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本论文以《苏州日报》"行走街区"系列报道为研究对象,主要分两个层面进行论述。第一部分针对"行走街区"系列报道的实务性内容进行分析,包括报道宗旨、新闻采写、图片选择和版面编排;第二部分根据城市文化系统的两个层面——表层文化和深层文化,分析"行走街区"系列报道对苏州城市文化的建构和表达。  相似文献   

2.
苏州日报坚持"走"的传统,大约有一半的一线记者参加过一次以上的行走。从2003年开始,几乎每年组织一次大型走基层采访活动,分别是:2003年的"沿江沿线天天行"、2005年的"搜寻濒危的文化瑰宝"、2006年的"行走西藏"、2007年的"行走太湖"、2009年的"行走运河"、  相似文献   

3.
文洪 《传媒观察》2002,(11):49-50
9月11日至17日的《苏州日报》连续用5个头版头条、以通栏标题的形式,刊发一组系列报道,总题为《贯彻“三个代表”,提升苏州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思考》,5篇分题分别为《集聚强劲稳固的经济支撑力》、《建设长三角地区的一方硅谷》、《打通城市化水平滞后“瓶  相似文献   

4.
系列报道是新闻常用的一种报道形式。如何让系列报道出新出彩,本文以《孝感日报》系列报道"寻找长眠独库公路的孝感英烈亲属"为例,从选题策划、内容呈现、传播方式等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在内容和版面上不断迈出改革新步的《苏州日报》,去年7月19日起在一版新推出的“特别报道”栏目,形成了《苏州日报》的一个亮点。虽然开栏时间不长,但从效果来说,可以看出这是《苏州日报》办报指导思想的又一次提升,是党报主动适应新形势、求变出新的一个成功尝试。  相似文献   

6.
苏州日报报业集团于2003年11月28日正式挂牌,由中共苏州市委批准成立。集团下属七报一社一刊:即《苏州日报》、《姑苏晚报》、《城市商报》、《张家港日报》、《常熟日报》、《太仓日报》、《吴江日报》、古吴轩出版社(江南音像出版社)和《苏南科技开发》刊物。集团经营实体有苏州报业广告公司、苏州日报印刷中心、苏州报业发行中心等全资企业以及苏州城市报业广告公司、金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合资企业:  相似文献   

7.
刘学洙 《新闻窗》2006,(1):15-15
从2005年12月19日起,按照省委宣传部统一部署,各新闻媒体组织了《沿着红军的足迹——穿行多彩贵州》的专题系列报道。这里,仅就《贵州日报》一版开辟的这一专栏开始一段的报道,谈一点个人感受。  相似文献   

8.
毋容置疑,一篇好的新闻首先必须有好的决策。 1981年,《孝感日报》成功运用新闻策划,推出《杨小运超卖万斤粮,要求买一辆永久牌自行车》的连续报道,曾在新闻界掀起过“新闻冲击波”。 也许是尝到新闻策划的甜头,孝感日报人特别重视重大新闻战役的总体策划。多年来,报社成功运用新闻策划,使一个个新闻战役漂亮而又圆满。去年9月,在孝感日报编委会领导的精心策划下,该报推出的《今年秋播种什么》系列报道再次引起强烈反响。这组系列报道以秋播生产为切入点,对“今年秋播种什么”这一农民普遍关心的重大课题进行了全方位的深层…  相似文献   

9.
在衢州日报社推出的典型人物中,常山县舍己救人的"最美爷爷"占祖亿、衢江区第四小学三位"最美教师",社会反响尤为突出,轰动全国.前者被授予"浙江骄傲"2011年度"致敬人物"称号,列入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后者被授予"浙江骄傲"2011年度"最具有影响力人物"称号.衢州市为此开展了"学最美教师,做一个有爱心有责任心的衢州人"活动.新华社、人民网、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纷纷介入报道.其中《衢州日报》的《"最美教师"系列报道》和《衢州晚报》的消息《女班主任救下三条命》还分别获得2011年度浙江省好新闻一等奖.  相似文献   

