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新中国邮票的百花园里,动物邮票是最绚丽的一方花圃。每当我徜佯其间而流连忘返时,总要想起这方花圃的开拓者之一——邮票设计大师刘硕仁,想起聆听这位老人如数家珍般讲述他与新中国动物邮票  相似文献   

2.
津雪 《集邮博览》2001,(9):24-24
为加强集邮的联谊与合作,台湾彰化县邮学会于2001年6月22日至26日在该县鹿港镇劳工教育学苑举办全岛邮展暨与澳大利亚联展。为此,台邮政部门特发行“兰花”纪念版彩色岛内邮资明信片一组4枚及“台湾特有种鸟类——黄胸薮眉”纪念版亚洋航空邮简一种。片、简下部印有邮展展徽和中、英名称,展出时间与地点。  相似文献   

3.
《上海集邮》2000,(6):19-19
《长江公路大桥》(2000-7T)有代表性票图所选4座大桥都是长江上均有一定代表性的桥梁,如“万县桥”是我国第一大拱桥,“黄石桥”是大跨度连续钢构连续长度桥型中第一,“铜陵桥”是大跨度斜拉结构桥型,“江阴桥”是我国悬索桥中的第一。邮票也从桥梁建设角度,反映了国家近年来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4.
为了展示徐悲鸿的绘画艺术,邮电部于1978年5月5日发行了一套志号为T28的《奔马》特种邮票。此套票全套10枚,小型张1枚,由刘硕仁设计。小型张规格为148&;#215;98mm,邮票规格为90&;#215;40mm,而藏于北京徐悲鸿纪念馆的原作长95厘米,宽181厘米。  相似文献   

5.
邮票的图案名称,称为“图名”或“图题”。新中国邮票的图名曾多次出现失误。自1957年出版《中华  相似文献   

6.
我国古钱币如贝币、刀布币、环钱及圆钱,虽说早已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但它们作为古代文明的见证,在古代史和货币史上所占有的重要地位是毋庸置疑的。我国曾在1981年和1982年先后发行了T65和T71《中国古代钱币》第一、第二组邮票2套,共16种。  相似文献   

7.
按民俗计算,每年的春节过后,方是下一年生肖年的开始。正因为如此,春节,也常常百姓们称作为“过大年”。辞旧迎新的春节,是民间一年之始的第一件大事。那等亲人团聚,合家团圆的快乐,每个中国人都已感同身受。庚辰年,国家邮政局将发行一套名为《春节》的特种邮票,以纪盛事。其集民俗之精义,汇春节之华光,为喜庆的龙年春节又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采,堪为集邮爱好所瞩目。这套邮票,共计三种并小型张一种。三种邮票  相似文献   

8.
《上海集邮》2005,(12):40-40
江苏方耀成来信,质疑《邮识精湛的谈佐麟》(参见050205)一中部分内容,经与谈佐麟核实,需要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9.
每当欣赏《梅兰芳舞台艺术》纪念邮票的时候,这位京剧艺术大师仿佛从历史深处走近了我们。  相似文献   

10.
《中国集邮》2000,(12):18-18
2001年1月1日0时,人类社会将进入21世纪,我国集邮事业也要揭开新的篇章。为在新世纪更好地弘扬集邮化、普及集邮知识、提高广大集邮爱好的集邮水平,我们特别开展系列集邮活动,欢迎广大邮友参加。  相似文献   

11.
肖建一 《收藏》2001,(9):60-61
古代中国人把一年,即地球绕太阳一周,从立春至大寒分为二十四个节气,以表征一年中天文、季节、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作为一部完整的农业气候历,在指导中国农业生产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并沿用至今。二十四节气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浓缩了他们对天气及如何适应环境的理解。由于它根植于人们的日常生活里,在2000余年的历史进程中,也随之形成了许多相关的风俗习惯。  相似文献   

12.
1968年5月1日,文7《毛主席诗词》余下的9种邮票发行,这样文7全套14种邮票发行完毕。而第二套《毛主席诗词》邮票也在是年的计划外着手安排。据《中国邮票史》第八卷披露:"1968年8月13日,邮票发行局还曾上报一套‘毛主席诗词'邮票,  相似文献   

13.
本刊今年第6期40页刊出徐星瑛的《普30、31(第一组)邮票上的微缩文字和荧光油墨》一文,对邮票上微印文字作了详细介绍。列出1元票左下角印有“ZHONG GUONIAO”(中国鸟)黑色文  相似文献   

14.
环球新邮     
《中国集邮》2001,(12):41-42
  相似文献   

15.
百合花     
百合花(MF1-7、T72-4、PP《百合花》),又名喇叭筒、卷帘花,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60-120厘  相似文献   

16.
《中国集邮》2000,(1):5-5
此封以《中国集邮》公函封制作。纪念封右上角贴《万国邮联125周年》邮票,盖北京99.11.28邮戳,封上加盖了红色“中国集邮首届集邮沙龙纪念”戳。该封主要在当天供参加沙龙活动的邮友使用,现尚有少部分,此外,还有一些贴有邮票而未盖戳的纪念封,欲收集请与俱乐部系  相似文献   

17.
《中国集邮》2000,(1):3-3
世纪交替,千年更始,新的世纪、新的千年大步向我们走来。在龙年到来之际,《中国集邮》编辑部的全体成员满怀节日的喜悦,齐声向广大读者问一声“新年好!”愿各位龙年大吉,万事如意.心想事成。  相似文献   

18.
杨耀增 《集邮博览》2001,(11):30-31
1950年11月间,我和黎震寰合编《新中国邮票手册》。本来打算编写一部图并茂的《新中国邮票图鉴》。这个动议在《新中国邮票手册》的“例言”里.即已阐明,“例言”提到:“敬祈海内先进同好,绳其得失,正其缺谬,俾再版时分别订正,并作编篡《新中国邮票图鉴》之参考”。同时在《手册》的扉页也刊登了全版面的“出版预告”,原计划于1951年春节出书。  相似文献   

19.
最近发现所藏《杉树》第3图“秃杉”16方连是一件双重变异品,出厂编号为“41 192”。  相似文献   

20.
林霏开 《上海集邮》2000,(12):19-20
2000年上海文化生活中的第一件大事,是大型景观歌剧《阿依达》的公演。在上海体育场举行的演出,创造了世界歌剧史上的吉尼斯记录:舞台总面积5298.75平方米,布景金字塔及狮身人面像高28.15米,布景、浮雕、彩绘总面积2282.5平方米,道具总数5812件,服饰总数2413套,演员人数2117人,乐队人数148人,观众人数45000人,这8项数字综合成有史以来最大的歌剧演出规模,获得了正式颁发的吉尼斯纪录证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