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太极拳的无形资产是难以估量的 ,当务之急是如何运用资本及现代营销手段去全面激活这座“金山” ,由于太极拳的产业化程度还远远不够 ,必须加快此进程 ,为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更大贡献。1 太极拳及其文化传播推广的主要方法与途径(1 )传统的个人传习 ;(2 )在学校体育和各类健身活动中开展太极拳活动 ;(3)各级各类的武术比赛训练与比赛 ;(4)地方性的太极拳年会、节庆表演等活动受到地方政府的重视 ,活动的形式和规模日趋规范和增加 ;(5 )互联网、电视、报刊杂志等媒体对太极拳的介绍、宣传和推广。2 太极产业发展的现…  相似文献   

2.
以太极拳在河南的发展为例,对太极拳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中的作用进行阐述。结论:(1)太极拳是河南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相互交融与和谐发展;(2)太极拳丰富了中原文化,并推动了中原乃至中国文化的和谐发展;(3)太极拳对河南社会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及养生观念的和谐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太极拳已成为河南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最主要的形式;(4)太极拳的国际品牌价值为河南物质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了条件、创造了无限商机;(5)太极拳必将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进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查阅文献和实地走访,发现温县近几年在太极拳文化产业的开发与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在发展太极拳文化建设方面没有认识到赵堡在太极拳发展中的地位与影响。文章从文化承栽力的视角,阐述赵堡对太极拳发展历程的影响,分析制约赵堡太极拳文化建设的因素,进而提出相关建议以促进赵堡太极拳文化的复苏,推动太极拳的历史研究与其发展。  相似文献   

4.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太极拳教学文化过程的概念界定、教学文化内涵、内容体系的构建、文化过程的维度与分析等四个方面对太极拳教学文化过程的内涵进行了系统性探析,结果表明:(1)太极拳教学文化过程是教师(文化实体)以太极(特定文化)为对象,将教学实践与运动实践相统一、相融合,使学生受益的过程.(2)太极拳教学文化过程的内容体系分为技术生成体系、文化扩散体系、精神化育体系.(3)太极拳教学文化过程的维度,表现为太极拳教学实践与文化体悟相融合的过程、技艺传授与文化感悟相结合的过程、技艺习得与精神升华相转化的过程.文章通过太极拳教学文化内涵体系探析,从而为促进太极拳教学研究范式的转换及教学改革的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试论中国古代儒道家哲学思想对太极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极拳是一种哲拳,它集中国传统哲学之精华,以阴阳对立统一、动静相合、刚柔相济、虚实相生的辩证思想为主线,吸收了儒家的"天人合一"、"中庸之道"、"仁爱礼乐"的哲学思想,并以道家的"道论"、"气论"、"反者道之动"等作为太极拳思想认识论的理论根基和重要原则,共同构建了太极拳文化体系的理论基础。深入研究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与太极拳的关系,对弘扬传统体育文化,拓宽太极拳研究领域,构建太极拳体系框架结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6.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从中国传统哲学、传统养生学、传统医学、传统军事学、传统美学等多维视角来探讨太极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全面观察了太极拳的理论根源。从而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太极拳独特而珍贵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7.
在评述太极拳对大脑结构重塑与功能改善等方面循证医学证据的基础上,探索推进太极拳促进脑健康研究与普及的具体方案:从构建“太极拳+脑健康”理论体系引领相关实践、构建“太极拳+脑健康”阐释体系塑造社会认同、构建“太极拳+脑健康”知识体系凝聚公众共识等方面加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为相关实践提供依据和指南;从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太极拳+脑健康”研究高地、开展百万例真实世界研究、开展太极拳防治脑疾病的作用机理研究等方面建设太极拳促进脑健康的研究网络,追踪、提炼、诠释实践中的新变化、新走向;从形成太极拳防治脑疾病的专家共识与实施指南、太极拳防治脑疾病的社区方案、打造“文化普及+体育锻炼+智力促进”三位一体的青少年太极拳练习体系等方面形成太极拳“保护脑、开发脑”的中国方案,提升理论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形、神一直是中国传统哲学、养生学和中医学讨论的重要命题,太极拳则继承了这一基本观点,用以指导自身的理论和实践。而太极拳所追求的"形神相生"、"形神统一"与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新模式实现了跨时代,跨地域的吻合,这也使得太极拳运动的传统文化焕发出无限的现代文化生机。在东方体育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相融合的转型时代,要想更好地传播与发展太极拳这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在注重太极拳运动形式、技术特点传承的同时强调太极拳传统文化的发掘与传承,研究传统太极拳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人文内涵,这样才能将太极拳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9.
洪浩 《搏击·武术科学》2014,11(11):F0002-F0002
太极拳养生思想是一个历史范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长期孕育的结果,太极拳思想受到传统文化的渗透和影响。“详推用意终何在,延年益寿不老春”,明确提出了太极拳养生的价值取向。陈鑫将意、气、经络等理论融入太极拳之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太极拳养生理论。在道家思想、儒家文化以及传统中医理论的影响作用下,太极养生思想逐步完善了养生理论与实践,形成了一个具有浓厚民族文化特色的养生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采用了典型调查法、文献资料法、综合分析法等,从字门拳与太极拳的文化渊源、技击、拳理、功法等系列的差异性分析,探寻两者的特殊性与相似性。通过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字门拳动作更小巧紧凑,手法穿插走圆,整体练习快慢相间,招式上比太极拳更具变化性。在技击上,太极拳强调螺旋劲和挥鞭劲,字门拳强调吞、吐劲,字门拳偏向于勇猛进攻,以攻为守,动作短而毒。而太极拳偏向于以守为攻,虚实相生,防守中暗藏杀机。功法养生上太极拳更注重丹田为核心循经络而运行全身,达到周身上下合为一体。而字门拳也强调养气炼丹,调节周身血液循环,但在筋骨、经络的内在修炼上未及太极拳系统全面。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探讨新时代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进高校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意义及启示。主要结论: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有着特殊的意义,在传统文化的传承、民族的团结、民族精神的认同等方面起着独到的作用。启示:民族传统体育进高校要把握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方向,发展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维护好民族团结、培养传承人、引领传承人。高校学生作为传承人更要树立正确价值观,加强文化认同、民族精神认同和建立文化自信,并有责任和义务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做引领之事。民族传统体育进高校要构建好高校平台,开拓发展的空间;借助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打造创新之路;加强文化认同,建立文化自信;顺应“一带一路”之势,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相似文献   

