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倡导理念,厘清思路。什么是主流新闻?凡是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闻都是主流新闻。什么是都市报的眼光?都市报的眼光就是老百姓的眼光。强调的是接地气、接人气,注重的是真实、可信、亲切、生动、感人,更需追求的是传播力和影响力。"用都市报的眼光报道主流新闻",就是要认清主流、站位主流、融入主流、传播主流,成为主流媒体。思想决定行动,理念推动创新。新闻天天都有,就看你有没有"慧眼"发现并发掘出蕴藏在新闻中的"核心价值",然后用令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家在重庆直辖后从地市党报演变而来的面向渝东南的区域性综合类都市报,虽然处在市场的夹缝中,却依然发挥着地方党报的职能。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巴渝都市报》确立了“主流意识,平民视角,地方特色,品牌优势”的办报指导思想,努力在“党政满意,群众欢迎”的坐标系中找准位置,尽力淡化传统机关报痕迹,实行错位经营,注意避免新闻同质化倾向,开展差异化新闻服务,集中优势力量做大做强接近性强的区域性新闻,做足特色优势.形成核心竞争力,确保在自己的主战场上发挥主流、主导作用,在区域性竞争中取得胜利.打造区域性强势主流媒体。  相似文献   

3.
陈军 《新闻世界》2009,(4):26-27
多年来,作为“市民生活报”定位的都市报在实践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在取得成功的同时,都市报却又同时出现了许多问题:剧烈的恶性同质化竞争,使许多都市报办报理念和读者定位出现混乱,以社会新闻立足的办报方针所导致的“小报”作风为世人所诟病:都市报将如何进一步发展?属性来分析都市报迈向“主流媒体”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朱岩 《新闻爱好者》2006,(4S):23-23
读是报纸的上帝,民生新闻是报纸的基础。面对如此严峻的竞争势头,各家都市报在重视传统的时政类报道和突发事件报道的情况下,开始加大对民生新闻的报道力度,更有报纸提出来写好民生新闻、发好民生新闻、用好民生新闻是关系报纸下一步发展的口号,都市报的民生新闻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这一变化,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在证明着地方媒体的日益成熟,它们更加关注民生,注重和强调与读的服务和互动,把歌颂真善美,抨击假恶丑的思想,已经提升到办报的理念层面上。  相似文献   

5.
胡怀福 《传媒》2015,(2):8-10
20年前,以《华西都市报》创刊为标志,中国报业进入了一个都市报跨越发展的“黄金二十年”.20年来,都市报作为一个全新的报种,快速兴起繁荣,不断发展壮大,有力引导舆论,成为党的新闻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闻战线不可或缺的重要主流媒体,为中国报业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过去以打打杀杀的社会新闻起家的都市媒体越来越感觉到,这些新闻已很难满足新时期读者的需求和报业发展,要让都市报在当地跻身主流、扩大影响,赢得良好的口碑和公信力,发出自己的声音,做好主题报道是一条必经之路,但是,长期以来,做主题报道一直是晚报、都市报的一个弱项,那么,如何才能让这类媒体在主题报道中有所作为呢?笔者认为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要着眼日常新闻,创新主题报道。现结合《衢州晚报》的一些采编实践,对主题报道的生活化、贴近性方面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7.
都市报如何凸显地方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都市报以其亲切可读、活泼丰富等特点迅速崛起,被广大读者所喜爱.但眼下人们的认识趋于冷静,都市报以社会新闻立足的办报方针所导致的"小报"作风,往往为读者所诟病,同质化的竞争又阻碍了都市报的进一步发展,网络的迅猛发展也让都市报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于是,都市报开始重新寻找自己的生存空间,突出本地新闻,彰显地方特色,成为新的追求.  相似文献   

8.
重苑 《新闻导刊》2006,(3):4-7,11
重庆晚报在20多年的办报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主流媒体的传播风格:不媚俗、炒作,不冲动、破坏;以理性眼光,用建设角度来报道时代的变化。他们坚守“责任传媒”的新闻理念,把党的方针政策,用读者喜闻乐见的形式传递出去,并通过报道百姓真情,营造出互动友爱、诚信和谐的社会风尚,有效发挥了“喉舌”的引导作用,收到了较好的宣传效果,值得新闻界同志学习借鉴。[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黎勇 《青年记者》2006,(19):34-37
都市报等市场化媒体要成为“主流媒体”,必须强化时政新闻等“主流新闻”。但是,在操作过程中,令都市报采编人员头疼的一个问题是:都市报一“时政”,读者就不买报,都市报一“主流”,零售量就下降;而如果不“时政”,不“主流”,都市报又不能令上级领导和主管部门满意。如何才能踩好都市报时政新闻这块“翘翘板”?  相似文献   

10.
肖余恨 《青年记者》2003,(11):14-15
时评之“红”近两年,一种新闻文体迅速窜红,成了“热得快”,那就是新闻时评。新闻时评现正处勃兴之状,其生命力之强,作者参与热情之高,媒体之重视,完全可以用“风靡”来形容。一时间,新闻时评大有成为新闻新的生长点之势,有的媒体如《南方都市报》则以高质量的新闻时评有力地提升了自己的影响力,跻身主流媒体之列。  相似文献   

