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准中地区地表大部分被沙漠、戈壁砾石覆盖,地震勘探分辨率较低。在对实际资料处理的基础上,提出了该区地震资料的特点和处理的技术难点,并总结了提高分辨率处理的思路和技术措施。主要包括:消除近地表因素对资料采集的影响、叠前拓宽地震资料频带、通过多次覆盖叠加,提高资料信噪比以及叠后有限反射频带识别、抬高优势频率等。利用上述手段,能够有效地提高资料的分辨率,使之与钻井资料吻合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2.
胜利探区古潜山埋藏深、类型多、结构复杂、成像困难、信噪比和分辨率低.观测系统设计,建立了3大类古潜山地质理论模型,以模型为基础对分辨率、道距、采样率、最大炮检距等参数进行模拟论证和选择,并应用正演模拟技术加以验证;激发方面,利用能量叠加原理,提出采用垂向延迟叠加震源或组合井激发的方式实现能量最佳叠加,提高下传能量.古潜山技术在官1、桩海等工区应用提高了地震资料质量.  相似文献   

3.
在研制地震叠后数据管理和应用过程中,关键在于抽取剖面的速度和显示剖面的质量问题.在进行区域大剖面的抽取和显示过程中会遇到工区的采集和处理参数的差异;叠后数据体传输会遇到网络瓶颈问题;在跨多个工区抽取剖面的时候会遇到线和工区相交,工区和工区相交问题,又要涉及到计算几何算法问题.  相似文献   

4.
针对永3区块砂泥岩互层、小断层及微幅构造等地质特征,设计了相应的地质模型,利用粘弹性波动方程数值模拟方法进行井闻地震波场模拟.模拟数据的上行反射波成像剖面与地质模型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5.
简述具有二阶精度的三维波场延拓保辛算子,结合复杂介质地震成像的实施流程,着重阐明:(1 )地震资料的相关预处理;(2 )25维叠前深度偏移速度估计;(3)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成像实现。还给出对SW地区 126km2 三维地震资料处理的算例。结果表明,该算法流程实用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6.
以塔克拉玛干沙漠为主的中国西北沙漠区是东亚地区主要沙尘释放源区之一。本文利用美国大气研究中心(NCAR)的公用气候模式(CCM3)与一个沙尘释放和沉降模式(DEAD)相嵌套、能够反映沙尘扬起及输送和沉降动态过程的耦合模式系统(CCM3-DEAD),通过改变中国西北沙漠-半沙漠区下垫面类型的数值模拟试验,对比分析了西北沙尘源区地表类型的改善对东亚地区沙尘释放及大气粉尘含量变化的可能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地表覆盖状况与沙尘释放关系密切,沙尘源区地表类型的改善可明显抑制沙尘的释放。中国西北沙漠-半沙漠区地表的改善,可引起整个中国北方至蒙古国的大气粉尘含量减少,使大气环境明显改善。假设以塔克拉玛干为主的沙漠-半沙漠区不存在(当地地表类型若以温带草原植被为主),则整个中国北方沙尘释放和沉降通量仅为目前的50%左右。模式中分4个粒级描述沙尘释放及沉降通量,其中1.0~2.5μm和2.5~5.0μm两个粒级的贡献约占总通量的76%,对比试验显示在没有塔克拉玛干等沙漠存在的情况下这两个粒径释放通量大大降低。由西北沙漠-半沙漠区释放的沙尘,经大气环流传输可直接影响到我国东北、华北等东部地区的大气粉尘状况,并对日本、韩国及其周边地区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7.
利用LOG算子和改进相干算法相结合来提高信噪比和地震资料分辨率,并同其他方法作了比较.模型数据与实际数据的应用效果证明,该方法具有较强的信噪分离作用,能有效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该方法是实用的.  相似文献   

