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1940年8月到次年1月,八路军先后出动105个团的兵力,在华北地区长达2500公里的战线上,对日本侵略军发动了震惊中外的百团大战。为粉碎日军对华北根据地的“扫荡”,打破日寇的“囚笼政策”,戳穿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的“八路军游而不击”的谣言,八路...  相似文献   

2.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国民党反动政府对于抗战大局动摇犹豫,致使日寇乘机发动大规模进攻,一举而陷平津。平津沦陷后,国民党反动军队更是一溃千里,纷纷向南逃命,使得华北广大地区的人民群众顿时陷入了受日寇奴役的悲惨境地。这时,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正好与国民党反动派完全相反。“卢沟桥事变”后的第二天,我党中央就向全国发出了紧急通电,号召全国人民奋起抗敌。通电指出:“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我们要求立刻给进攻的日军以坚决的抵抗,并立刻准备应付新的大事变。全国上下应立刻放弃任何与日寇和平苟安的打算。”接着,我党的具体行动是一方面积极努力以促成抗日民族统一  相似文献   

3.
《中学历史教学》2003,(3):28-29
“七·七”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中共中央向全国发出《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电文指出:“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号召“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建筑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掠!”“驱逐日寇出中国!”“为保卫国土流  相似文献   

4.
一一九四一年下半年,日本法西斯为了夺取英、美帝国主义在太平洋的殖民地和附属国,配合德、意法西斯在欧洲作战,积极准备发动太平洋战争。从十一月开始,日军在港九外围和惠、东、宝地区集结了三万多兵力,准备进攻香港。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八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同日凌晨,日军二十三军三十八师团和海空军及后援部队共一万五千人,向香港进攻。日军步兵、骑兵在飞机的掩护和炮火的支援下,分两路越过边界。英军轻易地放弃了在九龙的“酒徒”防线。十一日,九龙失陷。二十五日,香港总督向日军投降。  相似文献   

5.
湘西会战,又称雪峰山会战。会战前夕,在欧洲,盟军已接近柏林,法西斯德国灭亡在即;太平洋战场,美军正向日本本土越岛推进;中国共产党敌后战场把敌人压缩在一些城市和狭小的交通线附近,日寇已日暮途穷。 1944年,狗急跳墙的日军发动大陆交通线战役,想打通从东北到广州——南宁的大陆交通线,使孤悬南洋的日军得到接济,侵占了我国豫、湘、桂、闽、粤等省的大部和贵州省的一部分。日军虽然从形式上完成了打通大陆交通线的作战目标,但中美空军仍以芷江·老河口机场为基地,对日军控制的交通线进行轰炸,使其处于半瘫痪状态。日军为了巩固交通线,解除中美空军对它的压力,并且威胁陪都重庆,压迫国民党投降,以抽调兵力防止美军在华南登陆,1945年发动了以进攻芷江为目标的湘西战役。日军动员的总兵力约8万人。敌20军司令坂田一良中将坐镇邵阳,直接指挥正面日军进攻。  相似文献   

6.
血战台儿庄的敢死队长郭启文1938年3月23日,日军第10师团向台儿庄进攻,中国守军在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下,以40万大军的优势兵力包围了进攻台儿庄的七八万敌军,并击退坂垣师团的增援,日军大败溃逃。至4月6日,历时半个月的台儿庄战役取得歼敌共一...  相似文献   

7.
神勇军魂     
赵登禹将军于“七七事变”二十一日后殉国。当时日军占领北平,将军率部驰援。可是,将军没有料到,他率部北上的军情,已被汉奸潘毓桂出卖给日军。在抵御日寇大规模进攻前,赵将军举酒壮行:“今天,我和冯表生(冯玉祥)通话,我向冯先生告别,冯先生问我何时回来,我说,快则两天,晚则三天,或许……或许再也不来了!”  相似文献   

