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3 毫秒
1.
文章以教学管理的角度,从明确办学方向、加快学科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开展科学研究、拓宽海外生源等几个方面论述了搞好教育的基本条件,主张紧紧抓住历史机遇,把(集美)华文教育中心办成我国一个颇具规模的、独具特色的华文教育基地。  相似文献   

2.
马来西亚华文独立中学是马来西亚华文教育事业的主要基地,也是海外华文教育的典范。由于华文独中坚持办学性质的民族性、办学目标的准确性、对办学活动的有效领导和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使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得到持续的发展。由于华文独中的发展,马来西亚成为海外华文教育最发达的国家。华文独中的办学经验对海外华文教育事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集美陈嘉庚纪念胜地是陈嘉庚留给后人的一笔宝贵遗产,以其承载的丰富思想文化内涵,发挥着对人民群众和青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及科学文化教育的宝贵作用。多年来,陈嘉庚纪念胜地以弘扬嘉庚精神为宗旨,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加强基地的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了基地的教育功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和利用好集美陈嘉庚纪念胜地,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2004年12月13日~15日,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中国海外交流协会主办,暨南大学承办的第四届国际华文教育研讨会在广州召开。与会代表围绕“开拓华文教育新思路,共谋华文教育大发展”这一主题,分别从海外华文教育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集中海内外力量,共谋华文教育新发展;开展海外华裔青少年工作的思路与措施;有效发挥华文教育基地作用开展华教工作等角度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本次会议所取得的成果将对21世纪华文教育的大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在教育、传媒中广泛使用,为海外华文教育、中华文化传播开辟了新空间。在信息化的今天,华文教育应用互联网技术是客观需要,应用多媒体创办华文网校、建设华文网站是华文教育的大势所趋。网络远程教育对于海外华人社群的非学历母语教育具有特别的意义,华文教育的新发展将提升海内外中华民族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汉语国际教育重点之一就是面向海外华人华侨的华文教育,而潮州无疑是海外华人华侨最重要的祖籍地之一。作为位于粤东地区的唯一一所全日制师范本科大学,也是中国第一批、广东省第一所师范院校的韩山师范学院,依据目标对象——潮籍华人华侨的特别需求和潮人文化的地方性知识开展华文教育,由此便获得了特别的空间:背靠潮人故里,建设面向东南亚的华文教育基地。这种特殊的国际汉语教育实践正好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战略构想相符合。  相似文献   

7.
《留学生》2009,(11):7-7
【中国教育报】据悉,由国务院侨办和中国海外受流协会共向主办的第一届世界华文教育大会于10月19日至23日在四川省成都市举行,此次大会的主题是抓住机遇,凝聚力基,推动海外华文教育大发展。海外华文教育界,华文教育示范学校,国内华文教育基地的代表参加大会。  相似文献   

8.
为了进一步明确基地单位的工作目的和任务,加强基地问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基地的整体优势,共同做好新世纪海外华文教育工作,国务院侨办于2001年4月19日至20日在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召开了“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工作座谈会”。这是自基地成立以来召开的第一次全体工作会议。来自基地所在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侨办及大连、温州、泰安市侨办的负责同志和各基地单位有关负责同志共40余人参加了会议。国务院侨办刘泽彭副主任、国  相似文献   

