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汪建群 《教师》2013,(3):94-94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写字讲究书法,弹琴讲究指法,做事也多讲究章法,荀子曾在《劝学》里也谈到“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方法对于我们来说就是我们要善假的“物”。换而言之,不仅绘画、音乐、设计等行业属于艺术,教育与学习也属于艺术,采用不同的方法便会呈现千姿百态的效果.教师的教育方法能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向、心理状态等,而学生自己选取的学习方法将左右学习的效果和效率,  相似文献   

2.
有的教师批评学生,学生心服口服;有的教师批评学生,学生口服心不服;有的教师批评学生,甚至会使学生产生对抗情绪而适得其反。由此可见,批评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作为教育管理者,只有讲究批评教育的艺术与方法,使批评变得"美"一些,才能真正起到批评教育的作用,达到批评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批评是一种常用的教育手段,但学生在接受批 评的时候,往往会产生抵触心理、反抗情绪。因此,教 师要讲究批评的艺术,做到“良药甜口,忠言顺耳”, 使批评收到最佳的效果。 一、冷静理智。有的学生在上课时偶尔会“恶作 剧”,以此吸引别人,表现自己。如果教师能冷静理 智地处置,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4.
钮丽霞 《甘肃教育》2014,(24):41-41
正教育是一门艺术,对学生的批评教育方式更是一门艺术。适度、得当的批评教育会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与不足,从心理上接受教师的教育和引导。在教育学生的时候,要潜心研究批评的方式方法,起到批评教育的效果。批评教育方法也是有章可循的,也有其内在的科学性,这需要教师不断地深入探究各种教育案例,深入剖析学生的心理,总结出一套科学合理的批评教育模式,讲究批评的艺术,让批评处处彰显教师对学生深切关怀爱护的人性魅力。  相似文献   

5.
正如我国古代教育名著《学记》所说:“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智力与能力,性格特点有差异,学习的效果就会有差异。在相同的环境和相似的教学条件下,有的学生反应敏捷,学习速度快,有的学生反应迟钝,学习速度慢;有的学生易于通过听觉进行学习,有的学生易于通过视觉进行学习,有的活泼好动,有的沉默寡言。这就需要教育教学工作者在教育学生时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6.
作为文化课之一的语文学科,怎样开展教学科研,摆脱普教模式,更新教学观念,在课程设置、教材编排、培养学生实际能力等方面,我们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一、利用语文学科特点,贯穿文道统一原则,加强心理、思想、情感的教育。思想教育要跟学生实际挂上勾,从学生的需求心理出发,讲究方法,才能打动学生的心。例如职一年级语文课本上有《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一课,课文是赞颂一方有难,八方相助的共产主义协作精神,要求学生结合实际谈体会。有的同学就说六十年代人的思想境界较高,有忘我精神,而现在有的人很自私,只想到自己,想到金钱,利欲熏心。但也有同学列举了大量感  相似文献   

7.
学生在上课之前,他们的状态可谓纷繁复杂。有的心有准备,有的心无所想;有的情绪高昂,有的心灰意懒;有的心无旁系,有的心猿意马……,如何在短时间内让学生的注意指向学习内容,全身心地走进数学学习的"乐园",是我们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结合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一、创造自己的"开场白",先声夺人1.用精妙的艺术语言吸引学生。课始,学生的魂儿还未收住,这时教师可采用精妙的语言吸引学生,以致先声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堂教学——感染的艺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的老师上课幽默诙谐,妙语迭出,使学生敬佩叹服;有的老师上课语言精练,思路清晰,环环相扣,能带领学生神游知识的大观园;还有的老师上课时善于把知识融贯在一个个自然生动的小故事里,使学生入神入境;也有的老师善于以自己的感情带动学生的情感,使之振奋,时而热烈地参与讨论,时而甚至争论起来……这佯的课,无疑能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产生一种悦人心目、牵人情思的吸引力,形成一种扣人心弦、催人奋进的感染力。教师之心与作家之心、学生之心,达到心心相印,情情相通,这也就是课堂教学中的感染艺术。 语文课堂教学感染的艺术,不是像艺术家那样把人的美、人的诚实及崇高的品质表现在色彩、文字、音乐、形式之中,而是通过已经物化的人的心灵美去塑造  相似文献   

