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编辑同志:作为贵刊的一名热情读者,我首先衷心感谢你们开办改改评评专栏。这个专栏不仅是提高新闻爱好者写作、改稿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而且也打破了刊物只供阅读的传统做法,从而丰富了贵刊的内容,将收到更好的效果。相信这个专栏会越来越受到更多读者的欢迎和喜爱。同时,我个人还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  相似文献   

2.
牡丹江日报的专版、专栏很多,唯有小专栏“急信快登”备受读者青睐。专栏编辑连获好主意奖、好专栏奖,近日此专栏又被推选为市级好专栏。这个专栏之所以受欢迎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打假除劣,服务于读者。有一个时期,省内一些报台推出大量养殖荷兰鼠的广告,外地一家养殖公司  相似文献   

3.
一我试着在《衡阳晚报》一版开设了一个个人言论专栏:《茶楼闲谈》。怎么也没想到,这个专栏一开张,竟然引来了那么多关注的目光。晚报甫一出街,读者争相购阅。《茶楼闲谈》里所谈之事以及文章本身,都能引起相应的议论和品评。我常常能听到读者打来电话对我文章进行评论。有读者甚至把我所有的文章一一搜集下来,并装订成册。令我没想到的是:衡阳市的领导也非常关注这个专栏,有些文章甚至成了市委常委会的议论话题。市委书记对我说:我也是你文章的忠实读者。有些文章说出了我们不便说的话。希望你把这个专栏好好办下去……二一个小小的个人言…  相似文献   

4.
评述《新闻知识》新辟“改改评评”专栏。看出编辑为办好刊物绞尽了脑汁。我是它的忠实读者,被这个专栏吸引了,不由得对刊发的供  相似文献   

5.
笔者是一家县报编辑,暇余喜欢写些“豆腐干”。前段时间,我这个小报编辑却受到一些“大编辑”的青睐,信件和电话不断,大多是询问我所在的报纸有哪些专栏,稿酬如何,能否为他们开辟“名人专栏”并支付优厚稿酬。还许诺,如能“互惠互利”,保证每月刊发我多少稿件支付多少稿酬云云。当我如实告诉他们,本报登千字文章最多只有20元,“名人稿件”受之不起时,几位“大编辑”竟立刻就挂断了电话。  相似文献   

6.
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是我们党报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北京日报正是本着这样的办报宗旨,从今年1月1日和北京市长电话网络开办了“每天帮您办好事”专栏,这是党报在开展群众工作的优良传统基础上适应党心民心而采取的一个新举措。这个专栏每次都刊登一篇以上的读者求救的来信和有关部门解决问题的回音。据主办这个专栏的负责同志介绍,专栏开办8个月来,收到群众来信5000多封,发表稿件550篇,为读者办成好事450件,这是十分可喜可贺的硕果。正如有的读者所说的:“北京日报开办的这个专栏不仅解决不少群众想办、急办的一些事情,还对改善我们的党风、机关作风、社会风气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从今年1月10日起,为配合新兵教育,《解放军报》第三版开辟了《我当新兵的时候》专栏。截止5月上旬,共刊登稿件20篇。期间,受到军内外不少读者的关注和新闻界同行的鼓励。一些同志还就扩大作者队伍、拓宽专栏思路、提高文章质量提出宝贵的建议。现就这个专栏的编辑谈一些粗浅的感受和体会。一、到基层,到新战士中去找点子。这个专栏一推出,一些同志就问我们,这个点子是怎么想出来的。其实,是基层的官兵、是新战友帮我们确定的宣传思路。这几年,在分管新、老兵宣传的编辑实践中,怎样把新兵教育开展得更加生动活泼、有说服力和感染力,一…  相似文献   

8.
专栏,是报纸常用的编辑形式。因为专栏一般以一定的频率出现,不断刺激读者的感官,也就容易造成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专栏文章一旦形成规模,比单篇稿件更易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因此,专栏也是一  相似文献   

9.
从一九六○年六月到十一月,人民日报农业版共发表了二十四个利用来稿来信编写的《在我们公社里》专栏。这些专栏一般地说,政策思想比较鲜明,文字简短精练,事情生动具体,形式多种多样,因此,受到很多读者、尤其是公社各级干部和广大社员的欢迎。我们接到不少读者的信件,说这个“专栏”对他们的工作有帮助,要求经常办下去;有的还提出了进一步办好“专栏”的建议,并随信寄来了稿件。《在我们公社里》这个专栏所以办得比较好,主要原因是编辑人员对这件工作有了比较正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报刊的专栏、专刊化操作,适应了现代读者的阅读需求并受到读者的欢迎,这作为地方党报的时事报道来说也不例外。长期以来,孝感日报的时事报道在办好专栏的实践中作了许多探索,作为时事编辑,笔者有以下一些体会。 一、办好时事专栏宣传功效明显 专栏的作用,首先在于它具有阅读的提示性;同时,通过编辑的精心处理,可以利用专栏使许多分散的报道集纳起来,更好地凸现新闻。就时事专栏而言,笔者以为,一  相似文献   

11.
花下漫谈     
新民晚报每日见报的小品文漫话专栏《蔷薇花下》,在第八届全国好新闻评选中获一等奖。这篇文章介绍了编辑这个专栏的体会。《蔷薇花下》作为新民晚报社会新闻版的一个栏目与读者见面,是和新民晚报在1982年复刊时同步开始的。5年半来,这个栏目坚持天天见报,从不间断,并取得一定的社会效益,是和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分不开的;但这一段不算太短的历程,  相似文献   

