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学习穆青同志继承和发扬党的新闻工作优良传统在中国记协和新华社联合举办的“穆青新闻作品研讨会”开幕之际,中共新华社党组对“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为党的新闻事业和新华社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穆青同志表示诚挚的敬意,对参加这次研讨会的新闻界老前辈和...  相似文献   

2.
首先,让我转达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央宣传部部长丁关根同志对“穆青新闻作品研讨会”召开的热烈祝贺,预祝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并向穆青同志致以亲切的问候! 中国记协和新华社联合举办“穆青新闻作品研讨会”,这在新闻界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穆青同志既是享有很高声誉、深受群众尊敬和爱戴的名记者,又长期担任新华社重要领导职务。从1942年在延安起,穆青同志在党的新闻战线上辛勤耕耘了半个世纪,对党的新闻事业建树很多,取得了多方面的丰硕成果。特别是他的新闻作品,有口皆碑,影响深远,在新闻宣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本人曾相当长时间在穆青同志领导下工作,深受教  相似文献   

3.
今天,我们怀着深切怀念和十分崇敬的心情,在这里隆重举行《穆青传》的首发式。穆青同志是中国新闻界代表人物、当代著名的新闻记者,也是新华社的老社长和新华社记者中的杰出代表。对各位同志的到来,我代表新华社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穆青同志离开我们已经一年多了,但他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仍在发挥积极作用,并将永存。穆青同志是“喝延河水”成长起来的党的新闻工作者。他献身于党的新闻事业的年代,正是我们党在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程中的成熟时期。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理论以及我们党关于新闻工作的…  相似文献   

4.
穆青同志既是党的新闻战线上德高望重的老领导,又是在人民群众中享有盛誉的名记者。半个多世纪以来.他把自己的全部身心奉献给了党的新闻事业并作出了重大贡献。党的新闻史上许多具有重大影响的著名报道都是与他的名字紧紧相连。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新闻界,无论是年岁大些的,还是青年,对穆青同志都是非常崇敬和爱戴的。我也怀着同样的心情。由于我长期在新华分社工作,过去主要是“远处看”的感觉;1992年调到总社新闻研究所以后,开始进入“近处看”的境地,且因从新闻研究的角度多了,自然增添了几分思索。特别是担负中国记协和新华社联办的“穆青新闻作品研讨会”筹备工作之后,我联系穆青同志半个多世纪的新闻生涯,重温他的一系列新闻作品和新闻学论述,一个认识油然而生:穆青同志是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工作  相似文献   

6.
今天,新华社举行穆青同志作品的首发式,并就开展向穆青同志学习活动进行部署,这也是对穆青同志最好的纪念。 穆青同志从事新闻工作60多年,在60多年的新闻生涯中,他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牢记党的新闻工作者的责任,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的宗旨,尽心竭力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努力反映人民群  相似文献   

7.
《新闻实践》2004,(1):12
中宣部常务副部长吉炳轩2003年12月26日在“穆青作品首发式”上的讲话中宣布,中宣部决定,在全国新闻战线开展向穆青同志学习活动,同时开展“在新形势下怎样做一名合格的党的新闻工作者”的讨论。 他说,当前,全国新闻战线正在广泛深入地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学习教育活动,上述决定是根据中央领导同志指示精神,为了加强新闻队伍建设,配合正在开展的“三项学习教育”活动作出的。决定要求广大新闻工作者以穆青同志为榜样,对照穆青同志的事迹,认真讨论“在新形势下怎样做一名合格的党的新闻工作者”,继承和发扬党的新  相似文献   

8.
穆青,老记者,中国新闻事业家与新闻摄影家。河南杞县人,回族,生于1921年,1937年参加八路军,1940年考入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1942年进入党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从事新闻工作,1949年担任新华社记者,此后历任新华社华东、上海分社负责人,新华社总编辑、社长、党组书记等职务,在党的十二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十三大上当选为中顾委委员,现为中国记协名誉主席、中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名誉会长、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名誉会长。穆青是抗日战争以来这半个多世纪中,把被称为“易碎品”的新闻写成思想最深刻、影响读者时间最长、阅览人数最多之作品的记者,被称为中国新闻的擎旗人。他的作品有着深厚的群众根基,闪耀着朴实的文风,我党新闻史上许多具有重  相似文献   

9.
在半个多世纪的新闻生涯中,穆青同志为人民采写了一大批脍灸人口的新闻作品,尤其像《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为了周总理的嘱托——记农民科学家吴吉昌》、《历史的审判》等篇章,堪称中国现代新闻史上的典范。 那么,穆青新闻作品的巨大魅力来自何处?其中,情感因素对穆青新闻作品的成功起到了重要作用。换句话说,情感是穆青新闻作品成功的前提因素。 穆青新闻作品中的情感,包涵的是对党的新闻事业的挚爱,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伟大事业的热爱,对天下劳动大众命运的关怀,对祖国大好山河乃至大自然的深爱,以及对人世间一切丑恶事物、丑恶现象的嫉恨。  相似文献   

10.
穆青同志走得实在太急促了,我一直难以接受。在我的意识中,几乎可以说:穆青就是新华社。失去了穆青,对新华社和党的新闻事业都是难以接受的重大损失。 头一次听到穆青这个名字,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发表的时候。首先是从广播里听了报道,被感动了。记不清是哪位播音员,播得极富感情。当时,我还是一名学生,在校园里边走边听,听着  相似文献   

