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风景名胜区旅游业使风景名胜区规划得到长足的发展,风景名胜区规划中旅游定位也随之不断地发展变化.风景名胜区规划旅游定位演化动因具有内部驱动因素和外部驱动因素,并以此构建了风景名胜区规划旅游定位演化动因驱动模型,为风景名胜区规划提供必要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风景名胜区是我国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体制变迁所释放的能量成为推动我国旅游业不断发展的主要动力。在文献综述和多次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以贵州西线黄金旅游线路上的重要节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红枫湖为样本地,用实证方法研究我国国家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管理体制的演变历程与旅游发展状况、管理体制变迁的原因,并对现行管理体制变迁的特征与旅游发展困境进行诠释和分析,以期为我国风景名胜区旅游管理体制的变革提供经验借鉴与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我国一些风景名胜区的旅游业在经历了早期的快速成长后,近年来步入了衰退期,表现为游客人次减少,经济效益下滑。从旅游体验视角出发,以贵阳市红枫湖为例,对风景名胜区旅游业衰落的原因进行探讨,寻求在现实状况下风景名胜区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从温州旅游资源的分布谈开发规划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州位于中国黄金海岸线中段,依山傍水,兼山海之利。有2个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包括4个景区)、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7个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温州气候温和,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由航空、铁路、公路、水路构成的立体交通网初具规模;众多涉外旅游饭店和79家旅行社形成庞大约接待能力;正赶上旅游业大发展的绝佳时机;今年又被评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等等,但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业的发展仍不能与杭州、宁波等兄弟城市相比。这不得不令人从深层次去寻找原因。本文从分析温州旅游资源分布和现状的不足入手,提出了开发规划意见和建议,为温州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一些探索性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平潭生态旅游资源极其丰富,有“海滨沙滩冠全国,海蚀地貌甲天下”之称,本文概括了滨海生态旅游产品的特征以及开发的原则,分析了平潭发展生态旅游的条件,提出了平潭滨海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设想。  相似文献   

6.
低碳旅游,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生态旅游.人类为应对全球变暖提出了"低碳"这一发展新理念,低碳旅游已被越来越多的旅游业者及旅游民众所认可.东江湖国家风景名胜区拥有着丰富的水、湿地、森林等重要资源,因此,东江湖发展低碳旅游不仅有利于其景区环境的保护,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而且能够带动整个郴州旅游业的发展,使郴州旅游业逐步走上低碳旅游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7.
宣春市明月山温泉风景名胜区旅游升温战是宣春市政府主导的发展本市旅游业的重大工程.本文从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果、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对策四个方面对宜春市2007年明月山温泉风景名胜区旅游产业进行了调查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峨眉山——乐山大佛风景名胜区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国务院公布的首批44个国家级风景区,是四川旅游热点,在全国乃至世界久负盛名,1991年国家旅游局举办的全国重点游区评选,是中选的名胜区之一。峨眉山从1988年建市以后,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逐渐构成单列的一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那么,乐山大佛风景名胜区是否已达单列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标准?乐山大佛风景名胜区主体部分包括;乐山市历史文化名城与凌云大佛——乌尤山景  相似文献   

9.
发展南岳旅游文化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旅游业是文化性很强的经济事业。也是经济性很强的文化事业,是综合性的文化娱乐消费产业。因此.一个旅游区的旅游业发展总与旅游文化发展息息相关。南岳衡山是我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在我省旅游业中举足轻重。探讨如何发展南岳衡山旅游文化,对促进整个湖南旅游业的发展是大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10.
选取沩山风景名胜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利用因子分析等方法,对当地居民的旅游影响感知和态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沩山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当地居民的参与度并不高,旅游业发展给居民带来的收益也不明显。(2)沩山居民对沩山旅游风景名胜区发展的旅游影响感知可归纳为十个维度,当地居民对积极的旅游影响感知强度明显大于消极影响感知强度。(3)在四个负面因子中,只有“生活成本增加”得到了当地居民的普遍认同,六个正面因子全都得到了居民的认可。  相似文献   

11.
喀斯特洞穴景区旅游环境容量研究——以织金洞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喀斯特地区自然、人文景观独特,旅游资源丰富,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如何在旅游开发中使旅游地的环境系统免遭不可修复的损坏,实现区域社会、经济、生态的持续、健康发展,是喀斯特风景名胜区面临的难题之一.旅游环境容量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判据之一.目前,我国针对洞穴类风景区的旅游环境容量研究尚属空白.以我国典型的喀斯特风景名胜区--织金洞景区为例,定量研究了该景区的旅游环境容量,可知织金洞还可进一步提高旅游开发强度.  相似文献   

