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正>由巴蜀书社出版的《成都龙泉驿百年契约文书(1754—1949)》(以下简称《契约文书》)是四川客家契约文书的集大成者。该作将成都市龙泉驿区档案馆馆藏的293件契约文书整理、加工成集,内容包括买卖送讨契约、租赁借贷契约、分关继承契约以及其他契约,真实地展现了成都东山区客家经济、社会生活的原貌。在契约中,有不少地方提到了母、妻、媳、嫂、婶、婆、氏、女等身份的女性,以雄辩的事实证明了成都东山客家妇女在族群中的不凡地位。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长兴县档案馆收集了大量流失在民间的清朝咸丰年间至民国期间的契约。目前共整理了480份,其中成丰年间5份、同治年间21份、光绪年间219份、宣统年间22份、民国年间213份。加上先前进馆的民国时期档案中涉及契约的部分,数量就更多了.这些契约文书中涉及土地买卖的契约居多.占所有契约的75%以上;所涉及的交易方式也很广泛,有卖、买、典、当、借、租等,  相似文献   

3.
<正>2011年10月25日,保山市档案馆征集到一份弘治贰年(公元1489年)土地买卖契约(宽58厘米、长76厘米),该契约原由保山市施甸县太平镇思腊村杨品相保存。2011年10初,保山市档案馆了解到有这份土地买卖契约后,派人到杨品相实地核查,确定这份契约距今已有525年,是保山境内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一份纸类文字档案,十分珍贵,它反映了明代中期民间的土地买卖情况,对研究当时的历史、民族、土地制度、纸质档案保存等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市档案馆的同志当即把契约的重要价值和收集来意向杨品相说明,杨品相说这是他家的祖传遗物,他不同意捐赠,并表示会把契约保存好,确保安全。  相似文献   

4.
沙李明 《档案》2013,(4):40-41
临夏州档案馆收藏的清代和民国契约文书档案,内容丰富、完整、系统,颇具地方特色.是研究临夏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始资料。  相似文献   

5.
刘学康 《云南档案》2011,(11):23-23
<正>2011年10月26日,"杨品相先生向保山市档案馆捐赠档案仪式"在保山市档案馆举行。杨品相先生是保山市施甸县太平镇思腊村的农民。1982年,他从父亲手中接过他家祖传的弘治二年(1489年)土地买卖契约。保山市档案馆从媒体上看到该契约相关信息后,局馆长郭进忠同志率管理  相似文献   

6.
在宁波市档案馆馆藏中,有近千件保存较为完整的清代土地买卖以及其它产权交易的契约文书。这批文书主要由民间产权交易的“白契”组成,包括卖田契、卖地契、卖房契、卖墙契、卖井地契、卖山契等,以卖田、卖地契为主。占全部文契数量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其中又以田面权转移的“永卖契”或者“卖契”占绝大多数。还有诸如“毛荣沛借钱文契”,借贷双方约定了利率、还款日期等的早期的“借款合同”等。绝大部分契约文书所反映的时间集中于清道光四年(1824)至光绪三十一年(1905),时间跨度几乎达一个世纪。  相似文献   

7.
颜晗  丁海斌 《档案》2020,(1):5-14
随着明朝商业的蓬勃发展产生了大量的商业文书。这些商业文书主要见于出土文献以及在此基础上整理而来的各种文献,主要包括政府颁布的政策性商业文书及民间商帮形成的商业文书。商业文书发展至明朝种类已经十分丰富,包括买卖契约文书、典当文书、借贷租赁文书、雇佣文书、合伙契约文书、加工承揽契约、经商执照等等。明代出现了更大规模的民间契约文书,其商业文书种类更加丰富、商业文书条款更加完备。  相似文献   

8.
冯定雄 《档案学研究》2017,31(3):123-133
新发现的舟山展茅史氏家族土地买卖契约,为研究清代舟山地区的土地买卖及东部海岛社会的经济状况和民间生活提供了新的宝贵资料。这批契约文书集中反映了康、雍、乾三朝展茅的社会状况,每次买卖数量很小,属于典型的小农买卖,买卖反映出展茅农民生活困苦。契约中反映的土地价格在不同时期各不相同,很难从中找出规律性信息,但它们却能明显体现出当时的宗族文化。契约文书种类繁多,与明清时期浙江以契约方式确定土地的占有和使用及其转移的普遍盛行方式相吻合。契约文书反映出当地居民的主要生活依赖是田地和农业,反映出舟山居民的农业生活特征。  相似文献   

9.
正徐州市档案馆收藏的马氏家族系列地契,是该家族与邻人及本族人之间土地买卖形成的各种契约,其中与臧氏家族土地买卖契约计31件。其形成时间自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至宣统三年(1911),跨越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光绪、宣统历朝,达110多年。其种类有红契、白契,以红契居多,含卖地绝契、当地文契、退官地文契、退租田文契、卖地浮定约、换契等,少量附有民国时期验契单及税印花。马氏家族系列地契均为马氏家族几  相似文献   

