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大到一个国家、一支军队,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都需要一股精气神儿。所以,正面报道理应成为新闻宣传的主角,以鼓舞斗志,振奋人心。而要做到这一点,不仅报道内容要引入人胜,生动活泼的报道形式同样至关重要。罗曼·罗兰在他那部著名的作品《名人传》中,借主人公之口说:“为了美,没有什么不可以打破。”为了让正面报道鼓舞人、教育人,让读者自觉接受其理念,那么,在表现形式上就要敢于打破陈规,标新立异、独树一帜,这样,正面报道就会生动活泼、丰富多样,有可读性。要实现这一点,需要作者以事说理、以个性烘托共性、用鲜活的语言出彩。多写事以…  相似文献   

2.
现在有些读者反映,我们的报纸,也包括晚报在内,还稍嫌单调,未做到丰富多彩。单调同多样是一组矛盾。要解决这个矛盾,我们要下点功夫。在目前来讲,就是要解决好多样化的问题。多样化,包括报纸内容的多样化,形式多样化,以及新闻报道题材的多样化。今天着重谈新闻题材的多样化问题。一、新闻题材为什么要多样化? 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因为我们的读者对象是广泛的,各阶层都有,而且正在逐步向农村发展。为了适应这种形势,我们的新闻报道就既要注意共同兴趣,也要注意特殊兴趣;既要照顾广大读者,也要照顾相当部分读者的特殊需要。两者都要兼顾。要使新闻报道多样化,就要力求做到:第一,广大读者都需要,都有兴趣;第二,即使不能做到广大读者都需要,起码要做到有相当部分读者需要。比如刊登初中  相似文献   

3.
尽管编辑人员的劳动对象是图书,但编辑劳动的最终实现却是由读者决定的。这是因为编辑人员编辑出版的图书只有为读者接受,其劳动才具有实际价值,否则,便是一种无效劳动。那么,一个编辑人员怎样才能使自己编辑出版的图书确实为读者接受呢?答案很简单,那就是要根据读者心理开展编辑工作。它要求做到: 1.当编辑人员编辑出版图书吋,必须明确客观存在的读者需要。各类编辑人员所面对的读者对象不是清一色的,他们对图书的内容和品种有不同要求。编辑人员只有知道自己的读者需要什么,喜欢什么,才能相应地生产和提供什么。如果无视读者现实和未来的心理需要,  相似文献   

4.
尽管编辑人员的劳动对象是图书,但编辑劳动的最终实现却是由读者决定的。这就是说,编辑人员编辑出版的图书只有为读者所接受,其劳动才具有实际价值,否则,便是一种无效劳动。那么,一个编辑人员怎样才能使自己编辑出版的图书确实为读者接受呢?道理很简单,那就是要根据读者心理开展编辑工作。它要求编辑人员做到: 1.当编辑人员编辑出版图书时,必须明确客观存在的读者需要。  相似文献   

5.
对文献分析、标引的深度如何,关系到文献的利用率,要想使馆藏文献最大限度地提供给读者利用,就要做到有机地、多渠道、多角度地揭示文献,要做到这一点。单单使用一种检索语言是不行的。就本馆来说,长期以来只使用一种等级体系分类语言来揭示、标引馆藏资料。从目前的工作实践来看,已越来越显示出不足之处,在本馆工作实践中,我们按触的专业读者常常向图书馆提出各种各样的检索要求,其中为创作需要而  相似文献   

6.
晚报专刊内容丰富、形式新颖,联系读者面广,适应了多层次的读者需求,为报纸走向市场走向读者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晚报专刊要想保持长足发展的势头,必须在广度和深度上下工夫。 合理布局:满足读者不同层次的需要 我们在设置专刊时要力求全方位地覆盖市民生活,努力为市民提供精心周到的专门服务。尤其是晚报,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其最本质的两大特征,要做到“飞入寻常百姓家”,为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阶层的读者所喜爱,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就更有必要。  相似文献   

7.
题好一半文     
一个好的标题常常为一条报道增色添辉,使读者的兴趣骤增,不由自主地读完全文。所以人们说,“题好一半文”。 那么,如何才能制作出一个好的标题呢?基本上要做到三点: 一、告诉读者这条新闻讲的是什么 标题作为一条新闻的一个组成部分,首先应该做到的就是告诉读者这条新闻讲的主要是什么内容。这就要求记者、编辑在作题时,要具有高度的新闻敏感性和概括能力,善于把新闻事实中最主要、最精华的东西提炼出来,以准确、简练的语言体现在标  相似文献   