12.
古宇湖风景名胜区地处川南,旅游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本文首先对古宇湖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状况进行了评价;其次,在分析目前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风景名胜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贵阳市开阳香火岩风景名胜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贵阳市开阳香火岩风景名胜区的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存在问题,论证其开发利用的可行性,提出了贵阳市开阳香火岩风景名胜区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4.
地名也是无形资产,一个好的地名对旅游业来说就是一个良好的旅游品牌,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改革开放以来,许多风景名胜区的行政区域名称进行了变更,并使之与风景名胜区的名称相同.这样不仅提高了当地的知名度,塑造了一个知名的旅游品牌,而且也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本文笔者建议在已拥有六块旅游金字招牌的蜀南竹海所在地的长宁县和江安县进行行政区划合并,设立县级蜀南竹海市.以提高蜀南竹海的知名度,推动四川宜宾市乃至川南、滇北地区旅游业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15.
1 前言 喀斯特以其独特的地貌形态构成了众多的奇峰异洞、湖泊深潭、瀑布峡谷等秀丽景色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旅游爱好者。据统计,在我国119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与喀斯特有关的风景名胜区有49处,占49%,表明喀斯特地区的旅游资源已成为我国的一主要风景资源类型,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东部,碳酸盐岩的出露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77%,在我国咕斯特地貌区中,除了赤水十丈洞瀑布风景区外,黄果树瀑布、龙宫,(氵舞)阳河、织金洞、红枫湖,马岭河峡谷风景名胜区均与喀斯特有密切联系。此外,省内24个省级风景区中绝大部分也与喀斯特有关。本文根据喀斯特的地貌形态特点及其有关的开发利用价值划分其旅游景观类型,对贵州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和开发利用有特殊的意义。 2 喀斯特旅游景观类型 贵州喀斯特风景旅游资源不仅包括自然景观资源,而且还包括其历史文化景观资源。前者可分为山、水、洞、瀑、石和泉等景观类型,后者主要指与喀斯特有关的一些名人故居、古人类遗址、古建筑和文化遗址,有时两者相互映衬,构成完整而丰富的旅游景观资源。  相似文献   

16.
乐学是地理活动课的重中之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活动课中的乐学,主要体现在教师对活动课的精心设计、独特创意和科学组织上,让学生做到在乐中有学,在学中有乐。一、内容选择注重乐学 1.选择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如我县旅游资源丰富,县内有联合国自然保护区南麂岛,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南雁荡山,浙江省革命根据地老区山门等,但旅游业  相似文献   

17.
风景名胜区是我国旅游资源的主要构成之一,但部分风景名胜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而被行政区划分割得四分五裂,因此属地争议成此类风景名胜区普遍存在的问题,从而引发了区域之间旅游开发的非合作博弈。位于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与六盘水市钟山区两地交界处的"韭菜坪风景名胜区"长期以来就因属地争议问题,致使景区旅游品牌形象渐趋模糊、景区的整体性受到破坏,最终直接影响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文章以属地争议下的景区品牌竞合分析为题,探寻韭菜坪风景名胜区景区品牌竞合的困境及形成机制,从而提出其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各项辅助设施的建设也被摆上议事日程,诸多问题也随之而来.自1979年以来,我国旅游客运索道从无到有,迅猛发展到目前的近300条,全国绝大多数风景名胜区都建有或正在建索道.对促进景区交通运输现代化和旅游业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引起了遗产保护专家的非议.本文结合作者的亲身经历,系统分析了索道建设在旅游业发展中所起的积极作用以及带来的问题.本文指出,旅游区索道建设应选在遗产以外的风景区以及商业性的旅游设施里.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我国旅游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为了吸引游客,各大风景名胜区纷纷对景区进行深度开发,但成效却不容乐观,尤其是因此带来有关水环境问题日益彰显,发人深省。因此如何合理保护和利用景区水资源、如何全面规范景区水环境在风景名胜区的深度开发中尤显重要。文章系统分析了国内风景名胜区水环境问题现状,提出了目前风景名胜区水环境保护利用的全方位措施,最后做出区域性强制水环境保护利用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20.
五指石于1998年被升级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平远县政府把发展五指石旅游业作为带动全县旅游业及经济振兴的龙头产业来培育和发展。由于五指石交通条件存在着较大的弱势,对五指石旅游业发展产生了瓶颈作用。本文着重分析了五指石交通条件状况,并提出解这一矛盾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