10.
《记者的农情日记》是湖北电台在实践"三贴近"原则过 程中策划的一个日常系列报道。它结构轻巧,每件作品不超过 5分钟;是湖北电台记者常年贴近一线,通过场景再现手段, 表现农民群众的生存状态以及他们的喜怒哀乐,反映"三农" 现状的一档不定期新闻专栏。 2004年初开播,很短时间内便在荆楚大地激起强烈反 响,几乎每天都有寻找"农情日记"的电话打进电台。2004年 4月7日,《中华新闻报》在二版头条《名专栏巡礼》中以《用 真情关注"三农"--湖北电台系列报道<记者的农情日记 >引起强烈反响》为题作了大篇幅专题报道。该系列报道被 湖北省委宣传部评为2004年第一季度"湖北新闻宣传好稿 奖";获"湖北省宣传思想工作创新奖"。 《记者的农情日记》(以下简称《农情日记》)是湖北电 台应对现代广播的新趋势和对广播记者提出的新要求作出的 一次新探索。  相似文献   

11.
苏州,是具有2500年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积淀的古城,又是处于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前沿的名城。作为这座古城名城的党报——《苏州日报》,连续6年获得9个中国新闻奖,尤其是包括一个难得的一等奖,这在全国地市级党委机关报中创造了奇迹。2007年以来,全国新闻界特别是全国地市级党报前来学习取经的同行络绎不绝,甚至有不少专家和学者称其为“苏州日报现象”。 究竟是什么力量让《苏州日报》在媒体竞争激烈的新形势下,迈出如此矫健的步伐,打造出如此惊人的精品工程?在跨入2008年新年之际,苏州日报报业集团社长刘文洪先生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在与其采访交流中,刘社长道出了他们连续6年获得9个中国新闻奖的“苏州日报现象”奥秘。  相似文献   

12.
薛正荣 《中国记者》2018,(8):116-118
近年来,《固原日报》通过专栏、系列报道、深度报道、典型报道、系列评论、理论专刊等,多层次、多侧面、多角度、全景式挖掘"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主题,力求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主题报道做到有高度、有深度、有广度。  相似文献   

13.
《在湖打工苗家少女突发脑膜炎》系列报道是2006年初《湖州日报》推出的一组专题报道,从苗家少女刘泉大年初二突发疾病,亲人写信向报社救援,到她恢复健康出院的一个多月中,记者全程追踪报道,共刊发报道7篇,引起了读者的广泛关注。在湖打工的贵州民工  相似文献   

14.
舆论监督要有利于推动实际工作———“留住陈永好”系列报道回顾闽北日报副总编辑陈育进《其实不想走,其实我想留——农民企业家陈永好一吐苦水》,在闽北日报1997年7月18日一版发出,一石激起千重浪;《留住“陈永好”》系列报道7组18篇文章,在头版陆续刊登...  相似文献   

15.
先从一组新闻的策划与实践以及由此引起的业务争鸣谈起。今年“六一”前夕,《生活日报》推出系列报道《走近社区单亲特困女童》,从文章见报后第一天起,先后采用了追踪报道与系列报道齐头并进,摄影、言论与来函照登相呼应,发起救助基金与“手拉手”援助相  相似文献   

16.
2009年6月以来,《南阳日报》在全市新闻媒体中首先创办社区新闻版,重点报道社区居民的高兴事、烦心事、困难事、有趣事等。该版的创办,使得《南阳日报》很好地践行了新闻"贴近实际、  相似文献   

17.
从2006年1月9日开始,<河北日报>在第10版"社会·民生新闻"版刊登了"民生调查--我期待的2006"系列报道,截止到2006年2月28日,已有五则系列报道与读者见面.  相似文献   

18.
《长治日报》的舆论监督,被全国新闻界称为"长治日报现象"而备受关注.那么,长治日报现象的内涵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经常讲的,舆论监督经常化、深入化和规范化,简称为"三化"现象.先看经常化.长治日报舆论监督有两个栏目:一个是长治日报的《嘹望哨》,一个是上党晚报的《啄木鸟》(长治日报子报).从2000年2月开栏到现在,四年半时间,1640多天,《瞭望哨》和《啄木鸟》共刊发批评稿件近3000篇.  相似文献   

19.
张培 《中国记者》2014,(1):88-89
地市报因其传播范围有限,新闻报道通常难以在全省全国引起较大反响。《泰州晚报》推出的"最美教师"系列报道在全国引发关注,主要得益于充分发掘人物价值,联动借力外界媒体,把握宣传节奏。  相似文献   

20.
关于如何突破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报道,一直是新闻媒体、尤其是党委机关报长期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最近,笔者看了《宜昌日报》精心策划和组织的系列报道《史光权南下卖猪记》,大为感叹。这组系列报道,大胆创新,采用全方位、多层面的报道方式,引起了广大读者和全社会的空前反响,从而使大家来共同参与和关注《宜昌日报》的两名资深记者追踪报道一位农民跨越湖北、湖南、广东三省卖猪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