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前哨》2014,(1):100-101
2013年11月3日上午.一则名为“北京街头外国小伙扶摔倒中年女子疑遭讹诈”的图片报道被多家门户网站采用.引发网友热议。该报道称“一名女子在经过一个骑车老外旁边时突然摔倒”.并称老外被碰瓷掏了1800元  相似文献   

2.
李俊婷 《今传媒》2014,(8):77-78
近年来,"扶老人"日益成为一个拨动受众神经的敏感词汇。彭宇案之后,"扶老人遭讹诈"的相关新闻层出不穷,2013年12月份,如同闹剧一般的"外国小伙扶东北大妈遭讹"这一乌龙事件更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从舆论的转向和媒介的报道来看,这一事件值得我们进行深刻的反思。这一乌龙事件的出现,再次提醒媒介坚持践行客观报道理论、坚持社会责任感、还原新闻的真实性,其引发的舆论风波也再次给受众敲响警钟:舆论需理性,应抛却愤怒不盲从。  相似文献   

3.
随着互联网及社交媒体的不断发展,人人都是新闻发布者和传播者,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而且又是社会矛盾尖锐的话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近年来,老人"碰瓷"事件时有发生,一定程度上消费了社会诚信资源,导致信任危机,社会上普遍对老人这一群体产生了"专业碰瓷"的刻板印象.本文以"老人碰瓷玩具车"事件为例,基于刻板印象的理论,试图从刻板印象在反转新闻中的体现和作用这两个维度进行分析,希望能引起社会公众的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4.
外国市长们学京剧2011年度中国晚报摄影学会摄影奖银奖、2011年度"中国晚报赵超构新闻奖"《外国市长们学京剧》图片好在外国市长们身着中国京剧服饰,与"洋脸谱"有了鲜明对比,一丝不苟地学京剧表演,体现了外国人对京剧的兴趣和博大精深,有了趣味性。一张图片的好与坏体现摄影记者判断新闻的能力,将新闻价值、情感力量、现场气氛展现在图片中  相似文献   

5.
最近,中国新闻网"洛阳一记者采访时被打被拘禁长达8小时"的新闻引起了笔者的关注,该报道称,"10月18日,洛阳一媒体记者因拍摄社会新闻被警方带上手铐、限制人身自由长达8个多小时,身上多处受伤。"随后,针对媒体"洛阳警察围殴记者,非法拘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个资讯爆炸的时代,信息瞬息万变。一则新闻在前一秒会令公众驻足围观,后一秒就可能因其真实性受到质疑而令人唏嘘不已。2015年十大反转新闻的出现让人感到无所适从。之所以被人称之为"新闻反转剧"并不是因为它报道了新闻真相,而是随之而来的让人们无法预料的一出多幕的新闻发展趋势会变得扭曲,甚至颠覆着伊始的报道,吸引着舆论的一次又一次的沸腾。本文以15年发生的中国老人日本碰瓷事件为例,来详细剖析新闻反转剧的成因,并据此寻求方法来捍卫新闻真实,杜绝"新闻反转剧"的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在我国舆论场中出现了一种非常值得注意的现象,就是对同一新闻事件的评价中,出现舆情急剧反转的现象。本文通过分析"舆情反转"的两个案例,即"中年男子马路殴打七旬老太"事件和"外国小伙北京街头扶摔倒中年女子遭讹诈"事件,发现舆情反转是新闻失实在舆论场上的表现,其成因主要是记者主观臆断过多体现在新闻报道中、新闻报道信息处理模糊化以及新闻把关不到位。  相似文献   

8.
月苹 《新闻导刊》2007,(4):52-52
6月17日,本市两家报纸同时刊登了山西黑砖窑一名受害的合川小伙被解救回家的新闻,并配发了同一张照片。奇怪的是两条新闻内容差异悬殊。[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王有良 《记者摇篮》2004,(3):15-15,18
去年9月16日,鸭绿江晚报在丹东地区独家刊登了一篇关于3名晨练老人在制止3名女子摘花过程中遭暴打的新闻。这篇新闻及其之后的追踪报道陆续见报后,在丹东地区引起强烈反响。市政府领导批示,数百名市民通过电话及书信表达心中的义愤,丹东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在授予3名被打老人为文明市民的同时,又在全地区开展了为期一个月  相似文献   

10.
2013年底,一组题为《北京街头外国小伙扶摔倒中年女子遭讹诈》的图片出现在网络上,老外扶大妈?大妈讹老外?舆论指责“大妈”之声未落,视频证据已揭示了外国小伙撞到大妈的真相。剧情突然反转。一起事故,两种描述,道德和事实抢道,背后是复杂的公众情绪。最终,外国小伙赔偿大妈1800元,因交通违法被拘留七日,罚款1500元,因非法就业被拘留五日,罚款5000元,并将被遣送出境。  相似文献   

