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种姓制是印度社会独特的一种等级制度。印度独立后,采取了种种措施以消除种姓问题,种姓制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种姓制残余依然存在,“新佛教运动”的兴起表明了种姓问题依然严重。而种姓制度是与印度文明、印度人的思想观念紧密相连的,加上种姓政治的出现,使得这一制度有了得以延续的载体,所以根除它是很不容易的。但只有根除它才能使印度这个文明古国焕发青春,因为它仍是印度社会发展的一大障碍。  相似文献   

2.
早在公元前一千年的初期,古代印度的四大种姓就已形成.种姓,是指职业世袭,内部通婚和不准外人参加的社会团体.按照种姓制度,人一生下来就属于某一个特定的种姓.种姓的出现,与阶级社会形成时期的社会分工有关.种姓制度,曾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于古代和中世纪各国,但在印度的社会中表现的最为典型.在古代印度的《摩奴法典》中规定有四个种姓,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印度古代的种姓制度,也称作"瓦尔那制度"(参看本期《古代印度的瓦尔那制度》一文).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以来,印度低种姓集团的参政意识逐步提高,低种姓政党不断涌现,种姓协会日益活跃,使低种姓成为印度政坛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这种现象除了低种姓自身政治意识的觉醒外,与政党对种姓的利用以及政府的政策措施等密切相关。它对印度社会发展的影响呈现出双重性的特征。一方面把印度引向民主化、世俗化和现代化;另一方面则把印度保留在传统的社会文化价值观和制度中,这将大大延缓印度社会在整体上突飞猛进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印度的种姓制度是举世闻名的。其划分严格的等级制度是世上罕有的。下面我试从法律角度对印度种姓制度作一探讨。首先,为了顺利推行种姓等级制度,统治者无可避免的借助神的力量。印度的主要法律文献《吠陀经》是婆罗门经典文献。其自称由仙人受神启示诵出而整理成文:《三藏》经中的《律藏》具有明显的法律性质,更是乔达摩的言辞之整理。印度最重要最完备的法律文献《摩奴法典》一开头就宣示本身是神摩奴讲授的内容。摩奴尊者将在法典中“如是依次将关于一切原始种姓和杂种种姓的法律宣示给我们”。印度的法律和宗教密不可分,互相混杂,…  相似文献   

5.
印度社会以复杂性和多样性著称。从社会分层角度探究印度社会是厘清印度社会的一个捷径。分析印度社会分层历来有两个完全不同的方向:一是从种姓制度的角度,一是从阶级阶层的角度。近年来有部分学者反对上述截然两分的观点,并试图从种姓制度与阶级阶层之间交互关系的角度分析印度社会。到底应该怎样认识印度社会,本文试图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6.
印度早期佛教如何对待种姓制度是印度史上的一个重大问题。在资产阶级学者的印度史著作里,对于这个问题,一般所论很少,而且也未能作出深入、明确的分析。就英国资产阶级学者的印度史代表著作来看,V.A.斯密司的《早期印度史》对佛教几乎无所论述;《剑桥印度史》第一卷关于早期佛教时代的两个专章也未论及佛教政治思想。再就印度本国资产阶级学者的代表著作来看,《印度人民的历史与文化》第二卷有一节专论佛教教义,组织与早期发展史,而关于佛教对待种姓制的态度,则只是简单地说“婆罗门之对优越种姓地位的要求遭到了反对,但是种姓制却因刹帝利是高于婆罗门的种姓的教条而暗暗地被认可了”;R.C.马占达在《古代印度》一书中也只是说佛教“反对婆罗门所僭占的优越地位”。他们也说明了一些历史事实,但是由于没有联系到当时历史条件与阶级矛盾特点来进行分析,所以没有能充分阐明佛教种姓制度观的真相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7.
种姓制度是印度社会的特征之一。它实行职业世袭制和内婚制度,它的存在,严重阻碍了印度社会的发展,是印度进步和强盛道路上的障碍。  相似文献   

