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前国家主席刘少奇(1898-1969),湖南宁乡人。他从小就爱读书,勤学习,10多岁时就已经读了许多古今中外名著,因为他在家排行老九,所以当地人赠给他一个“刘九书柜”的雅号:用“书柜”来比喻和称赞他  相似文献   

2.
精彩晨读     
贵有恒何必三更睡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毛泽东的座右铭毛泽东(1893~1976),湖南湘潭人。中国共产党、中国各族人民的领袖和导师,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他的主要著作收入《毛泽东选集》。1913年,毛泽东20岁,风华正茂,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勤奋读书,创办《湘江评论》,制定“学习计划”,与老师、同学谈古论今,“商量学问,言天下国家大事”。为了激励自己“持之以恒”,毛泽东以“贵有恒何必三更睡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pù)十日寒”为座右铭,不管数九寒冬,还是炎夏酷暑,看书读报,总是带着世界地图、英汉字典和笔记本,将一些重要事…  相似文献   

3.
教学&;lt;不懂就要问&;gt;一课,在学生弄清了“私塾“教学方法的弊端后,可围绕“孙中山与其他同学学习态度的对比“,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1)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孙中山小时候学习很用功?(2)孙中山为什么要向先生提问?(3)孙中山提问时,其他同学怎么样?(4)孙中山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  相似文献   

4.
曾国藩与贼     
《少年读者》2009,(1):7-7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有高深的学问素养.毛泽东曾称赞他是一个“办事(干出事业)兼传教(留下思想学说)之人”。他一生勤奋读书。推崇儒家学说,讲求“经世致用”的实用主义,成为继孔子、孟子、朱熹之后又一个“儒学大师”:  相似文献   

5.
许荐 《语文知识》2000,(12):34-35
“不动笔墨不看书”,这是毛泽东同志的老师徐特立的读书方法,从青年时代起,毛泽东就身体力行这条成功的治学经验,而且坚持不辍。他常说,读书的方法要“四多”——多读、多写、  相似文献   

6.
我国著名古典小说《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1640-1715),他有一个雅号——“柳泉居士”。然而有关这个雅号的趣闻轶事,却不大为人所知。  相似文献   

7.
“不动笔墨不看书”,这是毛泽东同志非常赞赏他的老师徐特立的读书方法。从青年时代起,毛泽东就身体力行这条成功的治学经验,而且坚持不辍。他常说,读书的方法要“四多”——多读、多写、多想、多问。这里说的多写,也就是多做读书笔记。毛泽东的读书笔记有以下几种形式:  相似文献   

8.
言论     
《当代教育论坛》2010,(9):128-128
有了学问,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的东西;没有学问,如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著,那会苦煞人。——《毛泽东的读书生活》  相似文献   

9.
从福建漳州走向世界的林语堂,作为一位学贯中西的大学问家,有着与众不同的读书观。 林语堂爱书,也爱读书。他一直强调学生要多读书。他认为,读书可以“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识见,养性灵”.“读书的意义.是使人较虚心、较通达、不固陋、不偏执”。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喜欢读书甚至读书成瘾,这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事情。毛泽东非常讲究读书方法,而且他的读书方法比较特别,于读书人很有启发。现介绍如下:1.读书先立志。毛泽东积极主张读书和学习要有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目标。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时,毛泽东就与同学相约“三不谈”,即不谈金钱,不谈男女之间的事,不谈家庭琐事,否则,就不能做朋友。毛泽东说:“我的朋友和我只乐意谈论大事──人的性质,人类社会的性质,中国的性质,世界,宇宙!”他在《讲堂录》中倡导:“高尚其理想”、“修身”、“奋斗”、“朝气”,并强调“实意做事,真心…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对外部世界所知甚多。他不间断地读书。本世纪中期没有其他一位世界领导人——甚至戴高乐都不例外——像毛泽东那样读那么多书,写过那么多东西。” (《毛泽东的后半生》,美国罗斯·特里尔著 )应当说,罗斯·特里尔所表述的“他不间断地读书”是非常符合毛泽东“活到老、学到老”的实际的。可以说,毛泽东的一生是终身学习的一生。终身学习成就了作为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的毛泽东,进而也影响了中国人民的命运。毛泽东是 20世纪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位倡导与实践终身学习理念的楷模,他对终身学习的目的、时间、范畴、途径等…  相似文献   

12.
有人这样解说我的名字——智星,智多星,乃智慧之星。爷爷是老中医,曾这样理解这个名字:“缘知日晓地理,由日生通天文。”爸爸是一名优秀教师,也曾这样表达他的期望:“发挥聪明才智,培育希望之星。”这里有祖辈对我的寄托,也有父辈对我的厚望。  相似文献   

