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收藏界》2009,(2)
由中国网、新华网收藏频道、新浪网收藏频道、作家文摘报、CCTV《艺术品投资》、收藏界杂志、中国政协杂志、鉴宝杂志等16家媒体联合推选的"2008中国收藏界十大人物十大事件",2009年1月5日在北京梅地亚中心正式揭晓,并举行了隆重的颁奖仪式。颁奖典礼由金源先生主持,文化界领导专家、收藏界人士及媒体代表200多人出席。这是中国收藏界第二次评选年度事件和年度人物,反映了蛊世收藏文化已经进入主流媒体的视线。  相似文献   

2.
《收藏》2008,(9):154-154
6月12日,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在故宫博物院报告厅举行了“薪火相传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年度杰出人物评选活动”揭晓颁奖仪式和年度人物事迹报告会,叶星生、赵泰来、杨卫泽、威廉·林赛、丹青、华新民、热合曼·阿木提、曹保明、窦宝荣、樊建川成为年度十大杰出人物,包畹蓉等20人(或团体)荣获年度贡献奖。  相似文献   

3.
陇原刀客 《武当》2009,(3):42-42
2008年12月28日下午,华夏武坛风云榜颁奖盛典在京隆重举行。经过申报、推荐、终审三个阶段的评选,由专家评选出了2008年度百名中国最具影响力武术人物(终身武术成就奖、十大武术风云人物、十大武术新闻人物、十大武术馆校长、十大武术教练、十大武林英杰)。评选活动得到了博武国际武术网、世界武术网、华夏国际武术联盟网、人民网、  相似文献   

4.
收藏信息     
《收藏》2006,(4):82-82
国外痴迷汽车的收藏家;2005年度中国书法十大人物评选揭晓。  相似文献   

5.
为使人们对武术的"非遗"保护形成明晰的认识,主要从整体宏观层面研究了武术"非遗"保护的定位。首先综述了由于对"非遗"保护认识不清而导致的诸如"传统与现代之争""如何保护之争""具体保护内容之争"等各种争论;然后就武术"非遗"保护的兴起主因、主体内容、保护原则、保护重点进行了解析,为人们清晰明确地认识武术"非遗"保护从理论层面扫清障碍。  相似文献   

6.
资讯     
《体育博览》2008,(1):96-96
2007品牌中国年度人物在京隆重揭晓2007年12月18日.由品牌中国产业联盟等主办的2007品牌中国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在中国人民大学如论讲堂隆重举行.各大奖项悉数揭晓。茅于轼、俞敏洪、沈南鹏等荣膺"2007品牌中国年度人物"。政府领导、企业家、媒体领袖、品牌专家等1200余人共同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2007.谁为中国赢得全球尊敬?这一悬念当晚揭晓: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邓中翰.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俞敏洪、深圳市迅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CEO邹胜龙、中国  相似文献   

7.
钱晞 《武当》2011,(2):5
2010年12月26日晚,在广安进行的四川省首届传统武术名人暨明星争霸赛,李含光、何道君等八名武术名家当选"2010年四川传统武术年度名人"。此次比赛共评选出八名"2010年四川传统武术年度名人"和十名"2010四川传统武术年度明星"。其中,峨眉盘破门的贺十辉,峨眉青城派的何道君,峨眉武术的陈洪广、王超、季筠,松溪内家李含光,吴式太极拳崔永聪和综合太极拳蒋佩琴当  相似文献   

8.
腊梅绽放,暗香袭人,一团炽热的太极文化之火借助新年的第一缕春风悄然燃旺了古城镇江。2015年1月31日,中国镇江"非遗"孙氏太极拳传承大会在镇江国际饭店隆重举行。会议内容有孙氏太极拳传承成果展,孙氏太极拳传承发展研讨会,孙氏太极拳代表性传承人霍培林收徒仪式,名家表演和拳艺展示等。来自泰国和北京、上海、天津、河北、广东、浙江、山东、辽宁、宁夏、江苏等省市的武术名家、书画名家和孙氏门  相似文献   

9.
<正>2019年1月13日,82岁高龄的夏菊花当选2018中国非遗年度人物。该评选活动由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指导,光明日报、光明网主办,旨在表彰代表当前我国非遗保护发展成绩,产生广泛社会影响和关注度,对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具有导向性和示范性,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具有标志性的人物。此项评选活动从2018年11月中旬至2019年1月上旬,在光明网上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推选程  相似文献   

10.
在泰州国际武术交流大赛上,记者采访了“全国十大武术名师”,曾培养出了林秋萍、陈思坦、高佳敏等太极拳冠军,有着冠军教练之称的曾乃梁先生。退休以后的曾乃梁仍然活跃在武术界,不仅经常出访海外,传授太极拳,还创编出“六手太极功”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新编太极拳套路。除此之外,他还经常参加国内举办的各种武术活动.这次就是应邀来泰州担任国际武术交流大赛总裁判长的。  相似文献   