8.
为什么新闻必须“动”起来新闻作品首先是给读者看的,其最终目的是为读者传递信息,通过一定的形式把事实介绍给读者。不能想象,一个语言枯燥乏味、内容呆板沉闷的作品,能够吸引并打动读者,使读者得到能留下深刻印象的信息。部分人的新闻观片面强调作者的主体地位,认为新闻作品是作者的产品,写什么、怎么写,作者有很大的主动权,读者只是处在被动地位。但是从大众传播的观点来分析,不难发现,传播的受众对传播的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传播者和受众的互动,才能真正达到传播效果。所以,新闻作品只有“动”起来,调动起受众全部的感官神经,全方位的传递信息,引发受从接受渴望,才能真正达到传播效果。同  相似文献   

9.
要作一名合格的版面编辑,必须经过长期实践的磨练,特别要具有创新意识。 报纸是办给读者看的,如何吸引读者,导引他们阅读是版面编辑的一项重要职责。面对广播电视等传播技术的挑战和各种专业报刊的竞争,报纸要想赢得读者,就必须推陈出新,不断以崭新的风貌去打动读者、吸引读者。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版面的创新。这种创新包括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 内容方面主要是有限的版面空间中容纳更多的信息,并使之有鲜明的可辩性和有导向意义的可选性,以及适应多层次读者阅读需要的可读性。这要求版面编辑对所有见报新闻进行创造性处理。对一些新闻压缩改写,使其重点突出;对一些新闻重拟标题,使其引人入胜;对一些新闻集纳归类,使其精练易读。在标题上也要避免落入俗套,在准确鲜明的前提下,独辟蹊径,力求新颖别致、生动活泼。此外,还可以有计划地增开一些富于时代特色的专栏,或为配合形势需要、加大宣传力度而组织临时性集纳专栏,增加报纸的信息量和可读性,美化、活跃版面, 形式方面主要是在与报纸风格和版面内容相适应,有利于表达版面语言和增强版面内容的宣传效果、方便读者阅读的前提下,不因循守旧,敢于突破常规,大胆变革,刻意求新。在整体完整和谐的基础上,富于变化,在变化中求得版面美感,并使其美而  相似文献   

10.
报纸广告是目前众多媒体广告形式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报纸广告设计者需要结合报纸广告自身的特点,设计出大众普遍接受和认可的高质量广告。在今天各种传媒狂轰滥炸式的"广告大战"中,要设计出吸引大众眼球的报纸广告,关键是审美创意。在报纸广告中,同一个广告可以有不同的展现形式,如单纯用文字表现、图形说明、图形与文字相组合等多种手段。不同的设计形式自然会表现出不同的审美意蕴。在广告需要表达的主题和内容确定后,选用何种方式才能吸引大众的眼球、抓住大众的心,这需要考虑到广告的设计语言是否能在读者心中引起情感效应和审美效应。笔者认为,在报纸广告创意设  相似文献   

11.
阅览服务,是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基本内容之一;是组织读者在阅览室利用书刊资料的一种服务形式;做好这项工作,就要求服务内容丰富,服务形式多样,服务质量既有深度又有广度。除利用所藏书刊为读者服务外,主要是通过对书刊资料的推荐、宣传、提供目录卡、开架阅览和参考咨询等来满足读者在学习、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的需要,使这项工作成为传递科学情报的主要渠道和有效的方式。对农业科研单位图书馆,如何开展科技阅览服务工作,谈几点看法:一、必须紧紧抓住科学研究的特点,科技阅览服务才能做到针对性强。农业科学和其它科学之不同点,就是有其特殊性。农业科学研究的对象是有生命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同志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曾明确指出:“共产党员如果真想做宣传,就要看对象,就要想一想自己的文章、演说、谈话、写字是给什么人看,给什么人听的,否则就等于下决心不要人看,不要人听。”县报的读者主要在农村,它的内容和形式都要适合农村读者的“口味”,才具有自己的特色。怎样才能办出这一特色呢?我有这样几点看法: 一是用群众的语言写新闻。我们《襄阳报》自1980年复刊后,就明确提出了“用本地群众的语言写本地新闻,让识字的能看懂,不识字的  相似文献   

