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从理论层面分析技工教育培训与技工供给规模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发现:企业拥有专科学历的技工比例越大,越有利于企业竞争力提高,而拥有本科学历的技工比例越大,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并不显著;企业对技工教育培训的投入越大,越有利于企业竞争力提升;人才市场的技工供给规模越大,越有利于企业竞争力提高。利用江苏省制造业企业的调研数据,使用有序logit计量分析方法,对上述结论进行实证检验,检验结果与理论研究的结论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
先进制造业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是衡量一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实力的重要标志。文章从出口规模、贸易地理方向、贸易竞争力指数、研发强度等角度,分析江西省先进制造业产品出口贸易竞争力现状,影响先进制造业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因素及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加大技术创新、完善产业链、培养高技术人才、拓展国际市场等应对措施以提升江西省先进制造业产品出口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正前不久与一位上市公司的高管聊天,谈到以往一家典型的制造业企业往往需要十年、甚至二十年才能做到十几亿的收入规模,而近两年,不少新模式的企业往往通过几年的时间,就成为了几十亿、甚至上百亿规模的企业,这给经营传统制造业的企业家带来了很大的思想冲击。典型的新模式企业是小米,2010年才成立,2011年推出第一款硬件产品,2012年的收入规模就达到126亿元,2013年收入规模超过300亿。是什么使得小米能够上演爆发式的增长呢?小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湖南省医药制造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中成药的出口逐年增加,生物制药的研发越来越快。但是目前我国的医药制造业正面临着很多挑战,如国际企业的进入、国际竞争难度加大、金融危机影响出口等等,加上我省医药制造业还存在着规模、研发、产业集群等方面的问题,竞争现状不容乐观,我们应从产业规模、发展速度、技术创新和研发等方面积极应对,才能乘时而上,增强我省医药制造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合肥市作为皖江示范区及安徽省的中心城市,其制造业发展的状况直接关系到整个示范区乃至整个安徽省制造业发展的大局. 文章以《合肥市统计年鉴-2014》的数据为基础,通过构建制造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因子分析方法,运用SPSS21.0软件对合肥市规模以上制造业竞争力进行分析与评价,以期对合肥市乃至安徽省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本世纪初我国制造业现状的分析,讨论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及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从产业规模、劳动生产率、产品增加值等方面总结我国制造业的不足,并探索一定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7.
辽宁装备制造业知识产权战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进入知识经济和全球化时代,知识产权作为核心竞争力,已成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通过对辽宁地区10余家装备制造企业知识产权现状的分析与研究,提出建立实施辽宁装备制造业知识产权战略的若干建议,从而大力增强辽宁装备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8.
安徽省装备制造业经过"十二五"时期的发展已初具规模,在中部省份当中乃至全国初步显现了区位优势.然而装备制造业集群竞争力的影响因素不仅包括规模因素,还包括创新能力和环境等方面的因素,因此构建了评价安徽省装备制造业集群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利用SPSS21.0软件进行了因子分析,对安徽省装备制造业集群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并提出提升安徽省装备制造业集群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大连将产业发展的重点向装备制造业转移。大连应运用成立专门机构,制定相关法规;设立专项基金,给予财政资金支持;实施倾斜金融政策等产业结构政策,培育重点装备制造业;运用企业的合并、改组政策;培育并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强化培养引进人才,力支持自主创新等产业组织政策,提高装备制造业产业规模。  相似文献   

10.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和支柱,是立国之本;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提升综合国力、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中国生态环境问题凸显,研究环境规制与制造业贸易竞争力的关系是一个社会关切问题。通过文献梳理从理论上分析环境规制对贸易竞争力的影响机理,并利用2008—2017年的动态面板数据,运用SYS-GMM方法分析环境规制对制造业贸易竞争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在当期抑制了制造业贸易竞争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滞后一期、二期和三期,环境规制对制造业贸易竞争力具有积极影响;环境规制强度的提高有利于制造业贸易竞争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福建省制造业竞争力研究——基于因子分析的实证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制造业的竞争力已经成为福建省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动力和支撑点。文章通过构建制造业竞争力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对福建省制造业28个行业的竞争力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福建省制造业相对有竞争力的行业并没有遥遥领先于国内平均水平;福建省重点扶持的产业竞争力总体上还比较弱;福建省的高新技术产业正处于发展之中,尚难在工业增长中充分发挥先导作用;福建主导产业的产业集中度还不是很高,规模经济效应并不是非常明显,产业竞争力尚需大大加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中确定的主导、支柱产业基本上尚未形成优势,竞争力较强的产业基本上是低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  相似文献   

