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第四单元第一小节《认识一位小数》。2.教材简析《认识一位小数》是在学生认识了整数、建立了分数概念的基础上来认识一位小数,初步建立起小数的概念,使学生的“数”的概念由整数、分数向小数扩展,为学生日后深入理解小数含义及系统学习小数知识提供基础和基本学法。其作用有三个:一是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小数与分数的关系,具体地理解小数就是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二是有利于学生在与整数、分数的读写方法的比较中,掌握小数特殊的读写方法;三是有利于学生将本课知识及学…  相似文献   

2.
“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从教学内容看,结合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认识小数的含义,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从教学实践看,理解小数的含义又是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教材通过认识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  相似文献   

3.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建议灵武县城三小秦玉玲一、教材分析小数的意义,学生在学习第六册教材时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了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的含义.这一小节教材进一步说明小数的意义,并且把认激范围扩展到三位小数,加强了小数与分数的联系,目的是使学生明确小...  相似文献   

4.
付红梅 《湖南教育》2000,(14):58-59
教材分析本课是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本内容包括小数的产生、小数与分数的联系、小数意义、小数的计数单位等四层内容。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系统学习了整数、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知识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它的教学 ,既能为学生在本册深入学习小数的系统知识奠定良好而必要的基础 ,又能为更深刻地理解和沟通与分数、整数在概念、性质、数位、计算等方面的联系提供前导知识 ,对今后的学习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为此 ,可以确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理解小数的产生和意义 ,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及进率 ;通过概括训练…  相似文献   

5.
一、教学现象与教材问题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这册教材相应的教师用书(第133页)在进行教材分析时指出:"学生已经学过分数的初步认识,又学过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有了这些基础,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一位、两位小数的具体含义."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真的是"比较容易理解一位、两位小数的具体含义"吗?下面是笔者亲身经历的两个课堂教学片段.  相似文献   

6.
严程燕 《云南教育》2000,(21):41-42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比较抽象 ,学生较难理解的内容。“认识一位小数”又是“小数初步认识”的基础知识。因此 ,使学生理解“一位小数”的正确含义 ,是教学本单元的一个重点。为了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这一内容 ,主动探求新知 ,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中我注意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 ,采取了演示、操作、对比等多种手段使学生感知、认识、理解 ,愉快地获取新知。   一、直观演示 ,感知一位小数  从整数到小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 ,学生第一次接触虽有一定困难 ,但“九义”教材是以学生学过的十进分数来认识小…  相似文献   

7.
正"认识一位小数"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是小学阶段认识小数的起始课。教材结合长度单位和商品价格,帮助学生初步体会小数的含义,初步感知整数、小数、分数之间的关系。贯穿全课的主线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和操作实践,体验一位小数的本质内涵——这也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这册教材相应的教师用书(第133页)在进行教材分析时指出:“学生已经学过分数的初步认识,又学过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有了这些基础,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一位、两位小数的具体含义。”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真的是“比较容易理解一位、两位小数的具体含义”吗?下面是笔者亲身经历的两个课堂教学片段。  相似文献   

9.
一、教材简析本课教材是在整数基础上学习的一种新的数——分数。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由于学生第一次认识分数,加上分数与整我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讲有很大差异,分数概念又比较抽象,学生难于理解。因此过材是通过一些图形和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例,着重让学生理解一些简单分数的具体的含义,给学生建立几分之一的初步概念,为以后进一步学习见分之几和小数打下初步的基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拟定为三个:1.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读写分数,知道分放各部分的名称。2.借助直观议示、保…  相似文献   

10.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是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共包括:小数的产生、分数与小数的联系、小数意义、小数的计数单位等四层内容。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了整数的系统知识,在掌握分数、小数初步知识的基础上来开始系统地学习小数知识的。它的教学,既能为学生在本册深入学习小数的系统知识奠定良好而必要的基础,又能为更深刻地理解和沟通与分数、整数在概念、性质、数位、计算等方面的联系提供前导知识,对今后的学习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为此,我确定的不课时的教学目标是:理解小数的产生和意义;认识小数的…  相似文献   