11.
洪锋 《新闻世界》2008,(9):44-45
如果将都市报比喻成一个从党报党刊盛行的时代杀出来的“草莽英雄”的话,社会新闻就是它的“独门武器”。如今。在受众群体层次不断提升的情况下。都市报追求主流的意识也在不断加强。其显著特征就是不断加强对于时政新闻和财经新闻的报道力度,并逐渐取得良效。但,是否追求主流就应该忽视甚至舍弃社会新闻?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相似文献   

12.
一谈起煽情报道,总让部分人忌讳,有如临大敌之感,觉得它违背新闻规律。但明眼人看出,如今的煽情报道已从期刊转向都市报类。又从都市报类走近主流媒体,而且愈演愈烈。只不过后者是积极、健康的煽情报道。  相似文献   

13.
在市场摇篮里诞生的都市报类报纸,大都以社会新闻起家。但多年的发展实践证明,仅靠社会新闻一枝独秀,忽视时政新闻,报纸就进不了主流媒体的行列,容易被打上“娱乐小报”的烙印。燕都晨报创刊伊始,便从办报理念上改变以社会新闻为主打的传统做法,而将时政新闻放在与之同等重要的位置.甚至在版面安排上更为侧重。近六年的办报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是正确的,它把晨报带上了一条迅猛发展的康庄大道。  相似文献   

14.
谢苗枫 《新闻界》2003,(3):42-45
本次研究选择了2003年一月份的《广州日报》和《南方都市报》为研究对象,将一月份刊登在《广州日报》头版和要闻版的新闻报道与一月份刊登在《南方都市报》的头版和广州新闻版的新闻报道作分析比较,希望通过对两份报纸的数据分析和个案研究,描述广州新闻媒体对广州地区新闻的报道特征,讨论优化传播效果的策略。一、研究范围2003年1月1日至2003年1月31日《广州日报》的头版、要闻版和《南方都市报》头版、广州新闻版的新闻报道,包括政策解读、成就报道、活动报道、事件报道、人物报道和生活服务报道。以《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为研究对…  相似文献   

15.
主流/责任/贴心/实用《洛阳晚报》自2010年荣获中国地方都市报纸"最具品牌价值十强"称号后,借助"走转改"活动的东风,在办报理念、办报形态上进行深化调整,再创佳绩。顺应时代变化,《洛阳晚报》以三叠五块(三叠即A叠本地新闻、B叠时事新闻加领域新闻、C叠副刊;五块即本土新闻、时事新闻、领域新闻、副刊、周刊)的形态,全面贯彻内容生产本土化、生产流程工业化、版面设置功能化、版式表达视觉化、报道视角平民化、传播形式易读化、质量评价市场化、报纸发行精准化的办报理念,实现都市报纸从新闻纸向功能纸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赵振贵 《新闻界》2001,(3):50-51
世界进入新世纪、中国人口进入老龄化、老年人和老龄工作受到空前重视的时候,老龄新闻的传播与发展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一、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需要越来越多的老龄新闻中国于2000年已成为人口老龄化国家,而四川省于1997年就进入了人口老龄化行列。这个老年人群不但数量迅速增长,而且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其文化水平也越来越高,他们比任何时期的老年群体都更能看(听)懂新闻,更加需要新闻。他们不仅需要各个年龄段共同关心的新闻,尤其需要老年人自己的和与老年人利益息息相关的方方面面的新闻,即老龄新闻。诸如,党和…  相似文献   

17.
《新闻实践》2012,(2):4-5
编者按重大主题报道,是指围绕党和政府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或国内外重大事件、重大活动进行的新闻报道。对擅长报道社会新闻等软新闻的都市报来说,重大主题报道或是弱项。当都市报在市场中站稳脚跟,进一步追求主流影响力时,几乎都把做好重大主题报道提升到战略层面上来。但都市报的重大主题报道不同于党报报道,更不能简单沿袭都市报以往的软新闻报道模式。如何使重大主题报道既具备思想性、权威性,又注重可读性、贴近性,是摆在都市报面前的一  相似文献   

18.
置身于以公信力、权威性和影响力为主要诉求的主流媒体中,党报的社会新闻与晚报、都市报的社会新闻相比,更应突出其权威、公信的主流特质,追求高度,追求价值,追求贴近,追求影响力。党报社会新闻靠什么取胜?靠的是新闻的权威发布,靠的是深层次的人文关怀,靠的是新闻报道的思想性和洞察力所体现出来的引导力。要达到这种境界,我们有必要认真思考“政治家办报”对党报社会新闻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郑菁菁 《青年记者》2012,(12):51-52
都市报自兴起以来发展至今,随着其社会影响力的增强,已不仅仅关注社会新闻、民间趣事、坊间杂谈,而是把越来越多的版面与篇幅留给了时政新闻的报道,因为这是都市报跻身主流媒体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都市报作为城市的主流报纸,是市民获得信息的主渠道,但近年来,都市报同质化显著。笔者认为,都市报只有在经济新闻等方面加大差异化,才能走出特色;只有提升经济新闻的力度和深度,都市报的差异化才能明显,才能提高都市报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