12.
With the measurement of dividend payout ratio, logistic regression index value and the firm size financing constraints, this paper investigated the investment behavior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firms over the period from 1998 to 2003,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nancing constraints and corporate investment using the OLS regression method. The empirical evidence shows that there are certain extent financing constraints in China's manufacturing firms, but the results are different with different variables to measure the financing constraints.  相似文献   

13.
重点介绍了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虚拟制造、敏捷制造、并行工程等四种现代制造技术,并在对比分析传统的成本领先战略和差异性战略理论的基础上,阐述了现代制造技术对传统战略理论所产生的冲击,指出在现代制造技术的支持下,可以对传统的不能同时应用的两种战略实行有效融合.  相似文献   

14.
在海峡西岸经济区新一轮的跨越式发展中,制造业仍然是高速发展的主导产业,发展应用光机电一体化,是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文章分析了现代光机电一体化应用现状、前景及对"海西"制造业的促进作用,提出了福建省发展光机电一体化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虚拟制造技术的内涵及特点,发达国家虚拟制造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并从我国国情出发提出了发展虚拟制造技术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揭示信息技术影响企业竞争力的过程黑箱,基于过程观、资源观和互补资源观提出了信息技术影响企业竞争力的过程模型.该模型包括信息技术转换过程、信息系统采纳过程、信息系统使用过程和竞争过程等4个阶段,其中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扮演了一个关键角色,它是决定4个过程效率和效能的组织能力.基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信息技术影响企业竞争力的过程模型用于解释信息技术为什么、在什么条件下以及如何增强企业竞争力,该模型为进一步实证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相容性与用户界面2类不同的标准,分析了影响企业选择不同标准的要素。讨论了不同的标准对企业战略的不同影响,认为福建制造企业在创建自主创新产品、走向全球市场中应该同时强调相客性标准与用户界面标准,尤其是应该重视开发用户界面标准,这是提高福建制造业竞争水平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8.
Manufacturing in advanced open economies has experienced significant disruption. Rapid technological change, outsourcing and off shoring have beset manufacturing resulting in a general and steady decline in manufacturing employment. Despite this turbulence, there remains a strong nostalgia for manufacturing resulting in frequent public policy discussion about how best to revitalise the industry. A popular view is that a strong manufacturing industry relies upon an equally strong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VET) system to provide requisite skill needs. Given the dramatic pace of change in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do such arguments still hold true? This paper considers this question through an examination of what the revitalisation of US manufacturing means for employment and skills needs and the extent to which US’s decentralised and largely eroded VET system serves as a barrier to the industry’s revitalisation. Drawing upon a mixed method approach that includes primary and secondary data collected in three US cities, the paper argues that the focus on needing to have a strong VET system overlooks the emergence of flexible micro-skill ecosystems that evolve to address local skill needs. These micro skill eco-systems open the prospects for skills and training innovations to meet changing workforce needs in a changing industry.  相似文献   

19.
研究企业认知协调机制对知识增长和战略变革的影响,构建基于知识增长的竞争力演化模型,并从模型的结构分析中得到竞争力演化的七种原型模式,进而利用模型对竞争力演化模式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和讨论知识增长、竞争压力和战略变革初期竞争力三个因素对竞争力演化模式转换的影响,通过案例分析检验演化模型和模式的现实解释和预测能力。基本结论是,在企业战略竞争中,要达到和保持竞争力演化的优势状态和避免陷入同步或劣势状态,不可或缺的两个基本前提是:(1)改进组织认知协调机制,提高组织知识内部更新、复制和传递的速度和质量,确保企业知识增长的竞争优势;(2)适时进行战略创新,保持战略周期的平滑演化,确保战略变革初期竞争力的演化优势。  相似文献   

20.
This study measures the impact of managerial networks on firm growth. A simple random technique was used to select 680 firms and a top manager from each firm. A structured pretested questionnaire was designed to collect information. The sample firms were further stratified into subgroups based on size of firms (small firms and large) and business sectors (manufacturing and service firms). Statistical tests and multivariate models were formulated for data analysis. The managerial networking intensity was found to be a positive and significant determinant of firm growth regardless of type of business and size. Managerial networking with buying firms or buyers, competitors, and government officials were found positive and statistical significant determinants of firm growt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