9.
海外华文教育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对华文教育教学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当前海外华文教育教学师资水平不一、教材状况针对性不强、教育对象日益复杂等因素影响了华文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文章对此进行了研究,提出若干对策,以地方侨务部门为主导,构建提升海外华文教育教学质量体系结构,通过对华文教师的系统培训充分发挥华文教育基地作用,并对温州海外华文教育进行了对策应用分析.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提高海外华文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参考,对海外华文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华文教育专业建设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关于华文教育专业建设的几个重要问题,包括:(1)华文教育专业的性质.国内的华文教育专业实质上是一种华文师范专业.(2)华文教育专业的属性与特点.华文教育专业具有专业性、师范性、应用性等属性,该专业具有定向性和多样性两个明显特点.(3)华文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构建.在此基础上,文章指出了进一步建设好华文教育专业应该做好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
在教育传播视野中,华文教育是一种传播过程。教育信息、教育媒体、学生和华文教师是影响华文教育效果的基本因素。本文论述了华文教育传播过程中的现代教育媒体的应用、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关系、华文教育资源建设及其共享机制和教师信息素养等几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2.
李奇瑞 《九江师专学报》2003,22(3):64-65,72
菲律宾华文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政府“菲化”的教育制度、多元化的语言环境、模糊的教育理念,是造成华文教育现状主要因素。华文教育发展的前景取决于中国的经济发展,也取决于华文人才的市场需求以及华文教师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中国高校招生》2007,(9):60-60
重庆师范大学创办于195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最早成立的高等师范学校之一。学校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首批学士学位授权单位和1986年批准的第三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是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在西部设立的唯一的“华文教育基地”、教育部在重庆设立的唯一的“全国职业师资培训重点建设基地”,学校还是教育部的“信息技术及应用远程教育基地”。经过5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学校现已成为一所以教师教育为特色、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协调发展的多科性高等师范大学。[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鲍冬生  韦霞 《江苏教育》2013,(12):25-25
访谈背景:连云港外国语学校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市中心,现为国家级外语实验学校、全国优秀外语特色学校、全国外语教研工作示范校。学校先后被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和澳大利亚国际课程研究中心认定为"UEI模式英语教育示范基地"、"国际教育示范基地",是"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VCE国际教育项目基地",是省侨办、省教育厅命名的首批"江苏省华文教育基地",是第一批10个"江苏省汉语国际推广中小学基地"之一。  相似文献   

15.
“教师作为研究者”已经成为当代教育中广为人们所接受的观念。华文教师,通过积极参与“行动研究”,置身于自己的教学环境中,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对于提高教学效果,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大有裨益的。为实现华文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身处华文教学一线的教师们应当增强积极投身教学科研活动的意识,这是华文教师基本素质的体现,也是加强海外华文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形成其自身造血能力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16.
陈嘉庚的爱国主义精神、集美学校的革命传统精神和“诚毅”校训精神是集美大学特有的“三种精神”,也是学校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学校充分发掘“三种精神”的丰富内涵,着力构建具有集美大学传统优势的思想教育工作体系;突出建设“三种精神”系列教育设施,不断完善具有集美大学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努力发挥“三种精神”的育人功能,积极探索具有集美大学特色的教育管理工作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中国职工教育》2006,(6):62-62
集美大学是经教育部批准,于1994年10月由集美学村原集美航海学院厦门水产学院、福建体育学院、集美财经高等专科学校、集美师范高等专科学较等五所院校合并组建而成的一所省属重点建设的多科性大学。  相似文献   

18.
我国民办华文教育主要经历了萌芽发展期、调整停滞期、恢复发展期和蓬勃发展期等四个阶段.目前,民办华文教育存在实力相对薄弱、学科专业设置同质化、师资队伍建设较为薄弱、办学规模较小等问题.对此,应进一步健全完善办学体制机制,创新"华文教育+"发展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多措并举扩大办学规模,推动民办华文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华文教育是面向几千万海外侨胞尤其是华裔青少年这一特殊群体开展的语言文化教育。作为华侨华人的"留根工程",海外华文教育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保持民族特色的根本保证,也是侨务工作中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基础性工作。地处闽南的华侨大学创办于1960年,由革命领袖廖承志担任首任校长及党委书记,直属于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是国家面向海外开展华文教育的重要基地。秉承"为侨服务,传播中华文化"的办学宗旨,近年来,华侨大学紧紧抓住历史机遇,着力构建全方位的大华文教育体系。近期,华侨大学校长贾益民教授接受了我刊的独家采访。贾校长于1978年10月考入暨南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1982年7月毕业,同年考取暨南大学中文系文艺学专业硕士研究生;1985年7月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2011年9月,任国立华侨大学第七任校长。在访谈中,贾校长畅谈了他对我国华文教育事业、华文教育与国际汉语教育的关系等方面的看法,强调了华文教育的学科属性和研究重点,回顾并展望了华侨大学在推动华文教育发展方面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和海外华人在经济、政治上的崛起,华文在国际上的作用日显重要。与此相适应的是海外华文教育的复苏和发展。本文对近年海外华文教育复苏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21世纪华文教育的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