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照片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是时代精神的客观记录,是报纸等平面媒体的重要方面军。新闻照片用生动直观的画面传递新闻信息,同时还担负着记录时代风云和社会变革的神圣使命。面对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作为报刊的摄影记者,手中的照相机应当对准什么呢?首先应该对准的是人物!这是因为,人是社会的主体,是一切活动的中心。  相似文献   

2.
周浒 《新闻世界》2010,(6):116-117
照相机正在介入、组织和建构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并且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公民摄影记者是指通过利用大众媒介和个人通讯工具,向社会发布自己用照相机、手机拍摄的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新闻事件的公民。他们所从事的新闻摄影活动即公民新闻摄影。公民新闻摄影有其自身的传播优势,同时也伴随着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邓涛 《新闻传播》2005,(12):41-42
若干表现 令人叹惜 一名新闻摄影记者把照相机镜头对准坐在一辆警车里的5个小孩,他们正注视着消防队员将他们母亲的尸体从燃烧的大楼里抬出来,脸上呈现出痛苦和疑惑的表情。这张照片将刊登在第二天的报纸上。  相似文献   

4.
施文标 《军事记者》2004,(11):14-15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新闻工作者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体现。作为一名军事新闻摄影工作者,坚持“三贴近”原则.就是要把照相机始终对准部队基层,对准生活第一线,聚焦官兵,为部队建设服务。这是部队军事摄影记者的根本态度问题。端正这个根本态度,需要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  相似文献   

5.
新闻实践中,一些新闻能出画面,而有些新闻却不出画面。记得一位新闻摄影界的前辈经常教导我们:摄影记者要发挥图片形象语言的优势,有的新闻用图片表达更形象,而有的新闻用文字表达更精彩,不能用新闻摄影的短处比文字新闻的长处。因此作为新闻摄影从业人员要发挥手中照相机的优势,用脑子去谋划出精彩的新闻图片,为报纸增色。  相似文献   

6.
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广大摄影记者深入基层,把镜头对准基层群众.拍摄出了大量生动鲜活的新闻作品,受到广泛好评。但目前来看,仍有一些现象值得我们关注,迫切需要摄影同仁深入“走转改”,进一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保证新闻摄影的真实准确、增强新闻摄影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7.
谈起经济新闻摄影报道,许多摄影记者都说难拍,原因是经济新闻一般适合于用数字、文字等形式表述,而难以用直观的瞬间形象说明。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经济新闻摄影就是对应和图解经济学中专业的或是抽象的名词。于是,报纸上的经济类图片总是一些印证式、经验性的照片,很少有新鲜的画面。 难道经济新闻就没法用照相机很  相似文献   

8.
阐明了新闻摄影中"人情味"的定位和作用,并从三个方面,即摄影记者必须做一个有"人情味"的人、摄影记者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和强化图片编辑工作等方面,阐述摄影记者拍出富有人情味新闻照片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进步、媒体的发展,数码技术使摄影记者从暗房被解放到明室,使之成为互联网的宠儿,但同时也成了被网络冲击最大的群体。当每个人轻易掌握了数码摄影,新闻摄影就很难成为摄影记者的专利了。因此,读者对新闻摄影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新闻真实客观反映社会生活的呼声越来越大。当前,新闻界正在广泛开展"走转改"活动,作为一名地市报的摄影记者,  相似文献   

10.
才能、素质、个性和谐统一 新闻摄影记者的才能,应该是他智力与新闻敏感能力的有机结合。丰富的生活阅历,广博的知识是摄影记者才能的物质基础;个性、秉赋及心理素质,是摄影记者生理、心理发展的基本条件,对新闻摄影事业的追求及对生活的理想构成了摄影记者的社会基础。以上三个方面和谐统一,决定着一名新闻摄影记者才能高低及其社会文化心...  相似文献   

11.
摄影记者承担着用图像符号来传播信息的社会责任,面对更为严谨的科学新闻报道,摄影记者不仅要传播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从科学思维、科学素养、科学视角出发.确保科学新闻摄影报道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形象性。  相似文献   