8.
驻华13年,从指挥攻占上海到进攻南京松井石根前后驻华13年,是一个“中国通”。在职期间,参与策划并积极支持侵略中国的行动。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义——在东京召集“东方会议”,商讨确立侵略中国的具体方针。1937年8月15日,松井被任命为上海派遣军司令官,赴华指挥日军作战。淞沪会战持续近3个月,中日双方投人作战兵力超过百万人,战斗异常激烈。会战期间,日本参谋本部根据松井石根的请求,多次增派兵力,先后投入上海作战的海军陆战队和陆军部队14.5个师共约28万人的兵力,动用军舰30多艘、飞机400余架、战车300余辆。至当年11月,侵华日军在松井…  相似文献   

9.
左宝贵从事开办经营企业之活动势必影响军事工作。左宝贵所谓的"兵力太单"之说和装备不如日军之说不能成立。进攻平壤的日军兵力与守卫平壤的清军兵力是基本上相当的。在战前没有抢占制高点是左宝贵在平壤之战前的失误。左宝贵以无知之勇和匹夫之勇轻死阵前,导致诸军皆溃。清政府借助表彰左宝贵的所谓忠壮以维护其腐败统治、掩盖其在甲午战争中的腐败无能。  相似文献   

10.
1944年9-12月的桂柳会战中,国民党一方面在广西兵力不足,总计约10余万,另一方面在贵州云集了大约20余万兵力。在桂林、柳州陷落之前,国民党将20余万大军布防于独山、都匀、马场坪至贵阳一线,对日军形成一种"御而不击"的态势;日军在攻占桂林和柳州后一度分三路侵入贵州,攻占独山和进到都匀附近的鸡贾。究其原因是蒋介石被日本实施伪装进攻重庆的5号作战计划所迷惑和周佛海、杨惺华提供的日军在攻占桂柳后将进攻贵阳和重庆的情报所误导,为保陪都重庆所致。  相似文献   

11.
在广州、武汉沦陷后,战争的形势发生变化。日军侵战中国的土地太多,战线过长,以致兵力不足、国内资源紧张。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游击战争迅猛发展,抗日根据地迅速扩大,严重威胁着敌人的后方。为此,日本侵略者不得不改变侵略方针,对国民党停止大规模的军事进攻,而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进攻为辅。当时许多清醒的中国人都认识到,在日本“鲸吞”政策宣告破产的背景下,应该与日本的“蚕食”政策作针锋相对的  相似文献   

12.
1937年7月7日的芦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扩大侵华战争、妄图灭亡中国的重要步骤,也是日军全面进攻中国的开端。事变爆发后,日本集中了28个师团的兵力,同时向华北、华东猖狂进攻,企图会师华中,一举打垮我国军队主力。在华北战场上,日军于7月底占领北平、天津后,为扩大华北的战争,以平津为据点,采用大范围外线的速决的战略进攻,沿铁路线长驱直入夺取大城市的作战方针和迂回包围的战略战术,兵分四路,一路由平绥路、同蒲路进攻山西;一路由平汉路进攻河南;一路由津浦路、胶  相似文献   

13.
抗战期间中日假钞之战□孙共青1937年7月7日,日寇发动了卢沟桥事变,全面侵华战争开始了。与此同时,日本军部陆军最高指挥部参谋本部密令日本特务机构,相机配合日军的侵华军事行动,实施破坏国民政府经济的措施。1938年底,日军因自身资源、兵力等因素,停止...  相似文献   

14.
1944年春,抗日形势渐趋好转,我八路军总部按照中共中央指示,向豫西进发,开辟游击区.而日军从豫北抽调大批兵力开赴豫南作战,王屋山南、黄河北岸的杜八联(地名)境内原有日寇的7个据点,先后已撤了6个,只剩下陈岭的1个炮楼,紧扼黄河清水渡口.  相似文献   

15.
神勇军魂     
耿立 《高中生》2011,(25):48
赵登禹将军于七七事变后殉国。当时日军占领北平,将军率部驰援,可是,将军没有料到,他率部北上的军情,已被汉奸出卖给日军。在抵御日寇大规模进攻前,赵将军举酒壮行:"今天,我和冯先生(冯玉祥)通话,我向冯先生告别,冯先  相似文献   

