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晓林 《山东教育》2008,(10):14-14
最近,我读到了两本关于“慢”的书。一本是健康专家洪昭光主审的《慢生活》,另一本是教育学者张文质的《教育是慢的艺术》。  相似文献   

2.
胡金波 《辽宁教育》2013,(4X):35-35
<正>叶圣陶曾说:"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教育是慢的艺术、等待的艺术,教育既少不了,也快不了。作为教育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幼儿教育,切忌抄近路、揠苗助长,切勿走捷径、急功近利,要遵循规律,善于等待、积极"慢长",让幼儿充分地沐浴成长的阳光雨露、感受成长的快乐与美妙。积极"慢长"旨在促进幼儿自己成长。每个幼儿都是独一无二的遗传存在,都是在一定的教育和环境中生活,伴随不同的教育环境,会产生无数显性和隐性、线性和非线性的多重成长组合。而教育的使命和价值,就是在这多重组合中最大限度地开发幼儿的创造性潜能,而创造性潜能开发的过程实质就是幼儿逐步走向自主建构的过程,使其逐步成为自  相似文献   

3.
郭元祥教授曾说:"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慢,需要平静和平和;慢,需要细致和细腻;慢,更需要耐心和耐性。"让教师学会等待、给予期待,还教育的原味,等待学生自己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等待学生跨越一个又一个障碍,等待学生能够独立远行。  相似文献   

4.
打造高效课堂,并不是让课堂成为一个"急匆匆"的地方。一些教师为了所谓的"高效""实效",在课堂上很少能够停一停、等一等。然而,教育始终是一门"慢的艺术","慢艺术"与"高效率"并不矛盾。下面,笔者谈谈使二者之间平衡的一些研究与思考。  相似文献   

5.
<正>有人说,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是一个优雅而缓慢的过程。我认为,"慢"下来不光是一种教育艺术,更是打造实效课堂、高效课堂的必然之径。特别是科学课,在慢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充分地假设、质疑;在慢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充分地观察、思考;在慢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充分地实验、分析。如果这些我们都做得很好了,又何愁你的课堂教学不高效呢?所以,作为科学教师,应该让你的课堂"慢"下来。那么,怎样才能让自己的课堂"慢"下来呢?我认为  相似文献   

6.
教育不应被科技发展所裹挟,"批量生产"、速度效率等不是教育的本质诉求,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科学课堂作为小学科学教育、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主要形式,应当通过独思、留白、等待、感染、呼唤等方式体现慢艺术,从一个新的角度让科学课堂更有弹性,科学教学更具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快餐""快报""快递"……这与快有关的字眼充塞着我们的视听觉,也折射出人们在市场经济影响下于生活、工作等各方面求"快"的心理。教育与其他行业本质的不同是"欲速则不达"。因此,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2010年4月,我县举行了  相似文献   

8.
<正>"起、承、转、合"是诗词创作的章法艺术."起"是开头;"承"是过程;"转"是变化;"合"是收尾.把"起承转合"的艺术借用在数学课堂慢教育设计层面,则可诠释为:起课、承课、转课、合课的艺术.这里的"起课"是指情境建设要计白当黑;"承课"是指问题构造要以一当十;"转课"是指变式思维要触类旁通;"合课"是指联结内化要通体相关.唯有遵循"起承转合"的思想艺术设计数学慢教育教学,让学生在亲历"为何体验,体验为何"中获得  相似文献   

9.
教育不能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教学是慢的艺术,课堂中教师不能把教学之弦始终紧绷,教学节奏要张弛有度,快慢有致。放慢教学的步伐是对学生的尊重,是对学生的信任与宽容。教学中的慢是一种技巧,要慢得有理,慢得合时,慢得有度。  相似文献   

