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明代中叶,泰州学派兴起并在中国哲学、思想和文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泰州学派的兴起对中国儒家“道统”思想是一次强有力冲击,对中国通俗文学的发展却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它支持和促进了中国通俗文学的发展。至此,历来作为主流的抒情文学开始衰退,被文人士大夫备受冷落的通俗文学则成了明代文学的主流。本文通过对泰州学派哲学思想的分析,指出泰州学派的哲学思想是通俗文学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泰州学派传人何心隐,系明代后期教育家,是泰州学派思想的殉道人。通过对《何心隐集》及其他资料的分析,认为其哲学思想源于《洪范》,重自然天性的主体意识;政治思想上强调道德平等论,“以仁出政”,从而分析出何心隐殉道的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3.
作为历史文化现象的泰州学派传承了数百年,却存在整体脉络不清楚、深度不够、内容分散等不足。张树俊专著《泰州儒学研究》、《泰州三朝五儒思想概论》理清了泰州文化历史与泰州学派的历史传承,深挖了泰州学派的理论内含,梳理了泰州学派的哲学思想脉络,使泰州学派的学术思想与学理逻辑体系化、理论化。  相似文献   

4.
《唐诗选》是明末云间派陈子龙等人主持编选的一部中关唐代诗歌总中的选本。通过查检相关文献,我们可以了解这部诗选的编选者、编选时间、编选动机、体例安排、取材、评点等情况。这部选本中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陈子龙的文学活动以中云间派的文学复古思想。  相似文献   

5.
主持人语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阳明心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和文化多样化的今天,研究阳明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阳明先生逝世之后,阳明学发生了分化,主要后学流派有江右学派、泰州学派和浙中学派等,其中以江右学派最得王学真传。本期就以江右学派的三个人物为例,来分析其思想及其对王学的实践:《阳明学派佛儒调和论的发展困境》主要通过对邓元锡《论儒释  相似文献   

6.
泰州学派是明代心学流变中特殊的一脉,其思想游离于传统价值观之外,饱受争议却又颇具魅力。分析泰州学派种种“出位”言行的产生原因,备受其推崇的侠精神之作用不可小觑,可以说,正是尚侠的理念引领他们在心学“异端”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深刻地影响了其思想言行以及后来的文风。同时,侠这一源远流长的文化元素经由泰州学派之手,也呈现出了不同于先前的特征,不仅与心学紧密联系,更与儒家、佛家思想交相辉映,在实践层面、思想层面和文学层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泰州学派是明代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学派。王心斋以其“百姓日用之学”和“淮南格物说”的独特风旨,构筑了一己学说体系,为创立泰州学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心斋殁后,其子王东崖继承了心斋的讲学事业,积极从事讲学活动。他早年师事王阳明高弟王龙溪,并继承了龙溪“现成良知”思想,提出了“率性修道”论。以后又进一步继承并推衍了其父乐学思想,对于发展泰州学派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王东崖的著作大部分收入《王东崖先生遗集》内。  相似文献   

8.
泰州学派是明中期继承发展心学思想的最大流派,其代表人的政治理想近似"大同"理想。王艮、王襞等人为其提供了思想基础。颜钧和何心隐在家乡小规模地实践了"天下为公"的社会模型。泰州学派"百姓日常即道"的思想在无形中反驳了"选贤与能"的局限性。泰州学派思想发展至晚明已经变异,"大同"的理想实践终归昙花一现。  相似文献   

9.
王襞是泰州学派乐学思想的维承者,也是泰州学派乐学思想的发展者.王襞认为,乐学乐在顺应心体的自然流畅,乐在主体深层次的心理体验,乐在无所倚的无私之乐.王襞的乐学思想是对泰州学派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
李贽是泰州学派的后起之秀。在明末社会矛盾激化的时代,李贽继承了自王艮以来的泰州学派反道学的传统,对维护封建统治的道学进行了毫不妥协的揭露和批判.从而把泰州学派的思想发展到新的阶段。在文学创作、文学评论和文学发展史等问题上李贽坚决反对“假言”、“师古”的文风,主张文学创作要出自真心,要“发于情性,由乎自然”。由于“公安三袁”与李贽有着某种特殊的渊源关系.所以“公安三袁”的文学思想与李贽具有颇多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1.
泰州学派与永嘉学派关于“学习”的思想非常丰富,在学习理念方面既有共性,也有个性。泰州学派坚持独立思考,不迷信传统,永嘉学派同样主张思考,反对盲从。在学习问题上,泰州学派主张有一个老老实实的态度。永嘉学派同样认为学习必须勤苦。泰州学派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大倡乐学精神,永嘉学派不讲乐,但讲志。对待实践,永嘉学派的实学精神与泰州学派的实践中学刁都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但也有一定的区别。可以说.泰州学派注重的是如何获取知识,怎样获取知识的问题,而永嘉学派所理为关注的则是怎样通过实践性学习更好地为社会实践服务的问题。两者各有侧重,也各有千秋。  相似文献   

