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7 毫秒
1.
蓝岸 《当代传播》2001,(6):53-55
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报纸、电台、电视垄断新闻传播的局面。互联网迅速成为新闻传播新生力量,被人称为第四媒体。它的出现,会不会对报纸产生冲击?报业在网络时代应该如何发展? 中国报业发展路程可谓曲折。1978年,国家财政部批准人民日报等首都几家报纸实行“企业化管理”,中国报业由此打开了经营之门,开始走向市场。80年代以后,报业在发展上面临着多方面困难:一方面原材料价格大幅度上涨,如新闻纸,1980年时730元/吨,到1996年初上涨到770元/吨。①与此同时,报社员工工资、奖金和各类津贴以及报纸发行成…  相似文献   

2.
信息博览     
我国报业发展新态势新闻界一些专家认为,我国报业在迅速走向市场的同时,发生了一些值得注意的变化。1、报业内部竞争加剧。报业对广告空前重视,对发行工作倍加关注,对报纸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不断研究对手,调整自己,适应竞争,使报业出现了你追我赶的新格局。同时也引发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市场规范和行业自律被提上了议事日程。2、报业结构产生变化。机关报办子报,大报办小报,办系列报,报业内兼并、重组、联合、建立报业集团等掀起一阵热潮;“市报超省报、晚报超日报”现象继续延伸;都市报迅速崛起,发展迅猛。3、报纸质量…  相似文献   

3.
在全国性报纸影响力日渐式微,各种省级都市类报纸应运而生的市场环境下,“报纸经营走向市场“已不再是停留在口号层面上,而是当前各地报业市场经营发展状态的客观描述。但是,走向市场绝不  相似文献   

4.
国内新闻界     
我国报业发展出现新态势新闻界一些专家认为,我国报业在迅速走向市场的同时,发生了一些值得注意的变化。报业内部竞争加剧。报业对广告工作空前重视,对发行工作倍加关注,对报纸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不断研究对手,调整自己,适应竞争,使报业出现了你追我赶的新格局。同时也引发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市场规范和行业自律被提上了议事日程。报业结构产生变化。机关报办子报,大报办小报,办系列报,报业内兼并、重组、联合,建立报业集团等掀起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报业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一批报纸纷纷走向市场。在走向市场的过程中,华西都市报把是否加强舆论监督提高到事关报纸走向市场成败的战略高度而常抓不懈,把搞好批评报道、提高批评报道艺术作为新闻改革的突破口和“试验田”。现在,加强舆论监督,已成为报纸迈向市...  相似文献   

6.
成锦如 《传媒观察》2005,(11):38-39
报业已经进入经营时代,县市报也不例外。如何走向市场、搞好经营这一毋庸置疑的现实.成了摆在我们保留下来的县市报面前的当务之急。海门日报自去年加盟到新华日报报业集团以后.深切感受到我们不仅要办好报纸,而且要在经营报业上取得突破,以不断做强自身,提升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华西都市报走向市场研究艾风1992年在中国报业发展上出现了一个重要变化。在此之前,我国报业无论发行还是广告收入,党报占有不可动摇的主导地位。在此之后,这地位倾斜了,绝大多数党报的发行量急剧下降,有的降到一半以上;全国4家发行超百万的综合性报纸中,晚报...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长期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下,报业一直是靠政府的财政支持生存和发展。报社做为党和政府的事业部门没有任何危机感,发展报业经济也无从谈起。改革开放以来,报纸走向市场,自己养活自己,靠竞争求生存和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于是许多报业有识之士开始提出发展报业经济,为办好报纸,  相似文献   

9.
二十一世纪的都市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都市报是指定位市民、彻底走向市场的城市报纸,即市民新闻报. 都市报作为我国报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兴起于90年代中期,异军突起,蓬勃发展.目前全国已有20多家都市报.这些报纸以新的办报思路与理念,新的内部机制与营销方式,在新闻界产生了一股冲击波,形成了一个都市报的报业群体,被称为`都市报现象'.都市报已成为继机关报、晚报之后,我国综合性日报中一个新的报种,在全国报业大家庭里越来越占有重要的席位. 都市报是市场经济的产物.面向市场,走向市场,追求市场份额最大化,成为都市报群体的本质特征. 都市报作为市场经济的产物,走向市场是其…  相似文献   

10.
龙和南 《传媒》2002,(12):26-27
中国报业走向市场、从事产业化经营应该说不过20来年,但在这期间却创造了非凡的成就,无论是报纸的种数,还是报纸的发行量,都获得了巨大的增长。近几年,中  相似文献   

