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施立卓 《大理文化》2009,(Z1):24-25
公元1958年,我十九岁,在苍山五台峰下的一所中学读高中。那时,我们年轻气盛,用"风华正茂,意气风发"来形容我们,是很恰当的。这一年,从北京城传来了"高举三面红旗"、"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大战钢铁铜"、"超  相似文献   

2.
<正>平时我爱读历史。究其原因,就是"读史使人明智",诚如古代埃及的一句名言:"我看到昨天,我知道明天"。近读高毅、王志浩、杨泽蒙编著的《鄂尔多斯史海钩沉》(文物出版社出版),掩卷反思,既为他们对文  相似文献   

3.
正古老的泰山脚下,原来有座岱岳观,观中有通碑,名叫"双束碑",又叫"鸳鸯碑",它虽然"书非名笔",也没有秦刻的沧桑和汉碑的壮美,但是它却与一代女皇武则天的政治命运密切相关,并见证了我国古代一段特殊而精彩的历史。话说武则天自唐永徽六年(655年)被封为皇后之初,便开始涉足朝政,"百司奏事,上或使皇后决之。后性明敏,涉猎文史,处事皆称旨。由是始委以政事,权与人主侔矣"(《资治通鉴》卷  相似文献   

4.
每一个中国人都熟悉人民英雄纪念碑,但是,并不是每一个中国人都知道这座丰碑的基石来自中国的哪一座山:它取自泰山的花岗岩,象征着“重于泰山”;每一个中国人都熟悉人民大会堂,但是,并不是每一个中国人都了解这座巍峨大厦的基石来自中国的哪一座山:它也来自泰山,象征着“稳如泰山”;在建国五十周年大庆的天安门广场改造工程中,所用石材依然取自泰山,意在“泰山安则四海安”。泰山就是位于中国山东泰安市境内的一座神圣大山。 古往今来,泰山被誉为圣山、神山、文化山,“五岳独尊”,天下第一山。欣逢当今开放发展盛世,她再膺…  相似文献   

5.
明朝时期,大理苍山的感通寺里,住过一个和尚,名叫担当,诗书画三绝。他写过一首名叫《读骚》的诗:"山僧戒饮兴偏豪,解愤还须借浊醪;好置一樽于座右,助余佯醉读离骚。"也许是对大理那片人间最美的山水盆景心怀无限深情,当然也可能只是因为我曾一次又一次的前往感通寺喝茶,这首担当诗,铭刻我心,  相似文献   

6.
赵玫 《世界文化》2015,(2):43-45
<正>开始讲一个故事就像是在餐馆向一个素昧平生的人调情。几乎每个故事的开头都是一根骨头,用这根骨头逗引那条狗,而那条狗又使你接近那个女人??这就是阿莫司·奥兹的"开头"观。读奥兹的《故事开始了》。很享受的一种感觉。不是因为他对诸多小说开头所做的那些深邃而又充满新意的探求,而是,这样的一部关于小说的研究专著竟是出于一位作家之手。因为是作家,便较之那些纯粹的评论家有了更为质感的思考。那或者来  相似文献   

7.
<正>我在《读书》杂志发表《为启蒙正名——读萧萐父先生的〈吹沙三集〉》一文以后,邓晓芒惠赐了一篇极具理性力量、极富理论深度的批评文章——《启蒙的进化》(载《读书》2009年第5期),——作为对我的文章的回应。在这篇文章中,他第一次公开表明不赞成萧萐父先生的"早期启蒙说"和"历史接合  相似文献   

8.
回顾过往岁月,首先触碰到的是童年的懵懂时光。记得读小学的那年月,我常常受到家里人和亲戚们的夸奖,他们说我是一个乖巧而懂事的孩子。因为我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为这,我的奶奶和父亲母亲在村里人面前,腰杆都可以挺得更直一些。在那个"越生越有"的思想观念还左右着人们意识的年代,母亲却只生了我这一个儿子。因为我上无兄姐,下无弟妹,村里那  相似文献   

9.
拥有泰山     
近年来,泰山古建筑一项一项地复修,登山节也举办了十几届,众多的新故事、新变化,一次又一次拨动我的心弦。为了感受泰山永恒的生生不息,体验亲身登临的情致,在女儿的一再鼓动下,于8月一个有晚霞的傍晚,坐汽车,乘缆车,直上天街,夜宿“仙居”,单等观罢日出,一路步行而下。 晨曦里,极顶东坡探海石周围的人群正翘首以待,直到天际的乳白线幻化为五彩大幕,即而一派红光,澎湃的血红潮汐徐徐托出那轮丹日。半圆贴在天上,半圆埋进海里,不住地抖动,是临盆阵痛的痉挛,还是辉煌诞生的激动?此刻里,山风海浪汇合谱就的新生取代衰…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个喜欢写点东西的人,除了读作品,我还读一些文艺方面的理论书籍.理论大都是深奥的,甚至是枯涩的,因而难免要显出一种苍茫的灰色,也就是说,我们常常要越过无数灰色的山冈,才能得见一抹亮眼的绿意.如果不是读过胡廷武的<文学闲话>,我会以为所有原理的阐述都天经地义地充满了概念的对接和繁琐的学理;但这本书就很不一样了,我的阅读十分轻松,读完之后仍然十分轻松,所不同的是,这时对平时苦思苦想的一些问题,已多出了一种了然于胸的喜悦.  相似文献   

