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我们家乡有好多柿树,柿子从开花、结果到成熟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柿子刚开花时,孩子们喜欢摘下柿花吮吸里面的花蜜;小柿子落地时,孩子们喜欢捡起来玩……我们利用这一孩子熟悉的资源,组织系列活动,以引导幼儿体验探究、发现、制作的乐趣。活动一:做项链目的: 1.体验利用自然物做装饰品的乐趣。2.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准备:  相似文献   

2.
<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儿童的智力在他的手指尖上。"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对幼儿智力有直接影响。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在"玩中学"、"学中玩"发展幼儿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探索能力和创造能力。小班幼儿的年龄比较小,肌肉发展还不完善,动手能力相对较差,因此,我们尝试在美工区域活动中逐步培养小班幼儿动手能力。一、美工区域设置精一点《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为幼儿"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  相似文献   

3.
<正>美术活动是幼儿喜欢的一种艺术活动,是幼儿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重要手段。陶行知先生也指出小孩子只有在动手操作中才能获得成功,让小孩子有动手的机会,小孩的好奇心才能得到满足。我们从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中,吸取营养,把他的教育思想运用到幼儿美术活动中,让幼儿在美术活动中提升幼儿的各种能力。一、"生活教育"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陶行知先生提出:"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便是其  相似文献   

4.
朱云纤 《广西教育》2013,(33):94-94
手工制作是幼儿喜欢的活动之一,在折、剪、拼等形式的手工制作中,不仅能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而且能让幼儿在制作的过程中开动大脑,做到手脑并用,启迪幼儿的智慧,有助于发展幼儿的思维和想象。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怎样做才能让手工制作备受幼儿的青睐,从而成为发展幼儿各项能力的课程呢?一、环境熏陶,激发幼儿的"制作"欲望幼儿最初的手工制作,大多数是随意的,没有丝毫的目的性。你给他们一张纸他们只会撕碎,  相似文献   

5.
幼儿喜欢动手,对直观的物体感兴趣。幼儿园数学是幼儿以后数学学习和发展的基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幼儿园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幼儿喜欢摆弄物品、喜欢动手、喜欢动的特点,开展数学操作活动,让幼儿既动脑也动手。文章就幼儿园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操作法"展开论述,旨在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正>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手是思想的镜子,是智力才能发展的刺激物,是意识的伟大培养者,是指挥的创造者。"这突出了培养幼儿动作能力的重要性。杨振宁教授也曾指出:"中国的小孩在动手的兴趣和能力方面明显不如欧洲国家和美国的小孩,主要是没有动手的机会。"找到其根源,那么我们该如何做才能给予幼儿更多的动手机会呢?结合我园的课题基于"快乐动手"的幼儿生活实践活动内容与形式的研究,我们从生活实践活动着手,从幼儿喜欢  相似文献   

7.
去年下学期,我们组织大班幼儿参观邮局后,幼儿就玩起了“办邮局”的游戏。在游戏中,幼儿需要一个电话总机,并提出了制作总机的各种方法。根据幼儿的设想,我们为幼儿提供了小剪刀、小木棍、胶水、橡皮泥、软塑料管、旧皮线、大头针……他们动脑设计,动手选用材料,剪的剪,捏的捏,接线的接线,干得可欢啦,就连平时不爱动脑的孩子也兴致勃勃地参加了制作活动。“电话总机”做成了,虽然显得简陋,但  相似文献   

8.
正幼儿缺乏独立性,一切都依赖父母,如在幼儿园布置的一些动手动脑的小作业都是由家长来完成。他们认为,自己的孩子还小,这么做就是爱孩子;还有的父母对孩子做事不放心,怕孩子做不好,所以什么事都代孩子做,不放手也不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幼儿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会养成了一种懒惰的习惯,形成一定的依赖性,独立性较差。所以,培养幼儿要从小抓起。一、活动是培养幼儿独立意识的源泉幼儿的独立意识是在实践活动中逐步培养起来的。三至四岁的幼儿,他们的自我意识开始萌芽,喜欢自己去探索这个新奇的世界,凡事都有"我自己来"的要求。当孩子  相似文献   

9.
<正>幼儿"动手乐"学习活动,源于我园"十二五"省级立项课题——《幼儿"动手乐"学习活动的构建研究》,缘于对幼儿本性的关注、对园所文化特色以及对"动手乐"活动价值的思考。我们认为,喜欢动手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发展的有效途径;让孩子快乐地参与学习活动,是孩子获得发展的前提;有效调控"动手乐"学习活动,是促进幼儿发展的保障。因此,我们从幼儿生活经验与特点、现实需要与发展出发,合理选择学习活动内  相似文献   

10.
设计意图 "竹蜻蜒"是我国民间最古老的玩具之一,它小巧精致、携带方便、飞行灵活,一直倍受孩子们的青睐.而大班幼儿正处于喜欢动手制作、探索发现的阶段.因此,我尝试设计了一节科技制作"竹蜻蜒"活动,预设以幼儿自主学习为主,旨在通过科学与艺术领域间的整合,借助图示、儿歌引导,难点前置等方法,引导幼儿通过观察、猜测、验证、制作、交流等途径,在做做玩玩中获得操作技能,进一步激发主动尝试、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并发展幼儿初步的艺术审美和表现力.  相似文献   