11.
平民化背后的媚俗倾向——对都市报报道风格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莺 《当代传播》2001,(4):85-86
90年代中期,中国的报业市场继“晚报热”之后,又兴起了“都市报热浪”。何为都市报?都市报是以报道都市生活为特色,“定位市民、彻底走向市场的城市报纸,即市民新闻报。”…….  相似文献   

12.
宋江虹 《青年记者》2007,(14):101-102
当前,行政手段对于党报发行的干预正在逐渐淡化,报业竞争也在逼迫党报走向市场。而目前部分地市党报却一直游离于报业市场之外或在报业市场边缘徘徊,办报模式陈旧,新闻观念老化。为了生存,有的地市党报大行有偿新闻、创收新闻,放纵广告新闻、发行新闻,致使报纸权威性越来越弱化,在读者心目中的地位不断下降。  相似文献   

13.
目前,全国有各类报纸2000多种,综观其管理方式,大体只有两种,一种模式是人员有编制限制,经费由财政拨给,发行靠行政手段,其管理基本上沿袭计划经济的那一套,称为计划模式。现在的各级党报基本上是这种模式。另一种模式是用人机制灵活,报纸走向市场,经济自负盈亏,其管理和运行完全遵守市场经济规律和市场规则,此谓市场模式。各类非党报大都是这种模式。从长远讲,市场模式必将取代计划模式,成为报业经营管理的主导模式。 县市报由于其党报的地位和属性,现阶段完全采取市场模式、全面走向市场还不可能。因此,在报业管理和…  相似文献   

14.
营销时代我国报纸头版的版面设计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中国近代报纸出现至今,版面设计大致经历了书版阶段、表意阶段、美化阶段和营销阶段。营销时代的报纸是在我国报业日益繁荣、报业市场初步发育、报业竞争日趋激烈、受众从信息匮乏状态向信息相对丰裕状态转变中,买方市场逐渐成型以及读对报纸有了更多选择权的背景下诞生的。这一时期的报纸版面设计,在市场营销理念的指导下,  相似文献   

15.
《今传媒》2002,(2)
2001年9月;我随陕西省报业协会组团赴俄罗斯参观考察;在游览名胜古迹、自然风光之外,因为我们毕竟都是办报纸的,所以俄罗斯的报业状况也是大家共同关注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各位朋友、各位新闻界同行,大家下午好: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中国报业发展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中国报业现在处于一个大发展的转型期。报业积极贯彻科学发展观,逐步确立了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发展思路,同时自身的产业化发展也在不断取得进展。报业内部、报业与电视广播杂志及新兴媒体的争夺与广告竞争也更加激烈,在这一竞争中,报业的体制、理念、机制正逐步向市场经济转变,新报业不断被采用,这些正成为中国报业的主流迹象。中国报业的现状有这么几点,一是关于中国报纸的数量和结构。报纸的总数在稳定增长,中国报业走向市场,从事产业化经…  相似文献   

17.
在激烈的报业竞争中,地市级党委机关报所办的都市类报纸呈现出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成为新的媒体竞争态势下地市级党委机关报生存发展的新的增长点、走向市场的生力军。  相似文献   

18.
在报业竞争空前激烈的今天,报纸面向市场、走向市场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它既是市场经济规律本身的必然法则,同时也是任何一家报纸求生存、求发展的惟一正确途径。事实上,报纸不分大小,谁在市场中找到了适当的位置,拥有相应的消费群体,谁就掌握了市场的主动权,并由此而一发不可收,否则就只能是被淘汰。这里,我们不妨通过解读一家地方子报的发展过程,来进一步加深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吉雪菲 《新闻世界》2012,(8):101-102
都市直投报纸顺应报业发展趋势,以免费报纸形式出现,前景广阔,与传统报纸有着很大区别,它的出现本身就是报业发展的一种趋势。本文将从《都市热报》轻松悦读的采编内容,精悍美观的版面设计,“一次售卖”的经营模式等方面分析其与传统报纸的不同。进而准确定位受众,进行分众传播,开辟报业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20.
副刊,是“报纸上刊登新闻、评论以外作品的固定版面”,早年的副刊常常是版面补白的“混编”和随报赠送的“附张”,以后逐渐发展成为有固定名称的版面。从鲁迅先生为北京《晨报》副刊起名,到约定俗成,经过70多年的发展和演变,、报纸副刊走势已呈现新的格局、无论是其内涵或者是外延、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拓展。 近年来,报纸越办越多,报业竞争愈演愈烈,读者在琳琅满目的报纸中,选择的余地越来越大。在新时期,报纸副刊究竟该如何拓展生存空间呢? 找准定位争取读者 副刊要争取读者,必须在走向市场的过程中找准市场定位,所谓市场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