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举是中国古代读书人所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为改变这种弊端,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来选举人才。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  相似文献   

2.
《教育文化论坛》2009,(1):105-105
科举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所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为改变这种弊端,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来选举人才。隋炀帝时期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相似文献   

3.
科举是中国古代读书人所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它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从隋代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考试的国家,至今已有一千三百余年的历史。 隋炀帝大业二年(即公元606年)正式设置进士科,通过考试分科选拔官吏,这是我国最早建立的通过逐级考试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度。当时叫做“开科取士”。  相似文献   

5.
科举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实行的一种分科考试、选拔人才的选士制度。其目的在于维持公平公正原则,但历朝历代只要存在考试,就存在舞弊现象。为此,封建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严惩科举舞弊的法规措施。文章通过对古代科举考试防弊措施的探讨,能够对国家现行高考制度的完善提供一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考试话人生     
中国自从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创造出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人才,考试制度已经延续了一千多年。这一制度在受到推崇和赞美的同时,也饱受诟病。透过纷纭复杂的争论,我们看到的却是一个横亘古今的事实,那就是几乎全世界都不约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有着辉煌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在五千年的文明演进长河中,中国人为人类发展进步贡献了无数发明创造,其中就包括考试。中国是考试的故乡,尧舜时期就有"考"与"试"的记载。尝试以笔试作为选拔人才(主要是选拔政治人才即官吏)的方法源于西汉。日臻完善的科举考试由于其在物色政治经济社会管理者和为寒门子弟提供上升通道促进社会纵向流动等方面的贡献,对于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政治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晚清  相似文献   

8.
文理分科存在了这么多年,虽不尽完美,但其培养和选拔人才的机制和功能已经比较成熟,在过去几十年里发挥着重要作用。取消文理分科,难免会带来不适应和新的问题。在讨论文理分科与否之前,也许有几个问题我们必须更深入地思考,甚至必须首先明确:1.学生全面发展,是不是就意味着必须要学所有的学科,文理兼通、文理兼优才叫全面发展?2.基于全面发展和提高素质,学生的知识基础到底应该涵盖哪些范围?取消文理分科,是不是意味着所有的文理科课程简单相加?3.取消文理分科,考试怎么改?  相似文献   

9.
面对高等教育分类发展中被"分等"的困境,自主招生制度在选拔偏才中的乏力及其难以避免的腐败,为偏才学生个人成才和为社会培养创新人才考虑,高考制度多样化改革首先可以尝试在分科考试的大背景中增加"单科招考",选拔在个别科目上有特别天赋而在其它科目存在"短腿"的学生进入研究性大学,这既不违背人才发展的规律,也不损害公平的原则;对于有可能产生的负效应,可以通过一系列制度设计进行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0.
从我国教育评价演进的历史来看,无论是古代的人才选拔,还是近现代的教育测评,教育公平始终是教育评价不变的追求。科举制度:开启中国教育评价的起源。我国自隋炀帝大业二年置"进士科",开始实行科举取士、分科选拔、逐级考试,其考生来源、考试科目与方法、录用程序等方面,经过各个朝代的不断改进,形成了一套较完备的科举制度,这可以看作中国教育评价的起源。科举制度采取"怀谍自进"的方式,允许各阶层人士自由报名参加,经过国家统一考试,按"一切以程文为去留"的准则选拔,任何人都不得例外,对过去极不  相似文献   

11.
最近一段时间,“高中文理分科”迅速引发社会各界关注。赞成者表示,取消分科会造成考试课程增多,学生负担也会相应增加。反对者认为文理分科难以造就知识全面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2.
文理分科存在了这么多年,虽不尽完美,但其培养和选拔人才的机制和功能已经比较成熟,在过去几十年里发挥着重要作用。取消文理分科,难免会带来不适应和新的问题。在讨论文理分科与否之前,也许有几个  相似文献   

13.
高中取消文理分科为时尚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理分科是我国高中教育普遍实行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与高校招生分科考试密切相关。为了选拔适于学科专业学习的新生,高校招生分科考试有其必要性和合理性,但由此衍生的高中盲目、过早文理分科问题,则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促进人才培养,应优化高考科目组合,引导基础教育全面发展;采取有效举措,矫正高中过早分科弊端;适当增加高中选修课,真正发挥会考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科举制度的公平原则对公务员录用考试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几千年来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人才选拔制度之一,科举制度体现了一定的公平精神,它的发展历程折射出了一般考试发展的规律,即日益的客观化和系统化.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才是每一种人才选拔制度的目标,选拔德行之士还是才能之士是科举制度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的两难问题,为公平起见,科举制度主要以文才取士.公务员录用考试作为我国最重要的选拔人才的制度,必须以公平为核心,在考试理念、考试管理、考试方法上坚持公平的原则,消除各种因素对考试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5.
我国考试由来已久,隋炀帝大业二年(公元606年),就已建立了通过逐级考试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度。在那以前,实行的是不经考试的推荐制度,叫做“九品中正制”。曹操当政时,提倡“唯才是举。曹丕在黄初元年(公元220年)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让各郡推选有声望的人出任“中正”,将当地土人按“才能”评为九等(九品),政府按等选用,称为“九品官人法”。这时仍保持曹操用人“不计门第”的原则。到了曹芳时,司马昭当政,于各州设大中正,任用世族豪门的人,选取原则以“家世”为重,九品中正制成为世族地方操纵政权的工具。隋文帝(杨坚)废除了九品中正制,于开皇七年(公元587年)设志行修谨、清平于济二科。隋炀帝(杨广)时开设进士科,通过考试分科选拔官吏,叫做分科取士(即是科举制度)。唐代在进士科  相似文献   

16.
高考,是一个相对公平的人才选拔方式。对许多人,尤其是寒门学子来说,高考对命运的改变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而这些年来,高考改革的步伐也从未停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不久前,2017年高考改革方案正式出炉,内容涉及取消文理分科、选考高考科目、外语一年两考等方面。本期,小编就对高考新方案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7.
视野     
《人民论坛》:从高招制度看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而选拔人才的主要途径是考试。尽管考试有很多弊病,但至今还没有发现比考试更好的选拔人才方法。  相似文献   

18.
历史高考,没有最难,只有更难。这是省市历史教研活动时教研专家对今后历史命题趋向的一个基本一致的预测,理由是为了保持文理选拔的平衡。如果理科方向的物理难度过低,就不利于顶尖人才的选拔,文理分科时重点高中的绝大部分都选择了理科,选修物理,所以试题难度低不得。文科方向的历史的难度也就水涨船高,要不就会文理失衡。这年市局组织的一模考试,统一使用的是南通试卷,  相似文献   

19.
正考试,最初是作为一种教育评价和国家选拔人才的需要而产生的,是国家人才选拔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1]。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急剧增长,考试的功能也逐渐增加,考试不仅是发挥教育评价和人才选拔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我国的考试往往还对各种资源的分配发挥着举足轻重的调节作用。正是基于考试所具有的对稀缺资源调节、分配功能,导致考试作弊与考试紧密相伴,屡禁不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相似文献   

20.
高考是高等院校选拔人才的重要性选拔考试。所以,在高考复习中,一方面要正确认识高考选拔人才的标准,另一方面要认真研究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把握命题方向。信息化时代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人才战略对高考人才选拔标准的制定有3个方面的规定:其一,具有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对知识的驾驭能力和创造潜力来自于完整的学科体系和科学的知识结构,并不是来自于某种方法。其二,具有良好的思维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