12.
永嘉学派与泰州学派都是在当时商品经济刺激下产生的带有启蒙意义的哲学学派,但由于商品经济发展的程度不同,两个学派学者代表的阶层也不同。永嘉学派与泰州学派思想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一定的差异。对永嘉学派与泰州学派思想渊源进行比较研究.可以更好地把握两个学派的学术主旨与历史影响,从而使两个学派的历史文化成果更好地为今天的建设与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3.
韩贞是泰州学派崇尚自然思想的重要继承者和传播者.他与他的老师王艮、王襞一样,崇尚自然.他认为自然之理,妙之无穷;自然天机,最有活力;离开自然,寸步难行,自然之外也别无所传.强调自然的真实性,主张在自然面前"不着意"、"不犯手",一切顺应自然.韩贞崇尚自然的思想是泰州王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在泰州学派学术思想中有其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4.
人本主义有其渊远的历史根源,蕴含在泰州学派中的人本主义思想是在明王朝后期特定的政治经济思想背景下产生的,它超越程朱理学和阳明心学而独树一帜,对人的个体性价值的褒扬在王艮思想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进而影响到泰州后学,决定了泰州学派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从对学影响的角度看李贽,其最大无疑是对明末及清代自传体小说的影响。李贽的思想根源于王阳明的“心学”,而直接的近源则是泰州学派。李氏思想精神的核心是反抗传统、肯定人欲、张扬自我与强调个性,以及敢于打破成说、蔑视圣人、求真求实的精神。这种思想和精神展现在李贽的学思想上,就是他的“童心说”。李贽的学观念和学价值观直接启发和推动了明末清初自传体小说的产生和发展,同时也使得这一历史时期的自传体小说带有特定的思想深度与坦诚的风格,并以此影响、导引了有清一代自传体小说及准自传体小说的创作。  相似文献   

16.
孟称舜是明代剧坛上一位卓有成就的作家,其剧作《娇红记》集中体现了作者的真情思想,这一真情思想的产生顺应了晚明主情的文学浪潮.与《牡丹亭》相比较,《娇红记》的真情思想既与作家的思想认识有关,又受明末特定的时代环境影响.因此,它是晚明文学中主情思潮河流中激起的一朵关注现实的美丽浪花.  相似文献   

17.
为深入研究明代泰州学派,本文首次揭示了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的学术宗源之一是宋代心学大师陆象山,论述了王艮与陆、王心学的内在学术关系,为正确诠释泰州学派辟一蹊径。  相似文献   

18.
在十六世纪末,明朝社会孕育着深刻矛盾的时代,我国思想史上出现了号称为“礼教叛徒”的李卓吾.他发展了泰州学派王艮,何心隐的思想传统,提出了“反道学”的一系列思想命题,发出了要求个性解放的呼声.其思想言论,具有反封建特权和反儒学独断的进步意义.而到了十七世纪三四十年代(明朝总崩溃时期),农民起义和市民运动掀起澎湃的高潮这个历史转折点,又出现了被封建文人视为“李卓吾一流人”的金圣叹.他们两人被认为同是“卒罹法网,足为特才妄作者鉴”(《对山墨余录》)的.  相似文献   

19.
论晚明"异端"思想的社会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思想史的发展历程中 ,社会化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然而 ,学术界的关注极为有限。晚明“异端”思想的社会化 ,是中国思想史上的典型范例。以泰州学派及其后学为主干的晚明“异端”思想家们 ,建构了一个反传统的思想体系 ,这个思想体系本身就蕴含着巨大的社会化潜质 ,切合长期囿于思想禁锢的社会大众的文化心理 ,极易为社会大众认同、接受。与此同时 ,泰州学派及其后学进行着广泛的社会活动 ,无不亲身向社会传播其独特的思想观念 ,并通过其个人的人格魅力 ,通过对于文艺思潮的影响 ,通过对于商人、士大夫等的感召 ,影响晚明大众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 ,影响整个晚明社会。在晚明 ,哲学引领社会生活得到了充分的演示  相似文献   

20.
西方现代派文学以有别于传统文学的形式曲折地反映了新的社会现实,从各个角度相当真实地表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及当代一部分人的精神面貌,它的产生、形成和发展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本文仅从西方现代派文学所反映的思想内容及文学价值等方面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