11.
《中华武术》2006,(1):17-17
1948年2月出生,祖籍河北省沧州,出生于北京。现任航天神龙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北京市武协副主席、孙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自幼酷爱武术,曾习长拳、唐拳等多种拳械。1982年,从孙式太极拳大家、中国“十大武术名师”孙剑云学习太极拳、形意拳、太极剑、太极推手等。他协助整理出版了一代宗师孙禄堂先生的《孙禄堂武学录》。2003年协助孙剑云老师出版了《孙式太极拳诠真》一书。现正由人民体育音像出版社中华武术展现工程摄制专题片。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专家访谈等方法,研究社区参与传统武术非遗系统性保护的实践与路径。传统武术非遗系统性保护的困境:社会结构变迁造成保护场域衰微,西方文化冲击导致保护环境式微,传承主体认知落后导致存续受阻。以太极拳为例,探讨社区参与传统武术非遗系统性保护的实践:政府主导作用下社区参与保护成为直接体现;社区参与体现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文化认同。提出参与路径:在“国”中设计,明确武术非遗系统性保护中的社区参与理念;在“社”中传承,确立社区在武术非遗系统性保护中的核心地位;在“民”中发展,确保社区成员在武术非遗系统性保护中的广泛参与。  相似文献   

13.
高原 《中华武术》2005,(3):15-15
在佛山,南北武术交融荟萃,不同门派的武术交流十分通畅。近十多年来,陈式太极拳受到了佛山群众的欢迎,最热闹时同时有来自陈家沟的十多位大架太极拳师傅在佛山教拳。而陈式小架太极拳虽然2000年才南传佛山,却迅速为佛山人接受,足见其受欢迎的程度和佛山兼容的民风。  相似文献   

14.
《中华武术》2006,(1):T0001-T0001
1949年5月出生,河南温县陈家沟人。陈氏十九世,陈式太极拳第十一代传人。现任河南省武协副主席,温县陈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河南陈正雷太极文化有限公司太极拳总教练。为国家武术高级教练,中国当代“十大武术名师”之一。主要著作有《陈氏太极拳械汇宗》《陈氏太极拳养生功》《中国陈家沟陈氏太极拳术》等,其中许多著作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发行到美国、日本、西班牙、韩国、法国等国家。  相似文献   

15.
百杰精神赞     
当代“中华武林百杰”评选活动,历时两年有余,在1996年即将到来之际,于山东莱州市揭晓,并举行了隆重的表彰仪式。本刊编辑部向当选的中华武林百杰及其十大武术名师、十大武术教授、十大武术教练、十大武星等中国武术界精英,表示热烈的祝贺和由衷的敬意! 评选中华武林百杰是新中国成立四十多年来的一  相似文献   

16.
陈正雷,1949年5月生于河南温县陈家沟,陈式太极拳第十一代嫡宗传人,温县陈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中国陈家沟太极拳推广中心总教练,河南太极体育健身有限公司太极拳总教练,1995年当选“中华武林百杰十大武术名师”。  相似文献   

17.
朱少帆先生现任瑞士圣加伦市中国武术学院院长、瑞士联邦国家太极拳教练,他从小酷爱武术,共习练并掌握五十多种武功,集多种中华武艺于一身。他先后荣获第二届中国南京国际武术邀请赛男子陈式太极拳冠军,第一届欧洲国际武术邀请赛陈式太极拳、四十二式太极拳和四十二式太极剑三项冠军。1997年11月,他作为瑞士武术代表队的队员和教练,参加第四届罗马国际武术锦标赛,其四十二式太极拳虽排世界第十二名,但位居欧洲榜首,也是瑞士武术队建立以来,在国际大赛中赢得的最佳成绩。 名师出高徒 朱少帆先生特别钟爱中国的太极拳、中医推…  相似文献   

18.
网历     
《网球天地》2012,(2):12-13
年度人物 塞尔维亚奥委会举办的体育界年度颁奖盛典,乔科维奇获得“年度最佳男运动员”,他的恩师马里安·瓦伊达也被评为最佳教练。与此同时,在英国BBC揭晓的最佳评选中,乔科还荣膺了“年度海外体育人物”大奖,乔科维奇的2011年的收获绝对是无人能敌的。  相似文献   

19.
英语宝典     
《中华武术》2007,(8):64-64
公司是由中国温县陈家沟陈氏十九世、太极拳第十一代嫡宗传人、中国武术八段、中国当代"十大武术名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陈氏太极拳杰出传承人陈正雷大师及夫人路丽丽女士发起成立。现任总经理陈斌系陈氏太极拳第十二代嫡宗传人,率领公司以"弘扬太极,造福人类"为己任,倾力挖掘、整理、开发太极文化遗产,传播、光大太极文化。公司现经营陈正雷大师全部著作、VCD、DVD教学光盘及陈正雷大师监制的各种器械、服装、练功鞋、纪念品等。  相似文献   

20.
"大武术观"的提出,不仅为武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太极拳的进一步国内国际化传播提供了理论支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并通过太极拳的教学实践总结对太极拳的传播元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太极拳十分重视"内外兼修",遵循"阴阳互济"等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因此太极拳的传播要注重太极拳中所蕴涵的中国文化元素的传播;其次,太极拳的健身理念和机理符合当今社会和人类的需求,因此传播过程中要抓住太极拳的健康元素;第三,太极拳的技术规范和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是太极拳传播的载体,因此,适时有度地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我们在不同的人群中传播太极拳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总之,在"大武术观"的指导下,从多维度的视角去实践太极拳的传播,以让太极拳运动更好地为全人类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