11.
《小数的意义》一课安排在《小数的初步认识》之后,是学生对分数与小数均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也学习了长度单位、货币单位间的进率后教学的.虽然生活中处处都有小数,但学生对于小数含义的理解仍然是有一定困难的.笔者通过对苏教版、西师大版、人教版、北师大版等多种版本新旧教材的比较,发现教材都趋向于通过情境图的丰富呈现,借助米尺、货币等学生生活经验,选用涂格子等直观形象的手段得出小数意义的概念,帮助学生易于理解与掌握小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课例简析]“认识一位小数”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母是10的分数,以及长度单位米、货币单位元与角和有关分类等知识的基础上教学的.为了让学生较好地理解小数的含义,可采用“加强直观、建立表象、引导探索、注意比较”的方式导学.  相似文献   

13.
<正>“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是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主要引导学生根据一位小数的含义,探索和理解一位小数加减法运算的算理,掌握算法,初步感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内在关联,形成运算能力、推理意识,感悟数的运算本质上的一致性。一方面,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完成了整数加减法的学习,在三年级又分两次初步认识了分数,学会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另一方面,  相似文献   

14.
这部分内容是让学生在原有小数和分数意义的基础上理解和掌握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通过教学,一方面沟通分数和小数的联系,深刻理解分数、小数的意义;另一方面为学习分数、小数的混合运算打好基础。 教材共安排了三个例题,例1是小数化分数,例2、例3是分数化小数,其中例2是十进分数化小数,例3是一般分数化小数。 教学这一部分内容,一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理解互化的依据;二要注意教学的重点。 教学例1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复习小数的意义以及分数和小数的关系,指导学生完成。后面的几个题可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最后引导学…  相似文献   

15.
<正>【教材分析】现行不同版本的教材,在“小数的初步认识”的编排上存在一定差异,也有一定的共性。如:人教版教材先编排“分数的初步认识”,再编排“小数的初步认识”,从而建立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北师大版教材先编排“认识小数”,再编排“认识分数”,主要通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以元、角、分和常用的长度单位为背景,让学生初步认识小数。具体而言,  相似文献   

16.
小数的意义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是基于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为今后学习小数四则运算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7.
在数学教学中,有关"数"的概念教学是一个比较抽象的内容,"小数的初步认识"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的学习内容,这里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小数,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和分数的相关知识,而小数的认识相对于整数和分数而言,更加抽象,如何让抽象的"小数"更加直观是值得教师思考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沟通分数和小数之间的联系,唤醒学生的认识,借助几何直观,让认识小数的思维过程清晰可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建构小数的意义,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体现抽象的数学思想,发展学生的思维。  相似文献   

18.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是在学生已有分数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小数初步认识的。在编排上通过直观,联系分数引出小数。教学时可以设计简明直观、突出重点的板书。如教学课本第七册第117页的例1,通过长度单位说明一位小数,我边问、学生边答、再边作如下纵向连等式的板书:把1米平均分成10段,每段长多少?3段?7段、9段呢?  相似文献   

19.
正小数的本质属性与分数一致,但表示形态却又与分数截然不同。人类在生产生活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出了本质一致却形态完全不同的两种数。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在三年级下册初步教学认识分数和小数之后,于五年级上册继续教学小数的意义,让学生认识小数的概念,并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小数计算打好基础。显然,在认识小数的意义时,因其本身的属性,无法绕过与分数的联系,并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小数与分数的本质属性不变。同时,作为数系家族中的重要一员,小数又与分数有着明显的区别,也就是说,要让学生在认识小数与分数本质不变的基础上,也要感悟小数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材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的编排,与现行教材比有很大的改进。义务教材让学生先认识分数,后认识小数,这样便于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教材注意展现小数的形成过程,在介绍小数的产生后.通过把1米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得到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分别写成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然后对以上几组具体事例进行抽象概括,得到小数和小数计数单位的概念。明确指出小数就是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这就和分数沟通了联系;因为这些分数每相邻两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