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互联网时代新兴媒体的崛起,给媒体竞争格局带来了革命性变化。作为党的"喉舌"和舆论"主阵地",党报应主动适应媒介融合发展趋势,引领纸媒成功转型。福州日报搭建网站、手机报、官方微博、微信和APP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并设立全媒体部统筹媒介融合工作。通过媒体转型、体制改革、精准编读对接、开展线下活动,重塑新型党报品牌形象,巩固影响力,实现"突围"。  相似文献   

2.
随着以互联网为主体的新媒体技术不断创新和发展,纸媒时代日渐衰弱,媒体的传统"边界"正在消失,媒体行业由此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本文从我国媒介舆论引导的现状出发,通过对比美国与德国在公众舆论引导方面的做法,从而提出适合我国当前社会转型期所能采取的方法和实施正确引导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与进步,新媒体已成为现代媒介环境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传统媒体受到了严重打击,但它必须主动适应媒介环境的变化,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进行融合发展,实现优势互补,以谋求更长久的发展。融媒体时代,我国舆论场也由传统媒体主导的社会场逐步转为新媒体舆论场,舆论场的生成和存在方式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呈现出新的特点。本文立足融媒体时代舆论场特点,对融媒体时代评论工作的创新进行了分析研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纵观目前的媒介环境中,有两个"舆论场"客观存在,一个是主流媒体的舆论场,主要是以党报党刊、通讯社、出版社为主。还有一个则是以新兴媒体为主的舆论场,其主要是以微博、微信、论坛等新兴的互联网媒体为基础。尽管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两个舆论场客观存在,甚至此消彼长,但在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它们还将会是中国最主要的舆论阵地。面对这样的局面,寻求两个舆论场的"最大公约数"是当务之急。好在近几年来以传统媒体为代表的官方媒体出版单位与以微博为代表的民间舆论场在公益活动领域找到了交集,并且以公益的平台开始了良性的合作。本文通过研究官方与民间舆论场在公益出版传播实践中的互动情况和模式,分析它们的互动动因和互动关系,探讨互动面对的问题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熊彼特创新理论是经济学界的重要理论,秉持着创新是生产过程中内产生的原理,坚定认为创新能够创造出新的价值的信念,同时作为创新而言,创新同时意味着毁灭,必定带来时代的变革,新旧媒介发生新的转换。在新经济时代的发展背景下,互联网方便快捷的读写方式逐渐代替纸质媒介的传统存在,面对"纸质将死"的发展局势,作为创新为主体的企业家应重点强调创新在促进纸媒转型的作用,研究分析熊彼特创新理论促进纸媒转型的路径,为纸媒的发展提供新兴的道路模式。  相似文献   

6.
推进传统军事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是一场势在必行、重大而深刻的变革。全媒体时代,舆论场纷繁复杂,多种媒体形态一体化运行,各自为战的媒介格局被打破,传统军事媒体必须牢牢掌握传播主导权,构建以互联网思维为主导的新体系,打造一支适应新媒体需求的“全能型”传媒人才队伍,以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7.
传媒视点     
《青年记者》2012,(30):4-5
实现两个舆论场的最大化交集提及当下的舆论生态,不可回避的是对"两个舆论场"的讨论,即以传统主流媒体为代表的舆论场和以新兴媒体为代表的民间舆论场。一段时间来,两个舆论场的媒介、受众和评判标准存在差异,有时在同一个问题的讨论中自说自话,缺乏沟  相似文献   

8.
当今时代是一个网络时代。人们获取信息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纸媒和声屏媒体,而是更多地从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获取第一信息。人人都成为信息传播主体的同时也是传播受众,"公民记者""网络推手"和"网络意见领袖"成为影响舆论的潜在力量。包括电台电视台在内的传统媒体不断受到网络等新兴媒体的挤压,甚至出现了传统媒体跟着网络推手和意见领袖"走"的传播形式。  相似文献   

9.
提及当下的舆论生态,不可回避的是对"两个舆论场"的讨论,即以传统主流媒体为代表的舆论场和以新兴媒体为代表的民间舆论场。一段时间来,两个舆论场的媒介、受众和评判标准存在差异,有时在同一个问题的讨论中自说自话,缺乏沟通,造成了舆论被撕裂、讨论被局限、观点被垄断的现状。  相似文献   

10.
《新闻前哨》2015,(3):7
李洪洋在《新闻战线》撰文认为,数字时代的媒体形态是文化轻资产。推动传统纸媒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就是要把传统纸媒转变成文化轻资产,吸纳新兴媒体的优势,进而一体化发展。1.构建文化轻资产。传统纸媒,基本由采编、广告、发行、印刷及土地房产等副业组成,互联网时代,其商业模式已经不再先进。只有使传统媒体真正回归到基于文化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技术发展到现在,媒体行业的信息传播方式也发生了改变.由于互联网在传播信息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线上媒体逐渐取代传统纸媒的地位.随着媒体融合从"相加"向"相融"深化,传统纸媒行业的发展受到阻碍.传统纸媒行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改变传统的传播方式,纸媒编辑要从创新的角度实现纸媒行业的转型发展.本文从融媒体的角度入手,探究融媒体时代下纸媒的现状,进而分析融媒体时代下纸媒编辑应对路径.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突飞猛进和移动互联网的异军突起,传媒业已经无可争辩地走进融媒体时代。现今媒体发展的大势是融合,即兼容并蓄各种新旧媒介的传播特点、规律和特性,通过聚合多种传播介质,拓展媒介传播链条,完成融媒体的体系构建。融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只有融合发展才能互生共存,才能给受众提供即时、全面、真实信息,才能让新闻受众拥有一个健康发展、良性互动的和谐的舆论环境。一、新媒体的春天  相似文献   