11.
《新闻实践》2008,(11):41-41
10月17日,温家宝总理签署第537号国务院令,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常驻新闻机构和外国记者采访条例》。这一天是《北京奥运会及其筹备期间外国记者在华采访规定》到期的日子。  相似文献   

12.
正获取新闻线索,记者发现力的培养尤为重要。一位外国新闻学者说过:"一个没有新闻敏感的人不能成为新闻记者。"新闻的生命力贵在发现。而记者发现新闻的能力,无疑是保证新闻传播正常进行的基础和前提。一个高素质的优秀新闻记者,毫无疑问必须是一个有着超强新闻敏感意识的新闻发现者。新闻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新闻敏感性强的记者,"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  相似文献   

13.
继2013年底曾火爆一时的"外国小伙扶摔倒大妈反遭讹"事件之后,类似的新闻反转剧一直在生活中频频上演。从去年的"湖南湘潭孕妇惨死手术台"到近期的"成都女司机被暴打",这些新闻事件中无不出现了戏剧性的大反转,而新闻背后的网络舆情态势也如过山车般跌宕起伏,多次发生转向。本文将以"成都女司机被暴打"事件为例,探析在新闻反转剧中网络舆情的发展态势,及其舆论反转背后的原因,以期对次现象进行初步探索,达到抛砖引玉效果。  相似文献   

14.
所谓涉外新闻,即在我国发生的涉及到外国、外国政府、外国人的新闻,其中包括我国政府与外国政府、国际组织的外交往来等外事新闻。俗话说“外事无小事”,对于媒体记者、编辑而言,涉外新闻是最需加以高度重视的新闻范畴。  相似文献   

15.
《金华小伙杜剑平成为北京残奥会最亮明星》是发在2008年9月19日《金华日报》上的一篇通讯,这篇通讯在全国各大媒体中率先报道了金华小伙杜剑平是中国运动员中获得残奥会金牌数和奖牌数第一这一重大新闻。  相似文献   

16.
新闻是对客观存在的事实的报道,这是新闻的基本规律,言下之意就是,"新闻始终不是策划出来的"。然而,随着传媒业的发展、媒体竞争的加强,新闻策划已成为媒体不能不用、不能不重视的问题,每个记者、编辑都应该掌握并运用新闻策划,因为策划新闻不但是这一新形势下的客观要求,也是弥补单纯新闻报道的不足、使报道产生更好社会效果的现实需要。经过匠心独运的新闻策划,新闻的报道质量会明显提高,使媒体的新闻竞争力大大增强。  相似文献   

17.
2007年3月29日,一条社会新闻登上了许多大众化报纸的要闻版头版及娱乐版.传媒不惜用浓重的标题和整版的篇幅向公众讲述这样一条新闻:3月26日凌晨时分,兰州一名退休高级教师因为女儿没能单独与苦追了13年的偶像刘德华见面,在香港跳海自杀.紧接着,从3月30日至4月6日,许多传媒派出庞大的记者团队,对这条社会新闻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追踪报道.随后,"杨丽娟疯狂追星,老父跳海自尽"系列报道,再次占据各大众化报纸要闻版、社会新闻版及娱乐新闻版的重要位置,引导公众去关注.  相似文献   

18.
为美国福克斯新闻电视台工作的一名美国记者和一名新西兰摄影师在加沙被枪手绑架。为这两名记者开车的巴勒斯坦司机对安全官员说,他们的车8月14日晚上在加沙城内被枪手拦住,两名记者被绑架到另一辆车上。哈马斯政府谴责了这起绑架事件,并开始追查记者的下落。在过去两年里,有数名外国人在加沙被绑,最后都获释。目前巴勒斯坦警方正在寻找被绑的两名记者。BBC在加沙的记者说,巴勒斯坦武装组织通常把绑架外国人当作和政府谈判的筹码。一般被绑者会很快得到安全释放。两名外国记者在加沙被枪手绑架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名成熟的编辑,首先要具备准确判断一篇稿件新闻价值的"眼力",还要具备对新闻稿件进行"包装"的"手力"。经过编辑不是事实"注水"也非硬性"拔高"的精心"包装",一篇稿件的新闻价值会迅速提升和放大,凸显"蝴蝶效应"。  相似文献   

20.
“8名男子当着在场近200人的面,将一女子摁在沙发上扒光其衣服,由其中一人实施了强奸”,“慑于歹徒的淫威,在场的人都不敢轻举妄动,整个过程持续了五六分钟”。这则经南方某媒体报道,在读中引起极大愤慨的新闻,竟然又是严重失实的新闻炒作。据后来的媒体证实,事情的真相是3名男子将一名女子强行拉至他们所在的卡座内的沙发上。趁其他人正在跳舞没有注意,其中一人对该女子实施强奸,由于遭到吴姓女子的反抗,暴行即刻停止。“事后经调查核实,周围所有人员均未察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