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父亲又醉了     
父亲是从不轻易醉的。可他最终还是醉了。就像温热的绍兴黄酒流入父亲的肚子中一样,一个个可爱的、幸福的、辛酸的故事随着酒嗝从父亲的肚子里泛上来,汩汩地流入我们的耳朵中。一昏黄的灯光下,一大碗漂着油星的黄酒埋在一大堆嫩花生壳中。碗中的酒似乎从没浅过,因为父亲几乎是喝一口添一口的。“亚囡,过来。”看着父亲赤红的颧骨,我知道父亲又醉了。他拿着一支筷子,敲了敲桌沿,说:“你听好啊,今天我看见一只狗,啊不,一家子狗,躺在定欢小店的棚下。那天冷呀,天冷……那母狗一个劲地用爪子就那么一下一下把狗仔拨到自己的肚子下…  相似文献   

2.
吃亏     
《小学生》2007,(Z1)
一天早晨,父亲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一碗蛋卧上边,一碗上边无蛋。端上桌,父亲问儿子:“吃哪一碗?”“有蛋的那一碗!”儿子指着卧蛋的那碗。“让爸爸吃那碗有蛋的吧。”父亲说,“孔融7岁能让梨,你10岁啦,该让蛋吧?”“孔融是孔融,我是我——不  相似文献   

3.
两碗面     
一天早晨,父亲做了两碗荷包蛋面,一碗蛋卧上边,一碗上面无蛋。父亲问儿子:“吃哪一碗?”“有蛋的那碗!”儿子指着卧蛋的那碗。“让爸爸吃那碗有蛋的吧!”父亲说,“孔融 岁让梨,你 4 10 岁啦,该让蛋吧!”“孔融是孔融,我是我——不让!”儿子态度坚决。 —“真不让?”“真不让!”儿子一口把蛋给咬了一半。“不后悔?”“不后悔!”儿子又一口,把蛋吃了下去。待儿子吃完,父亲开始吃。当然,父亲碗里藏了两个荷包蛋,儿子看得分明。“记住:想占 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 !”父亲指着碗里的荷包蛋告诫儿子。 儿子显出一脸的无奈。 第…  相似文献   

4.
一天早晨,父亲做了两碗面条,端上桌。一碗上边有蛋,一碗上边无蛋。父亲问儿子:“吃哪一碗?”“有蛋的那碗!”儿子指着有蛋的那碗。“让爸吃那碗有蛋的吧!”父亲说,“孔融4岁能让梨,你都10岁啦,该让蛋吧!”“孔融是孔融,我是我,不让!”儿子态度坚决。“真不让?”“真不让!”儿子一口就把蛋咬去了一半。“不后悔?”“不后悔!”儿子又一口,把蛋吞了下去。待儿子吃完,父亲开始吃。可是,父亲碗里藏了2个荷包蛋,儿子看得分明。“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父亲指着碗里的荷包  相似文献   

5.
<正>前段时间,微信圈热传"一碗鸡蛋面的故事"(其实是两碗),讲的是一位父亲通过与儿子三次分吃两碗面的事情来教育儿子。文章不长,简述如下。第一次,两碗面中的一碗上有荷包蛋,一碗没有。儿子要吃上面有蛋的那碗,但父亲说:"让我吧!孔融7岁能让梨,你都10岁了!"儿子说:"他是他,我是我,不让!"父亲默默地看着儿子  相似文献   

6.
父母的爱情     
父亲是个工作狂 ,身体虽然不好 ,但却总是没日没夜地工作 ;而母亲是个典型的家庭妇女 ,洗衣 ,做饭 ,她温柔地对待每一件事。平平淡淡 ,日子一天天流逝 ,在父母之间 ,我并没有寻到爱情的影子。但在我身边人们的口中 ,父母是公认的模范夫妻。百思不得其解的我 ,开始注意家里的一些琐琐碎碎的小事……我发现 ,母亲每天晚上都会煮一碗稀饭 ,我知道 ,那是为父亲准备的宵夜 ;我发现 ,客厅的灯 ,总会亮到凌晨 3、4点 ,我知道 ,那是父亲下班的时间 ;我发现 ,母亲又开始织一件深蓝色的毛衣 ,我知道那是父亲喜欢的颜色 ;我看见 ,父亲又提回一袋梨子 ,…  相似文献   