11.
余显斌 《大理文化》2021,(9):99-112
古代,很多朝代的建立,都是经过铁马征战得来的.西汉皇帝刘邦登基之后,经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就是,"提三尺剑定天下者,朕也,非太上皇也""朕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言外之意,这天下,是自己铁马金戈,在沙场上厮杀出来的,是在烽烟弥漫中取得的.因此,他做皇帝后,整天骑马射箭,练习武艺.大臣陆贾告诉他,要多读诗书,多学习文化知识,别做文盲.刘邦一听火了道:"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我是凭借万马奔腾,斩将搴旗得到天下的,读啥诗书写啥字啊?  相似文献   

12.
泰山与石刻     
泰山的刻石主要为:①历代帝王封禅告祭文;②寺庙创建重修记;③石经墓铭;④颂岱诗文;⑤题景;⑥楹联。泰山石刻的形式主要为两种:一种是碑刻,一种是崖刻。泰山有碑刻800余块,崖刻1000余处。碑刻主要集中在岱庙,崖刻则多分布于登山东路即中轴线和岱顶。这一山的石书,既有千言大观,也有一字之惊;既有帝王御笔,也有盈尺小碣;既有精雕细磨的龟碑,也有粗犷急就的凿石;大字如斗,小字如蝇;真草隶篆,代不绝书;琳琅满目,瑰丽多姿。一座朴素自然的泰山,被这一山的石书装点得斯文典雅。泰山因此成为一座蔚为壮观的中国石刻书法艺术的天然博物馆。秦刻石泰…  相似文献   

13.
龚自珍不仅是独步一时的大诗人,也是震烁古今的大思想家。他在《壬癸之际胎观第一》中说:"众人之宰,非道非极,自名曰我。"在《壬癸之际胎观第九》中又说:"群言之名‘我’也无算数,非圣人所名;圣何名?名之以不名。群言之名‘物’也无算数,非圣人所名;圣何名?名之曰‘我’。"将"我"视为万物之源,将"我"推到与  相似文献   

14.
我第一次到祥云县城是在16岁。那年的一个夏日,我口袋里揣着卖鸡毛得的二块六角钱,跟舅父一起到县城新华书店买书。舅父是给当时正在读初中的表弟买中考辅导资料,我则准备买几本文学书,让自己也成为有书一族。这是我第一次走进一个以"城"命名的地方。现在回忆起来,对那次进城记忆最深刻的,居然不是突然展现在一个乡下少年面前的城市景观,也不是一个少年乡巴佬初入城市面对大街小巷熙攘  相似文献   

15.
三阳雷氏     
屈荣芳 《寻根》2013,(5):134-136

  甘肃三阳川是伏羲氏诞生并创画八卦的地方。雷王集是中滩镇镇政府所在地。雷姓是雷王集的大姓,人口众多。
  在当地民俗文化中,雷王集的村民和三阳川的许多村庄的村民一样,在每年唱大戏或演社火时请来供奉的方神是雷家黑爷,民间也叫黑池爷或黑爷。三阳川黑爷庙有五处,峪口的黑爷庙规模最大。每逢节会时,黑爷便被年轻人抬出来在街上或戏场上走来晃去,当地风俗叫降爷,据说这样可以驱除邪魔,带来吉祥,保一方或一家老小平安。三阳川村民在有急难或遇到灾荒干旱时,都要到黑爷庙烧香焚纸,顶礼膜拜,祈雨禳灾,以求吉祥幸福。  相似文献   

16.
秦九韶为<数书九章>所作之"序",是一篇数学与语文高水平整合的杰作.我们要理解<数书九章>,必须认真研读这篇"序",只有这样才能从整体上把握秦九韶的数学观及方法论.本文先按文的形式,后照诗的形式,意译这篇杰作,以助于理解秦九韶的原序.  相似文献   

17.
<走进视野>(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是大理白族作家张乃光的散文新著.使我产生阅读兴趣的就是这本书的书名,它叫我想起唐代诗人王之涣的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想张乃光一定是想让更多的生活素材走进他的创作视野,在比较、体验、感悟中,创作出有真实内容的散文作品.待我一篇篇读下去,便印证了我的这种猜想.  相似文献   

18.
泰山,雄伟壮丽,拔地通天,而被奉为“五岳独尊”的更在于它所承载的厚重的文化和精神。 恐怕任何一个向往泰山的宾客,都不会忽视她的文化特质,她的神奇风韵。而今,集中体现这种文化和精神的场所,就在新落成的天外村天地广场。 新时代里.泰山沿着改革开放之路走向了世界,泰山也与世界上不少的名山大川、园林古迹建立起了友好交流联系。如德国境内的阿尔卑斯山脉,法国的圣米歇尔山。 1999年又与加拿大的卡尔加里国家公园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由此,引出一个大课题:这就是既要保持泰山原有的风貌特色,又要与生态平衡、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19.
<正>一我观察到的西方某些学者研究"中国学"的三个新视点中国学术思想要走向世界,也许应对"海外中国学"有所了解。最近阅读了一些这方面的材料,有些想法,很想和大家讨论。但我不是研究"海外中国学"的专家,只是从我的专业(中国哲学)的角度关  相似文献   

20.
正尤利乌斯·伏契克(1903—1943),是我最喜爱的作家。之所以对这个捷克作家情有独钟,是因为早在中学时代读了他的死囚手记——《绞刑架下的报告》,字里行间闪烁的乐观主义与理想主义人性光芒,如阳光般穿透了我的心灵。从此,伏契克与《绞刑架下的报告》,成为我用一生去阅读的书。歌德评价莎士比亚说:"我读到他的第一页,就使我这一生都属于他了。"于我而言,借用这句话来表达我对伏契克的钟情,再恰当不过了。如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