9.
心理教育工作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心理教育工作者不仅要通晓心理教育工作的一般理论,而且应根据实际情况,恰当运用各种心理教育工作的技巧,因材施教,循序渐进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要成功,必须讲究工作技巧。现就工作中的体会总结如下:首先,语言表达技巧。语言表达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外在表现。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必不可少的工具,在表达时特别讲究技巧性。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对象,其表达的方式、语气、措辞等都是不同的,而且很微妙。在与学生交流过程中,语言表达应注…  相似文献   

10.
考试焦虑是高考学生中常见的负性情绪,在美术考生中,大多数学生都存在这种现象,它不但影响学生的正常复习,而且对考试成绩影响很大。问卷调查发现考试焦虑主要由于考生心理压力太大——担心考不好、担心前途暗淡、担心自己不如他人等。也有的考生是因为不讲究用脑卫生,打疲劳战,导致学习效率下降及一系列生理、心理反应。针对此类现象,我们开办了家长学校,向家长及考生讲明情绪——认识——生理之间的复杂关系,使之明白“静心”、“从心”、“细心”是取得考试成功的重要心理、生理条件,引导考生适当进行自我心理调适,掌握放松技术,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或活动。例如:有的人对数学感兴趣,不仅课内专心听讲,而且课外也广泛阅读数学读物,刻苦钻研数学题目,以至常常废寝忘食;有的人对音乐着迷,常常曲不离口;有的人迷上了武侠小说,满脑子刀光剑影,甚至为此而放弃其他活动。对于感兴趣的东西,同学们总是说起来津津乐道,做起来乐此不疲。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特殊的心理倾向,它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特级教师于漪则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2.
付红波 《考试周刊》2013,(19):70-71
<正>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这是教师不能代替也是代替不了的,教师只起指导作用,每一个学生都有一种独立的要求,都有相当强的独立学习能力。现行教学改革要求改变单纯接受式学习,讲究从"一刀切"教学向关注个体差异的教学转变,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自主学习。正因为如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技校班主任工作既有一般学校班主任的共性,也有自己的特殊性。特别作为技校的班主任,更要充分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作到区别对待,因人施教。 技校学生的心理状态一是自卑感较强。他们进入技校后有些家庭对学生失去了信心,教育次数减少,关心程度减弱;一部分学生感到在社会上不被重视,在同龄人中受到歧视,失去了中学时代应有的那种上进好学的良好心理,并怀疑自己的能力,而表现出比高中生、中专生更多的自卑感。二是缺乏竞争意识。在  相似文献   

14.
浅谈新形势下技校政治课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校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提高道德觉悟的主要阵地。但由于目前的技工学校过分的讲究生源,招生时又放宽了入学条件,所以各技工学校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文化基础、接受能力比起普通中学或中专的学生来说有一定差距。更为严重的少数学生不但学习基础差,而且行为表现也较差,加上技工教育重视实践技能培养的特点,导致敬一些同学认为“学习专业是实的,学习政治是空的”,对政治课不象专业知识课那样主动与重视,缺乏学习政治课的积极性,导致政治课教学误入困境。因此,在新形势下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必须转变观念,采用新  相似文献   

15.
学生自信心的强弱与其学习活动中的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有关。当前,在技校学生中,有的成绩较差,有的厌学、弃学,有的甚至沾染了各种不良习气。这些现象的产生不排除学生能力的差异及其它原因,但主要原因之一是学生对学习缺少自信心。因此,在技校教学活动中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研究学生心理,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有的学生认为自己天生不行,能力差,学习不好。因此,教师应该研究学生心理,分析学生具体情况,通过观察了解,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之处,用特长去激励他们。例如,有的学生文化课成绩不好但体育成绩突…  相似文献   