7.
一那年二月,阴雨不断。我拎着简单的行李走进那座小镇。雨水冲刷下,整个小镇是黑色与灰色拼凑成的,清冷而萧瑟。雨水顺着伞面直流而下,街道上,行人寥寥。父亲带我走进一间老式的房子,放下行囊,“以后你就住在这里了,人家过什么样的日子,你就过什么样的日子。”父亲的话斩钉截铁,听不出任何感情。我明白,他仍  相似文献   

8.
他是日子的父亲用肩膀挑着日子成长心不在胸膛而是在麦地里流浪一杆长锄把日子喂得肥肥壮壮河是一。豸芋罘只有穿船一才不会沉没鱼儿便是活着的石头在你脚下游来游去浪花似一片片海风助你乘风起航滞碗鞋范的一平样日子的父亲(外一首)@陈紫彪$湖南省安化县马路镇中学  相似文献   

9.
荷包蛋     
一天早晨,父亲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一碗蛋卧上边,一碗上边无蛋。端上桌,父亲问儿子: “吃哪一碗?”“有蛋的那一碗!”儿子指着卧蛋的那碗。“让爸吃那碗有蛋的吧!”父亲说:“孔融七岁能让梨,你10岁啦,该让蛋吧!”  相似文献   

10.
翁秀美 《老年教育》2010,(12):35-35
自打我记事起,一家人吃饭时,父亲盛的第一碗饭必先端给母亲,然后再给自己盛。若尝着哪样菜好吃,总要夹点给母亲,说:“这菜好,你多吃点。”等母亲碗里的饭快没有了,父亲会轻声问一句:“再添点?”母亲摇摇头说饱了。父亲就劝道:“那,来碗汤吧,你喜欢的丝瓜汤。”母亲把碗递过去,父亲舀了汤放在母亲面前。母亲也不谦让,坦然接受。  相似文献   

11.
父亲的酒碗     
据说喝酒的器具是很讲究的,可 就起床,夜深了还不能睡觉,要是哪 惘、愧疚、血泪……父亲啊,您能饮是父亲喝酒的器皿很普通,是太爷爷 一天活没干完,土碗里就休想装点东 尽酒碗里的酒,但您能喝干积淀在酒遗留下来的—个土碗。太爷爷临终之 西,即便是这样,父亲还是免不了挨 碗里的血泪和屈辱吗?前,抖抖颤颤地从怀里摸出一个乌黑 一顿顿的毒打。每当这时候,父亲总 酒滋生了父亲刚烈的性格,使父发亮的土碗,语重心长地对年仅十二 …  相似文献   

12.
考测点导航思路是思考的线索,文章的思路是作者创作灵感的显现。把握好文章的思路有助于准确理解文章的内容,欣赏文章的独特的艺术匠心,还有助于提高我们作文构思的水平。典型题点击阅读下文,回答文后的问题。荷包蛋一天早晨,父亲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一碗蛋卧上边,一碗上边无蛋。端上桌,父亲问儿子:“吃哪一碗?”“有蛋的那碗!”儿子指着卧蛋的那碗。“让爸吃那碗有蛋的吧!”爸爸说,“孔融7岁让梨,你10岁了啦,该让蛋吧!”“孔融是孔融,我是我———不让!”儿子态度坚决。“真不让?”“真不让!”儿子一口就把蛋给咬了…  相似文献   

13.
父亲     
大家都听过这首歌吧!“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都说养儿为防老,可你再苦再累不张口…”不知为什么,这首歌让我想起父亲的根根白发和声声叮咛,想起父亲那饱藏深爱、满蓄谅解的双眸,想起父亲的皱纹和累垮的身体,也让我想起收到录取通知书的日子。全家很高兴,而15000元的学费对于工资仅300元却要养活六口之家的父亲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但父亲还是东挪西借为我凑足了学费,让我去读书,为我架起通往幸福的桥梁。我真的很感激父亲。但父亲却说,自己只尽了父亲的责任。不,我想,父亲做的完全超出了责任,这…  相似文献   

