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永飞 《教育》2011,(31):19-20,18
家长委员会(以下简称"家委会")这个词对于中国广大中小学生家长来说并不陌生,早在十几年前,一些发达城市的中小学校里已经自发形成了家委会,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里,更是将家委会的建立提升到了政策层面。成立中小学家委会是引导社会人士参与学校管理和监督,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推进,学校家长委员会(以下简称“家委会”)这一组织的作用日益凸显,逐渐成为连接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桥梁,在推进家校合作育人,优化育人环境和完善现代学校制度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也有一些地方学校的家委会在运行中引发一些争议。那么,家委会运行中到底存在什么问题?其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程斯源  施进军 《教育》2011,(11):32-33
教师节前夕,在温州左邻右里网站的论坛上,实名发帖的“亦赫妈”发出了一个标题为“家委会执意送礼,我该怎么办”的帖子,引起了当地家长的热烈讨论。最让大家受不了的,是家委会执意送礼的数额:每人750元人民币。一位家长忍不住发出这样的质问:“家委会,你到底要干什么?”  相似文献   

4.
《班主任》2013,(5):41-41
2012年2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有条件的中小学都应建立家长委员会。我们班按要求成立了家委会。但一学期下来,我感到家委会形同虚设,家长不够重视、参与热情也不高,。效果并不好。不知今后该如何开展好这项工作?(河南段端)  相似文献   

5.
2010年3月,山东省成立了中小学家长委员会建设研究项目组,枣庄十五中成功入选首批家委会建设典型学校。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和探索,学校在家委会组织建设、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家长资源开发、家庭教育提升、搭建家校沟通平台、家委会科研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对家长教育资源和家长民主参与学校管理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郭金霞 《班主任》2013,(5):44-45
“郭老师,这两天你们班收了每个学生100元钱吗?”电话那头是校长浑厚的声音。我一惊,顿感不妙。“是家委会收的,”我忙纠正(乱收费可是高压线,碰不得),“怎么了?”“是这样的,有人向局长反映,说你们班乱收钱,收的钱也不知干了啥,而且也不是第一次收了。你了解一下情况吧!”说完,校长就把电话挂了。我手握电话,大脑一片茫然:“又不是第一次收费,家长们难道不知道家委会收钱干什么?  相似文献   

7.
王强 《辽宁教育》2015,(8):12-14
日前,长沙一中学家长投诉自己孩子所在班级的家委会成员"收钱给老师送礼",杭州一名家长也向媒体反映,家委会要求每个家长交一个学期的班费——500元。在一些学校,家长委员会成了部分"领袖们"的委员会,遭遇普通家长的信任危机,家委会的主要内容和职责是什么?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8.
提问家委会一直是学校联系、凝聚家长的一个重要渠道。但是从我们的实际运作来看,家委会却发挥不了多大的作用。首先,家委会的组建就很难。许多家长并不愿意当家委会委员,理由是比较麻烦和没有时间。有的家长倒是很积极,但是我们又感觉他们能力略差。而且随着时间的发展,家长委员们的反应也越来越弱。要么学校的一些想法传不下去。要么就是与学校唱“对台戏”。不知道家委会应该怎么组建和运作,才能比较有效? ——江苏某中学校长  相似文献   

9.
宋亮 《教育》2011,(11):21-21
对于山东省日照市的小学生家长吴远文来说,家委会这个词并不陌生。然而,对于家委会的作用,吴远文表示基本不了解:“我既不认识孩子班里的家委会成员是谁,也不了解他们做过什么事情。”《教育》旬刊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家长都像吴远文这样表示听说过家委会,并且自己孩子的班里或是学校就有家委会。感觉家委会和自己的权益似乎没有太大关系。  相似文献   

10.
今年两会期间,教育部出台了《教育部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引发广大家长对家委会的关注。来自方方面面的讨论很热闹,有人说,家委会没有存在的必要;有人说,家委会能起到参与学校管理和监督的作用,就看会不会用,作为参与学校民主管理与监督的重要的群众性自治组织,家委会在大家心目中到底什么样?且听家长、老师和专家怎么说——  相似文献   

