,从今年12月1日起停刊。台湾《民生报》社长兼联合报系发言人项国宁,11月29日下午代表报社公开发表以“美好的记忆,光荣的句点,真诚的祝福”为标题的停刊声明。这是继《中央日报》《、台湾日报》停刊后,台湾又一主要报纸宣布  相似文献   

16.
今年立秋过后,一个周末的早晨,南京清凉山公园扫叶楼上,迎来了十几位原国民党《中央日报》的员工。聚会的主持人是解放前打入《中央日报》的地下党员李廉同志(现任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他们一边品茶,一边回忆当年在地下党的领导下,在《中央日报》开展斗争的往事。 1948年底,国民党统治土崩瓦解,《中央日报》迁往台湾,南京只留一下一个应付门面的摊子。李廉遵照地下党的指示,继续留在南京,团结职工,保护器材,迎接解放。 1949年初,台湾《中央日报》突然派来要员,演出了一场“西瓜席”的丑剧。这位要员带来一筐台湾西瓜,说是请大家品尝台湾风味,以示“慰劳”。大家心里明白,此时此刻,来者不善,善者不来。在“西瓜席”上,“要员”吐露真情,说他奉命而来,要“借用”汽车、轮  相似文献   

17.
《中央日报》是国民党的最高级报纸。本文介绍的是从1927年国民革命军底定武汉,至1949年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历时22年的《中央日报》的情况。这22年可分为五个时期,即:武汉时期,上海时期,南京时期,重庆时期,还都复刊时期。由于本身条件与客观形势的变化,各个时期情况不同,但其历史进程则与人民利益日益背离,终至完全成为封建法西斯统治者的御用工具。  相似文献   

18.
一、历史沿革《中央日报》从创刊到今天,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分述如下: 1.南京出报时期 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8日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国民政府一俟定都,即有设立机关报的筹议。当时正值上海《商报》停刊,于是《中央日报》接其一切设备,于1928年2月1日在上海创刊。至同年11月1日为止,该报山东路军前敌总指挥部政治部主任潘宜之兼任总经  相似文献   

19.
正"‘出云’舰被鱼雷击中,传已于昨晚沉没!"这是1937年8月17日南京国民政府的官方报纸《中央日报》上特大新闻的标题。这条振奋人心的捷报称:昨晚中国鱼雷艇深夜突袭,日军第三舰队旗舰"‘出云’舰受重伤,各方盛传已沉没"。自1937年8月13日起,中日两军已在大上海的十里洋场鏖战数日,淞沪战场正迎来最激烈、最血腥的片段。此时,中国军队竟能击沉日舰队旗舰,自然是一桩"大快人心"、"大长士气"的  相似文献   

20.
王平 《新闻战线》2015,(2):36-37
《申报》1872年为英国人安纳斯托·美查所集资创办而成。之后由买办承接经营,到1913年由民族资本家接办,《申报》是有名的资产阶级报纸。从传播学的角度看,报纸新闻承担着宣传思想和引导舆论的重要功能。《申报》作为资产阶级报纸,必然代表着资产阶级的利益,反映着资产阶级的各方面诉求。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该事件改变了中国的主要社会矛盾,相应地,资产阶级的思想态度发生变化,《申报》对"九一八"事变后的民众反应与民族觉醒的报道反映了该阶段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诉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