12.
编读往来     
三点希望韩太康贵刊给我总的印象是内容丰富,品味较高,不落媚俗之窠臼,尤其对企业报从业人员具有贴近感。希望有三点:一是介绍一些专栏编排方面的灼见或佳作,供企业报编辑学习借鉴,强化编辑的专栏意识。专栏之于版面,是园中之园,有助于丰富版面,又可以对读者形成强势宣传和固定印象。许多企业报办得枯燥无味,往往是缺乏有创意的专栏,读者缺乏鲜明的印象。专栏编排可以说是企业报  相似文献   

13.
《文明菜店》被评为我省一九八三年好新闻。发表后,曾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原稿基础较好,编辑的精心雕琢也使通讯生色不少。我们请此稿编辑王继兴同志谈谈修改过程和体会,也许对读者会有所帮助。“稿件评改”这个专栏是应读者要求而辟的,希望从事编辑工作的同志为本刊提供这方面的稿子。  相似文献   

14.
我是《新闻与写作》杂志的老读者和订户。我在阅读《新闻与写作》中深切感到“来稿评析”专栏办得好。这个专栏主题鲜明,既有评析作者的精辟评析,又附有被评析的稿件作者原稿和编辑后见报稿样,读者看了原稿后看编辑见报稿,再细读评析,尤如上了一堂生动实际新闻刊授课。评析作者入情入理、恰如其分的评析就像一个大夫给病人把脉一样,号到了原稿的“病源”,开方恰当,切中要害,使人折服,读者看了的确受益匪浅。“来稿评析”不仅对广大通讯员起到了最好的业务指导作用,给通讯员提高新闻写作水平帮助极大,对专业新闻记者、编辑也有很…  相似文献   

15.
言论是报纸的旗帜。作为党中央的机关报,人民日报社论、评论员文章和百种署名评论,在全国读者心目中都有着与众不同的分量。人民日报负责撰写和编辑这些评论的评论部,近年来,更令新闻界同行刮目相看,主任于宁和副主任李德民先后抱回了范长江新闻奖和韬奋新闻奖,1995年,由这个部编辑的《今日谈》和《人民论坛》两个专栏同时被中宣部评为首都主要新闻单位名专栏。  相似文献   

16.
报纸上有一批定期或不定期出版的专版专栏。有的创办至今已有了一些年头,拥有了比较固定的读者群。精心办好专版专栏,是使报纸引人入胜的一个重要方面。 应该说,现在有的专版专栏在贴近读者、贴近生活方面做了努力,办得比较有特点,比较受读者欢迎。但同时有不少专版专栏相形见绌,水准不高,有的甚至是滥竽充数,无论内容还是形式,均与日新月异的现实生活十分隔膜,属隔靴搔痒或者说只触及生活皮毛的稿件比比皆是,有生气、有新鲜感的东西凤毛麟角。说句也许并非耸人听闻的话,许多专版专栏暮气沉沉,早巳走进了死胡同。读者不喜欢、不满意,是很自然的;就是我们这些“当局者”——专版专栏的编辑,也日益强烈地觉察到了危机。照老路走下去,不思变革图新,对读者对编辑来说,实在是皆无新的意趣可言了。  相似文献   

17.
熊星南 《新闻知识》2000,(10):27-28
当今的各类报纸,大凡都设有“读者热线”电话,通过热线电话,了解读者的愿望,反映群众的呼声。深圳晚报自1994年创刊以来,就一直在报社群工部设立一部“读者热线”电话,并且从未间断地在报纸的主要版位开设“热线电话”专栏。通过热线电话,受理读者的投诉,反映群众呼声与愿望,有效地发挥舆论监督作用,促进一些问题的解决。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然而,长期以来的习惯性操作只是:编辑记者接听读者打来的热线电话,或在报纸上直接接到刊发呼声,或经过再调查采访写成文章,或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促使一些问题解决。如此长期这样…  相似文献   

18.
解放军报开辟的《连队新闻》专栏已有两年的历史。这个每周和读者见面、四篇短消息中间夹一幅照片的固定形式的专栏,已经为全军的基层官兵所熟识、所喜爱,成为他们钟爱的朋友。从1991年4月8日开办以来,《连队新闻》专栏收到了大量军内外读者的表扬信。在军报历次读者调查中,这个专栏都是“最受读者欢迎的专栏”之一。迄今为止所刊载的175期连队短新闻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侧面,全方位地展示了现代化进程中  相似文献   

19.
今年初,羊城晚报颁发了一次特别奖——“创新奖”。获奖者是提议创办《读者今日来电》专栏的编辑容洁如同志。《读者今日来电》专栏的开辟,确实是个创造。它及时发表读者用电话报来的新闻,大大提高了新闻的时效,扩大了报纸的报道面,密切了报纸和群众的联系,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新闻工作的现代化,开创了该报新闻改革的新局面。羊城晚报的领导及时对这一创举特别颁予“创新奖”,这件事本身也是一种创新。新闻工作是一项最富有创造性的工作,要不断创新。没有创新,新闻工作是做不好的。一张报纸,如果几年、几十年“一贯制”地老是那么几个栏目,那么几种形式,那么一种文体、文风,老是那么一副老气横秋的面孔,读者怎么能越来越爱读呢?老作家孙犁说:“艺术  相似文献   

20.
《凡人新事》是人民日报一版的一个富有特色的专栏,专门以普通群众为报道对象,寻找他们在生活中的闪光点。但是今年以来却很长时间不见这个专栏的踪迹。有不少读者纷纷写信给报社询问为什么,并表示了他们喜欢这个专栏的意愿。鉴于此,编辑部尊重读者的要求,4月11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