11.
吴若果 《教育》2011,(34):5
家委会,即"家长委员会"的简称,源自西方发达国家的家校联系模式,旨在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了解、互相交流家庭教育经验、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机构,它的任务是代表家长参与班级管理、丰富学校教育,让家长有一个更好的平台去亲近自己的孩子,帮助班主任或学校解决一些棘手问题,对完善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小学家委会久已有之,但目前一些学校的家委会,形同虚设,变味沦为"联谊会";投鼠忌器,家长有话难张嘴。目前家委会对学校参与和监督力度的大小,与校长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家委会作为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和班级管理的正式组织,应当成为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阵地之一。但在工作实际中我们却发现,家委会发挥不了太大作用——有才能的家长总推脱没有时间,一些愿意参与的家长却总觉得能力不够。这就需要班主任仔细分析原因并提出对策,切实发挥家委会的作用,实现家校共育。  相似文献   

13.
王立华 《班主任》2013,(5):51-52
国内外的实践经验证明,班级家委会在班级建设中有特殊的作用。但在实践中,不少班主任却很难将家委会的作用发挥到位。原因:家长参与班级建设的主体性缺失严重1.家长的组成是多元化的,短时间内难以形成教育合力,不少班主任便不再发挥其作用了。除了一些社会声望高的学校的家长素质普遍较高外,一般学校学生家长的价值取向、职业地位、文化程度、经济收入的高低不同,致使家委会很难在一个学期、一个学年或一个学段内形成教育合力。家委会还未来得及磨合后发挥作用,这个班级可能就要解散了。  相似文献   

14.
宋亮 《教育》2011,(31):26-27
今年秋季一开学,儿子入读美国费城一所幼儿园的网友"夸子"就迎来了好事——当选了儿子所在幼儿园的家长委员会主席。这事在"夸子"的博客圈和QQ群里引起了粉丝和群友的关注。"夸子"的粉丝和群友,大部分是在中国各个学校担任家委会的家长。"夸子"的成功经验中国的家长们十分关心"夸子"是怎么当上美国人的家委会主席的。  相似文献   

15.
正教育并非学校单方面就能做好的事情,当一些教师抱怨学生家长将教育孩子的责任全推给学校时,熟不知,家长委员会这一组织存在的意义就在于使家长们也参与到学校日常管理中来,以此来加强家校联系。不得不说的是,在当前学校教育中,一些学校要么压根没设立家委会,学校管理全由校方说了算;要么只是为了应付检查才设立家委会,但家委会却无任何实权可言。一方面是教师抱怨学生家长对子女教育不上心,另  相似文献   

16.
教育部于2012年3月出台了《教育部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在教育行政部门的倡导下,许多学校积极响应,建立了班级和学校两级家长委员会,许多研究者也开始将家校合作作为理论研究的重点,在这些研究中笔者注意到一种研究倾向:许多文章更多地将关注的焦点集中在家委会的性质、身份、运行机制的研究上,但是却忽略了学校在家委会行使职能过程中的身份界定。  相似文献   

17.
自2009年始。枣庄市第十五中学积极推进家委会建设,逐渐探索出一条有效的“家校合作”之路。家委会的建设同时引发出我们一系列的思考。一、有效的探索家长是学校办学的重要支撑、家委会是学校与家长之间的纽带、家校是促成孩子成长成功的“命运共同体”。因此,家委会建设不仅有利于学校教育的健康发展,而且也有利于家庭教育的优质提升.同时还有利于社会教育的融合统一。  相似文献   

18.
宋亮 《教育》2011,(31):21
对于山东省日照市的小学生家长吴远文来说,家委会这个词并不陌生。然而,对于家委会的作用,吴远文表示基本不了解:"我既不认识孩子班里的家委会成员是谁,也不了解他们做过什么事情。"《教育》旬刊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家长都像吴远文这样表示听说过家委会,并且自己孩子的班里或是学校就有家委会。感觉家委会和自己的权益似乎没有太大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教育,新生一入学,我们班级就成立了多元家委会。家长们投入了极大的热情与智慧,突破了人数少、参与面窄的传统家委会工作方式,共有28名家长自愿参与,分工合作,各展所长。家委会由墨香部、数维部、外语部、艺能部、社品部和健体部组成。  相似文献   

20.
很多中小学都设置了家长委员会(以下简称“家委会”),但家委会往往充当着“号召”筹集资金、宣布学校“命令”,支持学校决定的“传话筒”,“名存实亡”,形同虚设,地位十分尴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