12.
陆纲 《新闻导刊》2005,(4):36-36,35
在现代传媒中,新闻图片担当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摄影记者在各种新闻事件中不仅是采访者,很多时候也是新闻事件的亲历者和参与者。摄影记者在现场的言行举止,不光体现出自身的素质修养,也代表着所属媒体的社会形象,事关新闻行业的职业声誉。因此,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学习,重视新闻记者在社会公众中的职业形象,规范现场采访行为,是自身、所属媒体和整个新闻行业的共同要求,摄影记者在这方面应该起到表率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不断提高素质,增强文字写作能力具有较高的新闻敏感、摄影素质和文字写作能力,是数码时代对摄影记者的基本要求。目前,新闻摄影在完成了版面上"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的革命后,急切呼唤"图文并重"的摄影记者。相机数字化提高了其普及率,不少文字记者拿起了相机。摄影记者只满足于简单地"咔嚓",就有可能被淘汰出局。一方面,受众对新闻图片有图文并茂的阅读需求。另一方面,媒体要求摄影记者在单兵作战时要成为多面手。  相似文献   

14.
褚廷有 《新闻窗》2007,(6):98-99
社会新闻摄影在众多的新闻媒体中,已成为一种不可缺少的主导“产品”,在提高新闻可读性、可视性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越来越被人们广泛关注,这对摄影记者关注社会生活,报道社会热点问题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张薇 《记者摇篮》2009,(9):25-25
新闻现场的重要性 摄影记者既要拍摄新闻,就要到新闻现场,新闻现场就是摄影记者的第一工作现场,只有现场感强的新闻图片才会有感染力。现场新闻,也称“视觉新闻”、“目击新闻”、“现场速写”等,是记者用耳闻目睹的第一手材料拍摄或写成的新闻。它以鲜活生动、真切感人的事实打动读者,  相似文献   

16.
在摄影报道中曾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摄影记者口述所采访的新闻事件时,将当时的场景、画面及发生发展过程描述得十分感人,但观其所拍摄的图片,却远不及口头描述的那么生动。究其原因,主要是摄影记者观察和捕捉瞬间形象的功夫不够,拍摄的新闻图片缺乏较强的形象表现力。主要用图片形象而非用文字语言报道新闻事件,这是摄影记者与文字记者的重要区别之一,也是摄影记者独特的工作方式。因此,能否运用照相机新闻事件的主题  相似文献   

17.
社会新闻摄影是新闻报道的一个组成部分,一直受到读者的关注。新闻摄影在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上下功夫,有利于提高报纸的可读性,是报业竞争发展的需要,是新时期赋予摄影记者的职责。  相似文献   

18.
在"三贴近"原则的指导下,民生新闻报道逐渐受到读者的认可,一些反映民生的新闻照片的需求量也在日益增大,摄影记者如何对民生新闻进行拍摄成为新闻业界普遍关注的话题。笔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认为做好民生新闻的摄影记者,不仅要注重新闻主体的瞬间抓拍、特写照片的拍摄,还要注重收集相关的背景故事,力求图文并茂,向老百姓讲好故事。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新闻摄影存在这样一个问题:报纸上的图片新闻已不再是专业摄影记者的专利,文字记者拿起了照相机,一人身兼数职;数码时代人人可以是摄影师,在突发新闻现场,周围的群众往往已经占据了第一现场,发挥着先天的优势,第一时间记录的图片深得编辑青睐;而摄影记者要想在新闻报道中占据应有的地位,必须完成全媒体时代下的新闻摄影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正在新闻摄影中,专题摄影是新闻摄影的一种报道形式,它通过作者的跟踪采访所取得的采访事件或人物的不同时段的影像组成的系列画面,用最简练的文字讲述图片背后的故事,用一个个最经典的瞬间刻画展示事件及人物的现象或精神风貌,以主题图片展示新闻摄影报道的思想内涵和它的社会意义,以情感人,激励和鼓舞读者。一、专题新闻摄影强化观察力走进现代生活,众多的摄影记者们把镜头对准专题摄影题材,但新颖独特的视觉及好的选题并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