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有一些实寄封本是平常信件,由于处在特定环境,通过相关戳记显示了一定的邮史价值。本文介绍一件30代汉口寄长沙的邮件检查戳封,封正面贴孙中山像双圈4分及新版帆船1分各1枚,共计5分,符合当时的平信邮资。销票戳为汉口英汉单线三格式日戳,时间是廿  相似文献   

2.
河南安阳邮局曾以有框波纹戳盖在台湾来信的邮票上,同时盖用“邮票完好”副戳。但也有误用的,如附图为香港回归日寄安阳实寄封上所贴香港过渡邮票,盖有红色49×18mm有框波纹戳和“邮票完好”戳。推测是邮政人员误以为此封为台湾来信,因为此封贴有台湾常用的航空标签,封背并有寄件人的台湾地址。  相似文献   

3.
付家煌 《集邮博览》2012,(10):45-45
笔者于1993年收到一枚贴5分邮资、用小学生作业纸页制作的“欠资”实寄封。当时20克以内平信邮资为20分,信函应欠资15分。但邮政人员在加盖的欠资戳上加盖“应收0.30元”。  相似文献   

4.
去年7月1日,为了庆贺和纪念党的生日,一位嘉兴邮友用集邮特有的表达方式为笔寄来了1枚极富纪念意义的“七一”南湖自然实寄封(见下图)。这枚令人爱不释手的实寄纪念封,是以浙江海宁中艺印刷业公司印制的“中国共产党诞生地——嘉兴南湖”2号美术信封为载体,信封右上角贴20世纪回顾套票中的80分票“中共诞生”,销盖嘉兴南湖邮局最新使用的“中国共产党诞生地”风景日戳。该封左边邮政编码框下盖有一方红色的邮政宣传戳,  相似文献   

5.
此封由松江府城寄北京邮政总署总办帛黎,双挂号,背贴蟠龙1分3枚、绿2分5枚(其中1枚漏销),销江苏松江"辛亥四月廿二日"双圈三格式干支戳,有上海同日中转戳和北京五月初一到达戳,正面盖手写编号的挂号章,并加注"A.R."(双挂号)字样。  相似文献   

6.
此实寄封由江苏高邮寄上海。背面贴有两种邮票:一种是寄件人贴用的苏皖边区火车图有齿邮票5角一枚,销5月12日英汉三格戳;另一种是由到达地贴用的中华邮政中信二版欠资邮票10元面值两枚,销5月18日汉英三格戳。这是50年前解放区与国民党统治区通邮的实寄封。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于1945年11月1日成立苏皖边区政府,1946年2月14日成  相似文献   

7.
左图是30年代的一枚实寄封,该封长15.1cm,宽7.3cm,为中式红条封,收信人是:陈正人、陈家俊收;寄信人:江西省苏维埃政府执行委员会,曾缄;信背面发信人手书:机密信件,邮局勿失,曾如柏,1931.5;贴一枚赣西南赤色邮票蓝壹分,有三枚邮戳,发信戳:赤色邮政东固邮务分局;中转戳:赣西陂头邮局;落地戳:赤色邮政纯化邮务分局。  相似文献   

8.
正最近收藏到一枚从歙南苏村寄往徽城大北街的区票实寄封(图1),信封背面贴华中区五角星图邮票一枚,分别销"安徽/一九五○十一月三日/苏村"邮政日戳和"安徽/一九五○十一月三日十八/歙县代"落地戳(图2)。在两枚邮戳的映衬下,使得华中区五角星图邮票颇具邮政史研究价值。信封厚重,尺寸虽小,但家书抵万金(图3)。华中区五角星图邮票的设计者周纪华  相似文献   

9.
笔曾在《上海集邮》2000年第1期以《1974年的普J6之4分、20分实寄封》介绍一个盖销1974年8月15日北京邮戳的实寄封,天津的徐久宏也在《邮海拾贝》2001年第2期展示一件与此封票、戳与封都相同的实寄品,只是收件人不同。最近,笔还收集到一个实寄封,由哈尔滨寄德国,贴编82与誉16 50分票各一枚,盖销“中华人民共和国哈尔滨HARBIN1974.10.142号日戳。  相似文献   

10.
付家煌 《集邮博览》2013,(12):43-43
这是一枚由武汉市青山区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国营二六五厂寄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县309信箱(解放军第3303工厂)的有趣实寄封。根据封上的收寄地址、封右上角两枚叠加销戳的邮票、两枚邮戳的时间和左上侧可能是“改退批条”被撕掉后残留的“邮”、“寄”和“原”字样分析,这是一枚经邮局工作人员正确处理了的、经二次投寄的有效实寄封。  相似文献   

11.
笔者近期购到1件由安徽宁国寄歙县的实寄封。封的正面左上角贴帆船邮票红色6分1枚。销票戳为圆形,内分三格。上格“安徽.河沥溪”,中格“邮政信柜”,下格“仙家村”。2个中转戳均为英汉文单线三格日戳,正面为地名於潜,时间廿一年五月十二日十七时;背面为地名  相似文献   