8.
遮帘式板桩码头三维地震动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遮帘式板桩码头在地震作用下板桩结构与土的相互作用,及前墙弯矩、遮帘桩弯矩和拉杆拉力的变化情况,运用ABAQUS软件研究京唐港32#遮帘式板桩码头在不同加速度峰值的地震载荷作用下的动态响应.结果表明,不同加速度峰值地震波对码头结构有重要影响,地震加速度峰值每增大0.1g,前墙最大弯矩增大约10%,遮帘桩最大弯矩增大约21%,后拉杆拉力增大约25%.地震动土压力对海底标高以上的前墙结构作用不明显,对海底标高以下前墙部分影响较大,对遮帘桩沿桩身分布的动土压力显著;在地震作用下遮帘桩依然发挥前墙挡土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独立分量分析 (ICA)通过对非高斯分布数据进行有效表示,获得在统计学上独立的各个分量。这种表示可以获取数据的基本结构,包括特征提取和信号分离。简述ICA基本理论和快速算法,对照主分量分析 (PCA)的Karhunen Loeve(K L)变换,提出独立分量变换 (ICT)概念。在分析地震信号特点的基础上,对模拟和实际含噪地震道进行独立分量变换、信噪分离和去噪处理初步探索,重建获得令人满意的去噪结果。研究表明,ICA在勘探地震信号处理中具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Q值结构对了解地壳的非弹性性质、地壳内部构造、热活动状态、地壳介质非均匀性以及断层分布有着重要的意义.编写了基于吸收特征时间t*的三维Q值层析成像人机交互软件,可以方便快捷地计算地震体波(P波和S波)的振幅谱并通过拟合振幅谱得到反映地震波衰减的吸收特征时间t*,并利用t*资料通过三维Q值层析成像方法得到三维Q值结构.实际观测资料处理结果表明,文中给出的方法和软件是有效且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为确保矿山爆破施工安全,减少民扰及确定最大单响药量,在现场试验的基础上,根据萨道夫斯基经验公式,用最小二乘法对大量的实测数据进行回归分析,计算出爆破地震波衰减系数仅和k值,得出了适合该矿区爆破地震波传播衰减经验公式,并根据该公式计算保护对象安全振速要求的单段最大起爆药量,确定爆破规模,将矿区周边建筑物的振动速度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从工程实施的效果来看,研究成果与结论取得了较好的应用,保障了工程爆破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饱和砂土自由场地的地震液化过程,基于颗粒离散元与计算流体动力学耦合方法,在PFC3D程序中通过二次开发实现对自由场地基底不规则地震波的输入,研究在实测Kobe地震波激励下该液化过程的宏细观力学响应,并与已有的福建中细砂离心机模型试验结果进行对比。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试样发生液化的时刻对应于基底地震加速度峰值时刻,浅部土层先于深部土层发生液化,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散是从深部土层逐渐向浅部土层发展的;伴随液化过程,各深度土层的有效应力路径均从初始应力状态向应力空间的原点移动;数值试验呈现出的上述规律均与实际砂土离心机模型试验呈现出的规律保持一致。数值试样宏观的液化特征在微观机理上可由流体对颗粒的归一化拖曳力、局部孔隙比、平均配位数、颗粒位移的变化规律来相应表征。  相似文献   

13.
根据几何地震学原理推导了倾斜界面情况下的绕射波时距曲线方程,采用2种方法证明倾斜界面反射波与绕射波交点位置解的存在性及其唯一性.理论分析表明,倾斜界面绕射波时距曲线仍具有双曲线特征,且最小旅行时点的位置始终在绕射点正上方,与地层倾角等因素无关,是水平界面情况的一般形式.定性和定量研究了交点坐标趋向于无穷大时的临界参数计算公式,数值实例验证了这一结论.采用实际地震资料指出了常规地震容易导致的解释误区.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大洋环球21航次第6航段在西南印度洋洋中脊(SWIR)热液A区获取了OBS地震数据,发现了位于该区第27洋脊段的低速区.基于该低速区地震P波速度模型,用有限单元法开展热模拟计算,研究低速区可能存在的岩浆活动及其热效应.结果表明:1)现今海底热液活动特点支持岩浆房存在底部供热热源的情况.热点供热使岩浆在沿断裂移动过程中产生热异常,形成新的岩浆房,为现今热液活动提供热源.2)随温度变化的热导率对模拟计算结果影响较大.通过反演拟合热导率模型系数,并利用实验室统计结果校正热导率模型,计算出研究区莫霍面温度约为910℃,热点热流约为190 mW·m-2.  相似文献   

15.
根据社保信息系统的实际需求,基于ETL技术的基本思想,探讨数据迁移过程中的关键技术,以便准确、快速地实现数据迁移,保证数据的正确性和完整性.本设计的数据迁移过程实现了社保数据的可靠和较快速的迁移,为社保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6.
地震各向异性可以反映地壳和上地幔形变信息.SKS震相由于近乎垂直入射,具有良好的横向分辨率.本文收集云南地区大量地震资料,提取并分析SKS分裂结果,发现研究地区各向异性很复杂,南北差异较大.进一步利用双层地震各向异性模型分析KMI台下方可能存在的双层各向异性特征:上层快波偏振方向130°,延迟时间0.2 s,而下层快波偏振方向90°,延迟时间0.9 s,与观测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7.
基于2004年和2008年的8 d 合成的MODIS 多时相地表反射率产品,提取华北冬麦种植典型区面积分布. 根据冬小麦生育期内时相变化建立了EVI时序曲线;基于Savitzky-Golay滤波降低云对时序数据的影响重构时序EVI数据,并结合作物物候期、种植结构和图像解译结果, 提取华北典型区冬小麦种植空间分布. 结果表明, 依据MODIS-EVI时序数据提取的研究区冬小麦种植面积空间分布, 与统计数据比较其总体精度可达98%. 2008年冬小麦的面积与2004年相比有所增加, 其中山东省增加15%左右; 而北京和天津市这5年里的面积基本持平.  相似文献   

18.
以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七个泉构造为例,借助岩心薄片观察、物性及地震解释,提出了背斜构造带中烃类初次运移方向主要为顺层面侧向运移,并在背斜核部深层聚集,随后沿裂缝等路径向浅部储层分散. 油藏分布具有深部大、浅部小的特点,为挤压盆地中背斜油气藏的勘探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