16.
学生个体之间能力的发是不平衡的,个体本身诸方面能力发展也是不平衡的。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来说,差只是相对的。教师应当讲究育人的艺术,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充分显示其长处和优点,使之体验成功的欢乐,获得心理补偿和平衡,激发其学习的自信和勇气。一、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树立学习自信心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之所以学习成绩差,多是心理障碍所致。在学校考试中,部分学生屡考屡败,他们只有失败的痛苦,没有成功的欢乐,从而使自信心减退,兴趣之火渐熄,负担日重,心理失去平衡,最终只好破罐子破摔,视学习为畏途…  相似文献   

17.
教学本身是一门艺术,思想政治课教学更要讲究艺术。只有这样才能把抽象、枯燥的政治理论加以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从而实现最佳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提升自己的教学艺术。一、注重培养自身素质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因此,教师要享受教学之幸福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思  相似文献   

18.
生活在今天的孩子一般条件都比较优越,但过分优越的环境不仅没有使孩子成为好苗子,反而使他们养尊处优,很难面对困境,其自理能力、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比较差。据媒体报道,目前孩子的心理素质呈下降趋势,尤其是一些中小学学生经受不起一点点的挫折。有的孩子甚至因为一些小挫折就发生心理扭曲,学习成绩也一落千丈,个别孩子还因此而逃学,甚至走上犯罪道路,让人心痛不已。我们都知道,人生之路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挫折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在所难免的。但有的人心理承受能力强,经得起打击;有的人心理承受能力弱,经不住挫折考验,面对挫折而恐惧、消极、悲观,自然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甚至导致心理障碍,影响身心健康。特别是高科技时代的今天,强竞争、快节奏、多变化给人带来更加强烈的情绪冲击,使矛盾、冲突更普遍、更尖锐。因此,教师要把握学生心理,巧用挫折教育。挫折教育要使孩子有勇气敢于面对困难,机智应付困境,有能力解决难题。教师要根据孩子的性格特征,有的放矢地进行有效教育。挫折教育决不是苛刻的批评、大声的谩骂和严厉的责打。心理研究表明,承受挫折能力和其他心理品质一样,可以通过学习和锻炼而获得、提高。我们在平常的教育工作中运用挫折教育要注意以下几点。1.慎...  相似文献   

19.
学生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这是不可否认的,有的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强,有的学生动手能力强,也有的学生组织能力强,总而言之,相互不一样,各有各的长处与短处.就学习化学而言,每个学生的情况也不一样,有的学生领悟性好,接受得较快;有的学生缺少学习化学的细胞,成绩不理想,假如在教学中,老师搞一锅煮或者搞一刀切,势必造成成绩好的不够学,而成绩差的又学不进去,影响了所有学生的发展,分层教学因此应运而生了.  相似文献   

20.
中学生厌学心理及消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厌学心理是指学习者对学习对象缺乏兴趣或缺乏动机而产生的一种消极的心理倾向.厌学心理给中学生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带来不良影响,产生严重后果.在情绪方面,学生的情绪波动较大,常感到压抑、自卑;在认知方面,对学习觉得毫无意义,毫无价值;在行为方面,对学习敷衍了事,上课不注意听讲,有的甚至逃学、出走.有人把“厌学”列为中学生五大行为之首(厌学、吸烟、出走、早恋、作弊).据1992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局课题组,通过136所不同类型中学共6969份问卷调查,有厌学情绪的学生竟高达在校学生的半数之多.据上海对2000名出走学生的调查,属于厌学而弃学的占18.4%.据1993年新疆有关方面统计,新疆中学生流失率为19.06%,使在校生减少13218人,在这庞大的流失生队伍中,属于厌学而弃学的恐怕也不会少.厌学心理已成为学生勤奋学习、立志成才的一大心理障碍,它不但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导致教育质量降低,而且还会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