8.
种姓制度是印度社会的特征之一.它实行职业世袭制和内婚制度,它的存在,严重阻碍了印度社会的发展,是印度进步和强盛道路上的障碍.  相似文献   

9.
安姆贝德卡博士是印度近代历史上一位伟大的贱民反抗运动的领袖,他用毕生的精力致力于反抗种姓制,为下层民众寻求社会平等的斗争.他走上这条道路的原因不是单一的,而是复杂多样的,文章认为安姆贝德卡博士走上这反抗种姓制道路的原因主要是他认识到了自已出身低下,饱受屈辱的根源是印度存在了几千年的种姓制度,尤其是在他留学期间接触到西方启蒙思想和民主平等的思想之后,推翻种姓制获取社会平等的意识更加强烈.而印度思想家的社会改革思想也让他得出了只有彻底推翻种姓制才能改变印度社会的不平等.  相似文献   

10.
G·S·古里,印度社会学家和历史学家,1923年在英国剑桥大学获博士学位,后在印度孟买大学任社会学系系主任。他是最早系统地研究印度种姓制度的学者之一,有一定影响。其名作《印度的种姓和种族》发表于1932年。1950年,在此书中加入《阶级和它的作用》一章,并作了补充和修改,改名为《印度的种姓和阶级》(Caste and class in lndia)出版以后一再重版(这里介绍所  相似文献   

11.
在印度存在了几千年的种姓制度,其特点和作用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当今种姓制的政治作用不断加强,表现在:低种姓群体政治上进一步觉醒,他们形成自己的政党、协会等组织,积极参与政治活动;政党对种姓的利用增强,各种选举离不开种姓因素;种姓冲突频仍,导致政局动荡,其在政治生活中的分量加重。  相似文献   

12.
朱亚梅 《海外英语》2013,(21):250-251
英国印度裔作家维·苏·奈保尔晚期的代表作《浮生》包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他以半自传性质的小说形式揭露了后殖民时代的印度依然存在着代表严格阶级体制的种姓制度如何在教育、婚姻和职业方面暴露它的迂腐,成为影响印度社会进步的桎酷。奈保尔透过威力父子的视角为读者再现了种姓制度的烙印。  相似文献   

13.
文章提出,由于婆罗门教僧侣的竭力维护,印度的种姓制度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并对印度社会肌体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代级种姓民众反种性制的斗争促进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而在众多的反种制思潮中,释迦牟尼和他的宗教组织成为主流。  相似文献   

14.
锡克教教义以反对种姓制度而在印度的众多宗教流派中独树一帜,但基于种姓差别而存在的隔阂、歧视等现象在锡克社会历史的发展中并没有消除,相反对锡克社会的政治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印度基础教育科学课程及其要素的文化特质的提炼,阐明印度种姓制度、殖民教育的实用主义和当代多元化的文化特征对印度科学课程的影响,提出我国科学课程需要平衡传统与当代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印度教和种姓制度是古印度文明的两个典型特征,古印度体育的发展深受其影响,一方面它们派生和促进了印度民族特色体育的发展,另一方面它们又限制和阻碍了体育的健康发展,使体育走向偏狭和畸形。  相似文献   

17.
在进入工业化阶段前,印度的原工业化已达到较高水平,这在棉纺织业领域表现得尤为突出.但殖民化阻断了印度原工业化的进程,同时印度传统的种姓制度对原工业化也有巨大的压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刘琪 《学周刊C版》2014,(8):232-233
印度教和种姓制度是古印度文明的两个典型特征.古印度体育的发展深受其影响.一方面它们派生和促进了印度民族特色体育的发展.另一方面它们又限制和阻碍了体育的健康发展.使体育走向偏狭和畸形。  相似文献   

19.
观水有术,必观其澜:展开有意义的阅读与设计。根据分工,我负责“古印度社会秩序:种姓制度的影响”这一部分的写作。在围绕着本课该确定怎样的教学目标进行讨论时,夏辉辉老师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思路:“种姓制度延续至今,有其合理存在的一面,它对古印度社会除了阻碍作用,是否还有另外一面?”我顺着这一思路进行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20.
种姓制度是印度社会的重要特征,全面地作用于其社会发展的全过程,是印度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古印度的政教关系及社会人群的政治意识有重大的影响,使得印度在近现代以前形成了一种淡漠政治的文化风气。随着英国殖民统治进入印度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对印度的传统政治造成了剧烈的改变,使其从表象到实质都发生了深刻的异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