13.
书痴     
我是位教师,属于靠读书教书吃饭的那档人。从小我就梦想成为什么“家”——文学家、教育家……一则出人头地,二则实现人生理想和价值。但如今已过不惑之年“,家”的雅号终未得到,却获得了一个不褒不贬不雅不俗不伦不类的绰号——“书痴”。对于“书痴”这个称号我是心甘情愿默认了,谁叫咱视书如命,老鼠掉在书柜里——咬文嚼字呢?6岁那年,孱弱多病的我被父母送进了学校读书识字。那时“文化大革命”已经开始,狂热时代的人们对文化知识并不太重视。据父母和我讲,他们是看我整天病恹恹的,不像个人样,担心后来难以安身养命,在兄弟姊妹七人中只送…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在湖南时的早年同学周世钊在谈到毛泽东青年时代读书情况时说,毛泽东读书有“四多”,就是读得多、想得多、写得多、问得多。由于青年时代即有“四多”的习惯,且坚持不懈,故他一生受惠无穷。即以宗教哲学来说,他读《金经》、《华严经》、《圣经》等。以科技来说,他读过生命科学、天文学、物理学、土壤学方面的著作。1958年他外出视察,在列车中还聚精会神地  相似文献   

15.
一、教学目的的确定 1、这篇课文系孙中山所作。毛泽东称孙中山为“伟大的革命先行者”,说“他在中国民主革命准备时期,以鲜明的中国革命民主派立场,同中国改良派作了尖锐的斗争。他在这一场斗争中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在辛亥革命时期,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和“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他都建有“丰功伟绩”。还说“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他全心全意地为了改造中国耗费了毕生的精力,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见《毛泽东选集》  相似文献   

16.
书籍是人类的精神财富,凡成就大事业者或在某一领域取得突出成绩者,无不与书籍结下不解之缘。最近,认认真真地看了一遍牦泽东的读书生涯》这本书,受益匪浅。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世界现代史上的巨人,毛泽东读书阅报,不断求知伴随了他一生的革命生涯。后人评价毛泽东,称其不仅是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还是诗人、学者是、书法家。毛泽东读书既广又深,“广”是指他博览群书,“深”是指他会读书、会运用,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一套正确的读书方法。第~,他读书具有目的性。毛泽东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为…  相似文献   

17.
大家都知道,毛泽东同志青年时代曾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读书,从师于徐特立老师.徐老是著名的教育家、学者,他执教认真,特别是他的“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治学方法,对毛泽东产生过很大的影响.毛泽东同志非常尊敬徐老,1937年,徐老60大寿时,他特地写信祝贺.但徐老从来不以老师自居,而是虚心地向毛泽东同志学习.  相似文献   

18.
读书苦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绛 《中文自修》2004,(1):51-52
读书钻研学问,当然得下苦功夫。为应考试、为写论文、为求学位,大概都得苦读。陶渊明好读书。如果他生于当今之世,要去考大学,或考研究院,或考什么“托福儿”,难免会有些困难吧?我只愁他政治经济学不能及格呢,这还不是因为他“不求甚解”。我曾挨过几下“棍子”,说我读书“追求精神享受”。我当时只好低头认罪。我也承认自己确实不是苦读。不过,“乐在其中”并不等于追求享受。这话可为知者言,不足为外人道也。我觉得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要参见  相似文献   

19.
“兼读百科,独秀一枝”,是我国著名数学家苏步青少年时使用过的读书方法。“百科”与“一枝”之间的关系.是读书的“广博”与“专精”之间的关系。法国哲学家卢梭说过:“虽然人的智力不能把所有的学问都掌握,而只能选择一门,但如果对其他科学一窍不通,那他对所研究那门学问也就往往不会有透彻的了解。”  相似文献   

20.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问题。(一)①学问学问,要有所学,必先有问,必先有疑。疑是发现问题,问是提问题,疑问解决了,就获得了学问。②古今许多大学问家,都是学中有疑,善于发问的人。清朝乾隆年间,有一个学者,名叫戴震。他幼年读书时,就曾接二连三地向老师提出疑问。由于他读书总是打破砂锅问到底,勤于思考,敢于提问,在学业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最后成了一个著名的思想家。③在人们求知的道路上,怀疑犹如一粒学问的种子,没有它就决不会开出知识的花,结出智慧的果。没有对“物种不变论”的怀疑,就不会有达尔文“进化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