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5 毫秒
1.
翻译研究可以分为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而翻译理论又分为翻译基本理论和应用翻译理论。长期以来,搞翻译实践的人多有瞧不起搞翻译基本理论研究者。本文试图从翻译理论的新发展在文学翻译、哲学研究、建构翻译学及具体翻译实践中的应用等角度分析一下翻译基本理论对翻译实践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翻译目的论理论认为,翻译中的最高法则就是目的法则,目标文本的翻译目的不同,翻译时所采取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也不同,即翻译目的决定翻译策略和方法。介绍了翻译目的论,然后根据严复所翻译的《天演论》,对其进行目的论分析,分析其翻译的目的,以及在翻译过程中目的论指导下所使用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3.
翻译能力培养是翻译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当前翻译教学中存在翻译能力培养缺失的现象,从翻译认知和翻译能力的关系出发,探求翻译教学的本质,提出翻译教学研究的认知途径能够成为完整、系统、有效的翻译教学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阳捷  喻杰 《文教资料》2014,(15):154-156
翻译教材对翻译教学举足轻重。然而随着翻译学科的发展及高素质翻译人才培养的需要,其地位越来越受到挑战。市场上流通的大量翻译教材不能满足翻译课堂教学的需要,难以满足社会对翻译人才的需求。教师应该转变观念,从“教翻译教材”变为“用翻译教材教”。本文从培养学生翻译能力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二次开发翻译教材的观点。在分析翻译教材在翻译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的基础上,探讨二次开发翻译教材的前提、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刘建东 《海外英语》2013,(21):193-195
文学翻译是文学作品再创作的一种艺术。文学翻译活动在运用翻译技巧的同时向读者展现翻译中的艺术美。优秀的翻译作品,既要忠实原文,力求翻译准确无误,也要保持原著的写作风格和艺术特色,从而再现原著的艺术价值,这就是文学翻译的艺术,而翻译的艺术水平与译者的艺术修养息息相关。文章通过名著片段的翻译向读者展现文学翻译中的艺术美,并对翻译工作者的艺术修养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翻译标准对于翻译实践和翻译研究来说至关重要,是翻译实践的准绳和衡量译文好坏的尺度。翻译标准对新闻翻译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新闻翻译的重要性决定了探讨新闻翻译标准的必要性。作者在本文中对新闻英语翻译应采取什么样的翻译标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供新闻翻译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7.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的革命家和学者,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论述其翻译思想。一是翻译与救国,梁启超把翻译看作强国之路。二是翻译的方法,梁启超针对当时社会上的翻译弊端提出了翻译方法和策略。三是翻译与佛典,主要讨论梁启超对翻译文体、佛典翻译与一般文学的关系等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翻译规范与严复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伟芳 《培训与研究》2006,23(3):127-129
翻译规范论主要是从描写的角度来探讨翻译的。翻译是涉及两种文化的社会文化活动,因此它必然受两种不同的文化规范限制。严复的翻译向来是翻译界评论的焦点。在他翻译里出现的种种不正常现象都是受当时的翻译规范制约的结果。本文就试图用图里的翻译规范论来解释严复的翻译,探讨严复翻译过程中所遵循的翻译规范,以给予他的翻译一个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译者是文学翻译的主体,是翻译策略的最终决策者。拟通过对萧乾翻译活动及翻译思想的分析,阐述译者在翻译活动中体现的个性,即在翻译选择和翻译思想上体现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0.
西方翻译理论家本杰明和韦努狄都对透明的翻译这一概念有过看似令人费解的论述。本杰明所提倡的透明的翻译实质是异化的翻译,韦努狄所抨击的透明的翻译实质是归化的翻译。两种提法是殊途同归、即都主张异化的翻译。其理论渊源可追溯到更早期的翻译理论家施莱尔马赫。  相似文献   

11.
祝张盈 《时代教育》2010,(3):100-100,110
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是纽马克翻译理论中最重要、最有特色的组成部分:本文用英汉翻译的实例来分析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在翻译实践中的运用。语义翻译法集逐字翻译、直译和忠实翻译的优势,交际翻译法集归化、意译和地道翻译的优势,二者交替使用,相辅相成,是最理想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2.