13.
全媒体时代,受众的信息消费需求呈逐年升高之势,新旧媒体从"共存共荣"转向"激烈竞争",进而呈现出全媒体时代下,新媒体略胜一筹之趋势。传统的纸质媒体在新媒体的压力下,自身的缺点被放大,发展受到了限制,从而使得其改进迫在眉睫。为此,纸媒发展趋于类型化、模式化,有的甘愿成为辅佐新媒体发展的一个渠道,对于这种纸媒向新媒体靠拢并融合的方法,或许是其缓解其压力的一个办法,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叛变式"的转型并没有最大化地发挥纸媒自身的优势,反而在本不利于传统媒介发展的全媒介环境下,使得纸质媒介更加失去了其竞争的优势,变"主动探索创新"为"被动附庸配合"。为此,纸媒在全媒体环境下的立足之本,便成为了业界探究的一大重点。  相似文献   

14.
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人才培养的二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励 《新闻窗》2011,(2):104-105
当前高校新闻人才培养亟需改革 一、媒介融合时代对新闻人才培养的新要求要求改革 2009年在北京召开的世界媒体峰会达成共识,传统纸媒应对新兴媒体挑战的最佳路径是走媒体融合之路。当前,媒介融合时代已然到来。我国新闻教育顺势而为,积极探索新的人才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15.
面对移动互联网和自媒体扩张式发展趋势,江苏各级党委政府、主流新闻网站以及传统媒体.主动顺应媒介变革潮流.积极运用新兴传播平台,努力强化正面舆论引导力,逐步由“自发参与”向“自觉布局”转变。  相似文献   

16.
刘鹏飞 《今传媒》2013,(5):111-113
本文从新华社前总编南振中先生"两个舆论场"的概念出发,分析了"两个舆论场"态势极其严重危害,讨论了造成"两个舆论场"缺少交集、共振的根本原因,研究了我国媒体生态、媒介关系的现实状况和发展趋势,阐释了新闻专业领域理论前沿问题,剖析了政府、宣传主管部门错误的新闻观念和影响,总结了主流媒体违背新闻规律的典型表现形式,概括了当下主流媒体新闻模式的新变化、新气象,指出了新媒体时代的主流媒体应秉持的新闻理念,在理清各媒介要素相互作用关系的基础上,给出了打通"两个舆论场"的途径和手段。  相似文献   

17.
王晖辉 《中国记者》2012,(10):110-111
十五年前《广州日报》迎接香港回归"百版特刊"的出版,开启了一个媒体通过急速的版面扩张占领主流资讯阵地并进而大量获取商业利益的时代;2000年以来,互联网门户及各式流媒体狂飙突进,将纸媒逐步卷入到精准传播的时代.与此前任何一轮新兴媒体的冲击所不同的是,后者,无疑是纸媒从未遭遇过的传播范式之变.  相似文献   

18.
唐伊娜 《东南传播》2015,(12):54-56
中国的两个舆论场由来已久,官方媒体曾长期占据舆论场舞台,一枝独秀的格局直到互联网的普及才被逐渐改变。这一变化体现在新闻传播现象中,浅层的是传统媒体受到新兴媒体的冲击;更深层次的表现在官方舆论场与民间舆论场这两个舆论场之间的互动。本文将以"夏俊峰案"为案例,梳理案件从发生到落幕的四年多时间里,两个舆论场的互动过程和各自观点的转变,以探索两个舆论场未来的离合关系。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技术以及智能手机等新兴媒介的普及和应用给我国的传统媒介带来严重的挑战,并给生存其中的舆论环境造成了广泛为深刻的影响,给传统舆论的引导方式带来了严重的挑战,因此,在当今时代里,只有充分地适应新媒介环境带来的挑战,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充分发挥党政机关在舆论引导中的作用,利用权威媒体的优势,继续发挥传统媒体在舆论引导中主体地位,只有这样才能充分的掌握舆论主动权。  相似文献   

20.
刘志军 《中国广播》2015,(3):50-52,75
互联网时代多元化语境媒介态势下,主流媒体占据舆论制高点、巩固主体话语权刻不容缓。本文从主流媒体时代背景和竞争环境出发,论述了强化主流媒体传播力建设、加速深化媒体融合发展的原则路径——观念上高度自信、战略上主动转型、战术上求深求快,并针对媒体融合实践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