12.
本期封面是一件1951年东北地区(洮南寄阳原)的实寄封。封正面盖有“优军邮件”和“平快”两戳。东北优军邮件办法始于1947年11月1日。邮政部门为优待革命军人和军属而减免平信的资费。优军邮件资费同其他信函资费一样,几经调整。1951年7  相似文献   

13.
附图(见封三)是广东台山1956年1月20日寄美国的航空实寄封,封的背面盖有1956年1月21日广州转口戳。该封贴普5的10000元和普8的2分各一枚,折计新币102分。当时经转香港的国际航空费为新币80分,信函22分,符合邮资。  相似文献   

14.
(4)新邮戳首日封和旧邮戳尾日封。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的邮政日戳式样曾多次变更。在旧式邮戳终止使用日前一天投寄的邮件,盖有当地旧式邮政日戳的信封,即为旧邮戳尾日封。而在次日,即新式邮政日戳使用的第一天,盖有新式邮政日戳的实寄封,就是新邮戳首日封了。如北京邮政部门自1983年8月10日开办“快信”信筒(俗称“黄帽子”信筒)以来,曾先后4次变更“黄帽子”邮政日戳中的字。最近一次是在1997年2月20日,就出现了旧邮戳尾日封和新邮戳首日封。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国家邮政部门发出了停用旧式邮戳和启用新式邮戳的通知与新戳样的件,但各地邮局换用新式邮戳的日期极不一致,相差几个月或1、2年的情况十分普遍,甚至有的邮局迟十几年才启用新式邮戳。如1957年  相似文献   

15.
近读《集邮》增刊第四期“普7100元对剖票实寄封浮出水面”一,该对上海最近拍卖的普7100元对剖票实寄封作了详尽的描述。并结合对剖票实寄封的历史沿革,认为普7100元对剖票实寄封是一枚极其罕见的新中国对剖票实寄封,对研究新旧币制更迭时期的邮政史,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笔认为该封缺乏考证,存在一些疑点,现将疑点提出,以求证于诸位师友。  相似文献   

16.
中国嘉德2004秋拍"林崧邮品收藏"专场中有一件实寄封(见封三),由山东莒县寄河北宁河,贴山东战邮八一建军纪念邮票1枚,销"山东莒县2月19日"(年份不清),因收件址属"国统区",中华邮政对解放区邮资不予承认,故而天津邮局在收件后,盖长条形"向收件人补收资费20元×角"手填数字戳。此封应属典型的"国共通邮"封,由于邮戳不清,寄发年份只能从其他信息来作判断。建军纪念票发行于1945年10月,那么此封是否1946年所寄呢?再看此封落款为红色印泥  相似文献   

17.
读《1993中华全国集邮展览获奖邮集赏析》下册谢伟景先生的《新疆邮政史(1880-1940)》,萌发了兴趣,也来谈一件“洪宪”的新疆实寄封。 这是一件由新疆寄山西的挂号封,贴北京一版帆船“限新省贴用”偏“限”字邮票3分横双连及l0分单枚,符合当时的邮资(与各省互寄平信6分,挂号费10分)。销票戳为英汉腰框式,地名“古城子”(即奇台县),时间为宣布取消帝制的前一天:“(洪宪)元年三月廿一”(封背所写“二月十八日”是同一天的阴历),中转戳也为英  相似文献   

18.
正这是一枚由位于武汉市青山区的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国营二六五厂寄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县309信箱(解放军第3303工厂)的有趣实寄封。根据该封上的收寄地址、封右上角贴邮资处的两枚叠加销戳的邮票、两枚邮戳时间和左侧应为"改退批条"被撕的残留有"邮"、"寄"和"原"字样分析,这是一枚经邮局工作人员正确处理了的、经二次投寄的有效实寄封。首先是寄件人对所寄信件的寄出地和寄达地是属于"本埠"还是"外埠"的判断不正确,故在封上只贴了一枚10分的"云南民居"邮票作本埠邮件寄发。收件邮局在发现该信件寄达地属外埠而欠资后,及时对该信件作了批退处理。  相似文献   

19.
一封廿一戳     
一件实寄封上,通常会有:寄出局销票的收寄戳;投递局的落地戳,即投递戳;路途遥远者还有经过中转局时的中转戳;投递员的名戳或者代码戳;邮政业务指示戳,如挂号(R)、双挂号(AR)、欠资(T)等戳记。一件被集邮界视为完整的实寄封,收寄、投递戳是必不可少的,故一件封上有2-4个戳记者较为常见,而多到十余个戳记,已属罕见了,本文介绍  相似文献   

20.
邮戳和签条     
《上海集邮》2000,(1):41-42
邮戳是邮政部门使用的各种邮政戳记,邮政签条是邮政部门印制,用来粘贴在邮件上的各种标志。实寄封上的邮戳和签条与邮票同样重要,带有记录邮件收寄、分拣、封发、运输、投递过程的信息,成为邮政史集邮的研究对象。 邮戳包括日戳和副戳两个大类。日戳标有地名和日期,具有盖销邮票并认定邮资已付的功能,风景日戳、纪念邮戳、临时邮局日戳都属于日戳的范畴。副戳具有标记、指示、通知、表明责任或宣传的作用,挂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