10.
李一珊  王青  孙颖 《档案》2013,(1):55-58
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契约文书汇编成果显著,在主体、选材、体例等方面都有其编纂特点。档案馆应加强对契约文书的收集,采用多种汇编方式,完善编纂体例,促进契约文书的档案编研。  相似文献   

11.
记者近日从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获悉,一份清代同治元年(1862)的田土买卖契约文书在当地发现。这份契约历经150年岁月仍完好无损,再现了一百多年前中国西部民族地区的古朴民风,为研究清代民间民事买卖合约、土地田产管理等方面提供了实物资料。据了解,这份清代契约为秀山县一赵姓人家在贵州买得持有,据称是卖家的先祖密封保存于竹筒内,一直放于阁  相似文献   

12.
清代土地买卖中的陋规习惯——以陕南地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土地买卖与契约的研究已有近半个世纪的历史了。1957年,徽州契约被学者发现后,历史契约文书以其启发性、连续性、具体性、真实性和典型性之特点引起了区域社会经济史、法律史、档案学等各学科人士的浓厚兴趣,研究成果如同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然而,按照《中国古代契约文书会编考释》(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和《田藏契约文书萃编》(中华书局2001年版)的编著者张传玺、田涛等先生的看法,陕西一省的历史契约文书存世的数量并不多,年代上也较为晚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相关研究的展开和深入。  相似文献   

13.
送货下乡     
<正>成都市龙泉驿区档案馆保存着一批20世纪70年代龙泉驿区供销社经营的系列照片,约有300多张,这些照片是龙泉驿区文化馆退休职工金士廉于2013年8月捐赠给龙泉驿区档案馆的,这批老照片全是金士廉自己拍摄的,时间跨度是20世纪60年代至21世纪初,内容丰富,图像清晰。20世纪70年代,供销社有固定的门市,销售烟、酒、白糖、酱油、食用盐、醋、猪肉、布匹、开水壶、  相似文献   

14.
从契约文书看明清广东的土地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契约文书在我国民间使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这种广为流行的私人文书,具有法权行为,代表了对某种物权和债权的拥有,在每一个历史时代它都以不同方式发展着,体现了特定社会经济形式下对土地和财产的占有方式。明清时代,土地买卖盛行,土地契约也广为流行,这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流向土地、农民失去土地、阶级予盾激化等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正民间文书是在民间广泛使用的一种文字资料。地契、租约、借约、诉状等都是民间文书涵盖的范围。目前所见最早的契约文书是在出土汉简中发现的西汉契约及东汉的买墓券。隋唐至宋元时期的民间文书也相继有所发现,如吐鲁番出土文书中有200余件契约原件,敦煌唐、北宋契约有127件。宋元时期的文书,数量不多,以泉州和徽州为主。存留至今数量最多的当属明清文书。  相似文献   

16.
渠县档案馆留存的土地契约中,有一份嘉庆10年(1817年)水口场(今渠县水口镇)的出卖街基熟土契约,距今已有203年历史。明清时期,土地契约逐渐有了固定的格式和用词,结构严谨,具有法律效力。地契作为法律文书也进入社会生活,法制观念在民间逐渐生根发芽。清朝,地契的格式更为成熟,也成为学堂教学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7.
近日,笔者在整理家人遗物时,意外地发现近20份从清末至民国年间的李氏契约。幸存下来的这些契约其完整性、连续性,不仅真实记录了李氏先祖发家史,而且为研究民间契约文化、研究清代到新中国初期土地、房产流转情况,提供了真实范本和实物资料。这近20份契约所记内容,从清末同治四年(1865)起到民国35年(1946)终。立于清同治四年十月廿四日的私契,右上角还盖有一方不大清晰的蓝色官印。立于清末光绪二十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以来契约文书在全国各地被大量发现,其价值也逐步受到学界重视,北京各部门也收集藏有大量契约文书,并编纂出版了一系列契约文书汇编.本文对这些契约文书汇编的编纂沿革进行梳理,并总结出其编纂方法.  相似文献   

19.
近期,上海市杨浦区档案馆征集到由清朝民国期间的56件地契田赋。"地契"是指中国历代土地买卖的契约,也是土地所有权和交纳税费的凭证。"田赋"是中国旧时历代政府对拥有土地的人所课征的土地税,被列为国家正供,是国家财政收入的最基本、最主要来源,是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的旧中国  相似文献   

20.
<正>成都市龙泉驿区档案馆始终坚持档案服务民生工作"以人为本"理念,打好进驻中心、延时服务、异地查档"三张牌",持续深化档案查询利用工作。进驻政务中心,实现一站通。龙泉驿区档案馆于2011年1月率先入驻区政务服务中心,设立查档窗口,也是目前成都地区唯一进驻政务中心直面群众的档案查询窗口。进驻政务中心以来,龙泉驿区档案馆积极配合民政、房管、医保、社保、税务、公安等部门开展查档服务,做到"查必有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