11.
穆青同志是我们十分敬重的新闻界一位老前辈,是我国当代新闻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和影响的领导人和名记者。在我们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和江泽民总书记视察人民日报重要讲话之际,举行穆青新闻作品研讨会,总结穆青同志几十年的新闻生涯和成功经验,对于我们继承和发扬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更好地肩负起新形势下党赋予新闻舆论工作的重大使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穆青同志16岁参加八路军,18岁加入中国共产党,19岁进入延安鲁艺学习,1942年21岁时进入在延安的党中央机关报《解收日报》。  相似文献   

12.
刘少奇同志是党的新闻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他把马列主义的新闻理论同党的新闻事业相结合,根据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特点,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论断和独到的见解,对毛泽东新闻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刘少奇有关新闻工作论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新闻工作具...  相似文献   

13.
新华社新闻研究所、中国新闻学院、中国新闻摄影学会第21期新闻宣传干部进修班于5月5日至19日在北京举行。5月18日下午,应进修班全体学员的邀请,穆青同志和来自全国各地的34名新闻宣传干部座谈。作为本期学习班班主任,我向大家介绍说:今天,我们请来了我们新闻界的老前辈、新华社原社长穆青同志来和大家座谈。1996年,新华社召开了穆青新闻作品研讨会。我把会上发的计个共产党员》拿回家。一天晚上,当我喊我10岁的女儿吃饭时,见她手里捧着《十个共产党员》,泪流满面,在低声抽泣。她问我:“妈妈,你认识写这本书的人吗?”我说:“…  相似文献   

14.
穆青同志是新闻界的名记者、好领导,也是我们新闻技术工作者的良师益友。他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对新闻现代化建设的执着追求,对“中国新闻技联”的热情支持,永远留在了我们心里。我国新闻事业的信息化起步于“748工程”,1974年8月,为改变手工铅排的落后局面,实现新闻出版印刷的自动化,国家计委批准了研制汉字信息处理系统的立项申请,这就是后来王选同志为带头人的计算机激光汉字照排系统研究项目(即748工程)。新华社是这一工程项目的发起单位、研制单位和第一用户,穆青社长和他的前任曾涛同志自始至终给予了积极支持。经过近10年的曲折和艰…  相似文献   

15.
刘保全 《新闻界》2000,(2):9-11
江泽民同志在视察人民日报社时说 :“新闻事业是常干常新的事业 ,是有着广阔的驰骋空间的事业 ,在坚持党的新闻工作的基本方针和原则的前提下 ,新闻工作者应当不断开拓新的报道手法 ,不断写作有新意的优秀作品。”这段精辟的论述 ,对于新闻写作出精品 ,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常言道 :“鱼吃跳 ,猪吃叫” ;“宁吃鲜桃一口 ,不吃烂杏一筐”。新闻本姓新 ,求新是新闻写作的规律决定的 ,求新是新闻的主要特征和写作新闻的第一要求 ,是新闻生命力所在 ,也是时代的需要和受众的呼唤。著名记者、新华社原社长穆青同志在《新闻要抓新和实》一文中说 :…  相似文献   

16.
纠正不正之风,党中央是下了决心的。今年一开始,中央直属机关就率先开会动员纠正不正之风,在全国己产生了良好影响。新闻事业是党的事业的一部分。新闻工作者无论是党员干部还是非党员干部,都是党的宣传工作者。对党的指示、决议,我们不但要宣传报道好,还要自觉地身体力行。不久前,穆青同志在谈到新华社工作时,说新华社记者要“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敢于抵制不正之风。其实,每一个新闻工作者都应这样自觉地要求自己。从整体看,我省新闻干部的素质还是比较好的。他们中的大多数不仅认真地宣传党的方针、路线和政策,积极地抓典型报道,推动经济改革,为中原大地的四化建设作出了贡献;而且能够自觉地执行党的生活准则,抵制不正之风的侵蚀,保持并发扬党的新  相似文献   

17.
早就对穆青仰慕已久,进入郑州大学后,通过参加郑州大学举办的纪念穆青逝世五周年--新闻名篇与名记者全国学术研讨会,有幸聆听到来自中国各省新闻界学者关于穆青的报告,之后在课堂上观看关于穆青的视频,笔者对穆青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他站在时代和历史的高度,将自己的心血和激情与党的新闻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忠实地履行着一名党的新闻工作者的神圣职责.  相似文献   

18.
《穆青传》全书的鲜明主题,是一个“爱”字。作者张严平以女性记者的细腻笔触,将穆青“爱”的萌芽、生长、盛放的点滴历程娓娓道出。仔细目览这位与中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一起成长起来的新华社原社长、著名记者充满爱的新闻生涯,笔者对新闻人的爱有一番彻悟。  相似文献   

19.
《穆青传》全书的鲜明主题,是一个“爱”字。作者张严平以女性记者的细腻笔触,将穆青“爱”的萌芽、生长、盛放的点滴历程娓娓道出。仔细目览这位与中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一起成长起来的新华社原社长、著名记者充满爱的新闻生涯,笔者对新闻人的爱有一番彻悟。  相似文献   

20.
在穆青同志逝世十周年前夕,南振中同志写下本文,并作为在郑州大学所做报告。新华社社长李从军同志读了这篇文章后说,此文使他心潮起伏,穆青同志心系人民、情怀群众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眼前,仿佛上了一堂党课,接受了一次生动的群众观教育。
  当前,全国各地正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也日渐深入。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让我们再次共同回顾穆青同志“勿忘人民”的经历与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