16.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之后,狂妄的日本侵略者,幻想并叫嚣要在三个月至半年时间内打败中国结束战争.为实现其梦想,日军制定了“速战速决”的战略计划,在战略指导上,采用大范围的外线的快速的战略进攻,沿铁路线长驱直入夺取大城市的作战方针和迂回包抄的战术.在战略部署上,华北战场以平津为据点,沿平绥、平汉、津浦三线出击,以夺取山西,控制黄河以北为主要作战目标;华中战场则在占领上海后,分兵迂回进攻,以夺取南京,然后南北合击,打通津浦线,把华北和华中两个战场连起来.最后,调集南北两个战场的主要兵力,沿陇海路西进,在华南日军的策应配合下,进取中原并夺取武汉,以迫使中国政府投降,结束中日战争.  相似文献   

17.
一、漫画欣赏二、漫画精析漫画1:漫画选自2004年出版的《百年漫画》。1937年8月13日,日军发动八一三事变,大举进攻上海,中国军队奋起反击,淞沪会战爆发。漫画中,全副武装的日本侵略军看着手中的怀表,计算着时间,表示他妄图实现“三天占领上海,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侵略计划和野心。但是愤怒的中国军人狠狠将枪托砸在日寇的钢盔上,给日寇以迎头痛击。中国军队英勇作战,使日本侵略者遭到“首挫”的沉重打击。淞沪会战持续3个月,打死打伤日军4万多人,打破了日军“三天占领上海,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相似文献   

18.
试析武汉会战中大别山南麓战场的战略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日、我双方的战略部署和投入的兵力来看,大别山南麓战场是敌我攻防的战略重点;大别山南麓战场的防御阻击战历时3个月,延缓了日军对武汉的进攻;大别山南麓战场较好地运用了阵地战和游击战相结合的战术,在局部战争中赢得了一定的战争主动权。  相似文献   

19.
从日、我双方的战略部署和投入的兵力来看,大别山南麓战场是敌我攻防的战略重点;大别山南麓战场的防御阻击战历时3个月,延缓了日军对武汉的进攻;大别山南麓战场较好地运用了阵地战和游击战相结合的战术,在局部战争中赢得了一定的战争主动权。  相似文献   

20.
1944年春,新四军第一师(兼苏中军区)部队,发动了著名的车桥战役。 当时,苏联红军把德国侵略者驱逐出国境,希特勒彻底崩溃已成定局。在太平洋战场美军增强了对日反攻。日本帝国主义为挽救其太平洋战场的失败,摧毁美军在华南的空军基地,于1944年1月发出打通大陆交通线的作战命令,从后方抽调兵力发动对国民党战场的战略进攻,企图打通平汉、粤汉、湘桂等铁路,建立由中国大陆至东亚各地区日军的交通补给线。在苏中战场,由于日军调走大批老兵,补充一批新兵,战斗力和士气都有所下降。为了弥补兵力不足,日军一方面收缩防区,一方面大规模扩建伪军,仍能相对集中兵力,继续对第四军分区进行“高度清乡”,阴谋对第三军分区实行“扩展清乡”,对第二军分区实施“强化屯垦”。中共苏中军区委员会针对这一形势,根据中共中央和新四军军部的指示,提出了“更顽强的坚持原地斗争和更有效的准备反攻力量”的方针,广泛地开展对敌攻势,打击日伪军“清乡”、“屯垦”计划,缩小沦陷区,扩大解放区,为最后战胜日军创造条件。 淮安、宝应以东涧河沿线地区是日军华中派遣军第六十五师团和第六十四师团驻防的结合部,车桥是这个结合部的边缘据点。车桥又是苏中抗日根据地和苏北抗日根据地联系的枢纽。夺取涧河沿线的车桥地区,既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