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红梅 《时代教育》2007,(10Z):96-96
反思,就是对过去经历的再认识,是以不同的时空视点对原有学习经历进行重新思考。反思是一种实践性的数学学习活动,是一种创造性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对自身的学习实践以及同伴的学习表现等作出主动的反思。让学生在反思中体验、理解、建构知识,可以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促进学生形成深刻的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2.
教学的实质就是引导学生理解学习的过程。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引导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对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进行全面的考察、分析和思考.可以深化对问题的理解.优化思维的过程.完善认知结构。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意识的途径和方法,主要有对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行反思.体验发现和创造过程;对知识间内在联系进行反思.促进知识的同化与迁移;对解题思维过程进行反思.优化思维品质;对数学思想方法进行反思.提高对数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育数学新课标》指出:“人们在学习数学和运用数学解决问题时,不断地经历直观感知、反思与建构等思维过程,这些过程是数学思维能力的具体体现,有助与学习对客观事物中蕴涵的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做出判断。”通过反思,可以深化对问题的理解,优化思维过程,揭示问题本质,探索一般规律;通过反思,可以沟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从而促进知识的进化和迁移,产生新的发现,因此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十分重视对学生反思能力的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和水平,让学生成为会学习数学的人。  相似文献   

4.
在数学解题教学中,教给学生解题后反思的方法,培养反思习惯,不仅能有效地使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深化理解,而且对训练思维、促进知识能力相互转化具有特殊功效。积极反思,能促进学生探求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提高综合解题能力。  相似文献   

5.
颜秀云 《成才之路》2009,(36):46-47
数学笔记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笔记的形式记录的概念、规律、心得、方法、反思等活动,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手段和积累知识的重要途径,在数学学习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本文就高年级怎样记好教学笔记和应该记些什么谈谈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6.
反思是人们对客体认识操作的内化过程,是对自己的思维过程、思维结果进行再认识和检验的过程。反思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对新旧知识进行分析、比较和整理归类,有利于学生真正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因此教师要有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意识,找准学生反思的起点,激发反思的动机,抓住反思的契机,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反思,使学生学会反思。  相似文献   

7.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化发展,促进学生思维能力,从而带来对知识的创新。对所学知识的反思是学生容易忽视的一个问题,必须引起教师在教学中的重视,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在其著作《How we think》中指出:反思是人们"对于任何信念或假设性的知识,按其所依据所进行的主动的、持久的、周密的思考"。数学反思能力是在数学反思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培养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思维自我评价水平,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数学能力的有效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  相似文献   

8.
初中教学中注重学生学习方法,教师教法的同时,应要关注对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教学中学生能做到及时的反思,对学习效果和知识的巩固及以后新知识的学习都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教学的核心是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应用知识。在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帮助学生培养反思意识,基于反思的特点和其在教学中的作用,引导他们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问题,能够调整思维过程、深化问题研究、健全认知结构。因此,在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反思意识,有意识地在预习、解题、复习中进行反思,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0.
在推进新课程中,越来越多的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尝试着以学生活动、主动建构、强调体验与反思的教学方式,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与风格.本人认为,在数学教学中,把握主干知识,注重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形成体验与反思的习惯是最为关键的两个方面,在体验与反思中逐步形成系统知识的网络结构,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1.
李侠 《教书育人》2014,(8):50-5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通过应用和反思来理解所学知识和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经验。荷兰数学家费赖登·塔尔说:“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可见,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的培养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的地位之高和作用之大。反思教学能够使学生在反思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在体验成功的同时,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12.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养成学习反思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对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帮助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尽量给学生提供反思的机会,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反思品质,为他们的后继学习积淀经验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影响学生数学学习效果的因素有很多,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是自我建构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对信息的加工、转化进行自我调节,通过同化和顺应完成知识的建构,而反思是自我建构的高级阶段.本文在阐述反思对于数学学习的重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让学生形成反思习惯的几点做法,探讨了培养学生反思意识和能力的一些途径.  相似文献   

14.
荷兰著名教育家费赖登塔尔教授指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通过反思才能使现实世界数学化”。当前老师们虽然已经意识到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取知识,但是学生常处于紧张、忙碌状态,对学习活动没有反思的意识或不知道如何反思,以致很多学生到了高中甚至大学也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15.
数学教学反思是对数学教学的反思性活动,是数学教师继续教育、提高教师素质和能力以及更好地在教学实践中帮助学生获得知识的非常重要的手段和途径.本文主要论述了数学教学反思的涵义、作用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要让学生摆脱“题海战”,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就要让学生学会反思。①培养学生对解题思路进行反思。②培养学生反思题目的条件与结论,探求解题规律。③培养学生反思知识的系统化。④培养学生反思所用的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17.
董云波 《考试周刊》2013,(66):67-67
解题反思是对知识的反向思考,是对解题过程的再认识。本文重点分析了解题反思在初中数学解题教学中的作用,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相似文献   

18.
反思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活动,亦是高中数学学习培育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高中数学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科学而高效的反思,进而提升学生能力的发展.本文指出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对知识形成的反思过程中认识问题的本质;在对知识内在关联的反思过程中实现知识的内化;在对问题解决的反思过程中提升思维的品质.  相似文献   

19.
反思能力的有效培养能够对学生良好学习能力的提升和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基础作用。笔者根据新课标要求,就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凸显教学要素特性、提升学生反思能力进行了初步的阐述。指出,教师在教学中抓住学生能动特性,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反思内在积极性;凸显教师主导特性,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反思活动实效性;突出知识内涵特性,设置典型案例,养成学生反思问题习惯性。  相似文献   

20.
反思是数学思维的核心和动力。在数学概念的教学中,通过反思能深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并进一步优化思维过程,探索和发现规律,以达到沟通新旧知识,建构知识体系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