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孽海花》是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也是晚清讽刺小说的一部代表作。但不同于其他讽刺小说的是,它同时也可以被视作一部历史小说。《孽海花》体现出的“史传”传统——记录历史的责任,撰写史书的意识——不仅让这部小说具备了历史小说的特性,而且影响了小说讽刺的方式和效果。《孽海花》这种历史与讽刺的高度融合,使小说的讽刺达到了那个时代应有的高度。  相似文献   

2.
温柔敦厚是一种富于东方美学特质的诗论,也是儒家诗教的核心.但主张"温柔敦厚",提倡美刺讽谏<诗序>的精神,却不是<诗经>的传统,它并不能涵盖<诗经>的全部.  相似文献   

3.
沙汀在30年代是左翼坛一位杰出的青年作家。他的小说所具有的沉郁、厚重的讽刺美学风格,首先得益于他早年丰富而独特的生活经历;中外现实主义讽刺学传统的熏陶;及其对生活敏锐而理智的洞察。其次,他善于从人们习焉不察的生活中看出常中之异,因而在其小说中讽刺的鞭子虽然抽打在各色各类社会渣滓身上,但批判的锋芒却是直接或间接指向当时的社会——那些鬼魅们赖以横行的旧世界,由此提醒人们要更多地对造成畸形人性的整个社会、历史进行长久的思考。另外,出现在他小说中那些可憎可恶,却又仍不失可笑可鄙的形象系列;富有心理内涵、既独特典型又保持着生活本来面目的艺术细节;风趣幽默、富有乡土气息的艺术语言等;都使他小说的讽刺艺术具有一种质地沉实,醇厚老辣的凝拙之美、一种充满诗意和喜剧色彩的简朴之美,从而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鲁迅所开创的中国现代讽刺小说流派。  相似文献   

4.
谴责小说是清代末年一种旧小说的专称。它以暴露社会黑暗、指斥政治腐败、谴责封建官僚为主题。这种名称最初出现在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中。初中三册的《制台见洋人》,就是谴责小说中的佼佼者。讽刺小说是以揭露反面事物、落后思想、落后势力为主题的一种小说。清代吴敬梓所写的《儒林外史》,就正式奠定了我国古典讽刺小说的基础。初中三册的《范进中举》一文,就是从《儒林外史》中节选出来的。  相似文献   

5.
铭文和箴文是两种审美性较强而突出教化意义的文体,前者美刺结合,以美为刺,后者以刺为主,在警诫中折射家国情怀,抒发个人情志,并具有文学形式之美,二者都体现出《文心雕龙》及整个古代文论礼乐结合、寓教于乐的特征。刘勰对铭箴特性与功能的揭示推动了这两种文体的独立写作。后世箴文在传承警诫意义的同时,文学性或审美特性不断增强。箴文还以格言警句形式存在于诗文,有些小说甚至围绕某种警诫讽谏话语演绎故事,彰显美育功能。  相似文献   

6.
晚清谴责小说中说话者出于不同的动机,为了达到特定的语言效果,从主观态度上往往使用了不符合对方身份、地位的称谓,这样就偏离了常规的称谓词语的使用,使得称谓词语呈现出与交际双方角色不相称的语用形式.这表现出了晚清谴责小说“虽命意在于匡世,似与讽刺小说同伦”的文学艺术特色.而也正是这种独特的文学艺术特色,使得晚清谴责小说称谓词语具有特殊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7.
周霜  赵洋 《考试周刊》2011,(46):32-33
《诺桑觉寺》是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小说。作者使用了大量的哥特式的语言文字,以谴责和讽刺当时风靡的哥特式风格的小说体裁。  相似文献   

8.
本来,中国文学素有讽刺传统,仅以小说而言,从秦汉寓言中的讽刺小说因素到魏晋南北朝的讽刺小说雏形,再到唐宋元明机锋四出的传奇话本,直到讽刺文学奇葩《儒林外史》以及晚清谴责小说,贯穿着一条引人发笑、令人深思的喜剧脉络。但在新文学的第一个十年的历程中,也许是由于传统社会留给人们的积郁过多、过重,新文学开天辟地的历史使命实在迫切,文坛上到处是悲愤的倾诉与激越的呐喊,而少有超越性的笑声。然而,从文学发展来看,风格从单一走向丰富乃是必然趋势;从接受心理来说,也有多方面的审美需求,既要悲伦感人的歌哭,又要婉讽…  相似文献   