翻译的归化和异化是翻译的两个互相对立的翻译策略,它们有着更加深层的文化原因。本文试图探讨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的对立及其如何影响目的语文化的,同时从翻译史的角度考察翻译对汉语发展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译者翻译能力的高低决定着其译作质量的优劣。翻译教学应以培养学习者翻译能力为目标。本文以评价理论为基础,将翻译评价分为翻译道德评价、翻译审美评价、翻译功利评价三个维度,提出以翻译评价为主体的翻译能力培养模式,通过培养学习者翻译评价能力来有效提高他们的翻译能力,以达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英语人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翻译教学是提高学生翻译水平的认知过程。翻译教学涉及翻译理论教学的定位,教材的取舍,讲解内容安排的得体性、合理性,原文的正确理解,师生互动,翻译实践以及翻译教学的根本与目标等方面。探讨这些问题对于学生学习翻译,掌握翻译和培养翻译创新思维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翻译是一种社会行为,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制约,其中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制约和操控最为明显。清末翻译思想的变化清晰地反映了翻译对意识形态的依附。从翻译的内容上看,清末的翻译大致经历了科技翻译、政治翻译、小说翻译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都是在相应的意识形态支配下进行的,科技翻译反映的是科技强国的翻译思想,政治翻译反映的是自上而下进行政治改良的翻译思想,小说翻译则是自下而上唤起民众斗争意识的表现。由此可以看出,清末翻译的每一阶段都是在相应的意识形态支配下进行的,都依附于一定的意识形态。从清末中国翻译思想的变化研究翻译对意识形态的依附,为研究翻译与意识形态关系提供依据,对理解翻译的本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鹿鹏 《考试周刊》2011,(15):80-81
本文研究整合翻译记忆技术的翻译教学。翻译记忆系统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方兴未艾,日益成为职业翻译者的必备工具之一,因此将翻译记忆技术引入到现有的翻译教学正当其时。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探讨翻译记忆技术与翻译教学的整合:第一是教学内容,探讨需要向现有翻译教学中增加的翻译记忆技术的内容;第二是教学方法,探讨引入翻译记忆技术的内容之后对现有翻译教学方法的若干影响。通过本文的研讨,希望可以为翻译记忆技术在中国的普及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7.
作为我国翻译史上的第三次翻译高潮,晚清翻译一直受到翻译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然而,以前的研究大都是在传统翻译研究的框架下进行的。从文学系统外部来审视翻译本身,从赞助人的角度考察翻译,为我们的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通过对赞助人理论的阐述,结合晚清翻译中的几种赞助模式,赞助人对翻译的影响变得更加明朗。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和教育的发展,翻译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有关翻译理论的研究成为了翻译界关注的热点。而翻译能力的构成因素和发展层次也成为了各位专家、学者研究的起点。同时,随着翻译能力的发展,作为连接翻译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纽带,即翻译质量评估也成为了当代翻译界研究的热点。然而,在对翻译能力及翻译质量评估的研究过程中,却很少有学者注意到译者的主体性地位,并对其在翻译过程中的自我评估进行研究。因此,本文通过对翻译能力及翻译质量评估进行研究后,旨在以其为基础构建一种翻译自我评估模式,从而更好的指导翻译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9.
一、翻译研究选题的现状 为了了解目前我国翻译研究领域的现状,笔者对《中国翻译》和中国期刊网上发表的关于“翻译研究”的论文进行分析,分析主要依据Jenny WiUiams&Andrew Chesterman所著的Themap:A Beginner's Guide to Doing Research in Translafion Studies(2002)一书中对翻译研究领域的分类:文学翻译、多媒体翻译、翻译与技术、翻译史、翻译伦理、术语与词汇、口译、翻译流程、译员培训、翻译专业、原文分析与翻译、翻译质量评估等。  相似文献   

20.
翻译教学效果一直不是很理想,其中原因之一在于翻译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陈旧和单一。从翻译教学现状入手,结合多年的翻译教学经验,通过实验设计证明了翻译工作坊模式在翻译教学中的适用性和可行性,并指出翻译工作坊应用于翻译教学中可以提高翻译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