13.
高建同在《中国图书评论》1992年第六期《漫议书评的薄弱点》一文中说,目前的书评,学术气氛过浓,说明性太强,使书评始终绷紧面孔向读者,无法达到在图书和读者中架起桥梁的目的。因此需要在体例与文笔上来一次革命。它应在文学与艺术门类中寻找契合点。写书评时不妨在写作时掺入些情感因素,使其在形式上更加活泼多变,在感情上更与读者沟通。如,我们可以向广义的散文体看齐,多写些日记体书评、书信体书评、对话体书评,报告体书评、抒情体书评,简语书评、写意书评,答问式书评。这些变体书评,既可保持内容的学术性,又有散文体特有的亲切、活泼、自然、丰富多彩的形式特色。它糅进了作者的真实感情,便容易使读者接受,用接受美学的观点说,这才算真正完成了一个作品创作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4.
能否准确无误地向读者传播新闻事实,恰当地运用新闻语言是个关键。新闻语言是新闻与读者之间的桥梁,运用得体,会使新闻增“值”,反之会使新闻贬“值”,以至使其不成新闻。要恰当地运用新闻语言,须了解新闻的特点。写科学论文,用抽象概念语言;写文学作品,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运用文学语言,去塑造艺术形象。如果用写科学论文、文学作品的语言来写新闻,人们就会摇头,会说尽玩虚的! 新闻语言要准确、具体、鲜明地反映新闻事件,就要用精确的新闻语言,不能靠用华丽的词  相似文献   

15.
也就是短短十几年的时间,由于节目内容和形式的不断丰富,昔日给人一种正襟危坐之感的电台、电视台播音员,渐渐走下了“圣坛”,以寻常人的身份,走进观众,贴近生活。于是一种新的广播电视节目形式──主持节目也随之为人们所普遍接受.在语言艺术形式中,主持语言也渐渐成了一种特殊的口语语体。一、定向明确的对象化语言主持节目往往针对不同的受众群体划分为不同的栏目,因此这种语体具有非常强的对象性。主持人在语言锤炼时首先要考虑的是语言风格和受众特点的切合。这就要求主持语言在语言材料的选用、语言技巧的使用上都要注意节目…  相似文献   

16.
新闻发表在报纸上是给读者看的,要让读者看后感到明白清楚,晓畅易懂,这是新闻写作最基本的要求。否则,新闻信息的传播就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障碍,新闻也就难以取得良好的报道效果。这一点,看起来似乎容易做到,实则不然,它需要新闻的作者从内容到形式,以至语言等多方面下功夫,容不得半点疏忽。 这里,漫议其中的几点。  相似文献   

17.
剪辑在影视后期制作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它是作品的再创作过程,剪辑要做到视听语言准确、镜头语言通顺、节奏明快流畅,使一部作品的内容形式、风格样式得以充分展现,进一步加强影视作品的感染力和表现力,使得作品的内容与形式和谐统一,达到再现生活高于生活的艺术创作目的。电视剧的剪辑方式有很多种,但大部分是根据情节  相似文献   

18.
同一件新闻事实。有的人能把它写成一篇言简意明、声情并茂、深受读者欢迎的好新闻,而有的人虽然费力不小,但写出来的东西却诘屈聱牙、枯燥乏味。原因在哪里呢?新闻语言是否注意修辞是一个重要因素。新闻写作十分讲究语言修辞。写作时,应根据新闻事实的思想内容和各种新闻体裁不同特点的需要,在选用词语时,注意词语的意义、色彩和声音,在造  相似文献   

19.
新闻评论这种新闻体裁经常要发议论、讲道理,在这个过程中作者容易出现"端架子"的现象,使文章变得呆板、枯燥,失去可读性。为了能吸引读者阅读,作者应该多运用群众语言,把评论写得深入浅出;要形象说理,让新闻评论变得生动活泼;要以情动人,让新闻评论有温度,便于接受。  相似文献   

20.
好的新闻内容鲜活、形式新颖,能给人以震撼、启迪、愉悦;呆板的新闻却让人味同嚼蜡,索然无味。如何将新闻写“活”。特别是将一些题材重大的新闻或时政报道处理得生动活泼?在这方面.《南阳晚报》近年来作了有益的尝试,即将散文手法运用于新闻报道中,使新闻语言富于文采,给人以美感,从而深深地打动读者,让读者可以饶有兴趣地持续阅读下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