12.
为了传承和发展我国冰雪文化,对冰雪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历史进行了梳理,阐明了传承冰雪文化的重要意义;从整理和保护冰雪民俗文化遗产,推进冰雪运动的不断发展,提炼和升华冰雪艺术文化内涵,拓展和开发冰雪产业文化资源等方面,进行了冰雪文化传承与开发的探讨;提出建立专门机构对冰雪文化进行深层次研究,建构冰雪文化体系,创建冰雪文化公共事业服务平台等一系列策略,旨在进一步挖掘和推动冰雪文化的深入发展,为中国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对比分析、数据分析等方法对形意拳与太极拳传承特征进行比较研究。认为形意拳与太极拳在理论发展、技能练习、生存价值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形意拳存在理论发展的保守性与片面性、技能练习形式枯燥,内容强度较大、生存价值发挥滞后等问题。提出形意拳可以在保持自身本质特性的基础上参考太极拳的发展,从而得到一些有益启示。这对于保护中华武术发展的完整性与传承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实现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法、比较法等研究方法,结合营销管理相关理论探讨研究太极拳产业化逻辑问题。结果表明:太极拳产业化逻辑按照:构建太极拳公司型组织,以公司为依托逐步实施产业化;创立太极拳品牌——对太极拳进行功能定位、标准化设计与传播及正确塑造太极拳品牌形象。建议:采用直接延伸、改进延伸、系列化延伸、跨界延伸等策略,实现太极拳产业规模扩张;通过借鉴国内外体育产业发展经验、重视人才培养、营销整合传播、多元化产业发展、政府支持及全民参与等方面促使太极拳产业化实现。  相似文献   

15.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依托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系列,是文化强国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凭借自身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自信,发展自身民族文化特性,提炼和展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当代价值,在现代社会中可持续传承发展。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多学科交叉分析等研究方法,依托文化强国背景,剖析民族传统体育在现代社会中所呈现的社会文化价值和影响力,挖掘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与传承在中国梦时代中遇到的阻碍,并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和传承提供发展途径,更好的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一,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精神家园,是实现"健康中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力量。以武术、太极拳、八段锦、导引术等为代表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实现人们强身健体、修身养性和娱乐身心的有效手段,也是凝聚民族情感、促进文化认同和实现文化传承的有益路径。新时代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认同、传承和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但城镇化、认同焦虑、受众单一和推广危机是新时代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必须克服的挑战。新时代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要建好三个点、抓住两条线、形成一个面,做到点线面全覆盖和相结合,形成新时代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齐抓共管的良性治理体系,是解决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日渐式微、难以进入社区和推广治理效能不高的政策路径,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播和落地生根的关键路径,还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复兴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将沿运河城市群视为整体,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分析运河体育文化现象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及运河沿线城镇的体育文化资源和运河体育文化建设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发现目前运河体育文化发展尚处于各自为政状态,未能整合,体育文化与运河文化发展关系疏离,未能相互借势,导致产业效益低。进一步研究创新运河体育文化传播与推广手段,提出传统与现代同步从而彰显运河城市体育文化,不同运河城市区位划分与体育文化产业选择,构建运河体育文化资源保障体系和软实力评价指标体系等建设路径,旨在指导沿运城市因地制宜,挖掘整理和保护运河体育文化,传承创新并营销运河体育文化,以丰富沿线群众体育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资料、文本分析等研究方法,运用文化学、传播学和社会学等多学科理论知识,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国家意志为引领,对新时代中国武术传承发展的时代境遇、面临困境和应对策略进行了学理上分析与设计。认为,建设文化强国的国家意志,助推民族历史发展彰显的独特文化效益和深度国际传播多元势力透显的使命担当,为中国武术当代发展创造了新机遇和新空间。而新时期文化的现代话语体系挤压着中国武术传统的话语空间,文化全球化横向传播方式削减着中国武术纵向代际传承效益,文化发展的同质化趋势消解着中国武术异质化传承栖息地等现实困境,迫切需要有序开启从传统向现代转型尤应注重中国武术价值观传承,以内承外传实现代际传承与同辈横向交流效益,构建中国武术文化多样性推进其传承发展时代认同三位一体推进路径,进行精准施策与理性应对。  相似文献   

19.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费孝通的著名论断"文化自觉"为理论依据,对中国武术的发展进行了思考。即面对传统武术应继承与批判;面对外域文化应借鉴与吸收;面对武术发展应创新与交叉。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世界许多国家一样,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有效地使青少年传承本土传统文化、延续民族文化血脉,已经成为了当代中国的主题.在描述青少年传承武术文化现状的基础上,从社会化视野对青少年传承武术文化的路径提出思考.研究认为:青少年是传承武术文化的主体;我国青少年对武术文化的传承现状令人堪忧;传承路径单一是影响青少年传承武术文化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借鉴社会化理论,提出应从家庭、学校、大众传媒以及同辈团体等多方面拓展青少年传承武术文化的路径,使得武术文化得以薪火相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