14.
在我的记忆里,我的父亲没有过过一回生日。有一次我问父亲:“你的生日是哪一天呢?”父亲拉长了脸,很不高兴地说:“小孩子家问这个干啥?”我说:“为你过生日呀!”父亲的脸上这才转阴为晴,大大咧咧地说:“那就随便哪一天吧,五月端午、八月十五、大年初一,都行!”说归说,谁也没有把这些日子当成父亲的生日。  相似文献   

15.
碗中人生     
清早,我和往常一样,坐在顺昕吃部的一张靠窗的桌前。顺昕吃部是我每天吃早饭的惟一去处。我经常选择同一座位,在这里,我可以看到每个吃早饭的人,也可以看到屋顶上吊着的电视。按惯例,我要了一碗面条,边吃边望着周围。邻桌的一对父子格外引人注意,父亲是本店的老板,高高瘦瘦。儿子也不过是五六岁,长着一对招人喜爱的大眼睛。这时只见服务员给他们父子俩端上来两小碗面——一碗上面卧着一个蛋,一碗只是面。“儿子,吃哪一碗?”父亲问道。儿子不假思索地指着那确定有蛋的“这碗”。父亲没有说话,只是将碗推到儿子面前。儿子满足地咬着蛋,却分明看父亲拨开自己那碗面,里面居然卧着两个蛋。儿  相似文献   

16.
名酒     
茅台 ,是一种酒。名酒。父亲来到部队那天 ,我深切地意识到了这一点。父亲来的时候 ,圆口布鞋 ,蓝卡叽中山装 ,修饰一新的脸盘 ,焕发着青春的朝气。父亲是提着布兜来到部队的。布兜里除了一路上用的烙馍外 ,还有两瓶酒———茅台。父亲是接到我的信后赶到部队的。我在信上说我已经被作为预提对象报上去了。我的本意 ,是想以此安慰一下父亲那颗脆弱寂寥的心灵。父亲不易 ,为了孩子耗尽心血 ,虽说当过个小官 ,微不足道的 ,终于还是未老先退。父亲的到来 ,出乎我的意料。尤其是那两瓶茅台。父亲生来嗜酒。一盘花生 ,一盘咸菜 ,便是父亲的下酒菜…  相似文献   

17.
<正>记得,我家住着的窑洞左前方立着一块石碑。石碑旁,卧一石槽。石碑是父亲立的,石槽是父亲凿的。父亲不识字,不会在石碑上刻字,却刻画着一些只有他自己能看明白的图形。而石槽中常常蓄满水,静静的水面,那是父亲的诉状!小时候,我问父亲,您在石碑上都刻画些啥呀?父亲说,娃呀,你可得看明白啊,我刻在石碑上的都是人们对咱家的好啊!父亲把"好"字说得很重。接着,父亲指着石碑左上角一个"碗"一  相似文献   

18.
今夜难眠,我知道这是父亲又想起我了。我的父亲虽然没有文化,但他对我的爱绝不亚于任何一位慈父。要说我真正了解父亲,那还是在初三临近中考的日子里,而那时的我还是个住校生。就在中考临近的紧要关头,学校最后一次抽考成绩  相似文献   

19.
吃亏     
一天早晨,父亲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一碗蛋卧上边,一碗上边无蛋。端上桌,父亲问儿子:“吃哪一碗?”“有蛋的那一碗!”儿子指着卧蛋的那碗。“让爸爸吃那碗有蛋的吧。”父亲说,“孔融7岁能  相似文献   

20.
吃面条     
妈妈非常关心我,我做了错事的时候,她不打我,而是给我讲道理,有时还很善于用事实教育我。有一天,妈妈做了两碗面条,一碗上面有肉丝,一碗上面没有肉丝。面条端上桌,妈妈问我:“你吃哪一碗?”“有肉的那碗!”我指着上边有肉的那碗说。“让我吃这碗有肉的吧!孔融4岁让梨,你都快10岁了,也该让肉了吧?”妈妈说。“孔融是孔融,我是我,我就是不让!”我态度坚决。说着,我先吃为“敬”,端过那碗有肉丝的面就吃了起来。“不后悔?”妈妈也开始吃了。结果,她那碗里藏着比我碗里多两倍的肉丝。“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妈妈指着自己碗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