10.
最近,我有幸读到张文质先生的《教育是慢的艺术》一书,让人耳目一新,颇有感触。作为生命化教育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张文质先生长期扎根民间。深入基层,关注一线教师的生存与成长。关注教育改革在中小学课堂的展开与困难。基于这种持续的田野考察和深切的草根情怀。张文质先生提出了“教育是慢的艺术”这一生命化教育课题的重要理念。这既是针对当下教育现状的一种理性反驳,也是返回教育本质的一种“心向往之”的努力。  相似文献   

11.
<正>"慢教育"是指"提倡日常生活式的教育,提倡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张文质先生说过:"教育是慢的艺术,是基于生命和贯穿生命的教育",可见,教育是一个"慢活"、"细活",是生命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也就是说,教育就像农业一样需要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而不能像工业一样批量生产,迅速出炉.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就是告诉我们这个简单的道理."慢教育"就是要求回归简单,回归自然,  相似文献   

12.
张文质先生说教育是慢的艺术。聚焦于课堂教学,这句话同样时时得到验证。薛法根老师执教《和时间赛跑》一课时,在学生疑惑处适时慢了一拍,便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由“教育是慢的艺术”联想到我们的语文教学。是不是也应该追寻这样“慢”的艺术呢?数年后.当我们的学生回想起小学课文时,多少学生的头脑早已是空白一片了。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总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相似文献   

14.
每个教师都希望提高教学效率.但是如果认为提高教学效率就是在教学中盲目地追求快节奏,结果常常是事与愿违.教学本身就是生命潜移默化的过程.所谓“润物细无声”不正反映了教学过程的缓慢和细微吗?苏联著名教育家加里宁有一句话“教育事业不仅是科学事业,而且是艺术事业”.因而慢是生命的积淀,慢是科学的战术,慢是唯美的艺术.所以,物理教学离不开慢的艺术,物理课堂呼唤慢的艺术.  相似文献   

15.
教育是慢的智慧,慢的艺术。教育往往要在缓慢的过程中才能沉淀下一些有用的东西。课堂教学需要"慢下来",需要有舒缓的节奏,需要有启发的智慧和等待的耐心。高频率、快节奏、大梯度,不利于学生的有序成长和创新发展。一、课堂教学不能盲目追求预设的效果,应充满"耐心和从容"  相似文献   

16.
正曾经在许多报刊杂志上看到过类似的话题,无论是张文质先生的《教育是慢的艺术》,还是李继东老师在2010年《中国教师》上发表的《语文教学是一种慢的艺术》,等等,无一不让我反思自己的教学。可是,当我走进课堂,"理想"又不得不在"现实"面前败下阵来:我"慢"不下来,我的课堂"慢"不下来!归根结底,我的内心慢不下来!我期待着自己的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阅读更多的书;期待着自己的学生能在年级中  相似文献   

17.
“教育是慢的艺术”这一观点已经逐渐为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认同,因为只有在“慢”课堂中,学生才能充分感悟知识的生成和方法的本质.本文将基于初中数学“路径之瓜豆原理”教学,对“慢”课堂和“灌输式”教学进行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16,(39):48-49
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当今大多课堂上教师上课节奏快,足够大的信息传授容量,但所获得的那些知识根本难以在每一个生命个体具体的生活中得以还原。教育往往要在缓慢过程中才能沉淀下一些有用的东西。本文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谈谈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学的"慢"策略,旨在时刻关注学生的成长,以一个等待的姿态倾情投入,于潜移默化中逐步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9.
《管子·权修》曰:"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可见,作为培养人为主旨的教育理应是一种"慢"的艺术。"慢教育"意在强调教育是一种慢活、细活,是生命潜移默化的过程。[1]叶圣陶曾说"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  相似文献   

20.
在芬兰的21天,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感受着整个芬兰教育的专注、温暖和宁静,体味着尊重、责任与自治……我所看到的都是那些用耐心、激情和专注力去雕琢教育艺术的芬兰教师。芬兰教育的"慢的艺术",体现在从教师选拔、培养到教学实践的每个环节。教育是一门艺术,应该给予"园丁"更多的自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