9.
在清代末期我国逐渐出现了一些具有讽刺韵味的小说,这些小说的主要内容是对当时社会的黑暗以及整治腐败现象加以有效揭露,之后这类小说内成为谴责类小说,具有一定的谴责含义,我国著名作家鲁迅认为这种类型的小说主要是为了迎合群众们对当时政府统治事务不满的心理而出现的,因此,大量的具有讽刺意义的小说争先发表,促使清末的小说种类丰富起来,也使得清朝的官场黑暗现象通过小说的形式展现在人们眼前,也为今天我们对清朝官场制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温柔敦厚是一种富于东方美学特质的诗论,也是儒家诗教的核心。但主张“温柔敦厚”,提倡美刺讽谏《诗序》的精神,却不是《诗经》的传统,它并不能涵盖《诗经》的全部。  相似文献   

11.
李嘉贤 《海外英语》2012,(2):237-238
This article mainly discuss the language styles in 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 Colloquial and satire are important language styles in this book. Vanity unquestioning acceptance of violence coward and slave all satire the great national problems; Besides, combination of the colloquial language and satire is also very successful in this novel, which vividly reveal the American society at that time .  相似文献   

12.
讽刺是《围城》的主要艺术特点。本文试图从讽刺的范围、力度、手法、艺术效果等方面来探讨讽刺艺术在《围城》中的体现。从讽刺的范围看,讽刺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讽刺的力度看,既有表层意义又有深层意义;从讽刺的手法看,灵活多样,主要运用了比喻、心理刻画、漫画法、戏谑法等;从讽刺的艺术效果看,入木三分、切中肯綮,达到近乎完美的境界。  相似文献   

13.
《斩鬼传》是《儒林外史》之前的一部特色鲜明的寓意类讽刺小说。作者运用了多种讽刺手法,将讽刺的锋芒直指人类的道德缺陷和丑恶癖性,使众多"人鬼"穷形尽相。小说善于运用对比、衬托的讽刺手法,在衬比之中彰显讽刺对象;作者秉持冷静的态度,不加半点评述,让人物尽情地表演,在冷静客观中呈现人物的言行、刻画讽刺对象。此外,小说还使用了主观直斥和合理夸张等讽刺手法,讥刺了人类诸多弱性。《斩鬼传》的讽刺艺术和风格,对后世讽刺性小说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4.
《死魂灵》与《儒林外史》同是讽刺艺术的典范之作,“含泪的笑”是这两部作品共同的讽刺风格。但是由于作家的个性、气质及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他们运用的讽刺手法又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15.
英国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拜伦同时也以讽刺高手而称,而讽刺手法奇诡高超,他经常使用的讽刺手法有三种。一是对比式讽刺,即通过对比手法,深刻揭露讽刺对象虚假丑恶的本质;二是突转式讽刺,即先述假相,以褒语紧裹贬意,最后才突然掉转笔锋,撕破假相,令人回味无穷;三是夸张式讽刺,即通过双重透视,将讽刺对象置于放大镜和哈哈镜之下,使其丑态和劣性无处藏匿,此外,从内容上看,拜伦始终将讽刺矛头指向当时英国和欧洲的上流社会,特别是专制暴君,反动政客和无行人。  相似文献   

16.
This article has an analysis of the theme in Jane Austen’s novel,Pride and Prejudice,with reference to its irony and satire.  相似文献   

17.
《金瓶梅词话》中反问句的语用含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瓶梅词话》的人物对话中有特别多的反问句,这些反问句是传情达意、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随着语境的变化,反问句往往具有不同的语用含义,但是小说灰色的基调决定了这些反问句的语用含义只有几种主要类型:1.埋怨、责骂类;2.申辩、反驳类;3.催促、命令类;4.贬斥、嘲讽类;5.拒绝、谦让类等。不同的语用含义又可蕴涵于同一个反问句中。  相似文献   

18.
狄更斯是世界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而《匹克威克外传》是他的著名代表作之一。这部作品写于19世纪,幽默和讽刺是它的主要的文学写作手法。借助这两种有效的写作手法,狄更斯形象地歌颂了人性中美好的一面,深刻地揭露了当时社会和民众的可笑、荒唐和邪恶之处,同时也对穷人的处境表示了深切的同情。本文旨在通过细致地分析狄更斯对幽默和讽刺手法的熟练驾驭和由此产生的极大魅力和影响来揭示他的作品深受读者欢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被称为“快乐剧种“的广西彩调,大多包含着对社会弊病的关注与讥讽,剧中有激烈的道德批判类的讽刺,更有不少揭露对象的荒谬与不谐调的喜剧性讽刺。在艺术上独具特色,主要表现在:一是严肃写实,讥弊讽世,达到以小见大的效果。二是悲喜交融,蹙而能谐、婉而多讽。三是让人物处于自我暴露的地位,达到对丑的否定。  相似文献   

20.
巴赫金对讽刺与民间文化的关系作了历史和系统的研究,"形象性否定"成为他讽刺观的核心,把握这一点就能揭示他是怎样实现对前人的讽刺理论突破的,并能把握巴赫金讽刺观与狂欢、对话理论的内在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