11.
《纲要》指出:"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对幼儿有发展价值。"是的,把一些废旧材料投入到美工区里,促使幼儿动手动脑,主动参与美工活动,同时也能改掉浪费纸张的陋习。《指南》指出:"能运用绘画、手工制作等表现自己观察到或想象的事物。"在美工区里,幼儿会根据自己头脑里天马行空的想象,用自己灵巧的双手创造出各种很特别的事物,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也能让小碎纸得到第二次的重生。  相似文献   

12.
<正>区域活动作为最受幼儿欢迎的一种活动形式,是由若干个活动区域组成的,幼儿从中挑选出适合自己活动的区域并参与其中,教师则进行相应指导。但因各种原因,偏区现象仍然存在于幼儿活动过程中。偏区现象阻碍了幼儿的有效交往,使幼儿综合素质未得到全面合理发展。一、角色游戏"偏区"现状调查幼儿个体发展随着对兴趣和事物的不同,其探知的角度不一样,影响活动区选择。爱唱爱跳的幼儿喜欢音乐区;文静斯文的幼儿喜欢图书区;动手能力强的幼儿喜欢动手区;活泼  相似文献   

13.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指导幼儿自主选择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言:"科学就是探秘,探秘就是乐趣。"我园围绕"幼儿科技小制作中科学与艺术的整合"这一课题开展的一系列科技小制作活动,让幼儿在快乐DIY中进行科学大探秘。通过实践我发现,教师在指导幼儿开展小制作时的指导语对小制作中幼儿的科学探究活动的顺利、持续开展是非常重要的,其中,适时的赞赏与质疑能相互交替、相互渗透地支持并推动着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持续进行。  相似文献   

14.
<正>丰富、足够的操作材料既能吸引幼儿,又能满足幼儿操作、探索的需要。新《纲要》科学领域的目标中提出:"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幼儿期充满着好奇心和想象力,总喜欢问这问那,喜欢动手探索与尝试,幼儿也往往是通过直接的操作活动来获取相关知识,并在与操作材料的交互作用中,在亲身的感知、体验中表现出来。可见,材料的投放尤为重要,它直接影响着科学活动的有效开展。《纲要》强调:"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  相似文献   

15.
<正>案例1:小班泥工活动"小鸡"教师先出示小鸡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小鸡有圆圆的头、圆圆的身体。再出示橡皮泥做的小鸡范例,引起幼儿的兴趣。然后,教师示范做小鸡:搓两个圆,小圆做小鸡的头,大圆当小鸡的身体,用火柴棒连接头和身体,在头的相应位置戳上小洞做小鸡的眼睛和嘴巴。这时,教师接到一个电话:养鸡场需要一批小鸡,幼儿帮忙做小鸡。大家一起动手制作,然后,把做好的小鸡送到养鸡场(展示作品),结束活动。  相似文献   

16.
活动一做球目的:1.培养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玩具的意识。2.发展手部肌肉群的活动能力。准备:洗净的破旧布头、旧弹力长袜若干。过程: 1.出示破旧布头,长袜,让幼儿想一想,如何用这些东西做成一个小球。 2.幼儿边操作,边交流自己做球的方法(师生共同总结): ①先把破旧布头团成团,然后用长袜缠紧在布团上并把袜口翻出。捏搓成球。  相似文献   

17.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这句话告诉我们:在幼儿探索活动中,除了保持幼儿的好奇心外,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幼儿园阶段是培养幼儿动手做事能力的重要阶段,是培养幼儿终生受益能力的最佳时期。通过几学期的尝试,就活动中幼儿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谈谈自己的看法。一、设计幼儿喜欢的教育活动我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选择一些幼儿常见的、容易  相似文献   

18.
在一次组织表演游戏时,我设计了“幼儿时装表演”这个主题。我先用旧挂历上五颜六色的塑料纸经过细心的量、裁、折、粘,做成了一套精致的款式新颖的时装。当我穿着时装,和着迪斯科的音乐节奏进行表演时,幼儿一个个开心极了,拍着手不约而同地说:“太好看了。”在幼儿大感新奇之际,我分发给幼儿必需的材料,以两人为一组,让他们大胆想象,设计制作服装。有些能力较强的幼儿还设计制作出了别具一格的时装。虽然做得还很粗糙,但足以显示幼儿的创新意识。在明快的迪斯科音乐声中,幼儿迈着模特儿步子,生动而有趣地进行表演。这一活动挺有意义,既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提高了动手动脑的能力,同时,又激发了孩子欣赏美、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欲望。制作时装也可让幼儿和家长一同完成,这样质量会更好一些。  相似文献   

19.
(本活动为双复式,异科目、异教材、异要求) 情况分析我班大组幼儿动手制作能力较弱,小组幼儿口语表达能力较好,但平时对上下里外等方位词使用不当。为此我们设计了“捉迷藏”这一语言活动,以提高小组幼儿正确使用方位词的能力。而“自制小火车”的活动则是为锻炼提高大组幼儿动手操作能力而设计。内容和要求 1.大组:学会用火柴盒制作小火车。 2.小组:学会使用介词“在”,方位词“上、下、里、外、旁”,练习说完整的话,如“小猫藏在屋子里”等。  相似文献   

20.
正"做中学"是当前我国科学教育改革的一个亮点,是开展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对于达成素质教育目标、培养合格的四有新人具有重大价值。"做中学"作为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它有着鲜明的特点,强调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和学习态度的培养,注重幼儿自己动手、动脑和发现。在此基础上,以幼儿玩具做中学的实践研究为途径,在实践中力求让所有的幼儿有机会亲历探究制作玩具的过程,使他们在观察、提问、设想、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的探究活动中,体验玩具制作的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